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设立个湘军猛将排行榜,曾国荃左宗棠鲍超怎么排座次

如果设立个湘军猛将排行榜,曾国荃左宗棠鲍超怎么排座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钱宇豪 访问量:3397 更新时间:2023/12/27 8:50:24

说起曾国藩,人们就很容易想到由他平定的的太平天国运动,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这场声势浩大造成无数生灵涂炭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在清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候,选择了曾国藩出来力挽狂澜,也因此成就了曾国藩的不朽功业。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对汉人的巨大影响,那就是使得原本在清王朝的300年统治时间里被长期打压的汉族官员势力,得以重新登上历史舞台,由曾国藩所创建的湘军,号称是清朝的黄埔军校,走出了15个总督和14个巡抚,基本上囊括了后来晚清历史上的各项重要职位,可以说封疆大吏多是出自曾国藩门下。

但是湘军毕竟是以军事实力见长在晚清时期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湘军,很多赫赫有名的将领,那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曾国藩手下最勇猛的三位将领,他们又该如何排序呢?

首先我们来说排名第三的湘军将领,此人就是曾国藩的胞弟,攻克太平天国首都金陵的第一功臣曾国荃

可能有人说为什么如此功劳下,只给曾国荃排名第三呢?

那是因为在当时曾国荃的战术,其实相对来说不是格外的突出,所有的战术战法都是围绕着一个挖壕筑垒的战略,实行长久围困之策,攻安庆陷天京都是如此,虽然行之有效,因此还获得了一个“曾铁桶”的称号。

但是在事实上,曾国荃却缺乏灵活的变通,这一点在后来他负责清剿捻军遇挫的时候就显现了出来。还有一点是因为他是曾老大的亲弟弟,相对来说,它比其他湘军的将领都更受到曾国藩的关照,粮饷和部队的各项供给,都是优先给他的吉字营,而且有优先战绩,也都像曾国荃的席子营倾斜,所以他的战功,一部分是有水分的,故而将他排在第3名。

那么排名第二的是谁呢?就是我们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收复了新疆的二等恪靖侯左公左宗棠

左公自视甚高,常常自比于诸葛亮,自称“今亮”。因为多次科场失意,以幕僚身份初露锋芒,后来因在湖南无法立足的情况下,胡林翼的举荐,加入了曾国藩的幕僚之下,在曾国藩的举荐下开始襄办军务,建立楚军。

曾国藩主要与太平军的交手,是在赣皖一带与太平军作战。到了1862年,左宗棠进军浙江在随后两年中利用中英中法混合的部队先后攻陷了金华,绍兴等地,一向以天下奇才自诩的左宗棠,号称是今世之诸葛亮。

但事实上他的战绩并不是很显著,尤其是在与太平天国的交手中,到天京已经陷落了,浙江的战事却仍旧在相持阶段。之所以将左宗棠列为第二名,主要是考虑到他在新疆的战功。

1876年,左宗棠正式出兵新疆。但别人都不愿意去,而看到新疆的情况下他毅然毫不畏惧的,选择去征服大西北,其勇可嘉!一年之后便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所有领土。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对整个当时的清朝局势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使得虎视眈眈的列强窥视中国领土也不敢那么明目张胆。

那么排名第一又是谁呢?此人便是湘军的头号悍将鲍超,鲍春亭。鲍超,湘军将领中参战时间最长,参加战役最多,立功极大的霆字营长官。

鲍超与很多湘军将领来自湖南不同,他是四川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湘军也还有两个非湖南籍的名将,那就是塔齐布和多隆阿,但是这两个人都是满清的贵族,只有鲍超是实打实的一步步打上来的。

湘军第一猛将的称呼可不是白来的,当年如果不是他分别救了曾国藩,胡林翼一命,湘军估计也就早玩完了。他的名声,在太平军中也是响当当的存在,咸丰5年8月,汉阳陆营,胡林翼被围,当时营帐被炮火轰毁,麾下将士寥寥无几,正是鲍超如神兵天将一般,才救了胡一命。

同样是鲍超,在曾国藩陷入休宁大包围的时候,连自己的遗嘱都已经写好了,准备自尽报国,也正是鲍超急行军至百里赶到,两日之间接连大胜太平军,才解救了曾国藩之危,可以说鲍超在湘军中功劳巨大。

鲍超打仗极其凶悍,号称是太平军的克星。而且此人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从来不怕死,身上光伤就有108处,勇冠东南,号称壮勇巴图鲁。咸丰7年7月鲍超以3000兵力进攻10万太平军,最终以伤亡惨重的代价,将太平军48座营垒先后攻破,击毙太平军5000余人,故而以其赫赫战功,号称曾国藩麾下第一猛将,可以名副其实。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

标签: 曾国荃

更多文章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开洪秀全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曾国荃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

  • 进攻太平天国京城时,湘军不肯出力,主将曾国荃想了一个馊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曾国荃

    南京,古代称作金陵,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它处于长江中下游,北有长江天险为屏障,同时还有燕子矶、采石矶、紫金山等山川环绕,关隘险要又巧夺天工,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明朝早期,朱元璋把南京作为都城,为了江山永固,他不惜动用全国之力,征集近三十万民工,动用数亿块的砖头,用糯米熬成粘液增加城墙的稳固,

  • 曾国荃攻入天京之后一举动,让他不仅官没升成,反倒被一通臭骂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俩,虽然一个人称“曾剃头”,一个人称“曾铁桶”,可是曾国荃剃起头来可不逊色于曾国藩。 曾国藩为了“成圣”,虽也带兵打仗,多少还有自己的底线,可是曾国荃此人却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底线可言,上了战场那叫一个狠,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湘军之中的一员悍将罢。不

  • 曾国荃围城,李秀成让人煮开水、烧毒烟,后来为什么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被人称为“曾剃头”,曾国荃则被人称为“曾铁桶”,取“围得铁桶一般,水泄不通”之意。这是曾国荃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笨拙之处。他背后有清朝在撑腰,所以他耗得起,李秀成却耗不起,所以他只要死死地围住天京,那城中的太平军便只有死路一条。可这也是最笨拙的战术,不是说曾国荃只会这一招,而是别的招他用不好,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京城,将国库打开后,大喊道: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曾国荃

    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百姓难以忍受朝廷的压迫,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掀起反抗热潮,并且喊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虽然最后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却唤醒了人们的反抗意识,为推翻秦朝统治添柴加火。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一般出现于王朝末期,虽说农民起义往往缺乏正确的方针和

  • 《投名状》中庞青云的原型,慈禧把他当作心腹,或为曾国荃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曾国荃

    《投名状》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其中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两位结拜兄弟间的悲剧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难平。电影《投名状》中的故事并非完全杜撰,晚清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正是其原型。刺马案发生于清朝末年。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阅兵,一位刺客突然冲了出来,将毫无防备的马新贻刺

  •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猛人,被称为“曾剃头”。其实,他的四个弟弟中,有三个从军,都有着湘军式的勇猛。其中第三个弟弟曾国荃,因攻破天京而立下不世之功,他作风同样勇敢,作战还很有性格,人送外号“曾铁桶”。“曾剃头”的大概意思是因为曾国藩杀人过多,而且主张对太平军除恶务尽。那么,“曾铁桶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发现国库空荡荡,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曾国荃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局势,中国由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洋人在中国得到了脱离于中国法律的权利,他们在中国欺压中国的百姓,掠夺中国的资源,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流民,到处流浪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高额的战争赔款更是加强了清政府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强压下

  • 曾国荃击败太平天国,打开天国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曾国荃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晚清最著名的一位大臣,他被人尊称为“理学宗师”、“晚晴大儒”,梁启超称他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甚至中国近代的一代伟人开国主席毛先生都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也是不让其兄的厉害人物,他出生于1824年,少年时受他哥哥的教育,饱读

  • 听到一个传闻,曾国荃竟然查看了侄女的嫁妆,看后大发感慨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曾国荃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七十九 请勿转载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曾国藩的家中吹锣打鼓,喜气洋洋。原来,他的长女曾纪静要出嫁了。这门亲事,是曾纪静在六岁的时候就定下来了,男方是翰林院同事、好友袁芳瑛的儿子袁榆生。在当时来看,双方是门当户对,但在此时,曾国藩贵为两江总督,又刚刚攻破了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