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想杀孔融,孔融苦苦乞求放过孩子,孩子说出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曹操想杀孔融,孔融苦苦乞求放过孩子,孩子说出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柠重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4/2/5 1:17:39

曹操想杀孔融,孔融苦苦乞求放过孩子,孩子说出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在历朝历代,孔子的后代都是被供起来对待的,毕竟,圣人之后,就算品德能力上没有什么超人之处,也不能过分冷落了。可在孔融这一代,孔家这只后裔被曹操彻底诛灭,在得知必死后,孔融为了后代也曾苦苦哀求放过孩子,可其子却口出一言成了千古名言,也为自己带来了死局。

孔融是孔子之二十代后人,单单是这层身份,就足以支撑他位居高位,可他所处的时代却是中国又一次乱世,秀才遇上兵,谈理自然没用,谈儒学更加没用。可偏偏孔融骨子里有一股傲气,这最后导致其被杀。

当然,孔融最为后人所熟悉的故事还是让梨的事,相信家中有弟弟妹妹的都曾听父母拿孔融做典范,教导大家要照顾弟弟妹妹。而东汉时,孔融在稍长后名声便在天下传扬开来,谁听到孔融这个名字,都知道是孔子后人以及让梨的故事主人公。

这些光环加成下,孔融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不论是治学还是行事上,他都以祖上为模板行事,这让他成为当时政治家眼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说,只要孔融愿意投奔,没有一人不会尊贵对待,拿回去供起来。

可孔融却心系汉室,虽然汉朝已经成了框架,连皇帝都处于曹操这样的奸臣控制下,可孔融依旧不能忘了为臣的本分,他继续跟随汉献帝左右,只不过,由于皇帝被操贼挟持。所以,世人看来,曹操成了孔融的主公。

当然,在早期,孔融并没有看透曹操的真面目,当时他维护皇威,力保汉朝,这极得孔融好感,甚至认为他是汉朝复兴的希望,所以在其引荐下,大量的人才进入曹操麾下。可随着操贼势力扩大,孔融越发觉得他对待献帝的态度远不似君臣。这直接导致了两人的反目。

虽然道不同,朝廷又掌握在曹操手上,但是皇帝也在这,所以孔融并不能一走了之,他开始寄希望于群臣,他希望大家可以联合起来,将操贼这样的反臣赶下台。在朝中,他公然上书宣扬曹操的奸诈,称其为逆臣。

既然撕破了脸皮,曹操自然不能容许这么个人留在身边继续给群臣灌输反动思想,在一番操纵下,孔融被冠以不忠不孝的名声。当然,身为圣人之后,他不可能犯下这样的过错,只不过是曹操强加的罪名罢了。

在罪行下达后,孔融本身是毫无畏惧之意,甚至甘愿从容赴死。但是,他却也忧愁于家中无辜儿子的性命,为此,他特意去求仇人放过家中孩子一命,仅仅追究自己一人责任。可孔家无孬种。其子毫无畏惧之意,回复爹爹一句“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这句话在当代已经成了名句,虽然仍是幼童,可在父亲的培育之下,孔融两子早就已经辨是非的能力,而这句话中对生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操贼的不屑,也是它可以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在危难来临之际,又有几人能做到这番超然,大概大部分的人都不如一个小童吧。当代很多人认为古学已经没有意义,但是,这些品质难道不值得当代人去学习吗?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我们对于古学的传承呢?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孔融让梨”在美国爆红,被美国人另类解读:孔融这是在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德育典故,通过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的传播,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懂得谦虚礼让。然而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表示:“虚假的谦让一出现,真正的谦让就及时消亡”,当这个中国的美德故事流传到美国,那里的人们就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反面解读。“孔融让梨”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来

  • 《孔融让梨》在美国成反面典型,孔融被认为是在秀,大家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孔融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的美称,历经千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传统文化,如唐诗、宋词等。与此同时,古人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以此为鉴的榜样故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王祥的“卧冰求鲤”以及孔融的“让梨”。哪怕是现在,也有不少儿童读本将这些故事选作精品读物,让孩子们学习古人的精神和智慧。比如“孔融让梨”的故

  • 曹操下令灭孔融九族,孔融9岁小伙说了8个字,后变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孔融

    曹操和孔融不得都是历史名人,从二人的身份就明白,他们二人根本不会是同一路人,因为曹操我们都知道,乱世枭雄。我们先来看看一号选手,曹操。出生不高,甚至一度成为东汉末年哪些自诩贵族的人看不起,但是凭借自己的出色才能,以及识人用人的能力和对军事的把控,一步一步建立三国时期最强大的魏。我们再来看看二号选手,

  • 孔融,成也孝道,败也孝道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孔融

    孔融是谁?大家知道的最清楚的一件事情莫过于他的一个历史典故,那就是“孔融让梨”。正是因为这一典故,使得孔融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好孩子,因此,孔融也成为了中国很多家庭长辈们教育小辈们尊老爱幼的一个好例子。孔融,字文举,他是东汉时期山东的曲阜人,一看到山东曲阜这四个字,大家可能就联想到了我们的圣贤孔子,

  • 由孔融之死窥汉末政治,原来曹操杀孔融,背后还有这么一层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孔融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人物,孔子的二十世孙,身为建安七子之一,在文学上面有着极其显著的成就。这样一位名士,他被曹操杀死的原因,可并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袁绍欲除,曹公不允《三国志·魏书》中有记载: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袁绍与孔融之间不合,曾经想要让曹操伺

  • 曹操为何如此恨孔融?孔融以不孝的罪名被诛,真的有根据吗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孔融

    曹操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人,所以他手底下的人才也是千奇百怪。文臣也都是人,他们当然都有各自的个性,所谓物以类聚大抵如此。当时曹操手下的文臣大致分成这么几类:当红小生: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几个人一起玩的比较痛快,他们智谋高深,彼此佩服,绝不像袁绍手下的许攸、田丰,整天互相怼。当红喷子:孔融、祢衡、杨

  • 三国歪史:大V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孔融

    郗虑是山阳郡高平人,在现在的山东滕州市西,受师于大儒郑玄。他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任光禄勋时,与同为九卿的少府孔融有了嫌隙,曹操作书信与他们调解讲和。孔融还暗助体制外大V祢衡,爆料生事,内外勾结,结果祢衡被曹操使手段以山巅罪永久销号。孔融不警醒,依然故我,郗虑望风承旨,奏请免了孔融的官职。曹操给孔融的书

  • 以“孔融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4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之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罪被曹操处死,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一定要将孔融处死?著名典故“孔

  •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德,等到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他在坟前哭了一天一夜,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起身,这之后他的名气更是广为传播。十六岁时,哥哥孔褒的朋友因被朝廷追杀,来到孔府躲避,被朝廷查出来后,官府定罪时孔融和母亲都争相认罪,这让皇帝大为感动,赦免了他一家。孔融名满天下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孔融

    《三字经》记载孔融:“融三岁,能让梨。”孔融也因为三岁让梨的故事成为现在教育小朋友要尊老爱幼的范例。但是却没有给我们讲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其实孔融的结局不是特别好,具体人生轨迹跟搜史君一块来了解一下吧:成名并非“让梨”而是救哥哥孔褒(孔融的哥哥)朋友张俭因为触犯了权贵,受到权贵的追杀,逃到了孔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