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骞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她来自匈奴!

张骞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她来自匈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 访问量:3515 更新时间:2024/1/22 9:46:26

长安夜寒,她所爱的人成就功名利禄的时候,她却没有福气享受这一切了!

向北而望,目光中有着思念和不舍,或许远嫁女儿都一样,都是对故乡的愧疚对亲人的眷恋!

她闭上眼,带着对丈夫的爱,对故乡的不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就是张骞的匈奴妻子,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女人,她美丽迷人,她又默默无闻,她的故事要从2000年前说起。

张骞,陕西城固人,西汉时期重要的外交家,也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这样的评价可谓相当之高,要知道汉武帝时期,英雄辈出,文臣武将众星云集,有霍去病,有卫青,有李广,有数不清的英雄,而张骞能获得这样的评价,足以见得突出的贡献!

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中这样评价,

称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对于张骞的功绩不吝笔墨,但成功的男人背后总离不开默默付出的女人,

那张骞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匈奴女子,那个善良美丽的女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张骞出使西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而张骞能在那样的环境中活下来,绝对离不开这个西域女子。

西汉女性地位在历史上属于比较高的阶段,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也相较其它时代更为包容,但即便如此,历史典籍中依然对张骞的匈奴妻子很少提及,只有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中有几句记载: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十余岁,张骞被留置匈奴,这十几年,张骞是如何挺过来的,我想这一切一定离不开张骞匈奴妻子的支持,而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央视大型纪录片中《河西走廊》中首次被披露,张骞的匈奴妻子也首次进入了我们的眼眸!

公元前138年,在距离西汉帝国长安120公里的甘泉宫里边,年轻的汉武帝决定派遣一个使者出使西域,去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为以后建立汉武盛世打下基础。

27岁的张骞站出来,以非凡的勇气接受了汉武帝的符节,作为汉朝的使者,出使西域,寻找联盟,为抗击强大的匈奴做准备。

张骞率领着一百多人的使团,向西一路而行,进入河西走廊一代的祁连山,当时的祁连山被匈奴控制着,张骞刚进入祁连山,就被匈奴人发现了,张骞一行人在匈奴骑兵面前,毫无抵抗之力,张骞被俘,羁押在位于今天呼和浩特的匈奴王庭,张骞作为大汉的持节使臣,匈奴人想让张骞彻底屈服于匈奴,而这一对峙长达九年之久。

杀害张骞对于匈奴而言易如反掌,但真正的征服是从心理征服,匈奴人对于张骞的节气非常欣赏,所以彻底瓦解张骞的心理防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征服!征服大汉使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征服大汉!

匈奴王庭在软硬兼施都失效的情况下,眼看张骞没有任何屈服或者变节的想法,于是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给张骞找一个匈奴妻子,从感情上瓦解张骞的心理防线。

张骞对于生命中突然出现的女孩起初应该是抵触的,但生活的困顿,加上落寞的人生境遇,在善良美丽的匈奴女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张骞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

张骞爱上了这个女子,女子也爱上了张骞,那个时期,或许是张骞和女孩最幸福的一段时间,恩爱互助,夫唱妇随,女子也为张骞生下了儿子,张骞在人生最失意的阶段,正因为有了匈奴妻子的照顾,才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的希望!

匈奴对于张骞长时间的羁押让匈奴也放松了防备,张骞在有一天看到了机会,张骞决定带着仅剩下的随从堂邑父,继续出使西域。

知夫莫如妻,匈奴女子怎么可能看不出张骞的想法,爱上了张骞,就懂的张骞的想法,都说爱情就像毒药,会让一个女人失去理智,匈奴女子早已忘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让张骞彻底屈服于匈奴,但这一次,匈奴妻子支持了丈夫的行动。

“我知道你的节气是任何东西压不跨的,我也知道你要走了。”匈奴妻子在张骞面前有些失落。

“陛下交给我的使命我必须完成,我……。”

“我知道,你别说了。”匈奴女子用手堵住了张骞的嘴,说道:“你去吧,衣服和其它的东西都装好了,你带上走吧,家里不用担心。”

张骞有些感动,望着熟睡的儿子,善良的妻子,张骞心如刀割。

匈奴女子望着张骞坚毅的脸颊,知道这一次离别,有可能就是永远,或许这也是她人生最后一次被丈夫抱在怀里。

张骞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紧紧抱着妻子。

温存是短暂的,但爱你是永恒的!

张骞走了,在匈奴女子的注视下离开了,直到张骞骑马消失后,匈奴女子才泪如雨下,诀别的痛苦在心底像刀子一样割裂着柔弱的心。

张骞继续出使西域,在完成了出使任务,了解了西域人文风情后,返回长安,张骞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选择绕道回长安,但张骞不知道的是,他绕道的地方早已成了匈奴的土地,张骞和堂邑父被匈奴骑兵又一次发现,张骞又被抓了。

这就是冥冥中的注定,缘分的奇妙,张骞被抓,再一次和匈奴妻子团聚,这是两个人没有想到的,竟然在有生之年可以再次相遇。

张骞抱着久别的妻子,两颗心再一次靠的这么近,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张骞和匈奴妻子又生活在了一起,或许吉人自有天相,谁也想不到两次落入匈奴之手的张骞,竟然都活了下来,可见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病亡,这使得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看到了机会,这次出逃,张骞没有抛下妻子,而是带着妻子儿子,和堂邑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梦里长安。

十三年,张骞回来了,长安所有人都惊讶了,汉武帝更是激动不已,望着衣衫褴褛的张骞,汉武帝心疼不已,张骞被加官进爵,封为太中大夫,随从堂邑父也被封为奉使君,汉武帝虽然接见了张骞的匈奴妻子,但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这位匈奴女子被封赏过什么。

两年后,匈奴妻子病亡,这个连名字也没留下的女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们无从知晓这个女子经历了什么,但在历史的维度中,在汉朝整个仇视匈奴的大环境里,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匈奴女子过的并不好。

张骞作为大汉的功臣,其节气贡献被时人传颂,或许匈奴妻子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他人生唯一的“污点”,历史究竟如何,后人无从知晓,但从常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想象,在整个社会敌视匈奴的环境中,一个匈奴女子又如何能得到尊重。

人生地不熟,如果最爱的丈夫在冷落自己,那远嫁的女子,无亲无故,生活又有什么希望呢?

长安夜寒,她所爱的人成就功名利禄的时候,她却没有福气享受这一切了!

向北而望,目光中有着思念和不舍,或许远嫁女儿都一样,都是对故乡的愧疚对亲人的眷恋!

但这一切,已然不重要了,因为她要走了!

历史的星空中,有无数的辉煌,有数不清的故事,但普通人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张骞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讲,绝对离不开匈奴妻子的支持,那九年的羁押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匈奴妻子的支持,我们或许见到的就是另外一番记载了。

张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好男儿,也许为了大汉,忽略最爱的家人,张骞的匈奴妻子的病亡,是张骞的一种遗憾,也是历史的一种遗憾!

她的结局让人唏嘘,历史没有给她名字,这大概就是历史最无奈的遗憾吧!

标签: 张骞

更多文章

  • 美貌多情的西王母见过张骞?还见过穆天子和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张骞

    大西北文化苦旅第一部分宁夏以西:民族、战争和生态的话题提示: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以汉族为中心的,但在所谓汉民族辉煌的背后,我却常常想起那些离我们已经远去了的,而且永远都不会回来的已消失的古代民族,匈奴便是其中的一个。今天,面对那屡次来袭的沙尘暴,在那苦涩的土腥味里,更多想起的是他们在蓝天白云下的诗意牧

  •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张骞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sòng chén zōng zé hàn shǐ zhāng qiān【注释】(2) 张骞:字子文,汉朝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开拓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为著名探险家、外交家。【语译】北宋大臣宗泽是抗金名将,汉朝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 张骞和班超都立功西域,谁的贡献更大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张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后世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一年,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重新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定远侯。你们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张骞凿空西域公元前139年,在汉武帝的支持

  • 中国历史的第三个拐点:张骞通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张骞

    汉武帝要与匈奴决战,汉朝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中提到,大月氏人曾是匈奴的劲敌,战败后西迁了,因此汉武帝派张骞西使,向西去寻找大月氏人,寻求建立军事同盟,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要进入完全陌生的世界,去寻找从未接触过的族群,并要说服他们与我们建立军事同盟,只是因为据说他们是我们的敌人的敌人。曾经的中国人,思维就

  • 张骞出使西域:揭秘中国古代开辟通向中亚的壮举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一段著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大约公元前138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故事。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向外扩张,不仅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大片领土,还向西探索,希望开辟通往西域(今天的中亚地区)的商路。当时,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但是这些贸易由于中间商人的掌控,加上沙漠

  • 张骞,为汉王朝叩响新世界大门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张骞

    战国中原大乱之时,北方的匈奴在大漠中悄然崛起。秦王朝建立的时候,匈奴已经是一只刚刚长大的小狮子,渴望鲜血的味道,渴望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他不断地向秦朝扑来,刚刚统一的边境线在铁蹄面前,还显得很脆弱。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选择主动出击,一直所向披靡的秦始皇这是可能也知道,他的虎狼之师现在还不能摧毁来自大漠的

  • 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接受《丝路文明》杂志专访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张骞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其博广瞻望的胸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使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搭建起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借鉴的桥梁。传承和弘扬张骞精神、传播丝路文化是历史的赓续,更是时

  • 历史和张骞开的一个个玩笑却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晓古今标签:张骞

    由于第一次出使西域耗费十三年,最终还是失败。24年后,汉武帝刘彻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带着300人的使团和几万头牛羊,以及价值数千万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再一次重新踏上西域的征程。由于漠南的匈奴势力已经被肃清,这次张骞的出使很顺利,使者团平安到达了乌孙,张骞很快便见到了乌孙王昆莫。乌孙的王公大臣们以前从

  • 面对困境,看张骞怎样逆风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张骞

    汉朝时期,人们曾认为世界的中心在长安,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也认为世界的中心是罗马。我们都知道改变这一认知的,正是张骞,他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联通了汉朝和罗马。从此,人们才知道,世界的中心在丝绸之路。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使命并不是开拓丝绸之路,他一生都没有完

  • 打开西大门!“张骞出使西域”般战略突破!

    历史人物编辑:梁子说家常标签:张骞

    戍天九思原创第605期前 言:笔者曾两次深入新疆旅游,这次又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足迹一路西行,且行且思。在瓜州,笔者到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缅怀红军先烈,感悟创业艰难;在敦煌,笔者到莫高窟参观,感怀丝绸之路的昔日辉煌;在嘉峪关,笔者从边关兴衰中审视历史,领略边关兴衰连着国运;在德令哈,诗人海子看到的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