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19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被围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都城南京被湘军统领曾国荃攻破。随着三万斤火药把二十余丈高的南京城炸轰,湘军涌进了天京城,太平天国运动也宣告失败。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四弟,在曾国藩的教导下,他很小的时候就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秀才,不久又在府、州、县三级生员的选拔中名列前茅,进入京师国子监,成了一名贡生。
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后,以雷霆之势攻下了广西永安州,并在永安城分封诸王。随后,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克了长沙,接着拿下武汉等地,后来又顺江而下,攻下了南京。
清廷在镇压不力的情况,命曾国藩在湖南帮办本省团练。
曾国藩于是迅速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湘勇。曾国荃也加入其中,并逐渐成为悍将。
随着太平天国的内讧,杨秀清和韦昌辉等王的被诛,以及翼王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一夜之间衰败。
曾国藩的湘军乘机反攻,太平军节节败退,随着曾国荃攻下了太平天的天险安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危在旦夕。
1862年春,以曾国荃为统帅的清军开始进攻天京。曾国荃不辱使命,他很快拿下了无为、和州、芜湖等地,夺下天京城外所有的战略据点。
1862年5月,曾国荃率大军抵达天京城外的雨花台,对天京这座孤城进行了围攻。但天京城又高又固,久攻不下。为了激励清军的斗志,咸丰帝许下这样的诺言:攻下南京者王”。
此举果然有效,僵持两年多后,清军终于攻入天京城。
而曾国荃作为统帅,自然立了攻城第一功,按理说应该封王,但咸丰失言了,只给了曾国荃一个威毅伯的伯爵爵位。
咸丰失言的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曾国荃贪污。
原来,按照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规定,所有公私消费所需之财物,均实行统一管理。参加起义之人均应折卖家产交公,战争中的缴获亦要全归圣库,全体人员衣食均由圣库开支,任何人不得私藏财物。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了“天朝圣库”,于是太平天国所有的财产都储存在了这个“圣库”里。相传:库里到了“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局面。清军围攻天京城三年多仍坚持不退却,据说就是觊觎太平天京宝库里的钱财。
在攻克天京之前,曾国藩让亲信给曾国荃捎去一封信,告诫他他城破时第一时间去查封太平天国的圣库,所得财物留充军饷,以免授人以柄。因此,在攻下天京后,曾国荃去的第一个地方当然也是太平天国的国库。
然而,到了“圣库”后,曾国荃却大失所望,里面竟然是一座空库,什么东西都没有。失望之余,颇有政治头脑的曾国荃长叹一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4个字:“我命休矣!”
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天京之后,到底有没有得到太平天国的宝藏,数百年来争论不休,有说太平天国的巨额财物确实是被曾氏兄弟私吞的,也有说当时太平天国的库房根本就没有钱,说曾国荃私吞财宝,是嫁祸于他罢了。
现实究竟如何?据被俘得太平天国一些高级将领供述,在刚打下天京时,圣库确实存有1800 余万两白银。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早已名存实亡,里面早已空空如也。甚至在同治二年,李秀成率领大军准备救援苏州时,圣库已经拿不出来此次作战所需的军饷了。
天京被围时,李秀成无奈之下下令让那些文武大员们把手头的钱拿出来充当军饷,倘若圣库中有钱,李秀成又怎么会要那些天国的官员们从腰包里拿银子呢?
再说,即使天京城破前圣库中还有钱,太平军也不太可能将它们原封不动地留给曾国荃。这么多太平军还不分了。
因此,基本上可以推断曾国荃是背了黑锅。
同时,曾国荃过上隐居的生活后,多次写信给哥哥曾国藩,叫哥哥接济,如果当年他得了巨额宝藏,显然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然而,有人却认为曾国荃这是在作秀,掩人耳目,毕竟咸丰九年,曾国荃在老家修建13 万多平方米的“大夫第”,耗时8 年,气势宏伟,花钱无数。曾国荃如果一贫如洗,建房子的钱从哪来的。
其实,曾家原本就是当地有名的地主,仅家中良田便有六千亩之多。而曾国荃好歹也做过六年的湘军统领,其每年的俸禄是21400 两,六年总财产也有十多万两白银。再加上他在攻下安庆时,还捞了一笔横财,因此家底还是丰厚的,用这些来修一座豪华府第还是没问题的。
1890年,曾国荃病逝后,清廷给他的谥号是“忠襄”。得此谥号,曾国荃一生应该无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