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被汉武帝施腐刑,为报复,司马迁在《史记》里这样“黑”他

司马迁被汉武帝施腐刑,为报复,司马迁在《史记》里这样“黑”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家伟 访问量:4209 更新时间:2023/12/8 8:45:01

为什么写史书的人,那么爱用春秋笔法?

什么是春秋笔法呢?

古代史官在记录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客观公正,不能有自己的主观见解;而使用春秋笔法的史官,所记录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也的的确确如实写了。但是,后人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被牵着鼻子走。

比如说,汉武帝派遣李陵出击匈奴。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於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

翻译过来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在祁连山出击匈奴;为了让匈奴人分兵,汉武帝命令李陵率领5000步兵和弓箭手,跨越千里,偷袭匈奴人的老巢居延,不巧,半道遇到了匈奴主力。

言外之意,汉武帝想让李陵送死。

在这件历史事件里,汉武帝的确派李广利帅三万人出击祁连山;也的确让李陵帅五千人分匈奴主力,而且,李陵真的遇到了匈奴主力……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虚构历史了吗?没有;他做到客观公正了吗?也没有。既然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为什么说司马迁没有做到客观公正呢?

请看《汉书》是如何记载:

“贰师将三万骑…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自请曰:“臣…愿得自当一队…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李广利出击匈奴,汉武帝想让李陵当后勤主管。李陵跑到汉武帝那里吹牛,说给我5000步兵,我去掀翻匈奴人的老巢。汉武帝非常怀疑,问他,匈奴人非常凶狠,不然给你派些骑兵吧?李陵却再次吹牛说,要什么骑兵啊,我就用这5000步兵足以端了他老巢。

《汉书》的意思与《史记》截然相反,一个是李陵被动去偷袭匈奴老巢,一个是主动攻打匈奴老巢。

后来,李陵装逼被打脸,兵败投降匈奴。

汉武帝得知李陵战败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将李陵灭了三族。

汉武帝的愤怒可以理解,毕竟,汉武帝最初的战略构想并没有错,李陵私自改变作战计划,致使5000汉卒埋骨沙场,李陵一死难泯其罪。可惜,李陵窝在匈奴地界,直到汉武帝驾崩都没再敢回去。

李陵的战败投降,还牵连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替李陵求情,被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施以腐刑(阉割)。

怪不得,司马迁会以“春秋笔法”在李陵这件事情上,“黑”汉武帝一把。可以想象,司马迁挨的这一刀,究竟忍受了多大的屈辱,尽管如此,还是对汉武帝耿耿于怀,想办法也要“黑”他一下。

《左传》里还记录了这么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翻译:这年冬天,晋文公驾崩;第二天,臣子将为他出殡于曲沃。送葬队伍抬着晋文公的棺材走到半路时,棺材里忽然发出阵阵声响,声音大得就像牛在吼叫。

正常情况下,听到棺材里有响声,即使再害怕,总该将棺材打开看看吧?可是,送葬队伍却并未如此,而是在“神棍”郭偃的带领下,一起朝着棺材叩拜,说:“大王(棺材里)说,秦国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于是呢,送葬队伍任由棺材里发出声响,没有一个人提出要打开棺材,直到第二天将其埋入黄土。

《左传》的作者说的是不是史实呢?是!可是,他没有说,送葬队伍很有可能活埋了晋文公。

或许,这才是历史的本质——残酷,而春秋笔法不过是掩盖这一真相罢了。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司马迁:史记之前,已有韬略!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司马迁

    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灵感也多来源于游历,徐霞客游历三川,便有了《徐霞客游记》,李白仗剑江湖,生平得意之作大多于山水之间铸就而成,李时珍登千山而尝百草,才有了医典《本草纲目》。无独有偶,太史公司马迁青年时也曾游历华夏山河。司马迁幼年偏居于龙门,于在朝中做官的父亲少有来往,弱冠之后进京投奔父亲司马

  • 栗太子从被废到被迫自杀,司马迁片言碎语揭露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司马迁

    看过《史记》的人大都想知道汉景帝为什么废栗太子,而刘荣又是为何被迫自杀的?司马迁不可能明确说,毕竟涉及到汉武帝继位,所以无论是在《五宗世家》,还是在《汉景帝本纪》都没有阐明原因。但是,司马迁仍然将相关线索隐藏在《外戚世家》、《酷吏列传》、《窦婴列传》、《绛侯世家》、《晁错列传》等文中。毕竟涉及到汉景

  • 范曾: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我略逊司马迁,这还是谦虚的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司马迁

    范曾: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我略逊司马迁,这还是谦虚的范曾很有意思,他喜欢跟仙逝多年的人比高论低。范曾夸下海口,他比八大山人差不了多少,对画坛老前辈齐白石也是出言不逊,认为他的画法有问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是对于在世的艺术家黄永玉那也是进行了波澜壮阔的跨世纪对骂。从范曾的路数来看,他喜欢借助他人来抬

  • 浅谈司马迁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司马迁

    前言司马迁,西汉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著名著作《史记》的主要编纂者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但始终保持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热爱和研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宝贵的遗产。一、早年经历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生在一个文化世

  • 司马懿是不是司马迁的后人?司马迁被宫刑之前,其实是有后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司马迁

    从生理角度上来说,我们伟大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先生,在遭受宫刑以后,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了。很多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被宫刑,主要就是帮李陵说了几句话。这如果换做一些仁慈的皇帝来说,说不定就这么过去了,可惜司马迁先生遇到的是比较残暴的汉武帝,他不仅对匈奴残暴,对自己人也不闲着。当得知李陵在西域投降匈奴

  • 重塑田婴的故事,看看司马迁揉碎的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司马迁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国君田婴”,在《孟尝君列传》中司马迁介绍田文时,顺便透露了其父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少子”指年纪较小的儿子,“庶弟”指非正妻所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任职”意思为担任一定的职务,“用事”是指当权。这句话的意

  • 学者评价司马错天下无双,但却被司马迁给洇灭,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司马迁

    每次我们说到秦国的将领,必然会想到白起还有王翦这样的绝顶人物,因为他们是时代最耀眼,被人流传最广的大将。不过可惜的是在学界,其实还有一位秦国大将应受到广泛的热评,这个人就是秦代名将司马错。按照学者的描绘,司马错是秦惠文王时期最有水平的一位将领,他不仅提出了强国三次,而且还是日本军事指导的老祖宗,除此

  • 司马迁给田叔立传,偏心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司马迁

    “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这句话出自《史记·货殖列传》。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偷坟掘墓本来是犯法的勾当,而田叔靠这个发家的。《货殖列传》在《史记》中第一百二十九卷,为列传的第六十九篇。而《史记》第一百零四卷,为《田叔列传》,列传的第四十四篇。《史记》中前后两篇列传中提到的“田叔”应该为同一人。《

  • 司马迁的出生地是哪里?司马姓氏如何而来?秦国司马错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司马迁

    据史学家傅乐成先生研究,一直到汉代,关西仍然是个特殊地区,文化上与关东截然不同。就人才而言,关东出相,而关西出将。但由于秦始皇的过激政策,使关东六国后裔揭竿而起,并使关西人变成被征服者,因此,虽然这个尚武文化区域出了不少卓越将领,却在地域观念作祟下,没法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司马迁的出生地龙门,正

  • 茂陵博物馆文化课堂|汉武帝与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好旺传媒官方账号标签:司马迁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能干的统治者,也是一位争议颇多的帝王。他不仅确立了自己在政治、军事史上伟大改革家、军事统帅的地位,同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让他名垂千古、震烁古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他统领的时代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部无以伦比的巨著——《史记》。司马迁笔下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