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用李陵的一场战斗,把大宋朝的步兵都秒杀了,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宋朝给人的整体形象就是挨揍,无论是大辽,金,还是后来的蒙古,都把宋朝揍得鼻青脸肿,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咱们先看看汉武帝,他继位后整军经武,选拔能打仗的将领,目的就是彻底把匈奴揍趴下,汉武帝是立足于战,所以卫青,霍去病这些将领脱颖而出,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卫青,霍去病生在宋高宗时期,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手下将领把皇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这样当上了宋朝皇帝,这也让他对有能力有实权的将领非常猜忌,他担心手下大将有朝一日也和他一样,皇袍加身,夺了姓赵的天下,所以宋朝执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有能力的将领都被压制了,打起仗来肯定就不行了,另外宋朝后来的皇帝也没有当年汉武帝誓灭匈奴的决心,宋徽宗想得是,踏踏实实搞好艺术创作就心满意足了,哪有心思和辽,金一争高下。宋高宗时期,岳飞连战连捷,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高宗议和了,还把岳飞害死了,皇帝不想打,战场上也就打不了胜仗了。
宋军不能打,毛病出在皇帝身上,宋高宗重用岳飞的时候,岳飞用步兵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屠,拐子马,这就是用步兵打败骑兵的。而且这时候金兀术的骑兵的战斗力,远不是汉朝时匈奴骑兵可比的。
汉朝时,匈奴还是部落,不像金,辽,蒙古是一个强大的王国,匈奴组织能力,纪律性是比较差的,李陵率领的部队则是非常强悍的,
《汉书》里记载李陵麾下皆为“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力扼虎,射命中。”
说明李陵的部队是精挑细选的特种部队,个个身手不凡,尤其是射箭百发百中,可能是李陵的爷爷飞将军李广教出来的,而且李陵的战术也很管用,遇到匈奴骑兵冲击,“环车为营,以长兵和弓箭杀伤敌军,”这环车为营不是李陵的独创,漠北之战大将军卫青就曾经环车为营,卫青用武刚车构成环形阵地,遏制住匈奴骑兵的进攻,这个战术在汉军中应该是用得很普遍。李陵的士兵箭术高超,匈奴骑兵发动冲锋就成了靶子,匈奴人骑在马上射箭是处于下风的,当时还没有马蹬,骑在马上射程肯定不如站在地上射得远,这样理论上说,李陵军队只要有充足的箭,水和粮食,是能立于不败之地地,事实也确实如此,李陵虽然射杀了匈奴一万多人,最后箭矢用尽,兵败被俘。
为什么宋朝不用这样的战术呢?是因为已经过时了,金兀术率领的铁浮屠,是重装甲骑兵,就像现在的坦克一样,用战车可能起到阻挡的作用,但铁浮屠有厚重的盔甲保护,弓箭没有了杀伤力,只要铁浮屠逼近了,大部分宋军都会溃散,兵败如山倒,形成这样的局面,宋军步兵面对骑兵只能被屠杀了。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岳家军就曾经屡次打败金军骑兵,这有两个原因:
1:岳飞指挥得当,发明了克制铁浮屠的战术,训练军士用长斧,麻扎刀专砍骑兵的马腿,后面军士用锤等重兵器消灭倒下的骑兵。
2:岳家军军纪严明,这样的战术也是很危险的,如果遇到金兵就溃散,什么样的战术也会失去作用。
但这样的将领却不受宋朝皇帝待见,高宗找个理由把岳飞杀了。
总结:李陵能够用五千步卒对抗匈奴许久,大部分宋军做不到,一是宋军面对的北方骑兵更加强大,二是宋朝政府就没有抵抗之心,军心涣散,如果宋朝坚定打败金人的决心,任用有才能的将领,不仅能够用步兵和北方骑兵对抗,还能用步兵打败北方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