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革裹尸的完美军人典范、伏波将军马援,少年时竟是个叛逆花美男

马革裹尸的完美军人典范、伏波将军马援,少年时竟是个叛逆花美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醉轻弦V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4/2/12 4:04:20

中国军魂的缔造者——伏波神将汉马援(1)

关于马援和他的名言“马革裹尸”,我想在中国大概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但对他具体的品格与事迹,很多人恐怕就不熟悉了。或许只把他当成李广一般,看做一个忠君爱国的符号而已,套张脸谱上去,反正不是黑脸就是花脸,哇呀呀叫两句就对了。

但如果我要说,马援年轻时是一个风流倜傥、俊美如画、能说会道的官家公子,并且白手创业成为关西第一大富豪,如偶像剧中完美标配般的高富帅呢?

如果我又说,马援是一个为人慷慨豪爽、知交好友遍天下,却在死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身败名裂、饮恨黄泉、为天下所唾弃的可怜虫呢?

如果我还说,马援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封神名将,与财神关羽、潮神伍子胥一样,死后被封为伏波大神(海神)。湖湘两广越南一带的民众对其拥有着深厚的崇拜、敬仰之情。一个征服者能做到这个份上,也真是不容易了。

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新来认识这位传奇中的人物、东汉军魂的缔造者马援吧!

很少人知道,马援其实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后,因赵奢之子赵括有长平之耻,导致赵国沦亡,其子孙便不敢再姓赵,而改姓“马服君”之马,从此日益衰败。

或许还是基因好吧,至汉武帝时,邯郸马氏逐渐开始兴盛,终成燕赵顶尖豪族,其成员有数人做到两千石的省部级高官,封侯拜将,风光无比,后依徙民制度又举族迁到茂陵县定居,成为汉武帝的守陵邑民。

在此期间,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平定卫太子之乱有功而被封为重合侯,深受武帝宠信,后虽因巫蛊之祸波及被诛(详见本书第三卷《天下强汉》李陵篇),故而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马援的祖父马宾以及父亲马仲仍在朝廷担任郎官,品秩虽不高,却能参与国家机要,还算是保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马仲的几个姐妹甚至选入宫中做了汉成帝的婕妤,声势日振。

看来,这又是一个根基深厚、源远流长的名将世家。这样的世家即便暂时遭受打击,但其人才永远不会断档,到了一定时候,总会有些出色的后代冒出来,重振门庭,再现家族辉煌。

盖中国上承千余年之宗法制,受血统论之影响甚深,故虽屡迁而不忘其祖源,言必称某某之后,一股骄傲感与荣誉感便油然而生,其少年大志往往就有了凭依,足以振奋自己努力,也更易得到别人认同,不像陈胜吴广虽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心里头其实还虚的很,尚须借些迷信符瑞前来帮忙。

于是,到了王莽执政时期,马氏家族的声势达到鼎盛,马援的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员,都做到两千石的高官,非常之有才干。不过马援十二岁就失去双亲,从小是由长兄河南郡太守马况抚养长大。所谓长兄如父,马况之于马援,其感情恐怕比刘氏兄弟还要深。小生读东汉史,往往被这些兄弟之情所感动,大概也是因为自己独生子,心内总渴望有个大哥的缘故吧。

马援作为官宦子弟,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学历虽然没刘秀高,没上太学,可他老师满昌却是大大的有名,乃王莽新朝“六经祭酒”之一,为《诗经》之最高学术权威,地位堪比当今“中科院院士”,桃李满天下,他最出息的一个学生张邯甚至做到了大司徒。

史书记载,马援”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闲于进对“,那可真是又帅又能说,如果他一直这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他的家世、人品、相貌,我想他用不了多久,必步其老哥与师兄之后尘,当上新莽朝廷的高官。然而马援最终却没有选择这条“学而优则仕”的路。这个志向远大却又有点叛逆的“愤青”,他竟然“离家出走”了。

原来,马援跟满昌学的是《诗经》中的《齐诗》,也就是研究东周时齐国的古风古诗,这种穷究章句的东西自非马援所好、亦非马援所擅也。换句话说,马援还真不是块读书做学问的材料,左读右读也读不出个名堂来,他感觉很郁闷。

恰好当时马家有个世交,叫做朱勃小神童,经常跑来马况家玩儿,这又进一步的刺激了马援幼小的心灵。

与马援不同,朱勃小朋友非常聪明非常会读书,据说十二岁就能将《尚书》与《诗经》两部经典一字不差倒背如流,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更夸张的是,朱勃小小年纪,就穿着一身方领儒服到处走,风度翩翩,谈吐文雅,连走路都用古时儒生的经典“模特步”矩步(指步履回旋皆中规矩,也就是戏台上那种)来走,所以很快在长安的上流社会打响名号,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渭城县令,正宗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学术新星。

一个同龄人如此出风头,还经常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即便马援也不免觉得怅然若失。这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别人家孩子”吧。

换做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此时肯定是一通比较、一番教诲了。

然而马况不这样,他对于自己这个叛逆小弟,不是打击,而是安慰与鼓励。而且这个鼓励,一针见血,一语成谶。

马况对马援说:“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禀学,勿畏也。”

有的人早熟,聪明来的早,但容易发展定型,其实没有上升空间;而有的人晚慧,潜质非凡,只是一时没开发出来,其实发展空间更大。

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人不明白,甚至很多家长还喜欢给屁大点儿小孩报一堆学习兴趣班,总之一切不能输在起跑点上,什么都要早一步,何必呢?

当然,马援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他还是有点不甘心,又道:“虽如此,吾读《齐诗》数年,卒不能通章句,而才逊诸生,实在惭愧。”

马况大笑:“汝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今何以自轻?”

马援听得兄长这样说,心中便有了底气,干脆一发狠,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吾思《齐诗》不能经世致用,欲弃之;且诸兄为官清廉,家用不足,故愿就边郡畜牧经商,以资补贴,何如?”

作为一个官宦贵公子,马援不读书做官,反要去边塞牧马放羊,这要是换做《红楼梦》里的贾政,肯定要把他屁股打烂了,可没想到马况竟对此非常支持,连道:“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成语“大器晚成”典出于此)

后来,少年得志的朱勃,到老了居然还在做县令;而马援功成名就,拜将军,封列侯,为千古之民族英雄,名垂青史。

一个家长,能准确发现自家孩子的优点,进而予以发和引导,这样才能避免扼杀天才,成就伟人。马况的教育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悲剧的是,马援还未及出发去边郡,马况忽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马援十二即孤,一向对马况敬之如父,今马况去世,于情于礼,马援都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为兄守孝一年,这一年他便在茔上结庐而居,片刻不离,以为兄守孝,并赡养寡嫂。

按照史书上说的,马援容貌有如画中人物,放在今天那就是漫画中的花美男,为人也是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但他每次去问候寡嫂,必衣冠齐整而后方敢入内。用西方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绅士。

标签: 马援

更多文章

  • 刘秀以善待功臣闻名,为什么功劳最大的马援却遭到他的厌弃冷遇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马援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皇帝一直高居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富有四海,掌控着天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与财富,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穷极奢华的生活。但凡事利弊相连,皇帝这个职业也真不是人人都能干好的,当上了皇帝,在享受皇帝尊荣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烦恼。如何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就是皇帝们必须要面对的棘手

  • 东汉开国元老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靠的是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马援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一直是忠勇爱国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马援之口。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马援之所以能将“马革裹尸”的壮志付诸于实际行动,靠的是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曾祖父马通,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以马援

  • 曾平定西羌与越南叛乱的名将马援,为何最终栽在了湖南苗蛮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12)建武二十四年秋,刘秀任命马援为南征军总司令,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四副将,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万余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乱。马援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他这几个副将,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杨虚侯马武,绿林好汉出身,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名将中南七宿之首

  • “铜柱折,交趾灭”——马援平定征侧、征贰之乱始未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马援

    交趾古号百越,秦吞六国,废封建、行郡县,南征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未汉初,赵佗拥兵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至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并入汉朝版图。征侧、征贰本是一对姐妹花,为交趾北部雒将之女儿。容貌不过寻常,身材却是长大,力举千钧,称雄一方。征侧尤其骁悍勇健,虽己嫁于朱鸢人诗索为妻,然不安本份,不在家

  • 马援打山贼时,给刘秀写信,刘秀看完后把身边的太监剃了光头

    历史人物编辑:花红叶绿的精彩标签:马援

    相信大家都知道马超,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的祖上也是一位名将,那就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论名气马超应该比马援要大,毕竟有《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论官职马超是重号将军,马援是杂号将军。但是如果论武功的话,马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马援的。马援曾经是东汉初年的豪强隗嚣的手下。隗嚣派马援去见

  • 志说防城港,第2期:马援平乱,泽披南邦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马援

    中国“两汉”时期有两位“伏波将军”,一位是灭掉南越国的路博德,一位是南征平乱的马援。论武功,路博德胜马援一筹;论文治,马援比路博德高许多。武功会随着血痕的淡去而消失。文治却给后世遗留丰沛的福泽。两相比较,路博德后来没有被多少人记起,马援倒是晋升为“神”,他的庙祠遍布岭南,世代享受民间烟火,甚至远及东

  • 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马援

    题/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文/安静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

  • “马援铜柱”是什么,为何在越南被当地视为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马援

    越南在古代被我国断断续续地统治了千年之久,这点是事实,因为在现在的越南官方历史还详细的记载了从古至今越南人民的“正义反抗”。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怪异的传统,只要国内一安稳,中原王朝就会出兵打越南和朝鲜。所以在秦、西汉、东汉、吴、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唐、南汉、明这些朝代,越南都是中国领

  • 刘秀和马援之间的微妙关系:志同道合,互相欣赏但若即若离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7)文/江湖闲乐生建武十六年春,西北形势已大定,东汉光武帝刘秀便将陇西太守马援召回京师,拜为虎贲中郎将(秩比两千石,掌禁中宿卫及扈从,主虎贲郎千余人),要跟他商量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关于帝国的币制问题。原来王莽篡位后,竟下令废黜了西汉长期使用的五铢钱,大造宝

  • 越南英雄“二征姐妹”,背叛中国后被马援这样处理,越南一直否认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马援

    相信很多朋友到越南旅游之后,会看到街上有许多庆祝“二征姐妹”的活动,作为越南的英雄,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完完全全是两个“叛徒”而已。 当年的中国叛徒,如今被越南奉为“女英雄”,当年背叛中国之后,被名将马援以一种方式处理,可惜在越南民间被彻底美化,一直不承认她们应得的下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