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害死李岩,最后他的下场又如何?

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害死李岩,最后他的下场又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董于嫣 访问量:2975 更新时间:2024/1/17 0:35:41

我们都知道,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打进了北京城,逼得崇祯自尽于煤山,而崇祯的死宣告着明朝的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事件,可是成功推翻王朝的例子屈指可数。

公认的有刘邦朱元璋,而李自成可以算半个。为何说是半个?原来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可是他的大顺政权存在时间极短,前前后后算下来,李自成不过才当了42天的皇帝。

可不管怎么说,李自成崛起于微末,还创下这么大的霸业,并且在历史中留名,这已经非常厉害了。其实李自成有这么大的成就,离不开团队的帮助。而在李自成智囊团队中,属牛金星、李岩、宋献策最为出名。

而今天小编主要讲讲牛金星的故事,话说李自成在山海关败于吴三桂和满清之手,之后便一蹶不振,几乎次次败在清兵手下,把江山拱手让人,最后李自成死在湖北九宫山一农民手中。在撤退途中,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害死李岩,最后他的下场又如何?

牛金星家境还不错,小时候读书还挺厉害,在20岁时中了秀才,又在天七年中了举人,因为喜欢读书,所以可以算得上知识渊博之人,对兵法也有涉猎。后牛金星开了书院,教书育人。

本来没有意外的话,牛金星就这样平凡过一生,可是后来发生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来在崇祯十年,牛金星因为和亲戚有了矛盾,被诬赖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结果被官服革去举人功名,后又被从军。

经过这件事,牛金星就把大明朝廷给恨上了,后来经过李岩的介绍,牛金星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队伍。牛金星加入后,提出了很多良策,他建议李自成“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赢得了人心,让李自成的队伍人数快速增多,成为当时起义军的执牛耳。

再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明朝,不料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变得骄奢淫逸,而牛金星也以宰相弄权,挑拨是非,于是大顺政权渐渐失去人心。

又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守北京,后在1644年4月29日,李自成正式登基,次日又开始逃亡。途中,牛金星嫉妒李岩势大,受到李自成的宠信,于是在李自成面前使用伎俩,谗言诬告,最终让李自成杀了李岩。

而李岩一死,却使得大顺军更加军心涣散。

李自成死后,大顺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不成气候,在清顺治二年,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降于清廷,满清让他儿子为官,当然了,只是可有可无的小官。

牛金星因为曾是李自成部下,于是后半辈子几乎过着担心受怕的日子,清廷觉得牛金星虽然是大顺政权的宰相,却认为他只是个小人物,不成气候,便没有理他,后牛金星老死于他儿子牛佺的官署中。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人和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 牛金星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牛金星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一天,李自成闻报说是河南杞县李公子求见,不由大喜,起身亲自到门口迎接。这里却要补叙一下这位李公子的来历:谋士李岩原来这李公子便是那《劝赈歌》的作者李岩,在河南很有些名气。他家

  • 李闯王兵败的掘墓人——牛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牛金星

    李闯王兵败被杀有着种种的原因,如没有宏图大志、占领区经济状况不佳、过于贪图享乐等等,但是在里面有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他用人不当,远贤臣亲小人,而这个小人就是最终造成大顺军失败的人——牛金星.牛金星牛金星是李自成的手下重要的谋士、大顺政权的左丞相,他本是举人出身,喜爱读书和研究兵法谋略,家境不错,不愁衣

  • 明朝海盗王陈祖义,逃到国外当了皇帝,郑和下西洋时将其成功缉拿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陈祖义

    文:鼓浪隐士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看到这么个情节,为了抓捕江洋大盗,官府都会张贴“悬赏公告”,希望广大民众能够参与追踪盗匪。而悬赏的金额一般都比较高,相当于普通人家数年的收入。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海盗王,他引起了两位雄主的重视,悬赏金额不断上升,甚至达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在历史上可谓是空前

  • 魏忠贤被崇祯杀后,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说的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王承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太宗皇帝一句话不仅为后代执政者提供了学习思路,也为评价前人留下了依据。一时的成功可以看事业的成败,一生的成功就要看寿命的长短,历史的成功则要看执政者能力与善意了。就像秦宦赵高,一朝窃据政权,指鹿为马,谁敢违背?但最后被秦王子婴刺杀,移三族;而历史对赵高的评价也是很差,认为赵

  • 崇祯刚杀了魏忠贤,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王承恩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破,大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杀尽后宫妃嫔,于煤山之上自缢而死,明朝就此灭亡。同年四月,清军入关。在大明朝的最后时刻,陪在崇祯身边的,只有侍奉他多年的太监王承恩,主仆二人望着火光四起北京城相顾无言。这也是王承恩最后一次侍奉崇祯皇帝了,他流着眼泪为崇祯挂好白绫,在崇祯决然赴

  • 崇祯杀了魏忠贤,为啥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王承恩

    明朝废除宰相制,皇帝权力独断,中央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可是,皇帝虽然号称天子,实际上也只是个凡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政务,就算是贤君圣主,也往往是力不从心。更不用提明朝中后期那些有着各种奇怪爱好的皇帝了。可是,谁来帮皇帝处理这些事呢?明初胡惟庸案把朝中肱股之臣屠戮大半,朝臣显然不可能。而朱元璋又严禁后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王承恩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上,大明王朝的统治也宣告终结。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皇帝的表现并不像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凭一己之力葬送一片大好的江山。相反崇祯皇帝朱由检自从登基之后,所作所为完全是一副明君的气象。然而他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扭转明朝灭亡的命运。连年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常年征战,让

  • 王承恩是谁,为何要追随崇祯自缢,死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王承恩

    1644年,34岁的崇祯帝刺死了自己的小女儿,接着砍杀了众多后宫嫔妃,又逼迫皇后自尽。做完这些事之后,崇祯在煤山自缢。对于崇祯自缢这件事,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因为有太多的小说演义和影视作品来反应这件事。大家对崇祯的遗言都很熟悉,不过当时自缢的不只是崇祯一人,还有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和崇祯一起自缢,这个太

  • 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说得很中肯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王承恩

    文|四季文史提起宦官,估计你会想起明朝阉宦魏忠贤。而宦官给我们的印象似乎都是“奸臣”。事实上,魏忠贤也不例外。在帝王面前,他们是红人,权倾朝野,有时候何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某些时候,他们的风头直接盖过当朝皇帝。就比如明朝的魏忠贤,在民间更是传出“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的传闻。《明史》记载:

  • 最后的倔强:崇祯大势已去,为何王承恩依旧忠心耿耿?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王承恩

    公元1644年3月18日晚,诺大的紫禁城里,已经神情迷离的崇祯,强打精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这是大明王朝灭亡前的最后一晚,也是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晚。这一天,皇宫里还剩下的侍卫太监和宫女,早已经跑得不知去向,唯独秉笔太监王承恩始终跟随在崇祯身边尽职尽责,对崇祯忠贞不渝。按照崇祯的吩咐,王承恩带着三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