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当时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帝王制度。后来的各种统一政策,治理国家的方法都对后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政治上给中国带来了中央制度,法律制度,郡县制度;军事上创立了军队制度,还创造出了秦军兵器与秦剑;经济上完成了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实行了重农抑商,盐铁国营的政策等等。这些制度延续了下来,并不断地完善,是国家的一个雏形,对中国的影响尤为深远。
皇帝也有死的一天,皇帝的继位就是一个问题。要说到秦朝皇帝位置的继承,我们就想到一个人——公子扶苏。扶苏是古书记载上与皇帝位置有很大渊源的候选人。可是,历史的发展不是这样的。后来,我们都知道,秦朝的第二个皇帝是胡亥,而非扶苏。而胡亥的继位很多人都认为是李斯,赵高等人密谋篡改遗诏造成的,但有这么一本古书却否定了这一说法,指出胡亥的继位是言正名顺的。
这本书就是《赵正书》,它是北京大学的古物藏书。里面有关于一段“沙丘之变”的记载,而这份记载又和我们平时了解的不一样。这份古籍里面关于“沙丘之变”最主要的一个意思就是,秦始皇本就想立胡亥为帝,而并非扶苏。这与《史记》里面的记载完全相反。这里面就有记载秦始皇去世前与丞相李斯的交谈记录: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斯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扶苏)、中尉恬、大赦罪人……翻译过来便是秦始皇东巡时病重,快要离世,这时李斯便进言立胡亥为帝。以免发生叛乱。这秦始皇也同意了。再想秦始皇对待扶苏的样子,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秦始皇生前对待扶苏并不友好,太子的地位也没有给扶苏,然后还将其逐至疆边,美其名曰是一种古训。因此,有些专家就坚定地认为《赵正书》记载的是真实的,《史记》的记载是虚假的。他们人为《史记》是在抹黑胡亥,明明胡亥才是名正言顺的帝位继承人,而不是靠篡位来的。有些专家不认同。他们说:《史记》是司马迁广泛取材,考察了多部古代著作,以及到处打听而成的,真实性尚可可以一信。其《史记》与《赵正书》中关于“沙丘之变”的记载不同,但其他的记载段落很明显是出自同一出处,他们也不能肯定这两本书借鉴了哪一本书,到底谁的“沙丘之变”才是真的,不得而知。
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帝位继承的秘密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不能因为一本竹简的出土而推翻之前的理论,这种历史的东西是需要精雕细琢的。专家表示从该古籍是抹黑胡亥,不过到底两千多年前的那场“沙丘之变”是阴谋还是事实,我们找不到答案。秦始皇继位给扶苏或继位给胡亥都是又一定的可能性的,流传下来的各个说法都能支撑着两种可能性,哪一个是真的,我们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