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王扫六合的最大功臣,一代名将王翦的人生智慧

秦王扫六合的最大功臣,一代名将王翦的人生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椒盐侃影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2/29 18:00:21

引言:

一个王朝的开创,特别是一个划时代的王朝的开创,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而且还需要学会控制和利用这些机会,才可能会成功。

在秦国六代秦国君主的共同努力下,在无数的秦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下,秦国最终升华为秦朝。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拥有一位善于用兵的将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

秦将王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善于用兵,运筹帷幄。在秦国对其他六国的兼并战中,有五个国家都是由他和他的儿子王贲所攻破。秦国有一个王翦这样的将领,何愁无法将六国收入囊中。

同时,王翦还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在他帮助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急流勇退,不再为官。从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功高震主,诛杀功臣"的情况。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为秦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出色的将领。

图一 王翦画像

秦始皇夺权

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常会发生幼主被老臣以"辅政"的名义取得皇帝的行政权的事件。最著名的就是鳌拜与康熙。而秦始皇,最初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上了秦国的国君。

在秦始皇的身世中,一直有一个迷。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到底是谁。有两个人都有可能是。一个是秦昭襄王的儿子异人,一个就是后来的丞相吕不韦。关于这段历史,笔者不在此过多的赘述。秦始皇后来作为国君,就是以异人的儿子的身份。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了国君位。在当时来说,十三岁亲政是有些困难的。于是,当时的丞相吕不韦就以辅政大臣的名义专权。而秦始皇的生母赵姬,本就是吕不韦的姬妾,这时又开始与吕不韦偷情。而赵姬当年就是吕不韦为了利用异人而送给他的。送过去的时候,赵姬是否已经怀孕,谁也不知道。然而就是在这之后,赵姬怀上了秦始皇。这就是前面笔者提到的秦始皇的身世之谜。

图二 吕不韦画像

后来秦始皇逐渐长大,吕不韦怕与赵姬的事情败露,便送给赵姬一个自己身边的门客嫪毐,伪装成太监送给了赵姬用来玩乐。后来赵姬又以自己的寝宫风水不好为由,搬了出去。在宫外,与嫪毐甚至还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并且嫪毐还以秦始皇的"假父"自居。并且在赵姬的帮助下,还被封为长信侯。

后来秦始皇知道了嫪毐与赵姬和吕不韦三个人的关系,非常生气。而嫪毐也知道了秦始皇知道了这些事,便准备发动叛乱。经过几年的时间,嫪毐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他就准备在秦始皇举行冠礼的时候带兵杀掉秦始皇。可最后却被早就被秦始皇布置好的王翦在中途击败,并且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车裂)的下场。

图三 影视剧中的嫪毐

后来,两个私生子被秦始皇杀死,赵姬也被关进宫不准外出。而第二年,吕不韦被秦始皇免职,并且被流放到蜀地。后来吕不韦自己饮鸩而亡。

看起来,王翦只是在关键时刻充当了一个护卫的角色。其实,王翦拥有着决定事件走向的大权。身为关键将领的他,免不了会被吕不韦等人所拉拢。若他真的选择帮助吕不韦或是嫪毐,那么秦始皇就会非常的危险。但是,王翦作为一个将领,选择了忠心的保卫秦始皇。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的忠心。

助大秦王朝统一

在王翦帮助秦始皇夺得亲政的大权和铲除叛党后,秦始皇开始着手准备对其余六国准备进行兼并战。

公元前236年,秦王朝在王翦的带领下开始了对东方六国的战争。在这六国中,除了韩国是被内使腾所灭,其余五国皆是由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所攻下。下面就由笔者介绍一下王翦王贲父子攻下五国的过程。

图四 王贲画像

公元前236年,燕国和赵国发生了战争。秦国找准时机,派王翦进攻阙与。阙与是秦国向东兼并六国的一个战略要地。阙与被攻下后,秦国就打开了攻取赵国都城邯郸的道路。但是赵国也有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就是李牧。李牧不仅抵挡下了秦军的数次进攻,甚至有时还让秦军全军覆没。

即便是王翦的数次苦战,也没有攻破李牧所构成的防线。而秦国这时,收买了赵国的一个赵王迁的心腹大臣——郭开。经过重金收买,郭开在赵王的面前不断地造谣中伤李牧,甚至说李牧想要谋反。于是,赵王便罢免了李牧。失去了李牧的赵国,最终被王翦所攻取,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在攻取赵国的期间,韩国也被秦国所吞并。在此之前,韩国就已经在与秦的战争中失去了相当多的国土。不得已只能向秦称臣。韩国虽小,但却是秦国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于是,最终还是被秦国所攻破。由于王翦在前线与赵军作战,所以韩国由秦国的另一位将领内使腾所攻取。

图五 秦灭六国战略图

图六 攻取赵国后的秦国疆域

打下了赵国与韩国,秦国往东方的扩张就是势不可挡了王翦王贲父子一路势如破竹。随后被灭掉的魏国,由于在此之间就已经被秦国夺取了不少土地,力量本就不再是战国初期那个最强的魏国。最终,被王贲所攻取。

夺取了魏国之后,秦国就可以安心的攻打楚国,不必再担心后方会有危险。于是就开始了对楚的战争。当时秦王比较中意年轻的将军李信,由于他此前在军中表现勇猛,便想让他去攻打楚国。于是秦王便问他需要多少人的军队,李信回答只需二十万人即可。秦王又问王翦,需要多少人,王翦回答,至少需要六十万人才能攻下。秦王听到王翦这样回答,觉得王翦已经老了,于是便信了李信,发兵二十万攻打楚国。

事与愿违,二十万大军并没有让李信得到楚国。反而让李信差点被楚国的将领项燕俘虏。秦王见到李信失败,虽然生气,但却并没有气馁。于是他亲自去王翦的家里,请王翦率军出征楚国。王翦称病,不愿前往。秦王就说可以答应王翦的任何要求。王翦的要求,就是需要六十万的军队。

最终,王翦攻下了楚国,收取了这个七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实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王翦虽然是屡战屡胜的不败将领,但却不会轻敌。这一点在与李信的对比中特别明显。而且在后来秦王的请求下,王翦也没有过多的摆出大功臣的架子,只要了六十万的军队。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翦并不是一个贪慕虚荣与侍功自傲的人。

楚国在公元前223年灭亡,在楚国灭亡后,只剩下燕国和齐国。燕国在派出的刺客荆轲失败后,引发了秦始皇的盛怒。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国所灭亡。而此时,只剩下一个无路可退的齐国,在公元前221年也被秦国所吞并。

图七 一统六国后的秦朝

激流勇退

一统六国后的秦朝,成为了一个空前的大国。而为了这个统一的局面,到处征战了二十年左右的王翦,却选择离开朝局,告老还乡。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八 白起

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个秦朝的著名的将领,同样是四大名将的,秦昭襄王时期的白起。

秦国之所以可以在六国的兼并战中可以比较顺利,其实和白起有着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秦国是通过好几代君王的积累才统一了七国。而白起,就是为秦国奠定巨大优势的一个人。在他的努力下,重创了赵国与楚国。他坑杀五十万赵军的故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他对于秦国统一条件的铺垫,具有重要意义。

王翦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同样是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白起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而王翦却得以安享晚年,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白起不懂得审视自己。当时的秦国,正在前线攻打赵国。但却久攻不下。白起当时大病初愈,由于不同意秦国的这次进攻,便继续称病不赶往前线。一直拖了三个月。或许这次的确不适合进攻赵国,但正是由于他些许的居功自傲,最终没有得到善终。

而王翦却正相反。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只求得秦始皇赏赐的田宅钱财,却不愿再在朝为官。无论秦始皇如何挽留他,他都不愿继续为官。其实原因很简单。同样是为秦朝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就因为功高震主而死。王翦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得像白起一样,但若是自己选择隐退,那么就一定可以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图九 王翦雕像

总结:

有时候,人真的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自己的地位快速提升的时候,需要静下来,好好的审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自己,进而不让自己在迷失中犯下错误。

王翦就明白这样的道理。他懂得适可而止,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其实王翦的行为,非常值得学习。南征北战了一辈子,为什么不在功成名就后隐退,过过清闲的日子,好好的回味自己的一生。比起在朝中继续为官,笔者认为王翦这样的生活是更有意义的。

历史上,像王翦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因而,才总是会出现开国之君屠戮功臣的局面。如果帝王可以多一点信任,功臣们也懂得适可而止,那么这样的事情必然不会成为传统。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王翦和李牧谁更厉害?答案出乎意料,一代战神名不虚传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王翦

    春秋战国 群雄割据,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的猛将,《大秦帝国》系列,也为观众们呈现了名将的事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了,他们分别是白起 廉颇 李牧 王翦,这四个人两个是秦国,两个归赵国所有,这也是赵国能够与秦国相抗的原因,其中白起可以说是战功赫赫,更是设下妙计水淹郢都,之后打破赵魏

  • 王翦同样功高震主,为什么能摆脱韩信那样的命运,安然终老?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王翦

    历史上总喜爱开演鸟尽弓藏的戏。殊不知本来是在同一时期里,秦朝将军王翦在灭了五国,荣誉鼎盛的状况下却可以独善其身,舒适安逸的终老,这取决于他为人处世的心态。相比白起硬汉的风格而言,王翦在处世层面要圆润得多,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军事上精确领兵,政冶上面耍手段用方式。他的待人之道更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王翦

  • 王翦才是秦始皇的嫡系,统一天下王氏父子功劳卓著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王翦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战国四大名将,除了王翦之外,其余均不得善终。白起虽战功卓著却被秦昭王赐死,无奈自杀谢世;廉颇受赵王猜忌而外逃,郁郁而终,客死他乡;李牧因郭开挑拨离间,而被赵王杀害。王翦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得以善终,明显不同于与之并称其他三位战国名将。“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

  • 王翦感觉自己功高盖主,主动要求解甲归田,没曾想被秦始皇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王翦

    从自从有皇权开始,皇帝肯定是整个国家大权的首要掌控者,其次的权利被依次分给下面的大臣。这些有了权利的臣子就组成了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运行管理体系,所以权利的分封也算是更好的管理国家。但是,权利再大,功绩再高的臣子都高不过皇帝,可皇帝肯定会对他产生防备,甚至杀心。历史上有一句话形容皇帝身边的人,“伴

  • 王翦为何能够全身而退,他太了解秦始皇嬴政的性格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有跟其它三人不同的经历,这个经历为他功成名就全身而退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廉颇、白起和李牧是靠个人能力横扫天下,嬴得声名的话,那王翦纯粹就是依靠与嬴政的私人关系谋取了一官半职,从而做到了公私兼顾,名扬天下。首先,王翦的成功,是伴随秦始皇嬴政成长进步分不开的。史书上记载,王翦也算得出身

  • 王翦功高震主却安然退隐,可谓是智商情商超绝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王翦

    《过秦论》中写到六王毕,四海一是秦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毫无疑问是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史记中记载他是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军。王翦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呢。横扫三晋,计杀李牧公元前236年,除掉了吕不韦和嫪毐后的秦王政开

  • 王翦:功高震主,挫败燕国之后选择急流勇退,是嬴政威逼利诱吗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王翦

    文/四季文史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潜在的规律,历史上那些皇帝们与开国功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质变,是什么呢?依靠着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帮忙上位的那些皇帝,当登上宝座的那一刻,就开始怀疑起自己身边的臣子们,并且疑心是与日俱增,所以后来所发生的种种,看似偶然实则是有意为之的事情。无疑,这些

  • 大秦第一战神到底是谁,不是白起,不是王翦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王翦

    若论大秦第一战神,有人说是“杀神”白起,也有人说是灭五国的王翦,然而,却又一人若称第一,其他人必然起身鞠躬,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如果问秦灭六国的最大对手是谁,赵国绝对排在第一位,即使在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没能力去一口吞掉赵国,相反在后来的战争中,两国各有胜负。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人,那么为何赵国还

  • 王翦打仗有个恶习,这让秦始皇觉得十分心疼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王翦

    历史上,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王翦,除了战功卓著以外,还有其他三位不具备的政治智慧。在建立不世之功之后懂得急流勇退,最后,得以善终。王翦能够善终的原因,并不是依靠他的功勋,而是因为他的一个“恶习”。这个“恶习”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而成长,在灭楚战争中达到顶峰,那这个恶习到底是什么呢?他又是如何染上这个恶习的呢

  • 王翦功高震主,为何最后却可以得到善终?摆脱“兔死狗烹”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王翦

    王翦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秦国的统一天下,付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秦国能这么快的统一,可以说王翦功不可没,与此之前的白起相比,王翦功高震主,为何他最后却得到了善终?摆脱了“兔死狗烹”的命运?提起白起,后人将他视为战神,大多数原因是他在长平一战中坑杀40万赵军,这一战让他褒贬不一,不过白起为秦襄王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