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宗宪是抗倭名将,斩徐海擒汪直,为何却成严嵩的党羽

胡宗宪是抗倭名将,斩徐海擒汪直,为何却成严嵩的党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小建 访问量:845 更新时间:2024/1/29 0:49:44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明史》更是将他列入奸臣之中,说他无才无略,且“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嘉靖四十四年,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斩首,他自己因伤心过度,不久也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严嵩死的时候,不仅没有棺木下葬,连一个前去吊唁的人都见不到。

不但是严嵩父子,就连他们的党羽,也悉数被嘉靖皇帝处置,其中就包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胡宗宪。说起胡宗宪,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实际上他与戚继光一样,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名将。甚至戚继光能够抗倭成功,还得益于胡宗宪对他的大力支持。

胡宗宪为人正直,忠君爱国,曾经斩徐海、俘陈东、擒汪直,断绝倭寇内应,要说他依附严嵩,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既然如此,他为何却成严嵩的党羽,从而被嘉靖帝下狱呢?

这一切就要从头说起了。胡宗宪于嘉靖十七年中进士,被安排进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两年后,嘉靖给了胡宗宪第一个官职,便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胡宗宪在职期间,屡决悬案,平反冤狱,又组织当地百姓扑灭蝗灾,更是招降了当地的强盗。朝廷为了嘉奖他,将其连升三级。

原本以为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谁知这个时候,胡宗宪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回乡守孝五年。再次期间,胡宗宪也并未闲着,他刻苦读书,为的就是守孝期满后,可以继续为国效力。

回朝后,胡宗宪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为明朝边防做出贡献。嘉靖三十三年,嘉靖帝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对他寄予厚望。好在胡宗宪一直尽心尽责,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

众所周知,明朝长期以来都有倭寇为患,到了嘉靖朝,这些倭寇变得愈发猖狂。当时日本派使臣来明朝朝贡贸易,却因为市舶司的太监收受贿赂,引发了双方冲突,史称“争贡之役”。

这件事发生后,明朝就关闭了市舶司,并下令海禁。在这种情况下,严重阻碍了贸易,倭寇便不断侵扰沿海一带。不光是倭寇,还有许多亡命之徒,选择加入倭寇的队伍,与他们一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于是,嘉靖升任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在这个时候升他的官职,足见朝廷对他的期望。胡宗宪也明白这个道理,临行前便立下军令状:

“某此行,不擒王直、徐海,靖东隅,誓不回京。”

有人或许会问了,说了这么久,胡宗宪与严嵩到底有什么关系?别着急,要说他和严嵩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赵文华。当胡宗宪被朝廷委以重任时,时任工部右侍郎的赵文华,却得到严嵩的推荐,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便和胡宗宪有了交集。

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两人为一丘之貉,赵文华还曾帮助严嵩,陷害了不少忠良。胡宗宪虽然看不惯严嵩,却也知道不能硬碰硬,况且他还有重任在身,所以他在赵文华面前,尽量表现得圆滑一点。

赵文华一心以为,胡宗宪这是有意靠拢,也就没有阻扰对方的工作。其他人也以为两人关系好,所以胡宗宪的工作十分顺利。不仅如此,赵文华还极力推荐胡宗宪,后者因此步步高升,权力增大,也拥有更多实现抱负的机会和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一面招揽人才,一面则鼓励部下练兵,戚家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促成的。当然,与赵文华攀上关系,就注定不是一件好事。严嵩倒台后,嘉靖立马开始清算他的党羽,赵文华身为其义子自然逃不过。而胡宗宪曾得到赵文华推荐,也就按理被划为“严党”。

很快,嘉靖就罢免了胡宗宪一切职务,将其逮捕进京。念及他抗倭的功劳,嘉靖帝原本也想饶他一命,放其回乡就算了。谁知有许多政敌,正在等机会陷害胡宗宪。于是他们不断给胡宗宪增添罪名,一桩桩一件件加起来,嘉靖再无宽恕他的理由。最终胡宗宪在万念俱灰的状态下,自尽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参考文献《明史》《胡公行实》)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江苏借粮成功,其实是四股势力斡旋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黄金岛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剧,长久地占据了国产剧榜首的位置,受到了非常多的观众的喜爱。笔者对这部剧同样很喜欢,所以就想以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对这部剧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江苏借粮之所以成功,是四股势力斡旋的结果。这件事的起因是这样

  • 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难辨?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题/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文/唐晋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

  • 胡宗宪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所以他的人生就注定了是个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胡宗宪

    在如今提起近代之前伟大的抗日英雄,你首先能想到的是谁?我想九成九的人会张嘴就来——戚继光啊。戚继光固然伟大,但光凭他是打不赢抗倭之战的但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光凭一个戚继光是打不赢那场抗倭战争的。原因很简单,毕竟戚继光生活在大明王朝,还是嘉靖年间的大明王朝。在那时候的大明朝,一名武将要是找不到

  • 大明王朝:胡宗宪有何过人之处,让严嵩视他为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实用派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影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部剧爱上了明史。笔者作为这部剧的粉丝之一,就想通过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这部剧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底厉害在哪里,让严嵩信任他甚至胜过自己的儿

  •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什么却屡遭弹劾为奸党,最后冤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胡宗宪

    他依附奸党、陷害同僚。贪污腐败、敛财成山。可后世却称他为忠臣。他是大明朝的东南屏障,一代名臣胡宗宪。 01为政实干,单骑平乱胡宗宪是进士出身,嘉靖十九年,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曾组织全县百姓扑灭百年不遇的蝗灾。又劝降盘踞当地多年的强盗,并将其中一部分收编为义军。后擢升为巡

  • 大明王朝:嘉靖那句“我们都难”,到底什么意思?只有胡宗宪才懂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胡宗宪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胡宗宪带来的那份供状并没有涉及“毁堤淹田”,而只陈述了“河道失修”导致的浙江水患。这是胡宗宪“顾全大局”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却也向嘉靖皇帝表明了自己不受拉拢的坚决态度。只是,嘉靖皇帝并未放弃,他将这份供状交给严嵩,试图让他做出处置决定以便挑拨严嵩和胡宗宪之间的关系,但却又被严嵩的“

  • 大明王朝:吕芳再现神操作——胡宗宪进京,吕芳为何不让他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漫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引火自焚之前,沈一石将二十年来“孝敬”给各级官员和宫中太监的账单明细,准备了两份,一份留作“抄家”;一份暗中送给了杨金水。抄家所得的那份账单,让郑何两人搬到巡抚衙门的后院烧了;杨金水手中的那份账单,则很快送到了宫中,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账单到达宫中的同时,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也被秘密召入京城,身

  • 明朝易受误解人物之胡宗宪:攀附严党背后的民族大义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胡宗宪

    中华民族洋洋五千年的历史,被误解的人很多,但如果把时间限制在明朝的话,我认为胡宗宪是最被误解人物之一,他本是抗倭英雄却被贴上了严党标签,虽然在隆庆年间,朝廷为胡宗宪平了反,但后世很多史学爱好者仍然只关心他与严党的关系,对他讽刺谩骂的文章颇多,以至于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认为胡宗宪只是一个严党。然

  • 大明王朝:胡宗宪严斥马宁远,道尽书生弱点——不行,硬说自己行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胡宗宪

    由严世蕃下令,“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和“江南制造局总管”杨金水指挥,“杭州知府”马宁远、“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负责实施的“毁堤淹田”发生后,胡宗宪找来了马宁远,询问事情经过、追问幕后主谋。而马宁远则一身常服,声音嘶哑地对胡宗宪说道:“我对不起部堂。但我对部堂这颗心

  • 历史上的胡宗宪:嫪毐在世、攀附权贵,绝非《大明王朝》中的模样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胡宗宪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的诸多角色中,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已经“修炼成仙”的嘉靖帝,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大智近妖”的吕芳,甚至连“宁折不弯、刚直太过”的海瑞也有人不喜欢,但“宁做奸臣、不做小人”的东南一柱、国之干城——胡宗宪,相信很少有人会给予负面评价。剧中的胡宗宪,不逐名、不求利、不贪财、不好色,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