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寒,她所爱的人成就功名利禄的时候,她却没有福气享受这一切了!
向北而望,目光中有着思念和不舍,或许远嫁女儿都一样,都是对故乡的愧疚对亲人的眷恋!
她闭上眼,带着对丈夫的爱,对故乡的不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就是张骞的匈奴妻子,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女人,她美丽迷人,她又默默无闻,她的故事要从2000年前说起。
张骞,陕西城固人,西汉时期重要的外交家,也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这样的评价可谓相当之高,要知道汉武帝时期,英雄辈出,文臣武将众星云集,有霍去病,有卫青,有李广,有数不清的英雄,而张骞能获得这样的评价,足以见得突出的贡献!
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中这样评价,
称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对于张骞的功绩不吝笔墨,但成功的男人背后总离不开默默付出的女人,
那张骞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匈奴女子,那个善良美丽的女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张骞出使西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而张骞能在那样的环境中活下来,绝对离不开这个西域女子。
西汉女性地位在历史上属于比较高的阶段,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也相较其它时代更为包容,但即便如此,历史典籍中依然对张骞的匈奴妻子很少提及,只有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中有几句记载: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十余岁,张骞被留置匈奴,这十几年,张骞是如何挺过来的,我想这一切一定离不开张骞匈奴妻子的支持,而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央视大型纪录片中《河西走廊》中首次被披露,张骞的匈奴妻子也首次进入了我们的眼眸!
公元前138年,在距离西汉帝国长安120公里的甘泉宫里边,年轻的汉武帝决定派遣一个使者出使西域,去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为以后建立汉武盛世打下基础。
27岁的张骞站出来,以非凡的勇气接受了汉武帝的符节,作为汉朝的使者,出使西域,寻找联盟,为抗击强大的匈奴做准备。
张骞率领着一百多人的使团,向西一路而行,进入河西走廊一代的祁连山,当时的祁连山被匈奴控制着,张骞刚进入祁连山,就被匈奴人发现了,张骞一行人在匈奴骑兵面前,毫无抵抗之力,张骞被俘,羁押在位于今天呼和浩特的匈奴王庭,张骞作为大汉的持节使臣,匈奴人想让张骞彻底屈服于匈奴,而这一对峙长达九年之久。
杀害张骞对于匈奴而言易如反掌,但真正的征服是从心理征服,匈奴人对于张骞的节气非常欣赏,所以彻底瓦解张骞的心理防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征服!征服大汉使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征服大汉!
匈奴王庭在软硬兼施都失效的情况下,眼看张骞没有任何屈服或者变节的想法,于是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给张骞找一个匈奴妻子,从感情上瓦解张骞的心理防线。
张骞对于生命中突然出现的女孩起初应该是抵触的,但生活的困顿,加上落寞的人生境遇,在善良美丽的匈奴女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张骞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
张骞爱上了这个女子,女子也爱上了张骞,那个时期,或许是张骞和女孩最幸福的一段时间,恩爱互助,夫唱妇随,女子也为张骞生下了儿子,张骞在人生最失意的阶段,正因为有了匈奴妻子的照顾,才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的希望!
匈奴对于张骞长时间的羁押让匈奴也放松了防备,张骞在有一天看到了机会,张骞决定带着仅剩下的随从堂邑父,继续出使西域。
知夫莫如妻,匈奴女子怎么可能看不出张骞的想法,爱上了张骞,就懂的张骞的想法,都说爱情就像毒药,会让一个女人失去理智,匈奴女子早已忘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让张骞彻底屈服于匈奴,但这一次,匈奴妻子支持了丈夫的行动。
“我知道你的节气是任何东西压不跨的,我也知道你要走了。”匈奴妻子在张骞面前有些失落。
“陛下交给我的使命我必须完成,我……。”
“我知道,你别说了。”匈奴女子用手堵住了张骞的嘴,说道:“你去吧,衣服和其它的东西都装好了,你带上走吧,家里不用担心。”
张骞有些感动,望着熟睡的儿子,善良的妻子,张骞心如刀割。
匈奴女子望着张骞坚毅的脸颊,知道这一次离别,有可能就是永远,或许这也是她人生最后一次被丈夫抱在怀里。
张骞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紧紧抱着妻子。
温存是短暂的,但爱你是永恒的!
张骞走了,在匈奴女子的注视下离开了,直到张骞骑马消失后,匈奴女子才泪如雨下,诀别的痛苦在心底像刀子一样割裂着柔弱的心。
张骞继续出使西域,在完成了出使任务,了解了西域人文风情后,返回长安,张骞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选择绕道回长安,但张骞不知道的是,他绕道的地方早已成了匈奴的土地,张骞和堂邑父被匈奴骑兵又一次发现,张骞又被抓了。
这就是冥冥中的注定,缘分的奇妙,张骞被抓,再一次和匈奴妻子团聚,这是两个人没有想到的,竟然在有生之年可以再次相遇。
张骞抱着久别的妻子,两颗心再一次靠的这么近,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张骞和匈奴妻子又生活在了一起,或许吉人自有天相,谁也想不到两次落入匈奴之手的张骞,竟然都活了下来,可见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病亡,这使得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看到了机会,这次出逃,张骞没有抛下妻子,而是带着妻子儿子,和堂邑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梦里长安。
十三年,张骞回来了,长安所有人都惊讶了,汉武帝更是激动不已,望着衣衫褴褛的张骞,汉武帝心疼不已,张骞被加官进爵,封为太中大夫,随从堂邑父也被封为奉使君,汉武帝虽然接见了张骞的匈奴妻子,但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这位匈奴女子被封赏过什么。
两年后,匈奴妻子病亡,这个连名字也没留下的女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们无从知晓这个女子经历了什么,但在历史的维度中,在汉朝整个仇视匈奴的大环境里,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匈奴女子过的并不好。
张骞作为大汉的功臣,其节气贡献被时人传颂,或许匈奴妻子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他人生唯一的“污点”,历史究竟如何,后人无从知晓,但从常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想象,在整个社会敌视匈奴的环境中,一个匈奴女子又如何能得到尊重。
人生地不熟,如果最爱的丈夫在冷落自己,那远嫁的女子,无亲无故,生活又有什么希望呢?
长安夜寒,她所爱的人成就功名利禄的时候,她却没有福气享受这一切了!
向北而望,目光中有着思念和不舍,或许远嫁女儿都一样,都是对故乡的愧疚对亲人的眷恋!
但这一切,已然不重要了,因为她要走了!
历史的星空中,有无数的辉煌,有数不清的故事,但普通人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张骞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讲,绝对离不开匈奴妻子的支持,那九年的羁押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匈奴妻子的支持,我们或许见到的就是另外一番记载了。
张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好男儿,也许为了大汉,忽略最爱的家人,张骞的匈奴妻子的病亡,是张骞的一种遗憾,也是历史的一种遗憾!
她的结局让人唏嘘,历史没有给她名字,这大概就是历史最无奈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