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英法联军入侵,僧格林沁领兵为何伤敌几十人,自身伤亡数千人?

英法联军入侵,僧格林沁领兵为何伤敌几十人,自身伤亡数千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1/14 15:04:13

在清末时期,民族衰败,朝野上下迂腐不堪,国家千疮百孔,内外备受压制。终于在1860年10月6日,中国守军寡不敌众,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将园内能拿走的统统拿走,带不走的就烧光,砸光。在洗劫两天后,他们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不灭,之后,化为一片废墟,近三百名宫女太监葬身火海,震惊中外。

在此之前,英法联军打进北京之前,僧格林沁曾经带兵在八里桥进行了最后一波反抗。在僧格林沁的带领下,清军的三万布骑兵与五千英法联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最后,清军战死两千人,全面溃败,而英法联军仅仅损失几人,几十人轻伤。这一刻那个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欧洲铁骑掉落神坛,成为英法联军的笑料。那么这种堪称诡异的伤亡人数的怎么来的呢?第一点就是战术上的失误。当时咸丰战前特地制定了奇兵抄袭,挫其前锋,以鸟枪、刀茅等短兵相接的战术。听上去不错,可打仗战术讲究天时地利人。他忽略了战场的环境。在广阔的平原上用骑兵突袭英法联军的枪炮,无异于是自杀行为。马匹跑再快,也快不过子弹。而且,平原之上,没有掩体,这就是给英法联军当活靶子的打。而且马匹在受到惊吓之后,一旦往回跑的话,会给后方的士兵造成骚乱,二次伤害。在开局,这场战役已然输了一大半。

再则就是装备上的差距了,英法联军已然是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了。新式火器无论在射程还算是威力上都碾压清朝的老式火炮,况且,当时僧格林沁带领的部队全部是兵器,人家在几百米外都可以射穿清军的胸膛,而清军的弓箭手连箭都射不过去,况是拿刀的其他人呢?一场战役下来,说英法联军没事人都有人信。可清军还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是北京城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倒了,就没人了。所以当时,僧格林沁和部下全部抱着将死的心上了战场。

更加重要的还是思想,早在英法联军侵入前,满清皇帝就应该将全国人民动员武装起来,做到全面抗战,全民皆兵。可懦弱的清朝一退再退,打不还手,一味地割地赔款,毫无血性。上层统治者目光短浅,生活奢靡,一味的贪图享受,克扣军饷,民不聊生。这样的朝灭亡也是在意料之中。

归根结底,清军的失败不仅是输在武器装备上,输在战术上,也输在了指导思想上。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僧格林沁:放牛娃出身的悍将,同英法联军叫板,死于无名小卒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僧格林沁

    历史上死于小卒之手的名将很多,但最憋屈的无疑是晚清的僧格林沁了。曾格林沁,据说体内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按照史料记载,这位晚清名将是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第二十六代孙。当然,这么一算,僧格林沁体内那点一代天骄的血脉,也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事实上,僧格林沁幼年时家境一般,最初和父亲一起

  • 魂断“八里桥”:误判联军主攻部队,战前已告诫僧格林沁“别冲”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僧格林沁

    1860年(咸丰十年)9月,清朝调集蒙古王爷僧格林沁部,负责阻击进攻北京的英法联军,双方在京郊八里桥厮杀决战。但是当大清铁骑挥舞马刀冲向敌阵时,却被猛烈的炮火和来复枪打得人仰马翻。最终英法联军仅以极其微弱的伤亡代价,大胜僧格林沁,而清军三万多多人伤亡超过一半。这次战役数万清军一败涂地后,咸丰皇帝吓得

  • 僧格林沁进剿太平军,被誉为清朝勇士,16岁少年:一招他都接不住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僧格林沁

    提到晚清时期的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左宗棠、李鸿章和曾国藩,还是因为晚清时期八旗士兵的战斗力已经很弱了。但是在当时的八旗兵中,还是有一位名将,那就是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参加对太平天国和对英法联军的战斗,在清朝内部立下赫赫战功。僧格林沁从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入京承袭爵位,就担任了正蓝旗和镶嵌白旗都统,

  • 内蒙古东部游二十二孝庄皇后嘎达梅林僧格林沁故里通辽暴雨走赤峰

    历史人物编辑:小刘看剧集标签:僧格林沁

    第十七天7月25日星期日:通辽---赤峰全程4小时23分钟 约363.2公里 途经:大广高速、丹锡高速通辽住宿离火车站太近,早上五点多就开始放喇叭说他家有早餐,一直到我们九点半离开,本来想晚点走,吃一家朋友说好吃的饺子,再休息一下。最后决定吃完饺子就不休息了,路上换着休息。如今的火车站,汽车站已经不

  • 僧格林沁死后,满蒙八旗战斗力如何,还出过哪些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僧格林沁

    清军入关以后,因为生活日益舒适,八旗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在三藩之乱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无法和昔日的手下败将抗衡,被吴三桂打得狼狈不堪,最后还是靠着绿营才击败了对手。此后虽然清朝历代皇帝一直有意重新加强八旗军的战斗力,不过见效甚微。除了关外八旗因为生活艰苦,多少还保留了一些战斗力外,其他的八旗军的战

  • 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大将,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他的死注定了满清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僧格林沁

    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出现在僧格林沁,基本就是个白痴角色。然而历史上,僧格林沁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先后参加过太平天国北伐、第二次鸦片战争、捻军叛乱。战功赫赫。他其实是清朝最后的希望。僧格林沁的祖先是蒙古科尔沁的后裔,是成吉思汗弟弟卓赤黑萨尔的嫡系后裔。由于出身贵族,世代统领蒙古骑兵。咸丰三年,

  • 能够打败僧王僧格林沁的张宗禹是谁?他又有哪些惊人的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僧格林沁

    僧王僧格林沁,他是道光皇帝的外甥,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晚清的时候,流传着一种说法,南有曾帅(曾国藩),北有僧王僧格林沁。这位僧王确实是员虎将,他治军严格,又爱兵如子,深受士兵爱戴。在战场上,僧王的打法都很刚猛,所过之处,都势如破竹。所以,他并不是空有架子的关系户,而是实打实的战场杀神。但这位杀

  • 蒙古骑兵的绝唱:僧格林沁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僧格林沁

    在世界历史上,蒙古骑兵曾横扫欧亚大陆,且蒙古汗国创造的版图面积,旷古烁今。不过,随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阶段,在近代战争的模式下,在中世纪独霸天下的蒙古骑兵,光辉再也不复存在。而晚清僧格林沁王爷之死,更可理解蒙古骑兵的绝唱。1、力挽狂澜清朝乾隆帝中期开始,清朝满蒙贵族就陷入极端腐朽的状态。而生活在道光时

  • 巅峰时期的僧格林沁,究竟有多牛?南有曾帅、北有僧王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僧格林沁

    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旂常增色矣。——《清史稿》作为清朝政权最铁杆的政治、军事联盟,清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关并于中原地区建立稳固的大一统政权,离不开蒙古盟友的大力支持。康熙皇帝之所以给出“长城无用论”,也正是因为有蒙古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友镇守北方、稳定边疆。对于

  • 僧格林沁去世以后,为何造成了清王朝军事上变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僧格林沁

    满清王朝入关的基础,其首创在于八旗制度,由于满清贵族在入关之时人口较少,因此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当时的八旗子弟几乎个个骁勇善战,加上统治者本身也不吝惜赏赐,使得在入关以后,很多的八旗子弟身上都背上了世袭的身份,一个个俨然拥有贵族的身份。但这样一来也削弱了清王朝八旗军的战斗力,因为在入关以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