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骞出使被囚13年如何过的?对得起汉武帝对得起爱情,结局感人

张骞出使被囚13年如何过的?对得起汉武帝对得起爱情,结局感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汤娜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4/2/12 7:31:46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张骞归汉一段让人感叹无比。

曾经的风流少年郎,在浪荡匈奴十余年后成两壁斑白中年人。这十余年风霜摧残艰难坎坷,让汉武帝不由想起曾经的意气风发。

最后为郑重起见,按下心中激动,沐浴更衣后,才见了心心念的张骞。

只见张骞破衣烂衫,由远至近,叩首无言,泪流满面。

看完这段后,除了对于坚持者的钦佩之外,还有对于责任的更深层理解。

国家国家,国在前,家在后,这就是无数华夏英雄儿女的选择。他们可以为了国家舍身忘死,为了国家赴汤蹈火,舍小家为大家,只愿汉家旗帜照耀四方。

这无疑就是华夏无数次重生的信仰之源。

可是大家之外也有小家,张骞在匈奴13年,念念不忘父母之邦,回国之后在匈奴却依然有牵挂。

这一切,要从汉武帝继位开始说起。

公元前138年,年仅19岁的汉武帝刚一登基,就已在心中暗下决心,让汉朝和匈奴攻守异势。但当时的朝政却由奶奶窦太后把持,汉武帝无法施为。

即便如此,为了迎接后续的决战,汉武帝依然做了不少准备。

上林苑中杀声震天,那是军事准备。

张骞出使暗接月氏,那是外交准备。

至于经济准备,励精图治的汉朝,经历文景之治,已然财帛充足,国力强盛。

张骞出使,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局尚看不清,就连汉武帝都是摆设的时代开始的。

在汉武帝看来,匈奴欺压大月氏甚至将他们国的头骨打造成了酒具,如此奇耻大辱一定致力于复仇。

派出使者,联络大月氏当然是手到擒来,必定能成的事。

于是19岁的汉武帝,和27岁同样年轻的张骞一拍即合。

了中国史上第一次对于外部世界的探索之旅。

说实话这事件的历史意义,更大于现实意义,因为他拉开了华夏对外交往的新篇章。

一片展新的土地,除了曾经的周穆王西游探访昆仑,从未有人有胆魄踏足过。那一刻的张骞无疑是先行者!

带着汉朝符节前行的张骞,就此背负了历史使命。

只不过张骞的这次出访,却命途多舛!

河西走廊一路都是匈奴的地盘,张骞使团只能昼伏夜出谨小慎微的偷渡,即便一路小心却也成了匈奴的阶下囚。在一场短兵相接进而逃亡不利后,张骞无奈投降匈奴。

既然投降了,见单于就成了必然。

一场对话由此而生。

匈奴单于好奇的问:汉人越境,何为?

张骞答:非为对匈奴不利,不过奉命出使西域大月氏尔

这一问一答,一个好奇,一个坦然!

说实话,如果我是张骞,应不会实话实说,反而会说出使匈奴,也许这就是我必定不能功成名就的原因吧,那就是心有算计!

听完张骞回话单于有点恼说道:大月氏在我北方,如何能让你通过?试问我们派使者去往汉地背后南越国能否通行?

面对如此言语,年轻的张骞无力反驳,只得默不作声!

年轻啊,还是年轻了!

就这样,张骞成匈奴俘虏,进而在匈奴人监视下渡过人生最精华的11年。

那时的匈奴,虽和汉朝敌对,却也尊重勇士,在他们看来张骞虽有间谍嫌疑,却也是直言的勇士。无论身份如何,杀了都是有问题的,于是张骞成了免费劳动力。

面对未知的人生前路,还有心中的信念,张骞只能说服自己,保有初心,砥砺前行,在匈奴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日子还在继续,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张骞刻意伪装之下,匈奴人虽然依旧戒备,却也给了张骞不少优待。甚至为所有被俘的汉使,安排了匈奴美女做老婆。

这份怀柔工作,还有统战思维,真是不分国籍,放之四海接准的办法啊。

张骞也就此,在匈奴收获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个家中有匈奴美人,随后又多了个可爱的混血孩子,还有牛羊马奶。

如此家庭和睦,常人当意志消沉,可张骞并非常人。

他心中的那份执念依然未改,夜深人静时刻,手抚汉节让他黯然泪下,也常常让自己身边的女人眼带哀伤。

自己的男人啊,依然记得责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这匈奴老婆并没有将张骞的异常对外乱说,也许这就是爱吧!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十一年,匈奴人对于和自己同吃同住十多年的张骞,放松了戒备!

张骞知道,逃亡的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数天准备,联络部下后,张骞收拾好行装,抢了马。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朝着西域方向疾驰而去,那一刻的他放弃了自己的妻儿,为了心中的信念。

这一次,经历匈奴十多年生活的张骞,再也不是离开长安时的愣头青,而是一个成熟的中年人,一个深谙草原如何生存的勇士。

你的经历,都在岁月中,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这话真是至理名言,如不是匈奴岁月,张骞又如何能在艰难的西进路上,直达终点?

张骞和副使堂邑父,以马尿为水马肉为食,涉猎为生,一路穿越茫茫戈壁。

终于,他们走出了戈壁,来到了大宛国。随后又在获得补给之后,去往康居国,最后再向导帮助下,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大月氏。

那个曾和匈奴仇恨不断的民族,今日已然在肥沃的河中平原安营扎寨。

在他们看来,自己这地方特别好,有吃有喝,打仗?你在开玩笑吗?

无论张骞如何劝说,大月氏国王就是不答应,所谓的先辈之仇,在现实的安稳面前成了一句口号而已。

失望的张骞只得踏上归途,即便任务没有完成,可还是要回家啊。

长安的泥土如此芬芳,在外的游子如何能不挂念?

这一次成熟的张骞,决定避开匈奴盘踞的河西走廊,远走青海羌地,绕进汉朝。

可惜的是,他运气依旧不好。

羌人和匈奴是盟友,张骞又一次成了匈奴的俘虏。唯一庆幸的是,这次匈奴人依旧没有杀他,而是将它带到了妻儿身边。

这是对待心有坚持的勇士该有的态度,那一刻的张骞应是收获了匈奴人的致敬。

眼看困在匈奴,张骞并没有绝望,而是等待时机,一年后匈奴生变,张骞抓住机会决定再次出逃,但这一次,曾经看着丈夫无数次抚摸汉节的女子看出来了。

她用双臂,抱紧了自己的丈夫,眼神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片温馨安详的画面。

这画面的画外音也让人动容:带着我和孩子一起走吧?

今日世界,爱情跨越国界不稀奇,可在汉朝匈奴的时代跨越国界的爱情,往往意味着背叛。这女人却用实践证明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和你走,叛国又如何!

就这样,带着妻儿,张骞又一次远足,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大汉长安城。

一路艰难,一路险阻,张骞从未有片刻动摇,却在回家之路上无数次期盼。

快点再快点,穿越千里沙漠,梦回万次长安。

长安咫尺之遥,面对城墙,张骞落泪了。

从风华正茂到两壁斑白,终于回来了。

未央宫前,汉武帝受了张骞一拜,顿时黯然泪下。

任务虽未完成,可是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至少这十三年未有白费。

于国而言:张骞将西域无数国家的情报都告诉了汉武帝,让汉武帝明白了西域之外如果广袤壮丽,也升起了更多雄心。给了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更多加持,进而在后续开拓了丝绸之路,成就了汉朝经济新的增长点。

甚至给让华夏在这丝绸之路上,富裕千年,这影响无可估量!

于己而言:张骞收获了不离不弃的妻儿,这份爱情弥足珍贵,收获了太中大夫的官职,仕途从此一帆风顺。随后的张骞还因跟随霍去病两战河西,成了博望侯。

大家小家皆顾及,如此一生也算圆满了。

数十年后,西域也因张骞的贡献,成了中国版图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如此丰功伟绩。

正如梁启超先生形容的那样: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在我看来,这第一人张骞当之无愧,因为那份困顿中的坚持,却为常人难以企及之事!

标签: 张骞

更多文章

  • 张骞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她来自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张骞

    长安夜寒,她所爱的人成就功名利禄的时候,她却没有福气享受这一切了!向北而望,目光中有着思念和不舍,或许远嫁女儿都一样,都是对故乡的愧疚对亲人的眷恋!她闭上眼,带着对丈夫的爱,对故乡的不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就是张骞的匈奴妻子,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女人,她美丽迷人,她又默默无闻,她的故事要从20

  • 美貌多情的西王母见过张骞?还见过穆天子和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张骞

    大西北文化苦旅第一部分宁夏以西:民族、战争和生态的话题提示: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以汉族为中心的,但在所谓汉民族辉煌的背后,我却常常想起那些离我们已经远去了的,而且永远都不会回来的已消失的古代民族,匈奴便是其中的一个。今天,面对那屡次来袭的沙尘暴,在那苦涩的土腥味里,更多想起的是他们在蓝天白云下的诗意牧

  •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张骞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sòng chén zōng zé hàn shǐ zhāng qiān【注释】(2) 张骞:字子文,汉朝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开拓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为著名探险家、外交家。【语译】北宋大臣宗泽是抗金名将,汉朝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 张骞和班超都立功西域,谁的贡献更大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张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后世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一年,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重新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定远侯。你们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张骞凿空西域公元前139年,在汉武帝的支持

  • 中国历史的第三个拐点:张骞通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张骞

    汉武帝要与匈奴决战,汉朝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中提到,大月氏人曾是匈奴的劲敌,战败后西迁了,因此汉武帝派张骞西使,向西去寻找大月氏人,寻求建立军事同盟,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要进入完全陌生的世界,去寻找从未接触过的族群,并要说服他们与我们建立军事同盟,只是因为据说他们是我们的敌人的敌人。曾经的中国人,思维就

  • 张骞出使西域:揭秘中国古代开辟通向中亚的壮举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一段著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大约公元前138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故事。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向外扩张,不仅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大片领土,还向西探索,希望开辟通往西域(今天的中亚地区)的商路。当时,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但是这些贸易由于中间商人的掌控,加上沙漠

  • 张骞,为汉王朝叩响新世界大门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张骞

    战国中原大乱之时,北方的匈奴在大漠中悄然崛起。秦王朝建立的时候,匈奴已经是一只刚刚长大的小狮子,渴望鲜血的味道,渴望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他不断地向秦朝扑来,刚刚统一的边境线在铁蹄面前,还显得很脆弱。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选择主动出击,一直所向披靡的秦始皇这是可能也知道,他的虎狼之师现在还不能摧毁来自大漠的

  • 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接受《丝路文明》杂志专访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张骞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其博广瞻望的胸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使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搭建起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借鉴的桥梁。传承和弘扬张骞精神、传播丝路文化是历史的赓续,更是时

  • 历史和张骞开的一个个玩笑却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晓古今标签:张骞

    由于第一次出使西域耗费十三年,最终还是失败。24年后,汉武帝刘彻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带着300人的使团和几万头牛羊,以及价值数千万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再一次重新踏上西域的征程。由于漠南的匈奴势力已经被肃清,这次张骞的出使很顺利,使者团平安到达了乌孙,张骞很快便见到了乌孙王昆莫。乌孙的王公大臣们以前从

  • 面对困境,看张骞怎样逆风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张骞

    汉朝时期,人们曾认为世界的中心在长安,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也认为世界的中心是罗马。我们都知道改变这一认知的,正是张骞,他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联通了汉朝和罗马。从此,人们才知道,世界的中心在丝绸之路。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使命并不是开拓丝绸之路,他一生都没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