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僧格林沁:放牛娃出身的悍将,同英法联军叫板,死于无名小卒刀下

僧格林沁:放牛娃出身的悍将,同英法联军叫板,死于无名小卒刀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吕晶晶 访问量:4545 更新时间:2024/1/14 19:09:43

历史上死于小卒之手的名将很多,但最憋屈的无疑是晚清的僧格林沁了。

曾格林沁,据说体内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按照史料记载,这位晚清名将是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第二十六代孙。当然,这么一算,僧格林沁体内那点一代天骄的血脉,也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事实上,僧格林沁幼年时家境一般,最初和父亲一起给别人放牧为生,直到14岁时有幸过继给了堂叔——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所特纳木多布斋,这位少年的命运才迎来了转折。

1825年时,僧格林沁继承了爵位,并开始走进了清廷。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僧格林沁于1834年出任御前大臣、后扈大臣。此后,僧格林沁长期执掌各蒙古八旗军队,成为清王朝颇为倚重的军事将领。

抛开僧格林沁的身世不谈,此人在晚清军事史上还真是可圈可点的。

1853年10月,正当晚清政府被太平天国北伐军吓得心惊胆寒之际,僧格林沁临危受命,挎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宝刀率军堵截林凤祥李开芳等领导的北伐军。当时,僧格林沁率领着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捕五营及察哈尔各路步骑兵等大批队伍,给太平军以重创。

僧格林沁成功阻击、歼灭北伐的太平军,使得清廷更加信赖这位蒙古悍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更是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京津两地的防务。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僧格林沁果断率军迎击。

尽管实力相差悬殊,但因为僧格林沁等高级将领的果断与勇猛,还是击沉了敌舰4艘、重创6艘、俘虏2艘,毙伤联军464人。当然,这个战果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斗中,直隶总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壮烈牺牲。

据资料显示,僧格林沁作战风格极其勇猛。例如,在1860年9月21日的八里桥战斗中,僧格林沁率领约一万蒙古骑兵、1.5万蒙古步兵与英法近万人步炮兵决战。根据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

敌人已经两次被打退,却还没有认输,……他们现在又挺身而出。在那里,皇帝的鞑靼禁卫军,帝国军队的精华正聚集在首都的大门口。在桥正中央,冒着枪林弹雨,他们的一位军官骑着马站在前面:他挥舞着黄旗表示挑战,尽管隆隆的炮声盖过一切,可是他还在高声呼喊着。这位英勇的长官的周围,桥栏的大理石块四散飞舞……

这段文字所描述的,便是僧格林沁。尽管八里桥战役以清军的溃败而告终,但僧格林沁在整个战斗中的表现,可谓令人钦佩不已。可以说,当时整个清王朝中,像僧格林沁这么有血性的将领,已经不多见了。

然而,一代悍将僧格林沁,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却显得颇具戏剧性。因为,他竟是死于一个无名小卒手中。

僧格林沁之死,是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

1861年初,僧格林沁奉命领兵围剿捻军。至第二年夏,僧格林沁与捻军步入相持阶段,双方久经鏖战,互有胜负。但因僧格林沁果敢、坚毅的作战风格和清廷不计后果的支持,捻军还是渐落下风。

1865年春,僧格林沁所率骑兵已经占据明显优势,一直对捻军张宗禹部穷追猛打。不过,由于连年征战,僧格林沁部下也疲于奔命。一心想尽管剿灭捻军的僧格林沁,落入了张宗禹部的伏击圈,经过一番激战,负伤坠马。

然而,就在僧格林沁躲在野外之际,捻军有一个小兵在打扫战场时遇到了僧格林沁。令人玩味的是,这个小兵并不认识僧格林沁,只觉得这可能是清军的一位大官儿,便上去结果了他的性命。就这样,捻军的一位少年,割下了僧格林沁的头颅。

放牛娃出身的一代名将僧格林沁,巅峰时敢同英法联军叫板,最终却死在一个少年捻军刀下。这个结局,是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当然,这个无名小卒,最后也得以在史书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张皮绠。

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个张皮绠原本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可是,捻军被镇压后,张皮绠口无遮拦,在吹牛时无意间说漏了自己的“光辉事迹”,结果被清军捉拿,随后被处于凌迟极刑。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魂断“八里桥”:误判联军主攻部队,战前已告诫僧格林沁“别冲”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僧格林沁

    1860年(咸丰十年)9月,清朝调集蒙古王爷僧格林沁部,负责阻击进攻北京的英法联军,双方在京郊八里桥厮杀决战。但是当大清铁骑挥舞马刀冲向敌阵时,却被猛烈的炮火和来复枪打得人仰马翻。最终英法联军仅以极其微弱的伤亡代价,大胜僧格林沁,而清军三万多多人伤亡超过一半。这次战役数万清军一败涂地后,咸丰皇帝吓得

  • 僧格林沁进剿太平军,被誉为清朝勇士,16岁少年:一招他都接不住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僧格林沁

    提到晚清时期的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左宗棠、李鸿章和曾国藩,还是因为晚清时期八旗士兵的战斗力已经很弱了。但是在当时的八旗兵中,还是有一位名将,那就是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参加对太平天国和对英法联军的战斗,在清朝内部立下赫赫战功。僧格林沁从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入京承袭爵位,就担任了正蓝旗和镶嵌白旗都统,

  • 内蒙古东部游二十二孝庄皇后嘎达梅林僧格林沁故里通辽暴雨走赤峰

    历史人物编辑:小刘看剧集标签:僧格林沁

    第十七天7月25日星期日:通辽---赤峰全程4小时23分钟 约363.2公里 途经:大广高速、丹锡高速通辽住宿离火车站太近,早上五点多就开始放喇叭说他家有早餐,一直到我们九点半离开,本来想晚点走,吃一家朋友说好吃的饺子,再休息一下。最后决定吃完饺子就不休息了,路上换着休息。如今的火车站,汽车站已经不

  • 僧格林沁死后,满蒙八旗战斗力如何,还出过哪些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僧格林沁

    清军入关以后,因为生活日益舒适,八旗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在三藩之乱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无法和昔日的手下败将抗衡,被吴三桂打得狼狈不堪,最后还是靠着绿营才击败了对手。此后虽然清朝历代皇帝一直有意重新加强八旗军的战斗力,不过见效甚微。除了关外八旗因为生活艰苦,多少还保留了一些战斗力外,其他的八旗军的战

  • 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大将,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他的死注定了满清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僧格林沁

    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出现在僧格林沁,基本就是个白痴角色。然而历史上,僧格林沁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先后参加过太平天国北伐、第二次鸦片战争、捻军叛乱。战功赫赫。他其实是清朝最后的希望。僧格林沁的祖先是蒙古科尔沁的后裔,是成吉思汗弟弟卓赤黑萨尔的嫡系后裔。由于出身贵族,世代统领蒙古骑兵。咸丰三年,

  • 能够打败僧王僧格林沁的张宗禹是谁?他又有哪些惊人的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僧格林沁

    僧王僧格林沁,他是道光皇帝的外甥,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晚清的时候,流传着一种说法,南有曾帅(曾国藩),北有僧王僧格林沁。这位僧王确实是员虎将,他治军严格,又爱兵如子,深受士兵爱戴。在战场上,僧王的打法都很刚猛,所过之处,都势如破竹。所以,他并不是空有架子的关系户,而是实打实的战场杀神。但这位杀

  • 蒙古骑兵的绝唱:僧格林沁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僧格林沁

    在世界历史上,蒙古骑兵曾横扫欧亚大陆,且蒙古汗国创造的版图面积,旷古烁今。不过,随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阶段,在近代战争的模式下,在中世纪独霸天下的蒙古骑兵,光辉再也不复存在。而晚清僧格林沁王爷之死,更可理解蒙古骑兵的绝唱。1、力挽狂澜清朝乾隆帝中期开始,清朝满蒙贵族就陷入极端腐朽的状态。而生活在道光时

  • 巅峰时期的僧格林沁,究竟有多牛?南有曾帅、北有僧王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僧格林沁

    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旂常增色矣。——《清史稿》作为清朝政权最铁杆的政治、军事联盟,清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关并于中原地区建立稳固的大一统政权,离不开蒙古盟友的大力支持。康熙皇帝之所以给出“长城无用论”,也正是因为有蒙古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友镇守北方、稳定边疆。对于

  • 僧格林沁去世以后,为何造成了清王朝军事上变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僧格林沁

    满清王朝入关的基础,其首创在于八旗制度,由于满清贵族在入关之时人口较少,因此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当时的八旗子弟几乎个个骁勇善战,加上统治者本身也不吝惜赏赐,使得在入关以后,很多的八旗子弟身上都背上了世袭的身份,一个个俨然拥有贵族的身份。但这样一来也削弱了清王朝八旗军的战斗力,因为在入关以后,这些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为什么不采取夜战偷袭的战术?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僧格林沁

    八里桥之战可以说是整个清朝骑兵的最后一战,这场战役的失败,也彻底把清政府推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其实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在大白天和敌人的枪炮硬拼。首先是地形上的选择。僧格林沁认为,骑兵最有利的地形就是开阔的平原地形,但他没有想到,敌人也十分适合在这种地形作战。僧格林沁作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