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文化苦旅第一部分
宁夏以西:民族、战争和生态的话题
提示: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以汉族为中心的,但在所谓汉民族辉煌的背后,我却常常想起那些离我们已经远去了的,而且永远都不会回来的已消失的古代民族,匈奴便是其中的一个。今天,面对那屡次来袭的沙尘暴,在那苦涩的土腥味里,更多想起的是他们在蓝天白云下的诗意牧场。我不想在历史的故事里重复那些很无味的故事,只想在我走过的路上追寻那些曾经属于强悍的影子。因而,在写这组文章之初,我的脑子里总是出现那个远巡西部的汉武帝,挥之不去,坚硬得像一块能伤人的石头。4.西域:张骞与西王母的传说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
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而广义的西域,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古罗马帝国所在的欧洲东部以及非洲北部都在内。后亦泛指我国以西的广大地区。
丝路古道在我们的脚下延伸。古希腊、古罗马人把中国称为赛里斯国(Serice),把中国人称为赛斯人(Seres),“赛里斯”就是“丝”的意思。中国是丝绸的祖国,以丝绸之路命名,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而且还包含着友谊。从中,不难看出这条古道对于世界的影响。因此,今天中外学者不约而同地将这条古道称为经济之路、文化之路,甚至认为是中国崛起之路,都可以说是对丝绸之路的颂扬与褒奖。
面对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我再次想到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汉武帝。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朝廷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得知,匈奴打败了月氏,并用月氏王的头颅做了喝酒的器皿。月氏人四处逃去,对匈奴人仇恨满怀,只是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攻击匈奴。于是,便有了张骞出使西域乃至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张骞在西域停留了十多年,归来后写给汉武帝一份类似于我们今天考察报告的材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武帝和当时的官员,对西域是知之甚少甚至浑然不知的,对西域的很多新鲜事闻所未闻的。据说,张骞在上奏时,包括汉武帝在内的所有官员都听得入了迷。
如果说,汉武帝当初派张骞出使西域仅仅是出于断匈奴右臂的目的的话,那么丝绸之路开通后,汉与西域经济与文化的频繁交流,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中原精美的丝绸、手工艺品以及铁器,甚至掘井灌溉技术等通过这条路传到了西域甚至更远的地区;西域的葡萄、石榴、西瓜、核桃、大蒜、黄瓜、胡萝卜、蚕豆、胡麻,还有骆驼、驴等牲畜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原。丝绸之路使中国扬名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而最初被移往河西的几十万农民,也在此中变成了这文化传承交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汉民族是一个喜欢红色的民族。色彩学家认为,红色意味着热情与奔放。事实上,红色除本身展现的鲜明与艳丽外,位于吐鲁番市区的张骞凿空西域像其中蕴含的远不仅止于热情和奔放、包容和接纳,不断进取,也包容在其中。
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在张骞通西域及汉朝对匈奴等的一系列战争中,其他民族称国势强盛的汉王朝的军队为“汉兵”,称汉朝的使者为“汉使”,称汉朝的人为“汉人”。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民族在汉初至迟在武帝时得以确立。此后汉族不断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形成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群体。汉文化也在后来我国多民族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的统率地位。
有学者认为,汉唐两朝之所以能够有发达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怀偏见地吸收了国内与国外的先进文化。而毫无疑问,丝绸之路在当时则是一条传播先进文化的最重要的途径。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面对唐代诗人岑参的这首诗时,今天的人们依然能想象出唐代凉州的盛况,而在此之前的汉代,就早已为其造就出“七里十万家”的繁华盛况了。
汉武帝时是汉王朝最兴盛的时期,一些很具有离奇色彩的传说也附会其上。
中国神话中有西王母的传说。根据学者们初步达成的共识,认为西王母是一个人,而非一个神,是远古时期活跃于西部的犬戎部落的一位女性首领,貌美而多情,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西王母,亦称王母、金母、西姥、王母娘娘。中国古代习惯把西部的山都统称为昆仑。《水经注》云:“西部之山,皆出昆仑。”很多资料也都把西王母与昆仑山联系在一起,使今人产生地理上的错觉。西王母居于昆仑之瑶池。而瑶池在何处,很多人曾为此争论不休,有人说瑶池就是新疆的天池,有人说瑶池在甘肃泾川,也有人说瑶池就是青海湖。
传说周穆王(穆天子)曾与西王母相会于瑶池,以歌抒怀,互诉爱慕之情。唐人李商隐的还为此专做《瑶池》诗: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美貌出众的西王母开窗静候她心仪的穆王归来,穆王驾驭八匹骏马车,日行三万里,怎么还不来啊?
西王母没等到穆天子驾乘八骏而来,于是,在人们的想象与联想中,便传出了西王母与汉武帝的一段爱情佳话。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描述西王母“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每天驾五色斑龙,由五十天仙陪同来到武帝王宫。她将三千年才成熟一次的仙桃赠与汉武帝,天亮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汉宫。故事表现了西王母爱的深沉、痴心,充满了中国传统爱情的深沉和美好。
然而,西王母赠与汉武帝的仙桃并没能使他长生不老。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正月,68岁高龄的汉武帝先到甘泉祭祀泰一神后,又千里迢迢专程到安定郡,这是汉武帝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巡。又三年后,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
传说丰富了历史,但历史却总是在纠正着传说。透过这个传说,人们从中不难看出各民族之间期待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愿望。
回首再望,跨越两千年的时光,我们仿佛依然可以看到汉武帝注视着西部的深沉目光。这深沉的注视,足以让我们回味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