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大一部失传古籍,内容推翻《史记》记载,专家:历史抹黑胡亥

北大一部失传古籍,内容推翻《史记》记载,专家:历史抹黑胡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怀武 访问量:351 更新时间:2024/1/10 15:22:45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当时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帝王制度。后来的各种统一政策,治理国家的方法都对后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政治上给中国带来了中央制度,法律制度,郡县制度;军事上创立了军队制度,还创造出了秦军兵器与秦剑;经济上完成了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实行了重农抑商,盐铁国营的政策等等。这些制度延续了下来,并不断地完善,是国家的一个雏形,对中国的影响尤为深远。

皇帝也有死的一天,皇帝的继位就是一个问题。要说到秦朝皇帝位置的继承,我们就想到一个人——公子扶苏。扶苏是古书记载上与皇帝位置有很大渊源的候选人。可是,历史的发展不是这样的。后来,我们都知道,秦朝的第二个皇帝是胡亥,而非扶苏。而胡亥的继位很多人都认为是李斯赵高等人密谋篡改遗诏造成的,但有这么一本古书却否定了这一说法,指出胡亥的继位是言正名顺的。

这本书就是《赵正书》,它是北京大学的古物藏书。里面有关于一段“沙丘之变”的记载,而这份记载又和我们平时了解的不一样。这份古籍里面关于“沙丘之变”最主要的一个意思就是,秦始皇本就想立胡亥为帝,而并非扶苏。这与《史记》里面的记载完全相反。这里面就有记载秦始皇去世前与丞相李斯的交谈记录: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斯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扶苏)、中尉恬、大赦罪人……翻译过来便是秦始皇东巡时病重,快要离世,这时李斯便进言立胡亥为帝。以免发生叛乱。这秦始皇也同意了。再想秦始皇对待扶苏的样子,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秦始皇生前对待扶苏并不友好,太子的地位也没有给扶苏,然后还将其逐至疆边,美其名曰是一种古训。因此,有些专家就坚定地认为《赵正书》记载的是真实的,《史记》的记载是虚假的。他们人为《史记》是在抹黑胡亥,明明胡亥才是名正言顺的帝位继承人,而不是靠篡位来的。有些专家不认同。他们说:《史记》是司马迁广泛取材,考察了多部古代著作,以及到处打听而成的,真实性尚可可以一信。其《史记》与《赵正书》中关于“沙丘之变”的记载不同,但其他的记载段落很明显是出自同一出处,他们也不能肯定这两本书借鉴了哪一本书,到底谁的“沙丘之变”才是真的,不得而知。

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帝位继承的秘密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不能因为一本竹简的出土而推翻之前的理论,这种历史的东西是需要精雕细琢的。专家表示从该古籍是抹黑胡亥,不过到底两千多年前的那场“沙丘之变”是阴谋还是事实,我们找不到答案。秦始皇继位给扶苏或继位给胡亥都是又一定的可能性的,流传下来的各个说法都能支撑着两种可能性,哪一个是真的,我们并不知道。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登上皇帝宝座,对人民实现高压政策 大兴土木,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鸭子标签:胡亥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登上皇帝宝座,对人民实现高压政策。大兴土木,遥役赋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民怨载道。天下苦秦久矣。加上民心本来就不稳定,在全国范围内民众反抗的声音日益高涨,呼声一片。继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之后,各地的地方武装也揭竿而起,具中,刘邦项羽是最有实力的两大武装集团。当时,西楚霸王

  • 祸乱秦朝的根源人物,阉宦丞相赵高,杀掉胡亥是因为畏惧

    历史人物编辑:安琪拉不拉标签:胡亥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主,他是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建立。并且,他将秦国从战国七雄之一变成了一个天下独尊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本来,他的秦朝也可以强盛百代,千秋昌盛。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传到第二个皇帝的时候,国家就开始衰败。胡亥朝从一开始就是从政变开始,然后一直在屠戮忠良,

  • 司马迁撒了谎?考古发现曾推翻《史记》,秦始皇实际传位于胡亥

    历史人物编辑:秦汉历史号标签:胡亥

    秦朝统一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历史节点之一。中外历史学家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分歧。至于秦朝为什么结束了几百年的乱世纷争,掀开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历史学家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包括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地理形势以及社会变迁等。而且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那便是

  • 胡亥、李斯是怎么被赵高拖下水的?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到了沙丘宫,这个沙丘宫可是个诡异的地方,前有赵武灵王“沙丘政变”饿死沙丘宫,话说秦始皇到了沙丘宫,突然一病不起,秦始皇本是为着求仙而来,还想着长生不老呢!突然的重病,秦始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立下诏书:宣长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速回都城咸阳给自己办理丧礼,大家都知

  • 从秦二世胡亥、崇祯皇帝之死谈古人口中的“文人误国”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胡亥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文人的地位始终较为尴尬,这也与文人的性格有着直接关系。部分文人经常自命不凡,喜欢在自己专业性不强的领域发出一些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论断,部分论断凭借着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变得极度扩散,甚至会对法令、律例的大方向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古代历史上,因文人的“论断”而直接导致社稷危亡的例子不在

  • 秦始皇死后,后宫全被胡亥下令殉葬,尸骸双腿分开引猜疑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胡亥

    先说一下殉葬,这是奴隶社会兴起的一种残酷的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越来越少使用了,根据挖掘古墓可以知道,很多都是用动物的尸体替代,即使在古人看来这种行为也太野蛮。秦始皇有个兵马俑,就是用来给他陪葬的,其实以他的能力就算把这些兵马俑换成活人,又有谁敢说个不字。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才登基,在现代是壮年时期

  • 为什么秦始皇不喜欢扶苏而喜欢不学无术的胡亥呢?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胡亥

    老朽说事今天来跟大家说说为什么秦始皇不喜欢扶苏而喜欢不学无术的胡亥呢?从后结果来看,胡亥做得很差,所以很多人反感这人物。就当时来看,祖龙看到情况,胡亥那会儿还没搞事情。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胡亥属于没做什么好事,也没做什么特别坏的事的状态。窃以为胡亥不能算不得宠的孩子,因为祖龙巡游天下还能带着这个孩子来

  • 秦朝除了秦始皇和胡亥,还有一个皇帝,只是历史不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洞鉴五万年标签:胡亥

    别看秦国经历过三十几任领袖,但是作为统一的王朝,却没有维持多久。后人常说“秦历三世而亡”,也有的喜欢强调“秦历二世而亡”,究其原因,这最后一任皇帝得不到历史的认可。公元前207年,胡亥去世,于后人而言只不过少了个昏庸糊涂的历史人物,但是于当时的朝臣却意味着,以后没了发号施令的老板,也没了国家机器之所

  • 读史笔记:或许,胡亥真是始皇帝选中的继位人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胡亥

    —01—长久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公元前210年,祖龙赵政于巡行途中突然驾崩,面对虚悬的皇帝之位,李斯、赵高等人为了一己私利,悄然销毁了始皇帝欲立长子扶苏为帝的传位诏书;一番权谋操作,将那个易于摆布且昏庸不堪的胡亥扶上帝位。最终,由于秦二世的胡作非为,大秦的万年江山,轰然崩塌······毫无疑

  • 秦二世胡亥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大秦帝国轰然倒下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胡亥

    秦朝结束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年的大分裂,最主要的是,秦国不仅仅是消灭了六国,而是深度统一了中国。始皇一统六国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风俗这些等等这些措施,秦朝把华夏大地打造成一个非常坚实的整体,尤其是给人们灌输了一个思想,那就是我们是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被深深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也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