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平定西羌与越南叛乱的名将马援,为何最终栽在了湖南苗蛮手里?

曾平定西羌与越南叛乱的名将马援,为何最终栽在了湖南苗蛮手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文清说历史 访问量:909 更新时间:2024/2/12 4:04:25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12)

建武二十四年秋,刘秀任命马援为南征军总司令,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四副将,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万余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乱。

马援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他这几个副将,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杨虚侯马武,绿林好汉出身,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名将中南七宿之首,一生南征北讨,屡建奇功,后因坐杀军吏免职,今随马援出征,正欲戴罪立功,重振辉煌。

牟平侯耿舒,开国元勋耿弇之弟,幽州骁将,悍勇无比,曾击退五校流民军二十余万人,并大破匈奴,助耿弇一举荡平彭宠之乱,威震北塞。

刘匡,舂陵宗室中的杰出人才,一向为刘秀所宠信,后任朝廷宗正,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皇室亲属远近。

只有孙永,情况不详。

看来,刘秀这次是精锐尽出,誓要一气荡平南蛮,以雪汉军丧师之耻,同时彻底稳固湘西、黔中边区。

然而,这些功臣将门子弟还有京师的权贵们,对马援这次自告奋勇白首出征其实并不感冒:你一个半路投诚的凉州杂牌武将,论资格没马武老,论功劳没有耿氏兄弟大,论亲疏也比不上梁松刘匡等人,可你却不老老实实待着,一大把年纪了还上蹿下跳的争功夺名,动不动来两句豪言壮语,逮着机会就对年轻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显得你能,就显得你道德高尚吃苦耐劳,就显得你勇挑重担舍我其谁,而别的同志都被糖衣炮弹腐蚀而忘了本,搞得朝廷好像没人啦,打个蛮夷还要您老爷子亲自出马来主持大局力挽狂澜。行,就让你显摆吧,好好显啊,你绷着劲儿别栽跟头就是!

这正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马援能力是有,但为人太高调了,又稍微有点子倚老卖老,结果就是不合群不招人喜欢。论做人,他还得跟刘秀好好学学。

其实,对于这些风言风语与人心险恶,马援从交趾回来后已然明白过来了。但如今南方危急,蛮夷之祸非同小可,无有伏波将军之威名莫能平定。故权衡利弊,以国事为重,马援只能置个人生死与家族前途于度外,义无反顾,南下苗疆,虽百死,无悔。

抱着这种想法,出征之前,马援忧心忡忡的对前来送行的老友杜愔说道:“吾受国厚恩,然年老日暮,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权贵子弟,或在陛下左右,或有流言蜚语,殊难得调,恐为掣肘,耿耿独恶是耳……”

话毕,马援扬鞭程,落寞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杜愔临风长叹,怅然若失。

唉,老友相别,会成永诀,一语成谶,相见无期矣!

次年正月,马援历千辛万苦,进抵下隽(今湖南通城北,属长沙郡)。这时,汉军高层对接下来的进兵路线产生了严重意见分歧。

当时汉军有两条路可以深入苗疆:一经临乡(今湖南桃源县西,即陶渊明所书桃花源所在)而据壶头山,以困敌于五溪之中,从容灭之;二是先向西迂回至充县(今湖南桑植,为酉溪源头),清除蛮兵外围军事据点,再南下进入五溪流域,与敌决战。

两条路各有利弊。据壶头山,路程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道路平坦,但路远而转运不便。究竟该从哪一条路走,刚开始连刘秀也拿不定主意,只吩咐诸将临机决断。结果在军事会议上,耿舒认为当绕道充县,这样保险。但马援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再深入五溪,其实更加冒险;而壶头为荆南之外藩,鼎、澧(皆河流)之要口;我军若据此地,则扼贼喉咽,充县、五溪之蛮兵皆无能为也,此击一而得二者,又何须绕远?

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会开不下去了。最后两人只得分别上书朝廷言其利弊,刘秀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应该听“老人言”,选择了马援的壶头山进军方案。

次年春二月,马援大军到达临乡,正遇蛮军前来大举攻城,马援以马武出战,俱出汉军精锐,首战便使全力,誓要打苗蛮一个下马威,先灭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马武天下骁将,部下常设小头目数十人,皆擅使短刀盾牌,每战辄先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矢石如雨,不能伤其毫发,故平生大小数十战,累建奇功,蛮军哪里是他对手,当下一触即溃,马援见状大喜,挥大军掩杀。蛮军被杀、被俘两千余人,余众逃入临乡南面的壶头山中。

眼看汉军胜利在望,这时,问题出现了。

原来,壶头山可不是那么好打的。《水经注》云:“壶头山高百里,广圆三百里,山径曲多险,其中纡折千滩。”《读史方舆纪要》又云:“壶头山高险如壶口,沅水经其下,湍石齿齿,一夫守之,千人莫过。”马援欲点敌死穴,结果适得其反,他这个老江湖,竟在壶头山结结实实载了一个大跟头。当汉朝大军来到山下,发现深悉地形的武陵蛮早已据高凭险,紧守关隘,加之南方河流进入汛期,沅江暴涨,水势湍急,船只无法逆流而上。如此水陆皆闭,汉军顿时陷入困境,动弹不得。

糟糕了,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一时可如何奈何得了蛮军?兵法曰:“敌先居地险,不可攻。”马援一声长叹,看来,自己被拖入一场持久战了。

陷入困境倒也没什么,问题是这一片山泽实在不是人待的地方。一眼望去,但见密林蒙烟、老树苍藤、险滩迭起、乱石密布,一切都笼罩在晦暗而又粘稠的云雾与瘴气之中,白天照不进阳光,晚上看不见星辰,还有体型大到夸张、令人毛骨悚然的蟒蛇、蟾蜍,以及各种各样形貌古怪的黄蜂、蜈蚣、蝎子、蜘蛛等毒虫,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跳到你的军帐之中,给予你致命一击!这种破地方,别说人了,就连鸟兽来了都得哭!

据崔豹《古今注》,当马援被困在壶头山下武溪之畔,见得此险恶环境,又听得门生在旁吹起横笛,不由大发感慨,作歌《武溪深》和道:

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

笛声愁怨,悲歌慷慨,左右闻之,莫不流涕,皆愿舍死杀贼,以早日凯旋回京。

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进入了危险的夏季,山林湿热,酷暑难耐,毒虫横行,瘴疠肆虐,十二郡中原士卒可就遭了罪了,很多人不服水土,搞得头晕身重,上吐下泻,浑身无力,严重者甚至染疫(主要是由虐蚊叮咬感染的疟疾)而死。就连马援本人也中了招,病到昏天黑地,几至不能起身。

标签: 马援

更多文章

  • “铜柱折,交趾灭”——马援平定征侧、征贰之乱始未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马援

    交趾古号百越,秦吞六国,废封建、行郡县,南征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未汉初,赵佗拥兵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至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并入汉朝版图。征侧、征贰本是一对姐妹花,为交趾北部雒将之女儿。容貌不过寻常,身材却是长大,力举千钧,称雄一方。征侧尤其骁悍勇健,虽己嫁于朱鸢人诗索为妻,然不安本份,不在家

  • 马援打山贼时,给刘秀写信,刘秀看完后把身边的太监剃了光头

    历史人物编辑:花红叶绿的精彩标签:马援

    相信大家都知道马超,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的祖上也是一位名将,那就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论名气马超应该比马援要大,毕竟有《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论官职马超是重号将军,马援是杂号将军。但是如果论武功的话,马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马援的。马援曾经是东汉初年的豪强隗嚣的手下。隗嚣派马援去见

  • 志说防城港,第2期:马援平乱,泽披南邦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马援

    中国“两汉”时期有两位“伏波将军”,一位是灭掉南越国的路博德,一位是南征平乱的马援。论武功,路博德胜马援一筹;论文治,马援比路博德高许多。武功会随着血痕的淡去而消失。文治却给后世遗留丰沛的福泽。两相比较,路博德后来没有被多少人记起,马援倒是晋升为“神”,他的庙祠遍布岭南,世代享受民间烟火,甚至远及东

  • 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马援

    题/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文/安静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

  • “马援铜柱”是什么,为何在越南被当地视为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马援

    越南在古代被我国断断续续地统治了千年之久,这点是事实,因为在现在的越南官方历史还详细的记载了从古至今越南人民的“正义反抗”。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怪异的传统,只要国内一安稳,中原王朝就会出兵打越南和朝鲜。所以在秦、西汉、东汉、吴、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唐、南汉、明这些朝代,越南都是中国领

  • 刘秀和马援之间的微妙关系:志同道合,互相欣赏但若即若离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7)文/江湖闲乐生建武十六年春,西北形势已大定,东汉光武帝刘秀便将陇西太守马援召回京师,拜为虎贲中郎将(秩比两千石,掌禁中宿卫及扈从,主虎贲郎千余人),要跟他商量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关于帝国的币制问题。原来王莽篡位后,竟下令废黜了西汉长期使用的五铢钱,大造宝

  • 越南英雄“二征姐妹”,背叛中国后被马援这样处理,越南一直否认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马援

    相信很多朋友到越南旅游之后,会看到街上有许多庆祝“二征姐妹”的活动,作为越南的英雄,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完完全全是两个“叛徒”而已。 当年的中国叛徒,如今被越南奉为“女英雄”,当年背叛中国之后,被名将马援以一种方式处理,可惜在越南民间被彻底美化,一直不承认她们应得的下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现在

  • 战国赵括与东汉马援、三国马超,他们会有血缘关系吗?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叶公说史标签:马援

    国时期,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后来,赵国派赵括代替原来的主帅廉颇,主动出击中了秦军白起设下的埋伏。断绝粮道,没有援军,突围不成,以致45万赵军在此战役中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年纪幼小的被放回去报信。因为此战的失利,后世人们把赵军主帅赵括冠以“纸上谈兵”的典型代表。此标签就成了赵括的人生标志。赵括和马姓有什

  •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东汉名将马援为何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马援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讨伐西南得胜而归,在朋友前来庆贺的时候,马援跟他谈起了自己的志向:"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便是典故"马革裹尸"的由来。马援将军为东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可有人就不解了,为何劳苦功高的马援,不在东汉的"

  • 创业明星:成语“老当益壮”源于刘秀名将马援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马援

    话说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和更始政权叛将联合绞杀后,虽然之前因为政治利益多有冲突,但听到族兄的死讯,很是宽厚仁爱的刘秀还是大感悲伤,所以便诏令大司徒邓禹将其安葬于霸陵(今陕西西安附近),算是以德报怨。之前,刘秀曾用怀柔政策劝降了杀兄仇人朱鲔,朱鲔也因刘秀的宽宏大量把自己反绑起来去见刘秀,刘秀亲解绳索,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