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皇帝一直高居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富有四海,掌控着天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与财富,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穷极奢华的生活。但凡事利弊相连,皇帝这个职业也真不是人人都能干好的,当上了皇帝,在享受皇帝尊荣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烦恼。
如何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就是皇帝们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问题之一。君臣关系,堪称古代皇权社会中最为敏感也最难处置得当的问题。
如果皇帝一味以宽大为怀,驭下宽松,很可能会文臣武将专权擅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严重后果,从而危及皇权,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文臣武将犯上作乱取代皇帝的事例不胜枚举。而如果皇帝驭下严苛,动辄对功臣们大开杀戒,又不免会落下残暴之君的恶名,遗臭千古,刘邦和朱元璋就是活生生的典型。
汉光武帝刘秀,历来被视为处理君臣关系最为得当的皇帝之一。刘秀能巧妙地维持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平衡点,在给予功臣们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又能恰如其分地让功臣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君臣各自安守本分,善始善终,皇帝善待功臣,功臣们也尽忠报国心无二志,使得东汉初期成为君臣关系最为融洽的时期。
但世事无绝对,东汉开国功臣中,功劳最大的马援,却遭到了刘秀的冷遇与厌弃。东汉开国战争中,马援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北出塞漠,南度江海”,“南征交趾,西破芫戎”,北击匈奴、乌桓,收复陇右平定西羌,两次南下平定岭南、交趾,最后病死在前线。
马援堪称刘秀手下的救火队,哪里情况吃紧局面危急,刘秀都会派出他前去不仅为东汉立下盖世之功,还首创了聚米为山、沙盘推演的军事指挥策划方式,对世界军事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仅从这一点而言,他的贡献在刘秀手下功臣中就无与伦比。
然而,马援这样功勋卓著的头号功臣,却受到了刘秀的冷遇厌弃。马援南征交趾时,对当地的一种植物薏米很感兴趣,于是拉了一车薏米果实回来。结果好事之徒借此诬告马援,说他从交趾拉回了一车金玉珠宝私藏家中。
以刘秀的知人之明和明察秋毫的精明劲儿,很容易判断此事真伪,何况是非曲直一查便知,刘秀却一反常态,不分青红皂白,下令撤掉马援的职务。当时马援正在南方平定五溪蛮前线,刘秀立即派梁松前去替换他回来治罪。
结果马援因为年事已高,在前线染上疫病,就此病死。他的灵柩运回洛阳后,由于是戴罪之身,刘秀下旨不准马援按照大臣标准操办丧事,他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害怕惹祸上身,无一人敢去吊唁。他的家人只得在城外买了一块墓地,草草安葬了事。一代功臣名将,却受到刘秀如此凉薄的对待,令人心寒。
刘秀以善待功臣闻名,为何偏偏对功劳最大的马援如此刻薄无情?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那一车薏米引起的误会。可是别忘了,刘秀是何等精明的角色,以他对马援的了解,岂会轻易听信这些不靠谱的无稽之谈。
揆之当时的实际情况,刘秀的用意已经昭然若揭,无非是“杀鸡给猴看”之意。刘秀一向宽宏大量,善待功臣,但他也深知,驭下之道的核心本质是“刚柔相济、恩威并施”,一味怀柔或者一味刑杀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他才会挑选功劳最大的马援,小题大做,敲山震虎,以对其他功臣起到警示作用,让他们老老实实效忠自己,不敢有非分之想。
参考资料:《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