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开国元老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靠的是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

东汉开国元老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靠的是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思思爱视界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4/2/12 4:04:21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一直是忠勇爱国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马援之口。

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马援之所以能将“马革裹尸”的壮志付诸于实际行动,靠的是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

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曾祖父马通,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以马援这样的出身,本来可以和他的哥哥们一样,安安稳稳地靠读书走完仕途之路,不去经受刀光剑影的洗礼。

但是马援胸有大志,他通过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第一次选择:放下安定生活,去边疆放牧

12岁这年,马援注意到西汉的朝政已经被外戚王莽操控,而王莽一上台,就进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虽然年纪小,但马援也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他主动对家人说:“今天下局势不稳,人心思变,我想到西北边境去种田放牧,静待机会。”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放到现在小学还没毕业,不想着读书考学,反而说要去边疆放牧,你觉得父母会同意?

但马援的家人却对此表达了尊重和理解。

马援的哥哥,当时的河南太守马况就说了:“你是大器晚成的人才,高明的工匠不会把半成品示人,你就按照自己的志向去奋斗和发展吧!”(“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在自己的坚持和家人的支持下,马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而在种田放牧期间,马援也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智慧。据说,当时马援养了马、牛、羊几千头,谷物收成数万斛(一斛相当于5斗,1斗相当于13.5斤,1万斛约等于67万斤),是妥妥的富豪。

面对这样的收益,马援没有贪图安逸,而是慨然长叹道:“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

于是,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

第二次选择:追随明主刘秀

虽然在边疆过得不错,但当时正值西汉末年,天下大乱,马援有心投奔明主,成就一番轰轰烈烈事业。但选择投奔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始,马援去投奔了割据陇西的隗嚣(wěi áo),隗嚣当时的处境十分尴尬,他势单力薄,四面八方都是强敌,很难真正成事。于是隗嚣便派遣马援去帮自己寻觅合作者。

正好马援自己也正在挑选明主,于是他迅速外出考察。

马援先去拜访了在巴蜀称帝的成家皇帝公孙述

公孙述属于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之一,他原本是蜀郡太守,有着偏安一隅的基本盘,在天下纷扰、群起纷扰的形势出现后,公孙述便选择自立为王,定都成都。

蜀地是天府之国,土地非常肥沃,就算不耕种也饿不着肚子,在这里做皇帝,是一桩非常轻松愉悦的事情。

马援心想,公孙述能在蜀地做皇帝,自然有他的战略眼光。再加上他和自己是同乡,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有这份交情在,和公孙述并肩作战,一定是上上之选。

没想到的是,公孙述十分在意皇帝身份,对马援的投奔表现得十分拘束刻板,处处按照陈旧规矩来,让马援十分扫兴。这还没打下江山已经如此傲慢,以后如果真能统一天下,哪里还有自己的活路?

马援决定另寻明主。这一回,他找到的是光武帝刘秀。

刘秀对马援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他用头巾裹着头,礼服也没穿,握着马援的手大呼相见恨晚。

马援很纳闷:“我之前见公孙述的时候,他防卫十分严密,做足了准备工作。您如此随意,不怕我是刺客吗?”

刘秀哈哈大笑:“你不是刺客,你只是说客。”

此后,刘秀和马援多次聊起战略形势,经常从夜晚聊到天明,马援对刘秀的战略眼光、胸襟和认知大大折服,立下了追随刘秀的志愿:“天下倾覆,欺世盗名者不知有几,唯陛下宽宏大度,有高祖遗风,是天下真命之主!”

第三次选择:不畏艰险,选择马革裹尸还

追随刘秀后,马援四处征战,屡出奇谋,为东汉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55岁这一年,因为功勋卓著,马援被刘秀拜为伏波将军,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可以说此时马援的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接下来的岁月,完全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但是马援自己,却完全没有退休的打算。

公元42年,听说交趾(今越南)的征侧、征贰姐妹举兵造反,自立为王的消息后,马援主动请求出征平叛,此时的马援已经56岁了。

交趾山高路远,情况非常复杂,马援深思熟虑后,做好了充足准备。

等到万事俱备后,马援在浪泊一带(在今越南河内西北)重拳出击,一举击溃叛军,俘虏了征氏姐妹,取得了战争的绝对胜利。

战后,马援并没有马上撤退,而是寻根溯源,组织大量人力修城开渠,发展农业生产,修改法律法规。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交趾的形势才算彻底稳定了下来。

公元48年,由于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时东汉军队全军覆没,62岁的马援再次请命领兵出征。刘秀想到马援年纪大了,不忍心派他再次奔波沙场,身处险境。

马援却说:“我深受国家大恩,愿为国家付出一切,如能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我死也瞑目。”

马援的坚定勇敢感动了刘秀,接下来,马援以年迈之躯南下岭南。

这一次,马援依然游刃有余地通过自己的策略、经验和胆识,将叛军打得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遗憾的是,马援毕竟年事已高,战斗过程中,他不幸病死军中,还受到了耿舒、梁松等人的诬陷。

最终,马援新息侯的印绶被刘秀褫夺,尸体运回后,也没能埋在原来的坟地中,而是在凄凉中被草草下葬。

虽然马援的人生结局让人遗憾和痛惜,但有一点非常明确:马援始终占据着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敢于在紧要关头做出无愧于内心的选择。他也通过这些选择,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和其他的开国功臣不同,马援的大半生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的人生价值,不靠任何人推荐扶持,全靠自己的浴血奋战。

身居高位后,马援也从不攀交权贵,不贪图名利,而是始终选择为信念而拼搏,为梦想而进击。这让马援的身上,处处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

曹雪芹曾经评价马援:“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一个人拥有初心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不忘初心。

只有信念足够坚定的人,人生的路才不会走歪,前进的方向才不会偏航,做出的选择才不会有遗憾。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标签: 马援

更多文章

  • 曾平定西羌与越南叛乱的名将马援,为何最终栽在了湖南苗蛮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12)建武二十四年秋,刘秀任命马援为南征军总司令,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四副将,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万余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乱。马援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他这几个副将,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杨虚侯马武,绿林好汉出身,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名将中南七宿之首

  • “铜柱折,交趾灭”——马援平定征侧、征贰之乱始未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马援

    交趾古号百越,秦吞六国,废封建、行郡县,南征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未汉初,赵佗拥兵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至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并入汉朝版图。征侧、征贰本是一对姐妹花,为交趾北部雒将之女儿。容貌不过寻常,身材却是长大,力举千钧,称雄一方。征侧尤其骁悍勇健,虽己嫁于朱鸢人诗索为妻,然不安本份,不在家

  • 马援打山贼时,给刘秀写信,刘秀看完后把身边的太监剃了光头

    历史人物编辑:花红叶绿的精彩标签:马援

    相信大家都知道马超,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的祖上也是一位名将,那就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论名气马超应该比马援要大,毕竟有《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论官职马超是重号将军,马援是杂号将军。但是如果论武功的话,马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马援的。马援曾经是东汉初年的豪强隗嚣的手下。隗嚣派马援去见

  • 志说防城港,第2期:马援平乱,泽披南邦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马援

    中国“两汉”时期有两位“伏波将军”,一位是灭掉南越国的路博德,一位是南征平乱的马援。论武功,路博德胜马援一筹;论文治,马援比路博德高许多。武功会随着血痕的淡去而消失。文治却给后世遗留丰沛的福泽。两相比较,路博德后来没有被多少人记起,马援倒是晋升为“神”,他的庙祠遍布岭南,世代享受民间烟火,甚至远及东

  • 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马援

    题/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文/安静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

  • “马援铜柱”是什么,为何在越南被当地视为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马援

    越南在古代被我国断断续续地统治了千年之久,这点是事实,因为在现在的越南官方历史还详细的记载了从古至今越南人民的“正义反抗”。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怪异的传统,只要国内一安稳,中原王朝就会出兵打越南和朝鲜。所以在秦、西汉、东汉、吴、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唐、南汉、明这些朝代,越南都是中国领

  • 刘秀和马援之间的微妙关系:志同道合,互相欣赏但若即若离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7)文/江湖闲乐生建武十六年春,西北形势已大定,东汉光武帝刘秀便将陇西太守马援召回京师,拜为虎贲中郎将(秩比两千石,掌禁中宿卫及扈从,主虎贲郎千余人),要跟他商量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关于帝国的币制问题。原来王莽篡位后,竟下令废黜了西汉长期使用的五铢钱,大造宝

  • 越南英雄“二征姐妹”,背叛中国后被马援这样处理,越南一直否认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马援

    相信很多朋友到越南旅游之后,会看到街上有许多庆祝“二征姐妹”的活动,作为越南的英雄,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完完全全是两个“叛徒”而已。 当年的中国叛徒,如今被越南奉为“女英雄”,当年背叛中国之后,被名将马援以一种方式处理,可惜在越南民间被彻底美化,一直不承认她们应得的下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现在

  • 战国赵括与东汉马援、三国马超,他们会有血缘关系吗?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叶公说史标签:马援

    国时期,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后来,赵国派赵括代替原来的主帅廉颇,主动出击中了秦军白起设下的埋伏。断绝粮道,没有援军,突围不成,以致45万赵军在此战役中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年纪幼小的被放回去报信。因为此战的失利,后世人们把赵军主帅赵括冠以“纸上谈兵”的典型代表。此标签就成了赵括的人生标志。赵括和马姓有什

  •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东汉名将马援为何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马援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讨伐西南得胜而归,在朋友前来庆贺的时候,马援跟他谈起了自己的志向:"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便是典故"马革裹尸"的由来。马援将军为东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可有人就不解了,为何劳苦功高的马援,不在东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