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76岁老功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朱元璋为何还要满门抄斩?

76岁老功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朱元璋为何还要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豆豆子 访问量:3579 更新时间:2024/2/27 23:29:38

洪武年间,御史汪广洋和陈宁两人上书朱元璋,弹劾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自此拉开了李善长的悲惨晚年。

被誉为明朝“第一功臣”的李善长已经76岁高龄,但是朱元璋一道圣旨将其家中超过70人全部诛杀,最后李善长的家族只剩下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夫妇,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

这四个人之所以能够有幸存活下来,是因为和朱元璋的特殊关系。当年朱元璋念在李善长的劳苦功高,专门赐给他丹书铁券,并且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李善长成为朱元璋的亲家,是皇亲国戚身份。

在朱元璋对李善长诛族灭家的时候,留下了自己的女儿女婿和外孙们,这也是李善长家族留下血脉的原因。

也许很多人说李善长对朱元璋建立明朝鞠躬尽瘁,操心劳力一辈子,最后已经年老身退,却遭到朱元璋的无情诛杀,都为李善长感到可惜,对朱元璋的残暴持有意见,但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明太祖朱元璋在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前来拜见,朱元璋敬佩李善长就留他做参谋。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智囊,为很多的重大事务都出谋划策,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物资,朱元璋曾将李善长比作萧何,明太祖曾说“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李善长帮助朱元璋选拔人才,报告朱元璋使用,朱元璋的队伍也逐渐强大起来。郭子兴由于听信流言怀疑朱元璋,想要压缩朱元璋的兵权,并且暗中想把李善长挖走,但是李善长坚决拒绝,因此朱元璋对李善长也更加倚重。

李善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大功,朱元璋对李善长也和其他的功臣不一样,赏赐恩遇格外隆重。

在王朝建立后屠戮功臣是常见现象,在这方面,朱元璋的名声尤其坏,但是其中都有皇帝的思量,想要自己亲手创建的帝国能够永远延续。

作为开国功臣,能够做到“打天下”时的谦卑,避免“功成名就”时的骄纵,这才是生存之道。

可以说,朱元璋对李善长已经格外开恩,李善长落得这样的结局,全是李善长自作自受。

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其中的中坚力量是最初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淮西集团”。朱元璋以吴王的身份占据在东南时,民间就流传着一句歌谣“城中高簪半淮人”,在当时已经是半数的比例。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这个比例更是高得吓人。在朱元璋封的“开国六国公”中,全部都是淮西籍人,其中李善长和徐达分别担任左右丞相,算是文武的领头人。接下来,在封赏的侯爵级别有57人,其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淮西人。可以说,明朝初期是在一群淮西人在治理天下。

朱元璋估计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屠杀功臣的“暴君”,因为朱元璋曾公开对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屠杀功臣的做法,表示不认同。

朱元璋还告诉这些淮西老乡们,他们都将荣归故里,为此,一向都十分节俭的朱元璋在凤阳大规模建设中都,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和老乡们在此喝茶叙旧,畅谈当年英勇事迹。

从小家长老师就告诫说“胜不骄、败不馁”,胜利之后保持初心不膨胀,没几个人能做到,恃宠而骄、恃功自傲,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归宿。朱元璋的“淮西集团”同样也是如此。

淮西集团的功臣们很快就开始拉帮结派,排挤“非淮西”人士,比如说刘基杨宪这些。朝堂上出现明显的地域团结,这是很不稳定的因素,对朱元璋的皇权也会产生很大的动摇。

让朱元璋大开杀戒的是“淮西集团”的耀眼新星胡惟庸,没几年就官至丞相,自然也开始骄横起来,并且还和北元倭寇关系不清不楚。

淮西功臣们在明朝建立后,人人都享受着巨大的特权,并且拥有肥沃的土地和花不完的钱财,生活逐渐腐败堕落,践踏朝纲法纪的现象时有发生,贪污受贿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朱元璋看到自己建立的明朝再这样下去必然要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其实这时候,是功臣们应该为朱元璋分忧的时候,而不是添乱的时候。朱元璋终于狠下心,要对曾经的战友们下毒手了,自己也是逼不得已。

洪武十三年,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开始,牵连其中的人员非常多,朱元璋丝毫没有手软,当时李善长也牵连其中,朱元璋对他格外开恩,放过了李善长。

朱元璋念在李善长曾经的功劳,将他安排在崇明养老,如果李善长能够像汤和那样,估计也能度过安详的晚年生活。显然李善长并不这样想,更不会这样做,李善长对朱元璋的皇帝威严还不够了解。

公元1385年,此时胡惟庸案已经过去5年之久,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人举报,说他是胡惟庸案的参与者。朱元璋思考之后决定免去李存义父子的死罪,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朱元璋是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才这样做的。

按照常理,李善长应该对朱元璋的赦免感恩戴德、叩头谢恩,可惜的是李善长并未有任何的表现,这让朱元璋心中感到很不爽,怨气开始积累。

又是五年之后,李善长的年纪长了五岁,心中的欲望却丝毫没有消减,这一年,他决定为自己建造一座能够彰显自己地位的豪宅。

李善长本来可以雇佣当地的民工,但他执意要找汤和借来300名士兵,结果敏锐的汤和将此事禀告给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后大怒。皇帝最害怕的事莫过于朝臣可以随意动用士兵,这意味着李善长还可以调动军队,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人嚣张起来,闯的祸肯定不止一个。就在李善长借兵建宅的同年,李善长有一个叫丁斌的亲戚,按罪要发配边疆,李善长为了朱元璋能够开恩放过丁斌,多次找到朱元璋求情。

结果这件事成了李善长被灭门的发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骄横行为非常生气,他决定重重惩罚丁斌,希望能够警醒李善长夹着尾巴做人。

丁斌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成为压死李善长的最后一根稻草。丁斌曾经在胡惟庸家中工作,因此掌握了不少胡惟庸的秘事,丁斌爆料称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以前和胡惟庸来往的种种事迹。

朱元璋传下圣旨要求重新逮捕李存义父子,并且开始审讯,结果李存义在供词中说“胡惟庸谋反,在暗地里也曾经劝说李善长”,朱元璋大怒。

墙倒众人推。紧接着就有人举报蓝玉将军曾俘获胡惟庸私通外敌的信件,但是被李善长拦截下来没有上报。御史们也开始找到各种借口弹劾李善长,刹那间成为众矢之的。

就连李善长的仆人卢仲谦都举报李善长,说李善长和胡惟庸之间经常有馈赠贿赂,还经常在一起秘密谈话。刚好钦天监向朱元璋报告天象,当时对天象的解释是“观星宿有变,主处大臣”。

于是,朱元璋就将李善长全家70多人全部处死。

也许人们会感叹朱元璋残暴地杀死了功臣,朱元璋也是为了明朝帝国能够长久延续,在封建王朝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其他人只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保住荣华富贵。显然,李善长并不懂得急流勇退,也不懂得夹着尾巴做人,能做到这样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下手太狠?76岁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仍被诛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李善长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不难看出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残暴。他能凭借一只碗闯天下,能够拉出一支像样的队伍闯天下,却唯独不能放过这群昔日里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手足兄弟。但是,他的残暴也是有原因的。早在朱元璋和一帮淮西兄弟闯天下时,就有人不看好他的队伍。在当时的封建传统观念里,像朱元璋这样没有背

  • 李善长大罪没有,为什么都77岁了,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李善长

    明朝对开国功臣的封赏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据传,朱元璋对他的功臣都有封赏,不论是名号爵位,还是物质上的赏赐。李善长是被朱元璋封赏的最大的一位功臣。然而,到了李善长77岁高龄的时候,朱元璋却要杀他。这是为什么呢?李善长自跟随朱元璋起,实际上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带兵打仗,而是一个专门负责后勤保障的人员。李善长做

  • 假设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同造反,能否扳倒朱元璋呢?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李善长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皇帝了,真正的做到了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但依然打通全关,成为了一代帝王。他所经历和遇见的,实打实的称得上是一代传奇。蓝玉、胡惟庸以及李善长,三人均为曾跟随朱元璋开创大明的功臣,尤其是蓝玉,在北伐元朝残余势力的战争中,用兵如神,几乎比肩常遇春,但这三人也都在明

  •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会败给李善长?朱元璋:我怕“厚黑学”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建国之初,朝内主要存在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其他成员有杨宪、高见贤等;另一股则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其他成员有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等。这两股势力明争暗斗,可谓势同水火。经过了三次最凶猛的较量后,以淮西集团大获全胜,浙东集团全面溃败为结局。第一次较量发生在洪武元年(14

  •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号称再世诸葛亮,为何斗不过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李善长

    大明开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论功行赏,排在功臣第一位的就是李善长,而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号称再世诸葛亮,却只封了个二等功臣诚意伯。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李善长足智多谋,1354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负责军政工作和钱粮物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财务总监兼行政总监,功勋卓著,朱元璋评

  • 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判处诛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李善长

    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判处“诛九族”,临死前他翻出当年朱元璋御赐的丹书铁券,恳请朱元璋饶他一命,谁知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再仔细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立刻面如死灰……李善长出生于安徽定远,自幼饱读诗书,而且足智多谋。在朱元璋起义的初期,李善长就看出他可成大业,于是带领兵马

  • 朱元璋灭李善长其实你还不知道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李善长

    1在朱元璋当皇帝23年的时候,他突然决定杀掉自己的好助手李善长,这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两人之前的关系是很好的,朱元璋刚参军的时候,他就一直陪在朱元璋身边,后来建立明朝,他又被册封,可见他对于朱元璋来说非常重要。在战争的时候,他负责后方的粮草物资征调,安抚百姓等等后勤工作,虽然看起来没有前线重要,但是

  • 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炎黄录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杀大臣理由都很简单,说到底很多都是莫须有,因为太子朱标或者皇长孙朱允文性格都偏弱,为人敦厚。朱元璋怕自己死后,太子震不住场子,也担心再出现个陈桥兵变,得不偿失,于是为了保障后代皇位的安全,就大肆屠杀功臣。76岁的李善长,洪武四年就退休了,也没办法独善其身,被下令处死。朱元璋为何对个迟暮老人动手

  • 李善长已经功成身退,为何仍被朱元璋夷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大雯观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开国皇帝,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却又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暂且不说朱元璋诛杀了多少功臣,只是这些功臣之中有一人死的却是让人很费解,那就是李善长。不否认李善长有点嫉贤妒能、贪婪权势,可当时他已是76岁的老者,且辞官回乡,朱元璋为何还要痛下杀手,灭掉自己曾经御称的“汉初

  • 李善长到底做了什么?77岁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早有嫌隙一点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善长

    引言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各地的起义军之中冒出了一支队伍,为首的是农民出身当过和尚的朱元璋,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南京建都,国号为明。他成为皇帝之后为国事操劳、夙兴夜寐,然而与他勤政相同进行的是对于权力的收割。至于如何收割,朱元璋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实行也与接下来的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