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难辨?

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难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慧说历史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3/12/8 22:15:23

题/身在曹营心在汉?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否真的忠奸文/唐晋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嘉靖年间的头号封疆大吏,立下平倭攘夷之功却惨遭冤死

前言: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曰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而,这仅仅是文人墨客对于天工造物的一种高尚追求,荟萃成笔墨书写的形象。在历史世俗的洪流之下,鲜少有人能够不去沾染历史的尘埃,而作为嘉靖年间执掌东南最高权力的浙直总督胡宗宪,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志在白云间,身在曲幽径。

(胡宗宪)

一、总督东南,济世安民

历史对于胡宗宪的评价还是极高的,尽管世人都认为其人委身于“贼”(严嵩),却心怀报国之志、施展济世之能,嘉靖中后期的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作乱、造成隐患,不仅严重侵扰我中华民族之疆土,甚至对沿海的百姓生计造成了极为深重的影响。如果说戚继光抗倭是前线将士用命守卫家园故土的战士血勇,那么胡宗宪总督东南一带,便是在大局上抵御倭寇。

这一功绩是历史无法磨灭的,即便是在胡宗宪被怨诬下狱身死后,万历年间还是为其人恢复了名誉,算是在明朝确立胡宗宪为国朝做出的显著贡献。然而,造成胡宗宪下狱的原因便在于,这位抗倭有功、总督东南且功绩赫赫的封疆大吏,烙印着不可磨灭的政治印记——严党。

(严嵩、严世蕃父子)

戚继光、俞大猷作为明中期的抗倭名将,成就他们的人是胡宗宪;而胡宗宪作为浙直总督立下显赫之功,成就他的人便是严嵩。

这一幕看似吊诡,却别有深意!

严嵩作为大明朝赫赫有名的奸臣佞臣,却将胡宗宪这样的人任命于东南沿海作为浙直总督,这都不是普通的任免,而是重用特用。

在此特意要指出,其实南方地区经过历朝历代的开疆拓土、经营略地,直至明朝时期早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钱袋子。加之,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本就出生于东南,早年间便定都于南京城,所以在明代是有两个首都的,一个是北直隶(北京),一个是南直隶(南京)。而胡宗宪总督的便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军政要务。

(抗倭保家卫国)

二、抗倭有功,依附严嵩

在此之前,却鲜少有臣子有实权封疆于如此显重之地。而对于胡宗宪的任命也的确是因为其人确有其才,能够担当大任、绥靖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之乱,并且从成效来看也是颇为可观。

但胡宗宪能够稳居此位而施展大志,与内阁首辅严嵩的扶助是脱不开干系的。可以说,没有严嵩,胡宗宪很难居于此等高位;没有严嵩,胡宗宪也很难稳居此位。

但在此之前,请暂且摒弃对于严嵩的刻板印象。持有某种刻板的印象审视一个历史人物,势必在出发点上产生偏差。

严嵩为何任用胡宗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扰乱国政、贪墨民生的奸臣的的确确地将胡宗宪放置在浙直总督这个位置上。有此一事例,便足够说明一切。而胡宗宪也不离不弃地在任职上竭尽自身的心血,为东南倭患、东南民生付出精力。并且他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抹除或淡化过“严党”的政治印记。

(胡宗宪剧照)

一直到胡宗宪身死!

严党成就了他,同时也拖累了他。

严嵩能够占据内阁首辅之位长达二十余年,且严党势力遍布朝廷上下,靠的是什么?严嵩本人的老谋深算?还是严世蕃的智谋多计?还是严党势力不可撼动?这些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完全没有直抵水底潜藏的真相。

就像是胡宗宪有严嵩在保,严嵩也有人在上面罩着他,只不过这个人是大明王朝的至高权力的化身——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活得非常明白的一位帝王,同时他也是私欲极为膨胀的一位帝王。严嵩便是嘉靖皇帝为满足自身的贪欲的遮羞布,这不过到执政后期,这块遮羞布长久以来被使用,成了脏抹布了。嘉靖皇帝当机立断地便将之抛弃,但对于胡宗宪这个曾经的“严党”,却未曾将其株连问罪?

(嘉靖皇帝朱厚熜)

为何?

因为抹布用过之后总要擦干净一些什么,嘉靖皇帝朱厚熜还是很明白的,杀了胡宗宪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反而是留下他能够对抗击严党的群臣起到掣肘作用,使得群臣在云山雾罩中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这也是其人一贯使用的手段。

胡宗宪抗倭有功,此乃其能。但真正让他传唱后世的,却是其人的“德”。

或许,世人会认为,胡宗宪依附严党,何谈有德行?并且胡宗宪在位浙直总督期间,也非清廉好官,照样的收授贿赂,与严嵩岂非一丘之貉?

这一点不可否认,虽然说这些受贿而来的钱财被胡宗宪用以结交朝臣,但动机的优劣并不能评判手段的高下(这样的方式与我们现如今的价值观是严重不符的)。此乃胡宗宪之劣迹,却也能彰显其人的性格作风——务实世俗。

(胡宗宪与严嵩)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却不是胡宗宪的秉持的原则。与同时代的海瑞不同,胡宗宪心目中有济世安民的理想,可他深知大明王朝的现实与自己怀有的理想之间的差距。这不是个人努力便可以达成的愿景,因为作为万民之表率、帝国之领袖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早已沉沦深渊,这话胡宗宪不能说,却不代表他不懂。

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是怀揣着理想抱负抑郁而终,或是与现实妥协实现理想。

这是亘古难解的话题,或许还有第三条、第四条路,但摆在胡宗宪面前的却只有一条用现实铺就而成的道路——依附严嵩。

其实在胡宗宪的心目当中,对于严嵩并没有那么的排斥,否则史书上就会记录下他临死之际,对于委身于贼的懊悔与不甘。恰恰相反的是,胡宗宪与严嵩本就为门生与师傅的关系,甚至对于严嵩而言,胡宗宪也一度是自己的得意弟子,在古代尤为注重师生情谊的历史条件下,相信以胡宗宪的操守,对于严嵩这个背负万世骂名的师长也多为敬重。

因为他从未想过脱离严党的身份!

(胡宗宪上阵抗倭)

这是一层不可磨灭的烙印,与其奋力挣扎不如听命自我。就像是早年间胡宗宪选择依附严党,进而实现自身的理想与抱负。与现实妥协是他最大的特点,在妥协中寻找机遇则是他最强的能力。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作乱的情势日益平复,胡宗宪保境安民、护佑一方的职司(理想)也得到实现。

胡宗宪也曾设想过无数次严嵩倒台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但却未曾想到所谓的“报应”如疾风骤雨般来得这么快。严嵩刚被撤职倒台,胡宗宪便首当其冲地受到了诘难。来自严党政敌疯狂的打击,胡宗宪这位背靠严嵩的封疆大吏在风雨中也飘摇不定。群臣的争相攻奸不过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屠龙刀”还在嘉靖皇帝手中执掌。

严嵩的撤职同样涉及到胡宗宪被免职回乡,但这并不代表一切事由的结束。严党的倒台不过两年,严世蕃的谋逆罪名便被呈交上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案头,此时的内阁再无严党的声音,这将是严嵩父子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打击,同时也促使着嘉靖皇帝狠下心来彻底铲除严党的决心。果不其然,胡宗宪在此次的清算当中被株连下狱,半年之后冤死狱中。

(胡宗宪被株连免职)

在晦暗不明的狱中,胡宗宪在缝隙中的阳光折射下写道:“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这或许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或许是对这个世道的颓丧,或许是对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失望,种种繁杂的情绪在此刻酝酿爆发,胡宗宪自认为自己对大明王朝的贡献深厚,却在晚年落得如此境地,实在是讽刺与凉薄。

但他只能选择接受,这便是胡宗宪在于现实妥协当中早已预料到的结局,只不过他不曾想到这一天的到来,始终是让他难以平复心境、坦然接受,最终以自裁的形式的结束了慷慨悲歌的一生。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胡宗宪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所以他的人生就注定了是个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胡宗宪

    在如今提起近代之前伟大的抗日英雄,你首先能想到的是谁?我想九成九的人会张嘴就来——戚继光啊。戚继光固然伟大,但光凭他是打不赢抗倭之战的但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光凭一个戚继光是打不赢那场抗倭战争的。原因很简单,毕竟戚继光生活在大明王朝,还是嘉靖年间的大明王朝。在那时候的大明朝,一名武将要是找不到

  • 大明王朝:胡宗宪有何过人之处,让严嵩视他为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实用派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影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部剧爱上了明史。笔者作为这部剧的粉丝之一,就想通过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这部剧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底厉害在哪里,让严嵩信任他甚至胜过自己的儿

  •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什么却屡遭弹劾为奸党,最后冤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胡宗宪

    他依附奸党、陷害同僚。贪污腐败、敛财成山。可后世却称他为忠臣。他是大明朝的东南屏障,一代名臣胡宗宪。 01为政实干,单骑平乱胡宗宪是进士出身,嘉靖十九年,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曾组织全县百姓扑灭百年不遇的蝗灾。又劝降盘踞当地多年的强盗,并将其中一部分收编为义军。后擢升为巡

  • 大明王朝:嘉靖那句“我们都难”,到底什么意思?只有胡宗宪才懂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阁标签:胡宗宪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胡宗宪带来的那份供状并没有涉及“毁堤淹田”,而只陈述了“河道失修”导致的浙江水患。这是胡宗宪“顾全大局”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却也向嘉靖皇帝表明了自己不受拉拢的坚决态度。只是,嘉靖皇帝并未放弃,他将这份供状交给严嵩,试图让他做出处置决定以便挑拨严嵩和胡宗宪之间的关系,但却又被严嵩的“

  • 大明王朝:吕芳再现神操作——胡宗宪进京,吕芳为何不让他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漫说历史标签:胡宗宪

    引火自焚之前,沈一石将二十年来“孝敬”给各级官员和宫中太监的账单明细,准备了两份,一份留作“抄家”;一份暗中送给了杨金水。抄家所得的那份账单,让郑何两人搬到巡抚衙门的后院烧了;杨金水手中的那份账单,则很快送到了宫中,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账单到达宫中的同时,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也被秘密召入京城,身

  • 明朝易受误解人物之胡宗宪:攀附严党背后的民族大义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胡宗宪

    中华民族洋洋五千年的历史,被误解的人很多,但如果把时间限制在明朝的话,我认为胡宗宪是最被误解人物之一,他本是抗倭英雄却被贴上了严党标签,虽然在隆庆年间,朝廷为胡宗宪平了反,但后世很多史学爱好者仍然只关心他与严党的关系,对他讽刺谩骂的文章颇多,以至于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认为胡宗宪只是一个严党。然

  • 大明王朝:胡宗宪严斥马宁远,道尽书生弱点——不行,硬说自己行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胡宗宪

    由严世蕃下令,“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和“江南制造局总管”杨金水指挥,“杭州知府”马宁远、“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负责实施的“毁堤淹田”发生后,胡宗宪找来了马宁远,询问事情经过、追问幕后主谋。而马宁远则一身常服,声音嘶哑地对胡宗宪说道:“我对不起部堂。但我对部堂这颗心

  • 历史上的胡宗宪:嫪毐在世、攀附权贵,绝非《大明王朝》中的模样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胡宗宪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的诸多角色中,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已经“修炼成仙”的嘉靖帝,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大智近妖”的吕芳,甚至连“宁折不弯、刚直太过”的海瑞也有人不喜欢,但“宁做奸臣、不做小人”的东南一柱、国之干城——胡宗宪,相信很少有人会给予负面评价。剧中的胡宗宪,不逐名、不求利、不贪财、不好色,顾全大局、

  • 大明王朝:东南一柱,名不虚传!胡宗宪舌战“三大贪官”,痛快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胡宗宪

    “毁堤淹田”的卑劣事件发生后,郑泌昌、何茂才推出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其下属的两位知县,杨金水推出了“河道监管”李玄,用以背下黑锅,更用以搪塞胡宗宪这位浙直地区的一把手。只是,胡宗宪自然不满意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延缓“改稻为桑”的建议,并没有被郑何二人重视,甚至压根就没有出现在向朝廷汇报的

  • 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吾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不应忘记标签:胡宗宪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到浙江,胡宗宪只是一个巡按,并没有督抚东南的资格。东南总督这个位子,对初到浙江的胡宗宪同学来说,也许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历史总会把适当的人,推到适当的位置。无疑,胡宗宪同学是历史的幸运儿。胡宗宪同学的命运,发生了大反转。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