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然后打开了洪秀全的国库,却大喊:我命休矣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然后打开了洪秀全的国库,却大喊:我命休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夜秦灵 访问量:4337 更新时间:2023/12/4 14:16:09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曾国荃率领的官兵攻破,在攻破太平天国前,曾国荃就听说太平天国的“圣库”中有无数金银财宝,甚至比大清的国库还要富有。所以城破后曾国荃率部直奔圣库。

但在圣库打开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圣库中空空如也,连一两银子也找不到,本来想借此立下不世之功的曾国荃大喊:“我命休矣。”为什么他会有如此感慨呢?

太平天国的建立

清朝末年民不聊生,许多地方的百姓因为沉重的赋税连饭都吃不起。农民是最老实的群体,只要能吃饱喝足,断然不会造反,但清政府已经将百姓压榨到了极致,太平天国政权也是在此时应运而生。

当时带领手下建立太平天国的是洪秀全。早些年他以“拜上帝教”笼络人心,并且自称为上帝的次子,称耶稣为圣兄。

在吸纳了大部分信徒后洪秀全提出他们的最终教义,那就是建立一个平等的国家,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随着起义的顺利进行,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因为当时百姓们所期盼的,就是过上洪秀全宣传的生活,这使得太平军每到一处,都会吸引大量吃不起饭的流民百姓,壮大速度非常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后,太平军顺利攻下广西、湖南、江苏等地,并且最终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太平天国政权稳定后洪秀全就开始坐享其成,再无之前建立平等国家的宏图大志,不仅如此,洪秀全还效仿皇帝开设了自己的后宫,纳妃88人,内置宫女两千多人,甚至有传言称洪秀全的碗筷都是纯金所制,家具都是上好的紫檀木。

其实从这一刻开始,太平天国的失败其实就已经注定,洪秀全忘了起义的初心贪图享乐。更别提当时太平天国还发生了多次内乱,野心颇大的杨秀清夺权失败被洪秀全所杀。石达开也因看不惯洪秀全的做法,决定离开。

太平天国的核心将领都开始离心离德,底下的太平军有多颓靡可想而知,他们在这样的领导下就算败亡似乎并不奇怪。

另一边,不同于太平天国的享乐和内乱,此时的清政府则一心想要剿灭太平天国,直接派出曾国藩和曾国荃征讨太平天国。

曾国荃是如何平定叛乱的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在行军打仗上曾国荃确实有着过人的天赋。

虽然太平天国当时内部大乱,但他们仍旧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军队。由于曾国藩早前在江西吃过败仗,这让曾国藩有些忌惮太平军。为了保险起见,曾国藩决定将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调来身边。

初来不久的曾国荃就展示出了他的指挥和战术部署天赋,他利用地雷围城,并最终攻克吉安。针对太平天国,曾国荃提出,围而不打其实更有效,清军只要做好围城的准备,就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清政府虽然此时积贫积弱,但是拼补给还是比太平天国强得多的,这样既能拖垮太平军还能为自己保留有生力量。所以曾国荃攻打太平天国的战术几乎全部都是围而不打,围而困之。

这样的战术也被称为“铁桶战术”,而曾国荃也因为总是用“铁桶战术”,被人起了个外号叫“曾铁桶”。

凭借此战术,曾国荃还攻克了安庆,当然曾国荃命人安庆四周挖上许多壕沟。与安庆内的太平军强势对峙,四个月后安庆内粮草耗光,驻守在这里的太平军也最终被曾国荃毫不费力地剿灭。

这几战后曾国荃名声大噪,被清政府赐黄马褂,加封“伟勇巴图鲁”。得到其中的曾国荃一鼓作气,直接攻下太平天国的粮仓运漕镇。运漕镇一丢太平天国彻底失去了向外扩张的能力,只好龟缩不出,但这样的情况也持续不了多久。

之后的两年中曾国荃一步步消灭掉太平天国的主力,到1864年曾国荃合围天京。为了尽快拿下天京,他在天京城墙下埋入整整三万斤炸药,随着一声震天巨响后天京的城墙被炸出一个巨大的口子,曾国荃率军直冲入内。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清军攻破,这场农民起义最终宣布失败。

破城后曾国荃第一时间向太平天国的“圣库”跑去,因为他听许多人都说过太平天国圣库中有无数的金银珠宝,洪秀全的奢侈生活他更是有所耳闻。但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圣库时却发现里边空无一物。

曾国荃看着空荡荡的仓库愣神不已,他浑身一个激灵,仰天大喊:“我命休矣。”

至于曾国荃为什么是此等反应,则是因为这所谓的圣库一直备受各方势力关注。当时朝中的文武大臣乃至是慈禧太后都盯着他的动向,国库亏空多年的清政府无比重视这些太平天国留下的财物。因为如果有了这批财物填入,清政府的底气将会足很多。

可是等曾国荃打开圣库,却发现其中毛都没有,诚然这是事实,但所谓“瓜田李下”,清政府肯定会怀疑是曾国荃他自己私吞了宝物,故而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曾国荃才会如此感慨。

曾国荃没有找到满满当当的“圣库”,但这并不妨碍其他人猜测和寻找“圣库”。关于“圣库”中宝物的去向,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天京府库的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曾国荃攻陷天京后,纵容手下大肆杀戮,大火在天京烧了七天七夜才熄灭。趁这个时间,曾国荃则秘密将太平天国府库中的财宝转移殆尽。

但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可信度并不高,因为曾国荃本身并不是贪婪之人,这一点从他在“丁戊奇荒”时期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他为百姓募集了大量的赈灾银两,自己分文未存,许多百姓都视他为救命恩人。如此一个良臣,要说他私吞了“圣库”宝物,实在是不现实。

第二种说法是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觉得天京迟早要被清政府攻陷,所以提前将财宝都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埋藏起来留给了洪家的子孙后代。

而最为靠谱的,则是第三种说法——太平天国的国库早就被洪秀全和众多将领耗光。因为太平天国本就处于连年作战的状态,再加上洪秀全定都天京后,生活日渐奢靡。就算是再充盈的国库也有顶不住的一天。

若是太平天国“圣库”真的有无尽宝物,何至于会因为曾国荃的“铁桶战术”而轮番战败?

总之曾国荃打开府库后空空如也应该是真的,而他喊出“我命休矣”,也应该是他当时的最为真实的想法。

标签: 曾国荃

更多文章

  • 翁同龢藐视曾国荃,认为建功,时势造英雄而已,相见后方知大错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曾国荃

    在晚清,要说最清高的大臣非两朝帝师翁同龢莫属。因为晚清的文臣武将能入这位老臣法眼的简直凤毛麟角。也难怪,谁让人家二十多岁就轻松夺得状元头衔,之后更是凭借自己的博学和老爹的影响力青云直上。翁同龢在朝廷上步步高升的同时,在东南方有一批将领也正在崛起。他们就是以镇压太平军屡立战功的湘军集团。但身在朝堂的翁

  • 如果设立个湘军猛将排行榜,曾国荃左宗棠鲍超怎么排座次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曾国荃

    说起曾国藩,人们就很容易想到由他平定的的太平天国运动,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这场声势浩大造成无数生灵涂炭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在清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候,选择了曾国藩出来力挽狂澜,也因此成就了曾国藩的不朽功业。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对汉人的巨大影响,那就是使得原本在清王朝的300年统治时间里被长期打压的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开洪秀全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曾国荃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

  • 进攻太平天国京城时,湘军不肯出力,主将曾国荃想了一个馊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曾国荃

    南京,古代称作金陵,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它处于长江中下游,北有长江天险为屏障,同时还有燕子矶、采石矶、紫金山等山川环绕,关隘险要又巧夺天工,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明朝早期,朱元璋把南京作为都城,为了江山永固,他不惜动用全国之力,征集近三十万民工,动用数亿块的砖头,用糯米熬成粘液增加城墙的稳固,

  • 曾国荃攻入天京之后一举动,让他不仅官没升成,反倒被一通臭骂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俩,虽然一个人称“曾剃头”,一个人称“曾铁桶”,可是曾国荃剃起头来可不逊色于曾国藩。 曾国藩为了“成圣”,虽也带兵打仗,多少还有自己的底线,可是曾国荃此人却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底线可言,上了战场那叫一个狠,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湘军之中的一员悍将罢。不

  • 曾国荃围城,李秀成让人煮开水、烧毒烟,后来为什么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被人称为“曾剃头”,曾国荃则被人称为“曾铁桶”,取“围得铁桶一般,水泄不通”之意。这是曾国荃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笨拙之处。他背后有清朝在撑腰,所以他耗得起,李秀成却耗不起,所以他只要死死地围住天京,那城中的太平军便只有死路一条。可这也是最笨拙的战术,不是说曾国荃只会这一招,而是别的招他用不好,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京城,将国库打开后,大喊道: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曾国荃

    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百姓难以忍受朝廷的压迫,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掀起反抗热潮,并且喊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虽然最后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却唤醒了人们的反抗意识,为推翻秦朝统治添柴加火。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一般出现于王朝末期,虽说农民起义往往缺乏正确的方针和

  • 《投名状》中庞青云的原型,慈禧把他当作心腹,或为曾国荃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曾国荃

    《投名状》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其中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两位结拜兄弟间的悲剧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难平。电影《投名状》中的故事并非完全杜撰,晚清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正是其原型。刺马案发生于清朝末年。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阅兵,一位刺客突然冲了出来,将毫无防备的马新贻刺

  •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猛人,被称为“曾剃头”。其实,他的四个弟弟中,有三个从军,都有着湘军式的勇猛。其中第三个弟弟曾国荃,因攻破天京而立下不世之功,他作风同样勇敢,作战还很有性格,人送外号“曾铁桶”。“曾剃头”的大概意思是因为曾国藩杀人过多,而且主张对太平军除恶务尽。那么,“曾铁桶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发现国库空荡荡,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曾国荃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局势,中国由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洋人在中国得到了脱离于中国法律的权利,他们在中国欺压中国的百姓,掠夺中国的资源,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流民,到处流浪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高额的战争赔款更是加强了清政府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强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