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亥、李斯是怎么被赵高拖下水的?

胡亥、李斯是怎么被赵高拖下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真相史料馆 访问量:1067 更新时间:2024/1/17 23:29:02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到了沙丘宫,这个沙丘宫可是个诡异的地方,前有赵武灵王“沙丘政变”饿死沙丘宫,话说秦始皇到了沙丘宫,突然一病不起,秦始皇本是为着求仙而来,还想着长生不老呢!

突然的重病,秦始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立下诏书:宣长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速回都城咸阳给自己办理丧礼,大家都知道,给先皇办理丧礼就是继位为皇帝了。

历史就是这么多的巧合,偏偏诏书交给赵高还没来得及发出,秦始皇就去世了,如果秦始皇晚一点走的话,秦国的历史就要被改写,偏偏秦始皇又没有和丞相李斯商量,只有赵高一人知道。

对于不安定分子赵高来说,诏书和玉玺都在自己手上,可做的文章太多了,如果把诏书盖上玉玺发出去的话,那将是扶苏顺利继位,扶苏继位那将没他赵高什么事了,原因有二:一、他跟扶苏不熟,就算扶苏继续留他在宫中任事也得不到重用,他赵高的辉煌将一去不返;二、扶苏勇武过人是个有主见的人,就算他把扶苏扶上位他也控制不了,那么同样他赵高的辉煌还是会一去不返。

赵高想到了胡亥,赵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少勇无谋,是个好糊弄的主,赵高决定了扶胡亥继位,于是扣下诏书不发。

赵高直接找到胡亥,对胡亥说:“你的父亲去世了,诏书招你大哥回咸阳,你大哥一回来肯定就是皇帝了,此事你怎么看?”

胡亥说:“知子莫如父,父亲的安排是没有错的,而且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赵高说:“不是这样的,难道统治别人跟被人统治是一样的,你好好考虑考虑吧,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决定权在你、我、李斯手上。”

胡亥还是坚持,说:“废长立幼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安排这是不孝,靠别人上位这是无能,我不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赵高也是继续坚持,说:“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没人说他们不孝,卫君杀死他的父亲卫国人还称颂他的功德,况且办大事不拘小节,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是会后悔的。”

胡亥若有所思,继而仰天长叹,被赵高轻松说服。

赵高知道,篡改遗诏还得一个关键人物,丞相李斯,没有李斯此事是绝对办不成的,赵高找到李斯,开门见山对李斯说:“皇帝驾崩了,招长子扶苏回咸阳,诏书在公子胡亥手上,确定太子在丞相你和我的手上,你也什么想法呢?”老奸巨猾的赵高得先知道李斯的想法,他不说诏书在自己手上而说在胡亥手上。

李斯惊讶地说:“你怎么说出这种亡国的话,这不是你我为人臣所应该讨论的。”

赵高继续问道:“你和蒙恬比谁的才能更高?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秦国人更拥戴谁?谁和扶苏的关系更好?”赵高的五连问,每一个问题都正中李斯的要害。

李斯怎能和蒙恬相比呢,蒙氏三代为秦功臣,蒙恬三十万大军驻守边防,扶苏为监军,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单就这一条,天下多少人对他不满,扶苏上位,蒙恬为相,那将没他李斯什么事。

李斯并没有被赵高的问题击倒,淡定地说:“你问的这些我都不如蒙恬,那又怎么样?人无完人,你干嘛对我要求这么高呢?”

赵高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李斯:“我本是个宦官,有幸能熟悉法律文书,我还没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有好的结果,如果蒙恬为相,你想想你的结果会怎样?再说公子胡亥是一个慈悲仁爱之人,在始皇二十多个儿子当中没人能赶得上他的,我们可以立他为继承人,你考虑一下吧。”

李斯不为所动:“你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吧,我只执行皇帝的遗诏。”

赵高没有放弃:“你不要认为执行皇帝的遗诏就是安全的,往往看似安全的有可能是最危险的,在安危到来前不早做决定只能算是个糊涂的人。”

李斯仍坚持己见:“我本来就是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做了丞相,我的子孙也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又把国家的安危交付于我,我怎么能辜负皇帝的重托呢?忠臣不做苟且的事,你不要再说了,我是不会同意的。”

赵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听说圣人会顺应潮流,现在天下的权力和你我的命运都在胡亥手上,你反对胡亥就是叛乱。”赵高急了,开始威胁,拿胡亥压迫李斯。

李斯仍在做最后抵抗:“晋国更换太子,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位,公子被杀,商纣不听臣下劝谏杀死亲人,都城被夷为平地。我李斯好歹是个人,怎能做这种谋逆的事呢!”

赵高见李斯已经有所犹豫,最后说道:“只要我们配合得好,上下同心,你一定能长保侯位,长命百岁!如果不听我的,一定会祸及子孙。”

李斯长叹一声:“先皇!我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忠了。”

原本没有任何想法只知道游乐的胡亥,被赵高只用了三个回合就点燃了心中“上位”的熊熊烈火。

六个回合,李斯被赵高拿下,赵高对付李斯,威逼利诱无所不用,李斯最终还是干了他所不齿的苟且之事,李斯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被二世“腰斩”灭三族。

此后,秦帝国开始走上不归之路。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从秦二世胡亥、崇祯皇帝之死谈古人口中的“文人误国”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胡亥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文人的地位始终较为尴尬,这也与文人的性格有着直接关系。部分文人经常自命不凡,喜欢在自己专业性不强的领域发出一些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论断,部分论断凭借着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变得极度扩散,甚至会对法令、律例的大方向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古代历史上,因文人的“论断”而直接导致社稷危亡的例子不在

  • 秦始皇死后,后宫全被胡亥下令殉葬,尸骸双腿分开引猜疑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胡亥

    先说一下殉葬,这是奴隶社会兴起的一种残酷的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越来越少使用了,根据挖掘古墓可以知道,很多都是用动物的尸体替代,即使在古人看来这种行为也太野蛮。秦始皇有个兵马俑,就是用来给他陪葬的,其实以他的能力就算把这些兵马俑换成活人,又有谁敢说个不字。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才登基,在现代是壮年时期

  • 为什么秦始皇不喜欢扶苏而喜欢不学无术的胡亥呢?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胡亥

    老朽说事今天来跟大家说说为什么秦始皇不喜欢扶苏而喜欢不学无术的胡亥呢?从后结果来看,胡亥做得很差,所以很多人反感这人物。就当时来看,祖龙看到情况,胡亥那会儿还没搞事情。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胡亥属于没做什么好事,也没做什么特别坏的事的状态。窃以为胡亥不能算不得宠的孩子,因为祖龙巡游天下还能带着这个孩子来

  • 秦朝除了秦始皇和胡亥,还有一个皇帝,只是历史不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洞鉴五万年标签:胡亥

    别看秦国经历过三十几任领袖,但是作为统一的王朝,却没有维持多久。后人常说“秦历三世而亡”,也有的喜欢强调“秦历二世而亡”,究其原因,这最后一任皇帝得不到历史的认可。公元前207年,胡亥去世,于后人而言只不过少了个昏庸糊涂的历史人物,但是于当时的朝臣却意味着,以后没了发号施令的老板,也没了国家机器之所

  • 读史笔记:或许,胡亥真是始皇帝选中的继位人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胡亥

    —01—长久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公元前210年,祖龙赵政于巡行途中突然驾崩,面对虚悬的皇帝之位,李斯、赵高等人为了一己私利,悄然销毁了始皇帝欲立长子扶苏为帝的传位诏书;一番权谋操作,将那个易于摆布且昏庸不堪的胡亥扶上帝位。最终,由于秦二世的胡作非为,大秦的万年江山,轰然崩塌······毫无疑

  • 秦二世胡亥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大秦帝国轰然倒下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胡亥

    秦朝结束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年的大分裂,最主要的是,秦国不仅仅是消灭了六国,而是深度统一了中国。始皇一统六国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风俗这些等等这些措施,秦朝把华夏大地打造成一个非常坚实的整体,尤其是给人们灌输了一个思想,那就是我们是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被深深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也使得

  • 中国历史文化:秦二世胡亥是如何失去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李函泽标签:胡亥

    审核编辑:风云细说排版插图:风云细说资料收集:风云细说秦二世胡亥上台后,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带着丞相李斯“东行郡县”。效仿秦始皇巡行天下。这一举动似乎说明了胡亥体察民情,忧国忧民;但由于胡亥刚登基不久,资历尚浅,无法体会到平民的疾苦,以及社会底层人员的压力。第二件事就是对一些朝政老人的灭杀,他这

  • 秦始皇在世天下安定,为何胡亥登基之后,立马爆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朝第二位皇帝胡亥继位,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却在第二年爆发。为什么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天下还算安定,胡亥即位后却马上发生了起义?难道是秦始皇留下的“一堆烂摊子”让胡亥成了反派?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确实受到了严惩,修建了长城、赤道等工程,南征百越,北攻匈奴,大举招兵买马。人的力量的使用,

  • 李斯究竟为什么会舍弃扶苏,而去扶植胡亥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胡亥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在沙丘,临死前拟了遗诏:将皇位传于长子扶苏。而宦官赵高说服公子胡亥,想与之密谋篡改诏书,自立为帝。但这事仅靠自己办不成,必须得到丞相李斯的支持才行。于是,赵高就向李斯进行了游说。刚开始李斯还严词拒绝了赵高的阴谋,但当赵高以相位和权力相威胁的时候,李斯犹豫

  • 始皇陵旁发现一墓,墓里皆是少女被肢解后的尸骨,专家:胡亥干的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胡亥

    一座看似普通的陵墓尸骨竟然被随意摆放,拥有众多陪葬品为什么还会遭受这种非人的对待?秦始皇陵附近的陵墓,究竟和秦始皇有什么关系?皇帝在古代一直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每个皇帝的登基之路都不会太过顺利。踩着尸骨往上爬的皇帝也绝不在少数。兄弟手足,在权势面前显得那么渺小。而万里江山一片红,这个红也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