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两次打败噶尔丹,却没能统一西北,因为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康熙两次打败噶尔丹,却没能统一西北,因为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三阿哥侃历史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1/26 10:37:35

导语: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他在位期间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了台湾还击败了蒙古的准噶尔。但是当时他虽然两次打败了准噶尔,但是他却并没能统一西北,西北的蒙古地区在很长时间里还是处于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虽然康熙不希望这种局面的出现,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因为当时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初清朝入关之后,虽然看起来大局已定,但是当时清朝的统治根基还很薄弱,当时整个天下也是危机四伏。

不过好在康熙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并打败了很多威胁清朝统治的势力,这才让清朝的统治彻底稳定下来。

准噶尔便是这些势力中的一员,当时他在西北势力发展迅速,也对清朝统治构成了威胁,因此两者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入关之后立刻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封建朝,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清朝刚刚入关之后,朝廷还很不成熟,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直到康熙登基之后,在他的努力下一切才渐渐走上了正轨。

而在当时他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方说鳌拜这样的权臣会影响他的统治,所以他在登基之后首先就扫清了自己亲政的障碍。

而接下来对清朝统治威胁最大的无疑就是吴三桂那些藩王了,因此之后他也将矛头对准了他们,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战。

而西北的噶尔丹部落和其他的威胁相比,重要性明显要差上一些,这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处于分裂,而这也是明朝的历史遗留问题。

在明朝末年时期,当时的蒙古就已经出现了分裂,当时的蒙古分为了三个政权,分别是漠北、漠南和漠西。

不过在那个时候,明朝已经自顾不暇,不仅国内农民起义四起,北面更是有后金虎视眈眈,所以他们也没有精力去估计蒙古。

而清朝入关之后,也被很多事情牵扯了精力,无暇顾及西北的事情,蒙古也依旧处于分裂之中。

不过清朝倒也乐得见到这种情况,因为分裂其实等于削弱了蒙古整体的力量,他们对于清朝的威胁也小了大半。

不过在康熙年间,事情出现了变化,因为蒙古部落中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那就是噶尔丹的部落。

噶尔丹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首领,在他的带领下,部落的实力不断增强,而他也有了可以统一整个蒙古的实力。

他在征战中也接连消灭了很多小势力,随着他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康熙也注意到了这个潜在的威胁。

虽然当时噶尔丹的实力还不足以威胁清朝的统治,但是如果任由他统一了蒙古,那么未来这股力量一定会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

因此在想要统一蒙古的噶尔丹和想要维护国家稳定的康熙之间,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双方之间也发生了两次大战。

虽然当时噶尔丹实力增强了很多,但是还不是康熙的对手,所以两次交锋中都是他败下阵来,最终他也兵败自杀。

在噶尔丹失败之后,整个蒙古已经没有太强的势力存在了,按理说康熙应该乘胜追击,一举统一蒙古。

但是当时他却并没有这么做,在击溃了对方之后,他就选择了停战,也没有继续扩张自己的疆域。

首先这是因为在当时清朝统治的疆土已经足够辽阔,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蒙古的区域,所以继续扩张对于清朝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另外就是当时康熙年事已高,虽然打下整个蒙古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之后的安抚和对蒙古的统治,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情了。

最为关键的就是当时连年的征战国库已经十分空虚,也经不起继续消耗,所以他只能选择停手。

所以说康熙未能统一蒙古,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最为理智的决定,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固。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因为之后在他和雍正的努力下,清朝的国力慢慢恢复,国家也变得十分强盛。

而到了乾隆年间,已经不用再担心国力空虚的问题,他也十分轻松地将西北蒙古的大片疆域划入了清朝的疆域。

但事实上这件事的主要功劳还是属于康熙的,而他当年选择退兵,也可以证明他的明智和伟大。

参考资料:《清史稿》

注:字来自钧儒说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钧儒说史!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康熙三次征战噶尔丹,这个部落真的就很强大吗?很显然并不完全是

    历史人物编辑:木子史观标签:噶尔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也是惊人的无奈,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有个很厉害的皇帝,这个皇帝是一个蒙古人,他就是征战大半个世界的大汗铁木真,这个男人可不一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成为神级别的人物,然而就在铁木真的后人中,也有一位想成为神级别的人物,可惜时运不济。噶尔丹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听过,一般看过康熙王

  • 直击九子夺嫡:康熙三十五年,再征噶尔丹之时,诸位皇子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噶尔丹

    对于九子夺嫡,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册封诸位皇子是一个重要事件。诸位皇子有了权力之后,开始在夺嫡之争中,明争暗斗。这不但与康熙内心兄弟团结的期望大相径庭,反而加剧了诸位皇子与太子之间的矛盾、个党派与太子党之间的斗争。而促使康熙给诸子封爵的原因,就是三十五年,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时,对各位皇子的安排。

  • 噶尔丹为何攻打康熙时的大清,首先是胆子大,其次是没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噶尔丹

    清圣祖康熙帝在位六十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征战上面,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也把康熙帝征战作为全书的主线之一。康熙帝在征战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先东南而后西北是最为重要的主线,东南是国家的粮仓和财库,然而在清初时期,东南地方屡屡被三藩和台湾所占据和威胁,因此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是他的第一选择

  • 昭莫多之战:为什么说噶尔丹不仅仅输在军力,更是输在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噶尔丹

    《昭莫多之战:为什么说噶尔丹不仅仅输在军力,更是输在人心?》《昭莫多之战再次阐释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文/毅说人文与历史昭莫多之战是发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率领清军在昭莫多以伏击大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噶尔丹的关键一战。此役之后,噶尔丹的精锐部队全部丧失殆尽,以后再也

  • 如果没遇到清朝的康熙,换个王朝,噶尔丹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噶尔丹

    历史上,历代英雄所取得的成绩,无不与时代的机遇密不可分。准噶尔汗国的缔造者噶尔丹,将卫拉特蒙古从一个松散的联盟提升到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他改变了卫拉特对清的忠诚传统,开启了长达70多年的清准战争。噶尔丹建立了近80年的汗国,与三位开国皇帝交手,堪称一方霸主。那么如果他的对手不是康熙,那么他有没有可能

  • 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被打得惨败,为何康熙依然不爽?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噶尔丹

    编者导读:(清朝专题/七)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我国西北辽阔的大草原上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厮杀不断。战斗历经数十年后,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和他所统领的部落脱颖而出,并赢得了最终的战斗。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些松散的部落,公元1676(康熙十五)年,噶尔丹在达赖喇嘛以及沙皇势力的支持下,对外正式宣布建立准噶尔汗

  • 噶尔丹为啥抓他侄子只派2000人马你看看准噶尔汗国王庭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噶尔丹

    准噶尔汗国一代枭雄噶尔丹最后败给了康熙和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联手,他输给康熙的战役大家都很熟悉,本文就不再多谈。咱们重点说说噶尔丹是如何在侄子那里翻车的,噶尔丹派去抓捕侄子的人马是2000人,结果被策妄阿拉布坦击败。噶尔丹知道自己侄子的威胁,那他为何还只派2000人去?噶尔丹的地位来自替兄长僧格复仇,

  • 被误解的噶尔丹,清朝与其部落征战70余年,战争不能避免吗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噶尔丹

    前言:在热播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经典桥段:“康熙帝怒斥群臣”,有很多网友甚至能背出其中台词。其中康熙帝在大殿上,曾提到一句“噶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各位请记住噶尔丹这个名字,虽然在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之时,后者最终死于科布多,但噶尔丹身死后,准噶尔部势力却日益增长,清朝历三世70余年,直到乾隆帝

  • 康熙为什么非要杀掉噶尔丹,在准噶尔打了六十八年,原来是因为这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噶尔丹

    其实有一些大战的持续时长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说平定准噶尔的这一战。那是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可是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才算是彻底结束,足足打了六十八年。经历了大清国三个皇帝的统治历史,而且是康熙和他儿子穷尽一生都没有能够解决的难题,那么准噶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一直派兵去攻打呢?其实这跟当时的边疆问

  • 噶尔丹杀害了无数蒙古人,为啥他们还一直将其视为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噶尔丹

    我们都知道,噶尔丹在当时统一蒙古的时候,杀害了许许多多的蒙古人,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蒙古国却将他们看作是英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历史书中,常常会看到瓦刺部首领“也先”就是噶尔丹的祖辈,他一生最大的战绩就是统一蒙古东部,虽说是蒙古族,但是与成吉思汗家族并没有关系。噶尔丹并不简单,他是部落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