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陵的五千步卒就能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为何宋步兵做不到?

李陵的五千步卒就能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为何宋步兵做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余小斌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3/12/4 16:18:39

这是用李陵的一场战斗,把大宋朝的步兵都秒杀了,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宋朝给人的整体形象就是挨揍,无论是大辽,金,还是后来的蒙古,都把宋朝揍得鼻青脸肿,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咱们先看看汉武帝,他继位后整军经武,选拔能打仗的将领,目的就是彻底把匈奴揍趴下,汉武帝是立足于战,所以卫青霍去病这些将领脱颖而出,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卫青,霍去病生在宋高宗时期,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手下将领把皇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这样当上了宋朝皇帝,这也让他对有能力有实权的将领非常猜忌,他担心手下大将有朝一日也和他一样,皇袍加身,夺了姓赵的天下,所以宋朝执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有能力的将领都被压制了,打起仗来肯定就不行了,另外宋朝后来的皇帝也没有当年汉武帝誓灭匈奴的决心,宋徽宗想得是,踏踏实实搞好艺术创作就心满意足了,哪有心思和辽,金一争高下。宋高宗时期,岳飞连战连捷,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高宗议和了,还把岳飞害死了,皇帝不想打,战场上也就打不了胜仗了。

宋军不能打,毛病出在皇帝身上,宋高宗重用岳飞的时候,岳飞用步兵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屠,拐子马,这就是用步兵打败骑兵的。而且这时候金兀术的骑兵的战斗力,远不是汉朝时匈奴骑兵可比的。

汉朝时,匈奴还是部落,不像金,辽,蒙古是一个强大的王国,匈奴组织能力,纪律性是比较差的,李陵率领的部队则是非常强悍的,

《汉书》里记载李陵麾下皆为“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力扼虎,射命中。”

说明李陵的部队是精挑细选的特种部队,个个身手不凡,尤其是射箭百发百中,可能是李陵的爷爷飞将军李广教出来的,而且李陵的战术也很管用,遇到匈奴骑兵冲击,“环车为营,以长兵和弓箭杀伤敌军,”这环车为营不是李陵的独创,漠北之战大将军卫青就曾经环车为营,卫青用武刚车构成环形阵地,遏制住匈奴骑兵的进攻,这个战术在汉军中应该是用得很普遍。李陵的士兵箭术高超,匈奴骑兵发动冲锋就成了靶子,匈奴人骑在马上射箭是处于下风的,当时还没有马蹬,骑在马上射程肯定不如站在地上射得远,这样理论上说,李陵军队只要有充足的箭,水和粮食,是能立于不败之地地,事实也确实如此,李陵虽然射杀了匈奴一万多人,最后箭矢用尽,兵败被俘。

为什么宋朝不用这样的战术呢?是因为已经过时了,金兀术率领的铁浮屠,是重装甲骑兵,就像现在的坦克一样,用战车可能起到阻挡的作用,但铁浮屠有厚重的盔甲保护,弓箭没有了杀伤力,只要铁浮屠逼近了,大部分宋军都会溃散,兵败如山倒,形成这样的局面,宋军步兵面对骑兵只能被屠杀了。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岳家军就曾经屡次打败金军骑兵,这有两个原因:

1:岳飞指挥得当,发明了克制铁浮屠的战术,训练军士用长斧,麻扎刀专砍骑兵的马腿,后面军士用锤等重兵器消灭倒下的骑兵。

2:岳家军军纪严明,这样的战术也是很危险的,如果遇到金兵就溃散,什么样的战术也会失去作用。

但这样的将领却不受宋朝皇帝待见,高宗找个理由把岳飞杀了。

总结:李陵能够用五千步卒对抗匈奴许久,大部分宋军做不到,一是宋军面对的北方骑兵更加强大,二是宋朝政府就没有抵抗之心,军心涣散,如果宋朝坚定打败金人的决心,任用有才能的将领,不仅能够用步兵和北方骑兵对抗,还能用步兵打败北方骑兵。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很多人知道寡不敌众而降的李陵,却不知道力战匈奴而死的韩延年

    历史人物编辑:品读史即标签:李陵

    李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身上的评价比较两极化。一些人认为李陵投降匈奴是很可耻的事情;而另一些人认为李陵以五千军队对抗八万匈奴大军,坚持作战到最后一刻,后来投降匈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司马迁就很同情李陵。总之关于李陵身上的争论很多。不过小编在下文要介绍另外一个人物,就是跟随李陵出征,最后却战死的校尉

  • 汉末丹阳兵,誉满天下实至名归!西汉李陵东汉袁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李陵

    汉朝的铁骑算是历史上最厉害的骑兵之一了,当时处在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无比强大的匈奴,以擅骑擅射勇猛彪悍名震天下,汉人农耕文明在骑兵上相比于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有着根本性的劣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匈奴骑兵却被大汉铁骑常常以少胜多打得经常大败,直接将巅峰的匈奴彻底打残了,只能龟缩在漠北之地苟延残喘,或者

  • 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后,没想到繁衍出一个种族,还要和唐太宗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是李广之孙,李当户的遗腹子,李广也算是出生将门世家,他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故而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到李广时期,因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当时汉文帝还说过“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 汉李陵以五千步兵对八万骑兵,激战八天八夜,如此强悍为何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李陵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嫡长孙,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继承了他祖父李广的善射和勇猛,所以,也深得汉武帝的喜爱。李陵以五千步兵血战匈奴八万骑兵八天八夜,最后被迫投降的经过大概是这个样子的。汉武帝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进攻匈奴,由于李陵不愿做这位“混混将军”的后勤

  • 为何史圣司马迁冒死也要给被匈奴俘虏的李陵将军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李陵

    司马迁写《史记》写到一半时,李陵被俘,汉武帝刘彻大怒,他认为李陵应该自杀。汉武帝可是个视大臣性命如草芥的主,大臣们谄媚刘彻,也一致认为李陵应该自杀。刘彻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性格耿直,不懂得趋炎附势,顺势说了刘彻不愿意听的话,他说,李陵爱兵如子,平时常以杀敌报国为最大志愿。如今不幸战败被俘,实在是

  • 李陵的悲剧命运,他为何全家被杀,又是怎样对待汉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李陵

    人物志:李陵的悲剧命运李陵被俘后,汉武帝也有过片刻的清醒,但他采取的补救措施却异想天开:派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接应李陵逃归——显然,在双方互不通气的情况下,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孙敖当然无功而返,为了逃避惩罚,将听来的一则谣言告诉了汉武帝:“据俘虏交代:李陵已经叛国投敌,教单于兵

  • 从假投降到真投降,汉武帝做了什么,让李陵彻底伤透了心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李陵

    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当时李广担任前将军主动请缨,不过他在漠北逛了一圈,却没有找到匈奴。爱好面子的他,在卫青追问责任之下,觉得没有脸面活下去了,于是就“自杀”了。当时李广可是一个很出名的将军,没想到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找到,阴沟里翻船,这让爱好面子的老李家人受不了,而自杀应该是最好

  •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不仅仅和李陵有关,和司马迁职位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阿宝嘎历史标签:李陵

    说起司马迁,我们知道他写的《史记》流传至今。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说《史记》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不仅仅是史书这么简单,文学造诣也是非常厉害。不过这本书虽然厉害,但是写这本书的司马迁下场并不好,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后来被汉武帝阉割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呢,我们看一下具

  • 李陵五千步卒遇匈奴八万骑兵,寡不敌众投降,那他消灭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候塞雷历史手札标签:李陵

    李广是一位名将,这一点无庸置疑,可惜他没有立下足以封侯的大功,所以遗憾终生。他的孙子李陵也是一位名将。不过李陵的名并不在于打仗多么勇猛、消灭多少敌人,而是因为他投降了。《汉书》中记载,当时陇西(李广是陇西人)的士大夫因为姓李而感到羞愧。就像“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句话一样。所以说他的名大

  • 吉尔吉斯斯坦人的祖先是汉人李陵?这其实是番邦酋长的政治谎言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李陵

    李广是西汉初年一位非常重要将领,号称“飞将军”,数百年后的李唐皇室,更是追认他为祖宗。李唐皇室是不是李广的后代,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但是李广有一个孙子名叫李陵,却是毫无争议的,也是史有明载的。同祖父一样,李陵也是一位名将,然而祖孙不同命,李广被视为民族英雄,李陵却被视为“汉奸”,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