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将孔融夷灭三族,为何后来还会有“衍圣公”?

曹操将孔融夷灭三族,为何后来还会有“衍圣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妙笔历史 访问量:2936 更新时间:2024/4/6 5:14:26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建立曹魏之后,成为了三国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最强的诸侯国,原因就是曹操唯才是举。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魏走向了强大。曹操吸引了众多人才,包括荀彧郭嘉等等。

在曹魏所有的人才中,有一人肯定是不得不说的,他就是孔融。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即使是孔融的父亲,也是东汉时期的太山都尉。孔融是当时的才子,非常有名望。因此吸引了曹操的目光。

大部分人了解孔融都是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现如今看来,孔融让梨拥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代,在教育方面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到了曹操这里,孔融开始逐渐的“放肆”。

换句话说,此时的孔融对曹操根本不放在眼中。只不过,孔融的结局非常惨,他被曹操夷灭三族。三族指的就是父族、母族、妻族,这样一来,孔融的后代都被曹操给杀了。“灭三族”的概念根据《周礼》记载,应该是父,子,孙三族。

这在周礼中是有记载的。孔融在当时是衍圣公。首先来说,孔子作为历史上的教育家,他的后代在汉朝时期就被册封。公元前195年,西汉建立之后,汉高祖开始分封孔子后裔,以表示对孔子的尊重。从汉高祖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孔子的后人进行封赐。

只不过在上千年的时间中,孔子后人的封号不断变化。首先来说,在三国时期,衍圣公是没有出现的。最早的衍圣公出现在宋至和二年,这一年中,皇帝将孔子后人的封号改为了衍圣公。虽然封号不断变化,但是孔子后裔的封号是可以世袭的。

现如今看来,曹操杀死了孔融,这不代表了孔子的后代中断了。孔融不是孔子的嫡系血脉。孔融的七世祖是孔霸,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这是第一个被封侯的。可是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孔融三代都不是孔霸的嫡传,都没有继承爵位。

孔融的祖父孔贤,默默无闻。孔融的父亲也仅仅是一个泰山都尉。可问题是,从孔霸一直到孔融直接的族谱失传了,这就无法证实这其中的关系。孔融不代表整个孔家,孔家也不只有孔融这么一支。这么说来,孔家的封号肯定是存在的。

不仅仅是衍圣公存在,其他皇帝的封号都是存在的。孔融在孔子后世子孙当中,压根就不是什么正统,早就是旁枝中的旁枝了。从汉高祖开始,孔子的后代就被封号。现如今看来,到了孔融这里,他与孔子的血缘关系已经是非常远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孔融已经不是孔子的嫡系后代了,从这一点来说,孔融身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封号。在当时来说,孔融的身份仅仅是孔子的后代,根本谈不上被封号。衍圣公这个称号来自宋朝时期,在孔融时期,衍圣公还没有出现。

因此,曹操夷灭孔融三族,并不影响衍圣公的存在与否。宋朝时期,衍圣公才出现,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册封孔子的嫡系后代为衍圣公。从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后,曾经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直到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时至今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仍然存在。现如今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是孔垂长,1975年出生在台湾,孔子第79代嫡孙。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时候,衍圣公是有很多特权的。

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从这一点来说,衍圣公就是属于官职。即使是到了清朝时期,衍圣公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总的来说,孔融被夷灭三族,根本没有影响到孔子的后人被册封。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如果你是曹操,你也会这样杀了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孔融

    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孔融是个名气很大的人物,他是鲁国人,孔子的二十世孙,他的父亲叫孔宙,当过泰山郡都尉,孔融小的时候就有与众不同的天赋,“孔融让梨”的典故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笺疏》所引融别传:“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头顶“孔子后人”的光环,加上

  • 世界上最讽刺的事情:年仅四岁就能让梨的孔融,最后却死于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寂寞火炉标签:孔融

    估计大家和我一样都很不相信,曾经那个四岁就会让梨的孔融,最后却是因为不孝而死,简直太讽刺了。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子孙,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仅四岁就知道长幼尊卑,懂得谦让这个礼仪的一个乖孩子。成为了当时聪明、道德的代表。但是,成年后的孔融并没有小时候的那样乖巧懂事

  • 孔融让梨,究竟是注水鸡汤,还是童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安全教育漫谈标签:孔融

    文/猴妈孔融让梨,对大家而言,是一则耳熟能详的故事。妈妈们听着这则故事长大,然后再讲给宝宝听。老故事听多了,总会有一些新的解读。一些暗黑系的解读比如孔融是心机boy,让梨是为了避免被哥哥们揍……当然这些时髦解读,博人一笑,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仔细推敲,孔融让梨其实是古代大家族中的一则小故事,当年的大人

  • 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别人指出孔融的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孔融

    为什么说到孔融的问题会引起很多人士的强烈反对孔融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当然名气很大,但是每每与曹操唱反调,后来被曹操给杀掉了。他的很多故事在历史资料里都有记载的。这些年,有很多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孔融的缺点与不足。但是,这些无疑引发了孔融家乡人的不满。认为是给孔融抹黑了。当然还与其他的群体,也表达了极其强烈

  • 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要杀掉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孔融

    提到孔融的名字,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我们立马就会想起两个字:让梨。除此以外,可能还有一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白面书生形象。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可以从《世说新语笺疏》中找到。这里就讲讲另一件奇事吧。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到了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孔融登门拜访,门人看他是个小孩不让他进去。他

  • 建安七子之首是王粲,还是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孔融

    首先,王粲绝对不是建安七子之首,笔者也不知道这个评价是从何而来。历史上的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史书原文出自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论》。《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幹、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

  • 孔融从被人夸赞到遭人唾弃,一生荣辱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孔融

    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四岁让梨,名扬天下,晚年却发表言论‘父母不算亲人,子女不必报恩’,后在家喝酒招来灭门祸事。孔融,鲁国人,从小聪明好学,谦卑礼让,也是“圣人”孔子的世孙。《三字经》中也有赞扬他的“融四岁,能让梨”,没想到十岁时,却显现出惊人的言行。十岁那年,孔融与父亲一同来到洛阳,听闻太守李元礼是

  • 孔融被曹操杀死后为什么还有衍圣公家族传世?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孔融

    在三国时代,曹操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后来,北方割据,曹操通过秩序武力战争逐渐地统一了北方,而他的父亲却再回到他都城的时候,意外的被孔融手下杀死。曹操因为孔融的不正当行为以及反抗朝廷统治,最后将它除以诛杀三族的极型,可孔融的三族都已经没了,为什么到后世的朝代还是有人供奉衍圣公的传人了。曹操为了维护

  • 曹操杀孔融,为何选择在赤壁之战前?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孔融

    孔融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孔融就天下知名,是有名的神童。长大后孔融名声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士人的领袖,孔融心怀汉室,始终把自己当作汉朝官员,所以和曹操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杀死孔融,七月曹操挥师南征刘表,曹操

  • 一代名士孔融的尴尬:《三国志》不能为之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孔融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很聪明,被视为“神童”。才大气粗的孔融。16岁时,为掩护受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死,被视为“义士”。于是,孔融便名满天下,世人皆知,与边让同为“后进冠盖”。38岁时,做了北海相。后来,他被曹操请到许昌,当了主管工程的将作大臣。孔融才气大、名气大,胆识自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