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魂断“八里桥”:误判联军主攻部队,战前已告诫僧格林沁“别冲”

魂断“八里桥”:误判联军主攻部队,战前已告诫僧格林沁“别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夕客 访问量:874 更新时间:2023/12/19 18:39:55

1860年(咸丰十年)9月,清朝调集蒙古僧格林沁部,负责阻击进攻北京的英法联军,双方在京郊八里桥厮杀决战。但是当大清铁骑挥舞马刀冲敌阵时,却被猛烈的炮火和来复枪打得人仰马翻。最终英法联军仅以极其微弱的伤亡代价,大胜僧格林沁,而清军三万多多人伤亡超过一半。

这次战役数万清军一败涂地后,咸丰皇帝吓得逃往热河,京城圆明园也惨被联军焚毁。战前僧格林沁可以说是信心满满,但为却最终输得这么惨一直众说纷纭,今天整理了战败以下几大主要原因,认为还是有说服力的:

双方武器确实有差距,枪炮太落后!

清军僧格林沁部参战总兵力达三万人,其中骑兵有一万人。而英法联军的参战兵力却并不多,共计五千人,但装备精良,除了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外,还装备了最新式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所以清军兵力有绝对优势,但装备方面联军有绝对优势。

虽然清军那时已经注意到了现代武器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并也大量购买了洋枪洋炮,但当时僧格林沁部队因为战术以骑兵为主,武器配置几乎仍停留在冷兵器水平,所以军中除了极少数的士兵装备了旧式滑膛枪外,大部分士兵都还是使用大刀长矛。

而在双方炮火方面,差距也非常大!开战后,清军排列在河岸上的大口径巨炮就开火支援,但这些炮普遍陈旧,其中一门竟还是1674年在阿姆斯特丹铸造的,射击精度差,射程有限,大部分炮弹都没能打到联军阵地上。反观英法联军的十二号榴弹炮,射程远精度高,将清军的火炮瞬间轰垮,还一路将炮火延伸到了八里桥上。

联军火枪完全克制住了骑兵冲锋,僧格林沁却没听进告诫!

英法联军使用的步兵火枪战术可以说历经欧洲战火考验,他们使用的火枪阵型对付清军冷兵器冲锋如鱼得水。当时他们采用的是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前层踞地,中层微俯,后层屹立,前层先行开枪,中层继之,后层又继之”,这种阵型虽然看似简单,但火枪火力得到了充分发挥,阵型配置完美填补了火枪发射间隙这一软肋。

而对于这一战术,其实清军也并不陌生,很多清朝军官对这一火枪阵法印象极深,于是一些有战斗经验的清朝军官,早在开战就曾告诫过僧格林沁,率领自己的军队对付这样的阵型时,千万不要再按传统的方式上来就用马队去冲,因为“马匹一经受伤,必然惊溃”!这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还没有开打就会乱了自己,但可惜!从开战后的布置和表现来看,僧格林沁压根没有听进去。

联军步兵战斗中还呈现出空心刺刀方阵,这是经过拿破仑战争之后改造的步兵方阵列队,是专门用来对抗骑兵的,这样一来清军骑兵的威力就被大大限制。落后的武器以及作战方式,清军的兵力优势自然也无法战胜英法联军的炮火,从而造成了清军大面积的人员伤亡!

战前布置犯了大错,错判了对方主攻部队

除了以上这两大主要原因,僧格林沁在战前部署也已经犯下大错:首先英法联军方面,他们实施主攻的是南路由科林诺将军率领的法军第二旅,而迎敌的恰恰是清军三部中最弱的胜保部。

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当时制订的作战部署是:开战后,僧格林沁亲自率领马队全面向英法联军发起冲锋,冲锋方向就是联军的左翼到右翼宽大正面。在联军部队被骑兵冲乱阵型后,事先埋伏在树林和战壕中的清军部队伺机冲出一举击杀乱敌。

因此清军被兵分三路,一部由胜保部负责迎击南路联军,而瑞麟部这一路负责迎战东路联军,而僧格林沁率领的主力则迎战主攻八里桥的西路联军主力。

不过,僧格林沁开战后不久,就发觉自己预判错了敌方主攻部队,他猛然发现主攻八里桥的并不是西路联军,而是南路敌军。这一错误的发生在战场上无疑是致命的,为了迅速弥补决策失误,他在胜保部与南路联军主力激战时,亲自指挥马队赶紧穿插联军南路和西路之间,试图分割这两路敌人。

如果分割成功,僧格林沁再准备用步兵紧急配合胜保部包围一起南路的科林诺,将联军主力一举歼灭。但想法归想法,要想分割敌人必须要找到一个薄弱环节,终于,僧格林沁发现了科林诺部和英军萨顿旅之间有一个空隙,立即命令清军汹涌而入,而联军面对汹涌而来的清军,也是全力堵住这个缺口。

因此这场战斗双方都打得很艰难,虽然联军总体伤亡并不大。联军德拉格朗热中尉后来回忆道:“炮火枪弹像打不倒清军似的,他们死而复生,顽强战斗,甚至冲到我方大炮前三十来米。”清军的英勇给科林诺部一度很大的压力,最艰难的时刻,他们的士兵不得不用刺刀来顶住清军攻势。

但最终联军的炮火还是压制住了这一群不要命的清军士兵,虽然个个表现神勇,但却只留下了一地的勇士遗体。吉拉尔教士看到这一场景曾感慨道:“这些英勇但并不灵活的战士,顶住杀伤力很大的密集炮火,绝不后退一步,一直坚持了一个小时,最后宁肯全体战死,也绝不放弃!”

僧格林沁结局:经此一战,咸丰帝一怒之下革去了僧格林沁郡王爵位,仅保留钦差大臣职。他所属蒙古骑兵也被撤归游牧,其余士兵并入其他军营。只不过一年多时间,僧格林沁就从世人称赞的大沽口保卫战卫国英雄,变成了失陷京城的有罪之臣,自此僧格林沁从神坛跌落深渊,数年后1865年剿捻时被一名16岁小兵斩杀,终年55岁。清廷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葬礼,同治帝和慈禧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

《历史杂谈驿站》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僧格林沁进剿太平军,被誉为清朝勇士,16岁少年:一招他都接不住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僧格林沁

    提到晚清时期的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左宗棠、李鸿章和曾国藩,还是因为晚清时期八旗士兵的战斗力已经很弱了。但是在当时的八旗兵中,还是有一位名将,那就是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参加对太平天国和对英法联军的战斗,在清朝内部立下赫赫战功。僧格林沁从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入京承袭爵位,就担任了正蓝旗和镶嵌白旗都统,

  • 内蒙古东部游二十二孝庄皇后嘎达梅林僧格林沁故里通辽暴雨走赤峰

    历史人物编辑:小刘看剧集标签:僧格林沁

    第十七天7月25日星期日:通辽---赤峰全程4小时23分钟 约363.2公里 途经:大广高速、丹锡高速通辽住宿离火车站太近,早上五点多就开始放喇叭说他家有早餐,一直到我们九点半离开,本来想晚点走,吃一家朋友说好吃的饺子,再休息一下。最后决定吃完饺子就不休息了,路上换着休息。如今的火车站,汽车站已经不

  • 僧格林沁死后,满蒙八旗战斗力如何,还出过哪些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僧格林沁

    清军入关以后,因为生活日益舒适,八旗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在三藩之乱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无法和昔日的手下败将抗衡,被吴三桂打得狼狈不堪,最后还是靠着绿营才击败了对手。此后虽然清朝历代皇帝一直有意重新加强八旗军的战斗力,不过见效甚微。除了关外八旗因为生活艰苦,多少还保留了一些战斗力外,其他的八旗军的战

  • 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大将,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他的死注定了满清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僧格林沁

    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出现在僧格林沁,基本就是个白痴角色。然而历史上,僧格林沁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先后参加过太平天国北伐、第二次鸦片战争、捻军叛乱。战功赫赫。他其实是清朝最后的希望。僧格林沁的祖先是蒙古科尔沁的后裔,是成吉思汗弟弟卓赤黑萨尔的嫡系后裔。由于出身贵族,世代统领蒙古骑兵。咸丰三年,

  • 能够打败僧王僧格林沁的张宗禹是谁?他又有哪些惊人的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僧格林沁

    僧王僧格林沁,他是道光皇帝的外甥,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晚清的时候,流传着一种说法,南有曾帅(曾国藩),北有僧王僧格林沁。这位僧王确实是员虎将,他治军严格,又爱兵如子,深受士兵爱戴。在战场上,僧王的打法都很刚猛,所过之处,都势如破竹。所以,他并不是空有架子的关系户,而是实打实的战场杀神。但这位杀

  • 蒙古骑兵的绝唱:僧格林沁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僧格林沁

    在世界历史上,蒙古骑兵曾横扫欧亚大陆,且蒙古汗国创造的版图面积,旷古烁今。不过,随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阶段,在近代战争的模式下,在中世纪独霸天下的蒙古骑兵,光辉再也不复存在。而晚清僧格林沁王爷之死,更可理解蒙古骑兵的绝唱。1、力挽狂澜清朝乾隆帝中期开始,清朝满蒙贵族就陷入极端腐朽的状态。而生活在道光时

  • 巅峰时期的僧格林沁,究竟有多牛?南有曾帅、北有僧王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僧格林沁

    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旂常增色矣。——《清史稿》作为清朝政权最铁杆的政治、军事联盟,清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关并于中原地区建立稳固的大一统政权,离不开蒙古盟友的大力支持。康熙皇帝之所以给出“长城无用论”,也正是因为有蒙古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友镇守北方、稳定边疆。对于

  • 僧格林沁去世以后,为何造成了清王朝军事上变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僧格林沁

    满清王朝入关的基础,其首创在于八旗制度,由于满清贵族在入关之时人口较少,因此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当时的八旗子弟几乎个个骁勇善战,加上统治者本身也不吝惜赏赐,使得在入关以后,很多的八旗子弟身上都背上了世袭的身份,一个个俨然拥有贵族的身份。但这样一来也削弱了清王朝八旗军的战斗力,因为在入关以后,这些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为什么不采取夜战偷袭的战术?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僧格林沁

    八里桥之战可以说是整个清朝骑兵的最后一战,这场战役的失败,也彻底把清政府推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其实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在大白天和敌人的枪炮硬拼。首先是地形上的选择。僧格林沁认为,骑兵最有利的地形就是开阔的平原地形,但他没有想到,敌人也十分适合在这种地形作战。僧格林沁作为蒙

  •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这个人虽然与成吉思汗有点关系,是成吉思汗二弟的后人,但毕竟年代相隔甚远,早期他的家里依旧很贫穷,直到十四岁的时候被选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他的仕途开始通顺起来。自此之后,他受到了咸丰皇帝的重用,被派去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多次击溃太平军,虏获林凤祥、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