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何诛杀汉献帝的皇后伏寿?

曹操为何诛杀汉献帝的皇后伏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鉴知 访问量:1735 更新时间:2023/12/21 1:09:08

伏寿案确实是汉末历史上一件重大政治事件。

按照史书上记载的事件本末,是说: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抗时,查办了“董承密谋反曹案”(也就是“衣带诏案”),这个案子我就不细说了,熟悉三国故事的人知道。

曹操将董承的所有亲族屠戮殆尽,当时董承有一个女儿是天子刘协的贵人,已经有孕在身,刘协为此向曹操求情,曹操都不肯同意赦免,坚持要把董贵人给杀了。

皇后伏寿掌管后宫,大概是当士兵进入后宫将董贵人抓走时的惨状震慑了伏寿,加上刘协在整个事件中都无能为力,伏寿对曹操的印象也可以说是跌到谷底。

伏寿就写信给自己父亲伏完,伏完当时担任辅国将军,掌有一定兵权,伏寿就在信中痛斥曹操,并希望父亲能够组织反抗曹操的力量。但是伏完是个老实人,只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他根本就没想去对抗曹操,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

按照《后汉书》中对伏完的记载,伏完是主动让出兵权,当了中散大夫,后来又当了北军五营中的屯骑校尉,最后寿终正寝。

按照《献帝春秋》的记载,伏完在处理女儿的信件上犯了傻,他把这封信给小舅子樊普看了。到了建安十九年(214年),樊普跟伏家闹了矛盾,就把这件事向捅到曹操那去了。

曹操为此震怒,逼着天子刘协下诏废掉皇后伏寿,然后让御史大夫郗虑和尚书令华歆办理此案。

华歆亲自到皇宫之中把伏寿抓出来,当时伏寿披头散发地哭泣,向刘协求救,刘协只能哭着对伏寿说:“我自己的命都不知道能活到何时!”

刘协回过头质问郗虑:“郗公!天下还有这种事吗?”郗虑也只能报以沉默。

伏寿给刘协生育的两位皇子,也在此案中被处死,伏家数百口人全部屠杀,只有外亲十九人被流放幽州。

——以上就是伏寿案的全过程。

如果历史真相如同记载这般,曹操震怒,追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曹操不允许皇宫之中再有反对自己的势力存在,哪怕是陈年旧账。当时曹操已经身居魏公,他还向天子刘协献上三个女儿,均被封为贵人。伏寿案之后,其中一位女儿:曹节就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如果用结果来反推意图,曹操震怒追责的背后,也有扶植自己女儿成为皇后,让自己成为外戚家族的意图在里面。

在伏寿案之前,荀彧也在寿春自杀身亡(212年),加上伏寿也离开了自己,刘协身边就再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

东汉帝国灭亡的号角,已经响彻了许都皇宫。

标签: 伏寿

更多文章

  • 曹丕美人在怀娶了甄宓后,还去撩拨伏寿皇后,说刘平坏话,太渣了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有点累标签:伏寿

    昨天一更新便达到一十八点二亿的《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太精彩了因为在32集中落难的甄宓终于如愿以偿嫁得曹丕,可已经美人在怀有了甄宓的曹丕却仍心系那高高在上的伏寿皇后甚至枉做小人向伏寿告状还表示自己才是她可以依靠的可靠男人,像曹丕这样的男人都是吃着碗里惦记着锅里的若是不爱甄宓就不要情话说得那么溜让甄宓失

  • 汉朝最悲惨的皇帝:汉少帝刘辩即位130天就被奸臣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刘辩

    刘辩的父亲是汉灵帝刘宏,母亲是宫女何氏,所以刘辩是庶出。皇子刘辩出生以后,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两年后又晋升为皇后。灵帝一开始不喜欢刘辩,而喜欢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因此灵帝想立刘协为太子,但是因何皇后在宫中受宠,国舅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直到灵帝驾崩,刘辩才当上皇帝。汉朝最悲惨的皇帝

  • 董卓为何要多此一举,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为新帝?和凉州的经历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观察馆标签:刘辩

    野心大、残暴无疑已经成为三国时期董卓的标签。而也正是他拉开了三国乱世的大幕。即使没有董卓入京,汉室也不会恢复昔日的鼎盛,这是因为汉灵帝刘宏在重用宦官的同时,还动过废长立幼的念头。百姓民不聊生,诸侯起兵谋反,差的也只是一个借口,而董卓正是那个借口。国舅何进采纳袁绍之计,招董卓进京诛灭十常侍。董卓当机立

  • 董卓入京,为何就能号令群臣百官,又为何要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军史园林标签:刘辩

    自古废立皇帝都没有好下场,都会被认为是要篡位自立。这从霍光与董卓的下场就可以看得出来。但霍光与董卓废帝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霍光是辅政大臣,有这个“资格”。而董卓则不然,作为一个外臣,刚刚坐上司空之位不满三天的董卓,敢冒天下大不韪行废立皇帝的事情,而且少帝刘辩懦弱无能,而刘协则是有胆识有主见的人,对比之

  • 董卓为何废少帝而立刘协?并非是因刘协比刘辩聪明,却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南风一史标签:刘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是因黄巾之乱而起,却从董卓进京开始。何进立少帝刘辩后,以皇帝舅舅的身份位居大将军,欲除“十常侍”而出了一个昏招,既得罪了天下英豪,却让董卓这条狼趁机进了京。董卓在京城外与少帝等人相遇,便行礼之后问及情况,少帝刘辩则哭哭啼啼的,一直不说话,倒是身旁的陈留王刘协面无惧色,口齿伶俐地给

  • 同是心怀旧主,为何关羽封神,沮授被杀?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沮授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种情况,同是被曹操俘虏,又同是心怀旧主,关羽却可以安然身退,而沮授则被曹操处死,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觉得可能有这几个原因。第一,关羽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武艺与忠义,这两个优点不管是在哪里打工都会得到重用,但是呢由于他的花花肠子不多,所以呢,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能够驾驭这样的人才,即使投

  • 曹操没有犯的错误,孙权袁绍却犯了,沮授十八个字直接点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沮授

    纵观各朝各代,立储之事乃是国本,可以随时影响到一国根基。正如汉武帝晚年,因一场巫蛊之祸,戾太子刘据一党尽数被诛,从而导致朝堂急剧动荡。即便雄才如汉武帝,也花费了很大力气才将此事压下,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汉王朝的盛衰,一度受到此案影响。而在三国时代,关于立储之争引发的悲剧,可谓数不胜数。甚至在有些时候,

  • 沮授:刘备之弟关羽杀吾大将!袁绍:大耳贼焉敢如此!推出斩之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沮授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上)袁本初败兵折将,与正史无关。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主公之一,刘备不仅极具人格魅力,其“洗脑”水平也是一流,他前半生虽一直寄人篱下,却不仅能与主人相谈甚欢,还能顺便拐走他们的得力干将。来到河北也是如此。小沛一战,刘备全军溃败,他单人匹马投靠袁绍,受到了隆

  • 沮授为什么可以降袁绍,却不降有爱才之名的曹操?原因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沮授

    三国时期的谋士是当时历史的活跃阶层,也是历史靓丽的底色,他们的存在才构成了“尔虞我诈”、“斗智斗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三国世界,这也是当时诸侯们都求贤若渴的重要原因。而在当时的背景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谋士们投靠那个诸侯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智比荀彧、孔明的沮授能够投降袁

  •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沮授,也不是毛玠,而是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沮授

    诸葛亮在《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时候,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是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和刘备的对话,而曹操是在公元196年迎汉献帝,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是谁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呢?有人会说是毛玠,也有人说是沮授,还有人说是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