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曾国藩战胜江湖,而湘军遂横厉无前;自僧格林沁肃清燕鲁,而京畿乃完全无缺。南有曾帅,北有僧王,是实太平军之劲敌,而清祚之所赖以保存者也。
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晚清名将,根据《蒙古世系》记载,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二十六代孙,道光五年车(1825年),僧格林沁被选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继承了科尔泌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同年僧格林沁赏戴三眼花翎。
在《清史稿》当中,僧格林沁抗击英法联军,大沽口保卫战,就是僧格林沁带领清军抵抗外敌入侵的一次大胜利,僧格林沁场名震一时,英法联军期间,僧格林沁领兵作战,因为违抗咸丰帝撤退军令,被拔去了三眼花翎,削去了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
虽然职位被革,但山东捻军起兵,清廷能够打仗的人寥寥无几,咸丰只能恢复僧格林沁郡王爵,他南征北战,治军有方,《清史稿》记载有:治军公廉无私,部曲诚服,劳而不怨。其殄寇也,惟以杀敌致果,无畏难趋避之心。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上有好有坏,僧格林沁同样也是褒贬不一,对太平军来说,他是谈之色变刽子手,对清廷来说,他是“国之柱石”,据说他爱护百姓,在他在战死沙场之后,同治帝以亲王的规格下葬了他。
他的灵柩在运回北京时,百姓罢市,巷哭野祭,献上的万民伞有七十多把,紫禁城全城百姓都来迎接,哭声震地,虽然这些记载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僧格林沁在京城的名气地位确实非常高。
关于他是如何战死沙场的在清史稿当中没有太多的记载,只有山东地区流传一首民谣和坊间传闻,民歌是这样唱的:张皮绠,真正强,麦稞地里杀僧王。从民歌里面来看,这个张皮绠就是杀僧格林沁的人。
张皮绠,涡阳张老家北张楼村人,出身贫寒,全家为捻,父亲死后,张老家一带就常常遭到清军搜查,张皮绠就投靠了张宗禹,他跟随张宗禹也是一路抵抗清军,在军营当中,他是练就了一生本领。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前一年遵王赖文光就开始对僧格林沁发起了战争,他将僧格林沁一路从河南拖到了山东,连续征战一年,清军早已经十分疲累,同治三年,张宗禹在曹州战役时设下圈套,又引僧格林沁入埋伏地。
本是十分疲惫的清军,那里是他们的对手,僧格林沁在突围时受了伤,就藏在了麦田当中,太平军一路都没有搜到僧格林沁,要是他逃掉,清军还能卷土重来,张皮绠就拿着一把短刀,走进了麦田。
没想到他发现了躲在麦田深处的僧格林沁,他偷偷走了过去,大喊一生:僧妖!你果有今天,刀跟声音几乎是同时落下,等僧格林沁反应过来,刀已经砍到了脖子上,张皮绠一战成名,确实风光了一把。
太平军覆灭之后,张皮绠就隐居了起来,娶了妻,还开了一家酒坊,没想到他酒后失言,被人给举报了,张皮绠最终被抓,凌迟处死,行刑之前,张皮绠还描述了杀僧格林沁经过,历历如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