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直击九子夺嫡:康熙三十五年,再征噶尔丹之时,诸位皇子待如何

直击九子夺嫡:康熙三十五年,再征噶尔丹之时,诸位皇子待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范翌英 访问量:2206 更新时间:2023/12/16 22:22:45

对于九子夺嫡,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册封诸位皇子是一个重要事件。诸位皇子有了权力之后,开始在夺嫡之争中,明争暗斗。这不但与康熙内心兄弟团结的期望大相径庭,反而加剧了诸位皇子与太子之间的矛盾、个党派与太子党之间的斗争。而促使康熙给诸子封爵的原因,就是三十五年,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时,对各位皇子的安排。

因为蒙古动乱,康熙对漠北的局势已经隐忍了长达八年之久,于是康熙三十五年,他决定再次亲征噶尔丹。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怎么能擅离职守了?可惜康熙又是一位喜欢玩亲征的皇帝,没办法,前年才完婚的太子胤礽,被父亲委以重任,老子不在家,作为储君那胤礽就监国吧!除此之外,康熙出阵前,胤礽作为嫡长子,还负责皇家祭祀工作。祭祀工作在古代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家长、继承人才资格主持。

而此时,年长的老大胤禔,年龄最长的他为康熙办过的事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在二十九年的时候,就为康熙出征过。胤禔曾任抚远大将军福全的副将军,是实实在在打过仗的。到三十五年随康熙出征时,与内阁大臣索额图搭档,统领前锋营。

同样随父出征的还有老三胤祉和老四胤禛,前者二十岁被康熙委以重任掌管镶红旗大营,后者十九岁被康熙委以重任掌管正红旗大营,可惜两个人都只负责成为皇权的象征,是康熙派到各旗大营充当传话筒和吉祥物的,顺带给他们一些历练而已,跟老大胤禔这种参与和指挥战事的实权军职有根本性的不同。

作为同样随父亲征的闲散皇子,志不在夺嫡的老五胤祺和老七胤祐,他俩的待遇和老三胤祉和老四胤禛一样,老五胤祺掌管正黄旗大营,老七胤祐掌管镶黄旗大营。而老八胤禩,当时才十六岁,确实小了点,因受到康熙的重视,也一同随父亲征。之余其他幼小的皇子,则被康熙留在京城,不予任用。

在这场这场战斗中,只有老大胤禔能参与进去,其他方皇子就是闲暇之余,搂草打兔子,哄康熙开心。康熙写上谕(皇帝的谕旨)给留守京城的太子胤礽时,曾提到过几位阿哥一起打兔子、成绩如何如何的事情。唯有老四胤禛默默在关心着这场战争,不单单是他自己在学习如何打仗,还写了两首诗(《狼居胥山大阅》、《功成回銮恭颂二首》)给康熙,结果康熙龙颜大悦。虽然康熙对待这几位皇子各有不同,但是同样的境遇下,不同的皇子,处事也不尽相同,也预示着他们未来的成就在哪里。

就是因为这次亲征噶尔丹,三十七年,康熙给老八胤禩以上的皇子分封爵位,然后给予参与政事的权利和属下,希望几位儿子帮他共治国家,可惜这样一来,反而加剧了夺嫡的斗争。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噶尔丹为何攻打康熙时的大清,首先是胆子大,其次是没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噶尔丹

    清圣祖康熙帝在位六十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征战上面,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也把康熙帝征战作为全书的主线之一。康熙帝在征战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先东南而后西北是最为重要的主线,东南是国家的粮仓和财库,然而在清初时期,东南地方屡屡被三藩和台湾所占据和威胁,因此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是他的第一选择

  • 昭莫多之战:为什么说噶尔丹不仅仅输在军力,更是输在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噶尔丹

    《昭莫多之战:为什么说噶尔丹不仅仅输在军力,更是输在人心?》《昭莫多之战再次阐释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文/毅说人文与历史昭莫多之战是发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率领清军在昭莫多以伏击大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噶尔丹的关键一战。此役之后,噶尔丹的精锐部队全部丧失殆尽,以后再也

  • 如果没遇到清朝的康熙,换个王朝,噶尔丹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噶尔丹

    历史上,历代英雄所取得的成绩,无不与时代的机遇密不可分。准噶尔汗国的缔造者噶尔丹,将卫拉特蒙古从一个松散的联盟提升到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他改变了卫拉特对清的忠诚传统,开启了长达70多年的清准战争。噶尔丹建立了近80年的汗国,与三位开国皇帝交手,堪称一方霸主。那么如果他的对手不是康熙,那么他有没有可能

  • 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被打得惨败,为何康熙依然不爽?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噶尔丹

    编者导读:(清朝专题/七)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我国西北辽阔的大草原上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厮杀不断。战斗历经数十年后,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和他所统领的部落脱颖而出,并赢得了最终的战斗。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些松散的部落,公元1676(康熙十五)年,噶尔丹在达赖喇嘛以及沙皇势力的支持下,对外正式宣布建立准噶尔汗

  • 噶尔丹为啥抓他侄子只派2000人马你看看准噶尔汗国王庭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噶尔丹

    准噶尔汗国一代枭雄噶尔丹最后败给了康熙和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联手,他输给康熙的战役大家都很熟悉,本文就不再多谈。咱们重点说说噶尔丹是如何在侄子那里翻车的,噶尔丹派去抓捕侄子的人马是2000人,结果被策妄阿拉布坦击败。噶尔丹知道自己侄子的威胁,那他为何还只派2000人去?噶尔丹的地位来自替兄长僧格复仇,

  • 被误解的噶尔丹,清朝与其部落征战70余年,战争不能避免吗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噶尔丹

    前言:在热播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经典桥段:“康熙帝怒斥群臣”,有很多网友甚至能背出其中台词。其中康熙帝在大殿上,曾提到一句“噶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各位请记住噶尔丹这个名字,虽然在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之时,后者最终死于科布多,但噶尔丹身死后,准噶尔部势力却日益增长,清朝历三世70余年,直到乾隆帝

  • 康熙为什么非要杀掉噶尔丹,在准噶尔打了六十八年,原来是因为这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噶尔丹

    其实有一些大战的持续时长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说平定准噶尔的这一战。那是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可是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才算是彻底结束,足足打了六十八年。经历了大清国三个皇帝的统治历史,而且是康熙和他儿子穷尽一生都没有能够解决的难题,那么准噶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一直派兵去攻打呢?其实这跟当时的边疆问

  • 噶尔丹杀害了无数蒙古人,为啥他们还一直将其视为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噶尔丹

    我们都知道,噶尔丹在当时统一蒙古的时候,杀害了许许多多的蒙古人,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蒙古国却将他们看作是英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历史书中,常常会看到瓦刺部首领“也先”就是噶尔丹的祖辈,他一生最大的战绩就是统一蒙古东部,虽说是蒙古族,但是与成吉思汗家族并没有关系。噶尔丹并不简单,他是部落首领

  • 康熙平定三藩,又三次征战噶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否亏本?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噶尔丹

    因为一部《康熙王朝》,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清圣祖康熙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帝王,也为当时朝局不稳的大清,奠定了百年基业。对内,治理河患,推崇儒教、关公,为了增添民族认同感,他甚至还去祭拜了明太祖的陵墓;对外,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又三次征战噶尔丹,同时还和西方强国沙俄,签订了规划国界的《尼布楚条

  • 康熙远征噶尔丹,用大炮轰死亲舅舅,雍正:舅舅是条狗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噶尔丹

    清军入关之前,能征善战的将领确实很多,但入关以后,若能称得上名将的,确实很少。例如图海、年羹尧、岳钟琪、傅恒等人,不过是会用人海战术而已,但有一人,可以说是康熙手下的第一悍将,当年打败沙俄、勇征准噶尔,立下赫赫战功,此人名叫佟国纲。到了雍正时期,雍正评价他:不过是我大清的一条狗! 佟国纲的身份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