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何如此恨孔融?孔融以不孝的罪名被诛,真的有根据吗

曹操为何如此恨孔融?孔融以不孝的罪名被诛,真的有根据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久伴成隐 访问量:3532 更新时间:2024/4/10 0:53:29

曹操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人,所以他手底下的人才也是千奇百怪。文臣也都是人,他们当然都有各自的个性,所谓物以类聚大抵如此。当时曹操手下的文臣大致分成这么几类:

当红小生: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几个人一起玩的比较痛快,他们智谋高深,彼此佩服,绝不像袁绍手下的许攸、田丰,整天互相怼。当红喷子:孔融、祢衡、杨修,这三个人是一个朋友圈的崽,他们也是志趣相投,每天除了喷,也就是喷了。当红孤僻症患者:贾诩。这位老兄一般不说话,一般也不交朋友。说起话来肯定是要人命的那种,为了不牵连他人,所以他不和任何一家豪族结亲。有意思的是,这当红小生和当红孤僻症患者,基本上都是善终,唯独当红喷子界的朋友圈,被曹操给团灭了。尤其是孔融,这个三岁就懂得让梨的孩子,真的是因为不孝而被杀吗?

01孔融认为不该孝顺生你之人,要孝顺养你之人。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按道理思路应该没有那么清奇,循规蹈矩是他们家族的风范,否则也不会每个新王朝一来,他们立刻改弦更张了。

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后汉书》

可惜孔融是个特例,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祢衡是什么人?不喷人就不爽的那种,他光着身子一边敲着架子鼓,一边咒骂曹操。是逢人不骂两句不开心的那种人。

杨修又是什么人?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后人,自以为高贵了得。聪明之余便到处耍小聪明,偷吃过曹操的小点心,没事儿就喜欢多嘴,把曹操那点小心思都给秃噜了出来。

跟这两位交朋友的孔融,这思想自然是要不同凡响一些了。他四岁让梨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是长大以后,他却不在乎自己家里人的生死。在做北海相的时候,袁谭带着大军前来攻打,孔融是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看着小书,就是不想着先把家里人送出城去。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孔融还是表示不碍事,甚至阵阵发笑,似乎完全瞧不起袁谭。袁谭知道以后那叫一个怒啊,这个时候孔融自己倒是跑了,家里老婆孩子全被袁谭给杀了。孔融一生都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没有真正的亲情可言的。因为他觉得孩子是父母欲望下的产物,既然没有恩情,为什么要孝顺呢?要孝顺,就要孝顺养你那些人。

曹操就是凭借这一思想,判定孔融是个不孝顺的人,所以把他给杀了。那么他死的到底冤不冤呢?

一点也不冤枉,这种理论放任何时期都可以说,但是放汉朝就是不能说。为什么?汉朝是以孝道治天下,没看到每个皇帝的庙号前面,都加了一个孝吗?比如孝文帝、孝武帝。

02孔融真正的死因:总是在曹操背后捣乱。

孔融和祢衡交往多了,或多或少都要从祢衡身上学到一些偏执的东西。大家都是才子,也都是狂人,兴趣相投自然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光着身子敲鼓骂人的事情,孔融是做不出来的。他毕竟是孔子的后人,他不要脸面,这孔家还是要拦着他的。

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三国志》

不过孔融总是喜欢在曹操背后做一些小动作,当老师的朋友都知道,学生常常喜欢在底下做小动作。你转身朝黑板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搞,你转过来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认真老实的跟刚出锅的玉米面馒头一样,热情迫切且一动不动地渴望知识。

孔融就这么回事,只要曹操出去打仗,孔融必然要在朝中大肆宣传曹操必败论。比如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时候,孔融就很悲伤地在朝中告诫大家,快写投降信给袁绍吧,再不写可就得摇号啦!

每次出征回来,曹操都能受到不少告发孔融的小报告。这把曹操给气的啊,自己在外面死去活来地打仗,孔融拿着俸禄不干事儿也就算了,干事儿干的都不是人事儿。

后院失火是兵家大忌,曹操当年攻打徐州的陶谦,就是因为吕布陈宫偷袭了曹操的兖州,这才让刘备救了徐州一回。所以曹操当然意识到孔融的严重性,不杀他又该杀谁呢?

03孔融所代表的,就是那一帮自视高贵却没什么用处的文人。

孔融有才学,是建安七子之一,也算是一代名儒了。名儒在和平时期,的确是大家尊崇的对象,可是一旦到了乱世,就极有可能成为制造谣言的喷子。

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后汉书》

为什么蜀汉的谯周一直极力地奉劝刘禅投降?因为他是蜀中大儒,只有和平了他这个大儒才有地位,否则永远都是那帮当兵的受人推崇。

孔融和谯周不同,他知道谁来坐天下都不会和平。所以他就给曹操捣乱,不管曹操说什么他都要怼。

当初曹丕抢了袁熙的老婆甄宓,孔融就告诉曹操,当年姬发灭了上朝,将妲己送给周公旦,曹操都没回过味来,因为他从来没有读到过这篇文章。孔融则说现在人干的出,古代人也一定干的出。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孔融再次出面讥讽,他告诉曹操,北边的肃慎族和丁零族,曹操可以一起讨伐回来。饥荒年景,恰逢战乱,曹操上表希望禁酒。可是孔融写了很多信给曹操,表示千万不能禁酒,全部都是讥讽嘲笑的意思。孔融自己办不成什么大事,他知道在乱世,一个文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安邦治国他有其才,可平定天下他却没有其智。无奈之下,他只能以这种讽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忧愁。

总结:曹操可以毁了孔融的肉体,却永远折服不了这个人的思想。

在孔融眼中,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早就看出了曹操的狼子野心,可是他无能为力啊。他希望帮助汉献帝恢复统治,可是他没有这个能力。

孔融觉得唯有一死,才能够报答汉朝对他的恩情。所以他选择不断嘲讽诋毁曹操,就等着曹操亲自落下那口大刀。

杀一个孔融的确没什么了不得的,可孔融认为,他杀的是良心。但凡有良心的人,都会出面阻止曹操篡汉。如果曹操不怕,可以全都杀光。

曹操杀了孔融,杀了杨修,甚至连荀彧也没有放过,他们是士族代表,也是良心的代表。最后曹操还是后怕了,良心是杀得完的吗?曹操止步于魏王,或许也正是被这帮人给震撼到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后汉书》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三国歪史:大V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孔融

    郗虑是山阳郡高平人,在现在的山东滕州市西,受师于大儒郑玄。他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任光禄勋时,与同为九卿的少府孔融有了嫌隙,曹操作书信与他们调解讲和。孔融还暗助体制外大V祢衡,爆料生事,内外勾结,结果祢衡被曹操使手段以山巅罪永久销号。孔融不警醒,依然故我,郗虑望风承旨,奏请免了孔融的官职。曹操给孔融的书

  • 以“孔融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4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之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罪被曹操处死,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一定要将孔融处死?著名典故“孔

  •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德,等到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他在坟前哭了一天一夜,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起身,这之后他的名气更是广为传播。十六岁时,哥哥孔褒的朋友因被朝廷追杀,来到孔府躲避,被朝廷查出来后,官府定罪时孔融和母亲都争相认罪,这让皇帝大为感动,赦免了他一家。孔融名满天下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孔融

    《三字经》记载孔融:“融三岁,能让梨。”孔融也因为三岁让梨的故事成为现在教育小朋友要尊老爱幼的范例。但是却没有给我们讲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其实孔融的结局不是特别好,具体人生轨迹跟搜史君一块来了解一下吧:成名并非“让梨”而是救哥哥孔褒(孔融的哥哥)朋友张俭因为触犯了权贵,受到权贵的追杀,逃到了孔褒

  • 4岁的孔融会让梨,16岁的孔融会让什么,结果名声大振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孔融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连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话语。东汉晚期,山东曲阜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七个人像葫芦兄弟一样团结友爱。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端来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哥哥们就让六娃孔融和七娃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

  • 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孔融

    与辜端书老蚌生珠老蚌出明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又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荀尨传》)【原文】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今译】东汉时期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韦康和韦诞。韦

  • 孔融的儿子,九岁时说了八个字,成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孔融作为三国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称,而孔融也是出自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作为名门之后,德才兼备这是肯定的,古人非常重视德的发展。勤奋好学的孔融官做到北

  • 世人只知孔融让梨,大为赞赏,却不知孔融后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人才辈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我国历代王朝写的史料记载,才能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故事,也能从当时的故事里有所收获。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会学习很多历史悠久的名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孔融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进入职场后结局如何?为什么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青州刺史孔融只身出奔已迁都许昌的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已依附于曹操。初入职场,孔融向曹操推荐了一个不靠谱的愤青——祢衡。念孔融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并没有责备他。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官渡之战的全胜。在整合后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