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由孔融之死窥汉末政治,原来曹操杀孔融,背后还有这么一层原因!

由孔融之死窥汉末政治,原来曹操杀孔融,背后还有这么一层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公子讲史 访问量:2987 更新时间:2024/1/20 22:12:51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人物,孔子的二十世孙,身为建安七子之一,在文学上面有着极其显著的成就。这样一位名士,他被曹操杀死的原因,可并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

袁绍欲除,曹公不允

《三国志·魏书》中有记载: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

袁绍与孔融之间不合,曾经想要让曹操伺机将其杀死。但是曹操认为现在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的时期,如果杀掉孔融,会让天下人都望而却步,转投他处。于是并没有听从袁绍的建议,由此袁绍也对曹操有了怨恨之心。

裴松之在后来对三国志作注解时,也对孔融之死表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曹操一开始说不杀孔融,但是后来还是将其杀了,所以曹操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说曹操言行不一,那么曹魏势力也不会有众多豪杰前去投奔。孔融的死亡时间,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后,南下进攻荆州刘表的时候。

孝治天下,儒分清浊

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朝廷在选拔人才上采用“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察举制度,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有不少滥竽充数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通过家族的关系,或者以金银贿赂来获得每年的名额。甚至闹出了州郡察举上去的秀才没读过书,孝廉逼走父亲的笑话。

而且东汉时期特别注重天下名士对一个人的评价,袁绍怕被许劭说自己的坏话,于是遣散追随的众人,独自乘车前往当时许劭所在的郡县;曹操也是在得到许劭评价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才声名远传。

孔融是孔子后代,在其少年时期,便显露出异于常人的才华,而且更是有名的大孝子,同他的母亲和兄长争着承担死刑,出身、才能和孝顺,恰恰是当时人们所看重的几样标准,为孔融赢得了极好的名声。

东汉的儒家又分为清派和浊派,浊派主要是那些宦官、奸臣,双方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为了保持自己的好名声,孔融这样的清派是坚决不会同浊派来往,若是扯上了一点关系,就会受到清派其他士人的排挤。

黄巾之乱爆发后,孔融认为百姓之所以起义反叛,主要在于没有做好人们的教育工作,于是他修复城池,建立学校,挑选贤能的人才。只不过此时的东汉已经分崩离析,这种做法没有办法取得显著的效果。

毫无建树,卖弄文字

曹操的父亲过继给了宦官曹腾,曹操也被打上了浊派的标签,像清派的袁绍、孔融这些人,自然是不肯为曹操效力,曹操只能寻求荀彧这样的浊派帮助自己。

清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坚决维护汉朝的统治,但这些文人又自作清高,认为浊派不会想着光复汉室,只想取而代之。东汉当时除了四世三公的袁氏之外,同一地位的还有杨氏,杨修就是杨氏子弟。身为清派的杨修,自然不肯为曹操效力。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来到曹操麾下,只是非但不出谋划策,反而还经常扰乱军心,后来曹植同曹丕之间的争斗也有他的身影,所以曹操才要杀他。

同为清派的孔融,自然也是要和曹操唱反调,不懂变通的他嘲讽曹操制定的禁酒令,卖弄文字说:

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

那么当时曹操又为什么要制定禁酒令呢?记载中说“年饥兵兴”,正是因为当时正闹饥荒,又没有办法削减军队,为了节约粮食,曹操才下令禁止酿酒。

拉帮结派,颠倒黑白

官渡之战时,孔融认为袁绍地广兵强,手下又有田丰许攸这些名士为之出谋划策,审配、逢纪在内辅佐,大将颜良文丑更是勇冠三军。荀彧为其一一解惑,说道:“袁绍虽然士兵众多,但是军纪不严。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这两人留着后方,若是许攸家人犯法,必定不能放纵,而要是抓获许攸的家人,那许攸肯定会叛变袁绍。至于颜良、文丑,匹夫之勇而已。”

后来官渡之战的发展果然同荀彧的分析一样,以曹操的胜利结束。文章开头已经说了袁绍和孔融之间是有仇怨的,那孔融自然不是拥护袁绍才对其那么推崇,这也证明这些清派的想法是没办法进行实战的。

曹操后来多次针对这些清派下达法令,比较出名的就是“治平尚德行”,大意是说并非不要德行,而是安定的年代才能讲德行,现在处于战乱年代,实行法治是必须的。

还有一道法令比较有意思,令中曹操强调不能拉帮结派,就是在暗示那些不干正事,经常聚集在一起评论别人是非的清派人士。而且还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一人本没有兄长,却被说和自己的嫂子私通;还有一人娶了三个孤儿,却被说私下毒打她们的母亲。”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喜爱没事评价别人的清派最先发起的,汉朝察举制度本意是好的,一开始的时候也确实能够为朝廷吸纳真正的人才,只是到了汉末的时候已经完全变了味道。

真正让曹操起了杀心,并付之行动的原因是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占据了冀州,为了安抚百姓施行儒家的教化之道,但是孔融竭力阻止曹操的政策,言辞激烈地四处宣传反儒家的思想。

曹操执政时推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孔融之死不只是因为他不愿意和曹操合作,若是说两人私下里有恩怨,那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和大将,后来不也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更多的是这些自喻清派的文学家们,只会空谈朝政不说,还要阻挠国家的治理,也证明了清派儒生不懂变通,不适合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孔融之死与汉末政治》——白水河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如此恨孔融?孔融以不孝的罪名被诛,真的有根据吗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孔融

    曹操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人,所以他手底下的人才也是千奇百怪。文臣也都是人,他们当然都有各自的个性,所谓物以类聚大抵如此。当时曹操手下的文臣大致分成这么几类:当红小生: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几个人一起玩的比较痛快,他们智谋高深,彼此佩服,绝不像袁绍手下的许攸、田丰,整天互相怼。当红喷子:孔融、祢衡、杨

  • 三国歪史:大V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孔融

    郗虑是山阳郡高平人,在现在的山东滕州市西,受师于大儒郑玄。他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任光禄勋时,与同为九卿的少府孔融有了嫌隙,曹操作书信与他们调解讲和。孔融还暗助体制外大V祢衡,爆料生事,内外勾结,结果祢衡被曹操使手段以山巅罪永久销号。孔融不警醒,依然故我,郗虑望风承旨,奏请免了孔融的官职。曹操给孔融的书

  • 以“孔融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4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之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罪被曹操处死,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一定要将孔融处死?著名典故“孔

  •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德,等到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他在坟前哭了一天一夜,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起身,这之后他的名气更是广为传播。十六岁时,哥哥孔褒的朋友因被朝廷追杀,来到孔府躲避,被朝廷查出来后,官府定罪时孔融和母亲都争相认罪,这让皇帝大为感动,赦免了他一家。孔融名满天下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孔融

    《三字经》记载孔融:“融三岁,能让梨。”孔融也因为三岁让梨的故事成为现在教育小朋友要尊老爱幼的范例。但是却没有给我们讲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其实孔融的结局不是特别好,具体人生轨迹跟搜史君一块来了解一下吧:成名并非“让梨”而是救哥哥孔褒(孔融的哥哥)朋友张俭因为触犯了权贵,受到权贵的追杀,逃到了孔褒

  • 4岁的孔融会让梨,16岁的孔融会让什么,结果名声大振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孔融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连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话语。东汉晚期,山东曲阜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七个人像葫芦兄弟一样团结友爱。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端来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哥哥们就让六娃孔融和七娃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

  • 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孔融

    与辜端书老蚌生珠老蚌出明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又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荀尨传》)【原文】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今译】东汉时期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韦康和韦诞。韦

  • 孔融的儿子,九岁时说了八个字,成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孔融作为三国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称,而孔融也是出自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作为名门之后,德才兼备这是肯定的,古人非常重视德的发展。勤奋好学的孔融官做到北

  • 世人只知孔融让梨,大为赞赏,却不知孔融后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人才辈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我国历代王朝写的史料记载,才能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故事,也能从当时的故事里有所收获。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会学习很多历史悠久的名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孔融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