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感觉自己功高盖主,主动要求解甲归田,没曾想被秦始皇拒绝了

王翦感觉自己功高盖主,主动要求解甲归田,没曾想被秦始皇拒绝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雨说史 访问量:3456 更新时间:2024/1/25 23:02:22

从自从有皇权开始,皇帝肯定是整个国家大权的首要掌控者,其次的权利被依次分给下面的大臣。这些有了权利的臣子就组成了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运行管理体系,所以权利的分封也算是更好的管理国家。但是,权利再大,功绩再高的臣子都高不过皇帝,可皇帝肯定会对他产生防备,甚至杀心。

历史上有一句话形容皇帝身边的人,“伴君如伴虎”。特别是那些功高盖主的人,最后被皇帝诛杀的一只手肯定是数不过来的。举个最简单例子,南宋岳飞。岳飞的一生,从出生就注定了以后的报效国家。而他确实这么做了,受伤,失明,一切的一切都奉先给了国家,抵抗了大金的进犯脚步。而后来,按照我们现在来说是被秦桧所陷害而死。但是,我们要知道,秦桧只不过是一个计划的提出者,要想实施需要皇帝的同意。当朝皇帝还是觉得岳飞功绩太高,如果谋反会影响自己的统治,所以默许了秦桧的做法。

功高盖主的人有很多,大部分没有好下场,不过还是有一部分能够安度晚年。有的人很聪明,能够看清局势,在一个合适的时期,归隐山林。

王翦,战国有名的大将。从小,王翦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头脑和武艺。所以,青年的王翦名声很快就流传出去。那个时候,流行举荐制,王翦就被推荐给了嬴政。之后就开了他一生戎马,战功赫赫的一生。

入朝为官的王翦,很快就在战场上立下了战功,所以其官职也是越升越高,很快就到了将军的级别。特别是,王翦为嬴政统一大业出了大力,打了了楚、燕、齐等国。这样的王翦,再回国后肯定享受荣耀,但他却选择第一时间找嬴政解甲归田。

什么原因?王翦不傻,他知道现在他的功绩已经太高,高到奖无可奖的地步。再加上国家日益安定,这种情况下,肯定就会引起秦始皇的注意,要对自己下手。所以,王翦干脆先发制人,向秦始皇“辞职”。

当时的秦国确实很强大了,秦始皇更是以为雄才大略之人,加上国家的中央集权,所以他相信自己可以治好国家。换句话来说,秦始皇不担心手下这些功高的将军。而且,王翦知进退的做法也让他很满意。所以,秦始皇拒绝了王翦的提议:“朕不杀你,你留下便是。”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王翦为何能够全身而退,他太了解秦始皇嬴政的性格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有跟其它三人不同的经历,这个经历为他功成名就全身而退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廉颇、白起和李牧是靠个人能力横扫天下,嬴得声名的话,那王翦纯粹就是依靠与嬴政的私人关系谋取了一官半职,从而做到了公私兼顾,名扬天下。首先,王翦的成功,是伴随秦始皇嬴政成长进步分不开的。史书上记载,王翦也算得出身

  • 王翦功高震主却安然退隐,可谓是智商情商超绝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王翦

    《过秦论》中写到六王毕,四海一是秦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毫无疑问是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史记中记载他是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军。王翦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呢。横扫三晋,计杀李牧公元前236年,除掉了吕不韦和嫪毐后的秦王政开

  • 王翦:功高震主,挫败燕国之后选择急流勇退,是嬴政威逼利诱吗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王翦

    文/四季文史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潜在的规律,历史上那些皇帝们与开国功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质变,是什么呢?依靠着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帮忙上位的那些皇帝,当登上宝座的那一刻,就开始怀疑起自己身边的臣子们,并且疑心是与日俱增,所以后来所发生的种种,看似偶然实则是有意为之的事情。无疑,这些

  • 大秦第一战神到底是谁,不是白起,不是王翦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王翦

    若论大秦第一战神,有人说是“杀神”白起,也有人说是灭五国的王翦,然而,却又一人若称第一,其他人必然起身鞠躬,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如果问秦灭六国的最大对手是谁,赵国绝对排在第一位,即使在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没能力去一口吞掉赵国,相反在后来的战争中,两国各有胜负。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人,那么为何赵国还

  • 王翦打仗有个恶习,这让秦始皇觉得十分心疼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王翦

    历史上,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王翦,除了战功卓著以外,还有其他三位不具备的政治智慧。在建立不世之功之后懂得急流勇退,最后,得以善终。王翦能够善终的原因,并不是依靠他的功勋,而是因为他的一个“恶习”。这个“恶习”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而成长,在灭楚战争中达到顶峰,那这个恶习到底是什么呢?他又是如何染上这个恶习的呢

  • 王翦功高震主,为何最后却可以得到善终?摆脱“兔死狗烹”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王翦

    王翦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秦国的统一天下,付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秦国能这么快的统一,可以说王翦功不可没,与此之前的白起相比,王翦功高震主,为何他最后却得到了善终?摆脱了“兔死狗烹”的命运?提起白起,后人将他视为战神,大多数原因是他在长平一战中坑杀40万赵军,这一战让他褒贬不一,不过白起为秦襄王征战

  •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为什么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王翦

    王翦作为秦国的大将军,在灭六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尤其是在攻破赵国的邯郸城时,表现出色,被誉为“百战之师”。但是关于他为何能够善终,还有一些传说和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王翦在战争中表现优异,秦始皇非常器重他,曾经几次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王翦的儿子。此外,秦始皇对王翦的家族也比较宽容,没有像对待其他反对

  • 秦国名将王翦:沙场英雄,功劳卓著位极人臣,鸟尽弓藏终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邓都御史标签:王翦

    秦国之所以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除了历代君王的韬光养晦和秦国人特有的精神外,还有一代又一代贤臣的辅导才促成了大秦的统一大业。而古往今来那些为帝王打下江山的英雄们结局能够做到“飞鸟尽良弓藏”结局的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没有善终的下场。战国的四大名将中,仅仅只有一位名将最终得到了善终,他就

  • 王翦缘何坚持灭楚出兵六十万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王翦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也是历经诸多困境才走上巅峰,其中就包括在征伐楚国之时,秦王嬴政陷入两难的境地。当时是公元前224年,秦国已经统一了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准备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楚国,但是在制定消灭楚国计划的同时,要确定谁来带兵出征;当时有两位大将进入秦王嬴政的法眼,一位是战功彪

  •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王翦

    王翦能得善终的关键在于:懂得为人臣之道。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廉颇、李牧都没有能得善终。这与战国时期君臣的权力之争有关,属于君臣之间没有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导致君王对武将产生怀疑,甚至痛下杀手。一、白起之死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他曾经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二十余万;攻打崤函,夺下六十一座城池,他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