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荃攻陷天京,打开太平天国国库后大喊:我命休矣!隐惊天秘密

曾国荃攻陷天京,打开太平天国国库后大喊:我命休矣!隐惊天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海君平叔 访问量:4150 更新时间:2023/12/27 6:04:31

1864年7月19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被围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都城南京被湘军统领曾国荃攻破。随着三万斤火药把二十余丈高的南京城炸轰,湘军涌进了天京城,太平天国运动也宣告失败。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四弟,在曾国藩的教导下,他很小的时候就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秀才,不久又在府、州、县三级生员的选拔中名列前茅,进入京师国子监,成了一名贡生。

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后,以雷霆之势攻下了广西永安州,并在永安城分封诸王。随后,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克了长沙,接着拿下武汉等地,后来又顺江而下,攻下了南京。

清廷在镇压不力的情况,命曾国藩在湖南帮办本省团练。

曾国藩于是迅速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湘勇。曾国荃也加入其中,并逐渐成为悍将。

随着太平天国的内讧,杨秀清和韦昌辉等王的被诛,以及翼王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一夜之间衰败。

曾国藩的湘军乘机反攻,太平军节节败退,随着曾国荃攻下了太平天的天险安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危在旦夕。

1862年春,以曾国荃为统帅的清军开始进攻天京。曾国荃不辱使命,他很快拿下了无为、和州、芜湖等地,夺下天京城外所有的战略据点。

1862年5月,曾国荃率大军抵达天京城外的雨花台,对天京这座孤城进行了围攻。但天京城又高又固,久攻不下。为了激励清军的斗志,咸丰帝许下这样的诺言:攻下南京者王”。

此举果然有效,僵持两年多后,清军终于攻入天京城。

而曾国荃作为统帅,自然立了攻城第一功,按理说应该封王,但咸丰失言了,只给了曾国荃一个威毅伯的伯爵爵位。

咸丰失言的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曾国荃贪污。

原来,按照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规定,所有公私消费所需之财物,均实行统一管理。参加起义之人均应折卖家产交公,战争中的缴获亦要全归圣库,全体人员衣食均由圣库开支,任何人不得私藏财物。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了“天朝圣库”,于是太平天国所有的财产都储存在了这个“圣库”里。相传:库里到了“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局面。清军围攻天京城三年多仍坚持不退却,据说就是觊觎太平天京宝库里的钱财。

在攻克天京之前,曾国藩让亲信给曾国荃捎去一封信,告诫他他城破时第一时间去查封太平天国的圣库,所得财物留充军饷,以免授人以柄。因此,在攻下天京后,曾国荃去的第一个地方当然也是太平天国的国库。

然而,到了“圣库”后,曾国荃却大失所望,里面竟然是一座空库,什么东西都没有。失望之余,颇有政治头脑的曾国荃长叹一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4个字:“我命休矣!”

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天京之后,到底有没有得到太平天国的宝藏,数百年来争论不休,有说太平天国的巨额财物确实是被曾氏兄弟私吞的,也有说当时太平天国的库房根本就没有钱,说曾国荃私吞财宝,是嫁祸于他罢了。

现实究竟如何?据被俘得太平天国一些高级将领供述,在刚打下天京时,圣库确实存有1800 余万两白银。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早已名存实亡,里面早已空空如也。甚至在同治二年,李秀成率领大军准备救援苏州时,圣库已经拿不出来此次作战所需的军饷了。

天京被围时,李秀成无奈之下下令让那些文武大员们把手头的钱拿出来充当军饷,倘若圣库中有钱,李秀成又怎么会要那些天国的官员们从腰包里拿银子呢?

再说,即使天京城破前圣库中还有钱,太平军也不太可能将它们原封不动地留给曾国荃。这么多太平军还不分了。

因此,基本上可以推断曾国荃是背了黑锅。

同时,曾国荃过上隐居的生活后,多次写信给哥哥曾国藩,叫哥哥接济,如果当年他得了巨额宝藏,显然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然而,有人却认为曾国荃这是在作秀,掩人耳目,毕竟咸丰九年,曾国荃在老家修建13 万多平方米的“大夫第”,耗时8 年,气势宏伟,花钱无数。曾国荃如果一贫如洗,建房子的钱从哪来的。

其实,曾家原本就是当地有名的地主,仅家中良田便有六千亩之多。而曾国荃好歹也做过六年的湘军统领,其每年的俸禄是21400 两,六年总财产也有十多万两白银。再加上他在攻下安庆时,还捞了一笔横财,因此家底还是丰厚的,用这些来修一座豪华府第还是没问题的。

1890年,曾国荃病逝后,清廷给他的谥号是“忠襄”。得此谥号,曾国荃一生应该无遗了。

标签: 曾国荃

更多文章

  • 曾国荃的另一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灾荒中救活600万饥民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曾国荃

    导读:清光绪元年至光绪四年,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了一场极为罕见了特大旱灾饥荒,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造成后果之严重都是历史罕见。光绪三年的《申报》,曾经用较大篇幅记载了这次灾荒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到处灾黎,哀鸿遍野,始则卖儿鬻女以延活,继则挖草根扒树皮以度餐,树皮既尽,亢久野草亦不复生。路旁倒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然后打开了洪秀全的国库,却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曾国荃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曾国荃率领的官兵攻破,在攻破太平天国前,曾国荃就听说太平天国的“圣库”中有无数金银财宝,甚至比大清的国库还要富有。所以城破后曾国荃率部直奔圣库。但在圣库打开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圣库中空空如也,连一两银子也找不到,本来想借此立下不世之功的曾国荃大喊:“我命休矣

  • 翁同龢藐视曾国荃,认为建功,时势造英雄而已,相见后方知大错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曾国荃

    在晚清,要说最清高的大臣非两朝帝师翁同龢莫属。因为晚清的文臣武将能入这位老臣法眼的简直凤毛麟角。也难怪,谁让人家二十多岁就轻松夺得状元头衔,之后更是凭借自己的博学和老爹的影响力青云直上。翁同龢在朝廷上步步高升的同时,在东南方有一批将领也正在崛起。他们就是以镇压太平军屡立战功的湘军集团。但身在朝堂的翁

  • 如果设立个湘军猛将排行榜,曾国荃左宗棠鲍超怎么排座次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曾国荃

    说起曾国藩,人们就很容易想到由他平定的的太平天国运动,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这场声势浩大造成无数生灵涂炭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在清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候,选择了曾国藩出来力挽狂澜,也因此成就了曾国藩的不朽功业。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对汉人的巨大影响,那就是使得原本在清王朝的300年统治时间里被长期打压的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开洪秀全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曾国荃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

  • 进攻太平天国京城时,湘军不肯出力,主将曾国荃想了一个馊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曾国荃

    南京,古代称作金陵,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它处于长江中下游,北有长江天险为屏障,同时还有燕子矶、采石矶、紫金山等山川环绕,关隘险要又巧夺天工,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明朝早期,朱元璋把南京作为都城,为了江山永固,他不惜动用全国之力,征集近三十万民工,动用数亿块的砖头,用糯米熬成粘液增加城墙的稳固,

  • 曾国荃攻入天京之后一举动,让他不仅官没升成,反倒被一通臭骂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俩,虽然一个人称“曾剃头”,一个人称“曾铁桶”,可是曾国荃剃起头来可不逊色于曾国藩。 曾国藩为了“成圣”,虽也带兵打仗,多少还有自己的底线,可是曾国荃此人却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底线可言,上了战场那叫一个狠,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湘军之中的一员悍将罢。不

  • 曾国荃围城,李秀成让人煮开水、烧毒烟,后来为什么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被人称为“曾剃头”,曾国荃则被人称为“曾铁桶”,取“围得铁桶一般,水泄不通”之意。这是曾国荃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笨拙之处。他背后有清朝在撑腰,所以他耗得起,李秀成却耗不起,所以他只要死死地围住天京,那城中的太平军便只有死路一条。可这也是最笨拙的战术,不是说曾国荃只会这一招,而是别的招他用不好,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京城,将国库打开后,大喊道: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曾国荃

    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百姓难以忍受朝廷的压迫,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掀起反抗热潮,并且喊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虽然最后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却唤醒了人们的反抗意识,为推翻秦朝统治添柴加火。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一般出现于王朝末期,虽说农民起义往往缺乏正确的方针和

  • 《投名状》中庞青云的原型,慈禧把他当作心腹,或为曾国荃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曾国荃

    《投名状》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其中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两位结拜兄弟间的悲剧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难平。电影《投名状》中的故事并非完全杜撰,晚清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正是其原型。刺马案发生于清朝末年。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阅兵,一位刺客突然冲了出来,将毫无防备的马新贻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