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吉:明朝中期官员,纸糊三阁老之一,手握大权却尸位素餐

刘吉:明朝中期官员,纸糊三阁老之一,手握大权却尸位素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撩剧妹妹 访问量:651 更新时间:2024/1/20 9:17:16

刘吉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博野,于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后被选中为庶吉士,授予翰林编修,并充经筵官。后来奉命将《寰宇通志》修成后,被提拔为翰林修撰。天顺四年的时候,得以进东宫侍读。

到了宪宗皇帝朱见深继位的时候,刘吉被委派去修纂《英宗实录》。当时其还在服丧期间,所以等到刘吉到达京城后,便上疏请求服满丧制,再去编修《英宗实录》,此举遭到了朱见深的回绝。

《英宗实录》修成后,刘吉被多次升任为侍读学士,值班御前讲席,后又累迁为礼部左侍郎。

在成化十一年的时候,刘吉和刘珝一起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并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过后不久又被提拔为礼部尚书。成化十八年,刘吉遭逢父亲丧事,依旧在服丧期未满的情况下,被诏命回来当官。不久后,奉命完成《华大训》编写工作后,刘吉被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再过了一段时间后,刘吉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孝宗皇帝继位之后,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等人一起弹劾内阁大臣中万安、尹直和刘吉都是尸位素餐的小人,应该得到罢黜。刘吉因此十分怨恨邹智和姜洪。不久后,孝宗皇帝相继将万安和尹直罢免,只有刘吉得免被留了下来。由此,在整个内阁之中,刘吉所能够掌控到的权力越来越多。

当时进言弹劾刘吉的人越来越多,刘吉尝试着想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拉拢这些言官,但宣告失败,便开始转而迫害这些言官。比如:中伤言官张升并把他逐出朝廷;多次发起大案,将言官邹智等人给圈禁起来,贬到远方去;又和宦官蒋琮勾结,驱逐南御史姜绾等人等。

经过这一番操作后,朝廷的整个御史台官署都变得十分空虚,很多职位都出现了空缺。

在最初的成化年间里,朱见深身为皇帝有所明显失德的地方,而刘吉和万安、刘珝等人身为内阁大臣,却不能做到有所规正,听之任之。因此被后世的人们蔑称为纸糊三阁老。

到了孝宗皇帝继位之初,为政比较仁明,刘吉是内阁大臣中资历最老,权力最大的一个,但依旧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没有任主见,以和稀泥为主。与其同级的两个官员溥、刘健都是比较正直的人,他们常会根据时政提出自己的一些有效见解,然而每当这个时候刘吉也会厚脸皮地在上面署上自己的名字,试图窃取美好的名声来掩盖自己的尸位素餐。

刘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其得以在弘治朝继续把持了很长时间朝政,权势显赫。 孝宗皇帝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倾心听信于他的,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逐渐看清楚了刘吉的恶劣本性,由此便对其的眷顾渐少,但是刘吉始终没有离任的想法。

直到弘治五年,孝宗皇帝想要分封皇后的弟弟为伯爵,命令刘吉撰写赐封的诰券。刘吉表示一定要全部分封两个太后家里的子弟方才可以,这让孝宗皇帝不高兴了,便派遣宦官到他的家里去,婉言让他退休,刘吉方才识趣地退休了。刘吉回到家里,过了一年就死了。

标签: 刘吉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的首辅刘吉为何会被称为“刘棉花”?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刘吉

    在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他一改父亲明宪宗晚期的颓废之殇,开始用心政事,广开言路,启用德行和能力俱佳的徐溥和刘健等人入阁。不久,朱祐樘又借故罢免了首辅万安。万安这个“纸糊阁老”离职以后,内阁中排名第二的刘吉就被任命为继任首辅。对此,尽管明孝宗并不情愿,但从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起,历来就最讲究论资排辈,所以

  • 扬州十日史可法罪不可恕,上任就干一件事,写五封遗书劝妻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史可法

    古代百姓普遍有种“清官情结”,以至于在大臣中有一种官员固执地博名。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这是臣子最为荣耀的死法。比如大骂皇帝的海瑞,嘉靖气得吐血,却没有杀海瑞,他清楚,杀了他,海瑞便青史留名,而自己背上昏君骂名。有些武将也是青史留名,所谓以死报国,却掩盖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比如今天笔者要和诸君聊聊

  • 江北四镇数十万大军, 为何史可法仅有数千人守扬州, 一日便被破城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史可法

    南明史上的今天|系列15|四月十七史可法,明末大英雄,坚守扬州,城破后被俘,面对满清的劝降,不为所动,最后被杀。1645年四月十七日,清军紧逼扬州,在城外二十里处扎营。四月二十四日夜间,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便于四月二十五日告破,为何江北重镇仅仅坚持了不到一天?是史可法太无能?史可法虽然不是军

  • 雎州之变,南明失去了最能打的将星,史可法认为:中原是回不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史可法

    雎州之变,南明失去了最能打的将星,史可法认为:中原是回不来了1644年10月起,李自成和清军在西北决战,反而为南明赢得了北上用兵的机会,南明将领高杰兴师北伐,却在前线被叛徒杀害。南明的实权派马士英、史可法坚决反对北上用兵,谁再提就是对朝廷别有用心,北上用兵,不看自己几斤几两?人不犯我,我们却主动出击

  • 四镇军阀简直不把弘光朝廷放在眼里,史可法一介文人也无可奈何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史可法

    四镇军阀是拥立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登基的四位军阀,他们分别是驻扎在淮安府的刘泽清、徐州凤阳的高杰、安徽南部的刘良佐还有应天府西边上的黄得功。这四个人当初本身只是不起眼的小军阀,可是在迎立弘光帝的事件中出力较多,所以都被封了伯爵,镇守一方,以此保卫应天府的安全。南明的财政收入,支持得了这四镇军阀的索取吗?

  • 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最大失误:因为不认干儿子,丢掉大明最精锐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史可法

    一1644年的冬天,大明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从南京渡过长江,抵达扬州。当时为了防止清兵南下,南明在江北设立“四镇”,高杰驻徐州,黄得功驻庐州,刘泽清驻淮安,刘良佐驻寿州,总兵力三十万。这几个藩镇都是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根本不听史可法的命令。其中这些部队战斗力是最强大的是高杰。他是

  • 明末的史可法被树为杰出的民族英雄合不合适,是否过誉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史可法

    近年来,对于明清史的研究越来越细致,除了政治、军事之外,更多的史学研究观点引入,使得历史学的研究越来越详细,历史的脉络也更加清晰。而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分析也更多的摆脱了时代的限制,使得评价更加公正与客观。同时,对于历史上一些饱受争议的人物也开始重新分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贴合历史,符合历史原貌

  • 史可法是忠贞之士,但个人能力不足,让他不能成为南明报国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史可法

    史可法南明第一忠贞之士,民族英雄,为后世所推崇。今天的史公祠依旧为人所仰慕,与大汉奸洪承畴正好成反比,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而最初提及并推崇的史可法的就是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所作的《梅花岭记》。史可法,字宪之。在公元1645年,清军主将多铎攻破扬州,史可法为国捐躯,时年四十四岁。无论《明史》还是后

  • 弘光政权只维系了8个月,罪魁祸首不是党争,是史可法的犹豫不决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史可法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消息,在南京方面得到证实以后,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时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依旧还是明朝的地盘,所以这个时候该立谁为明朝的天子,是一件大事。按照道理,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都是有继承权的,而且他们已经打算改立太子朱慈烺为天子,可是消息再次传了过来,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都没能逃脱大顺政权的

  • 70岁老头降清后,杀了一个人,史可法哀叹:中原不可复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不应忘记标签:史可法

    文/晚风暮雨弘光元年正月,弘光帝朱由崧以高杰为主帅,发动了南明唯一一次北征,可惜,高杰走到睢州被“人在明朝心在清”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设计杀害。这次变故,导致史可法精心策划的进击河南、守住黄河防线的计划落空,也使抗清形势急转直下,南明朝廷迅速败亡。许定国是何许人?为何要杀害高杰、铁了心要降清呢?事情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