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僧格林沁是一代战神,他的武艺到底有多高?1个羊肉贩子亲眼见过

僧格林沁是一代战神,他的武艺到底有多高?1个羊肉贩子亲眼见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潇湘历史坊 访问量:3411 更新时间:2023/12/29 21:47:28

同治四年五月的一天,一封紧急军情奏报送到了紫禁城中。同治皇帝此时年方九岁,他并不晓得这封奏报上到底说了些什么,但从母亲慈禧太后惊愕夹杂着惶恐的表情上看,他也隐隐感到,这封奏章貌似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使得大清朝的前途大大的不妙。一沉着镇静的慈禧太后,为何会如此失态?原来,这是一封从山东前线传来的奏章,在山东带兵抗击捻军的清朝大将僧格林沁,在曹州高楼寨身陷重围,力战而死。

僧格林沁的死,仿佛一块巨石狠狠砸到了脆弱不堪的清朝躯体上,使得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几乎断绝了最后的希望。清朝晚期,随着朝廷风气日趋腐坏,已成为一滩污泥浊水,上至军国重臣、下至地方小吏,官爱钱武将怕死,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比比皆是,营私舞弊贪财牟利蔚然成风,像僧格林沁这样公忠体国、才干卓异的臣子,已经成为凤麟角。

在清末的艰危局势中,内有义军遍地,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英勇无畏的僧格林沁,几乎已经成为大清朝的长城,是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顶梁柱和主心骨,都指望着他扭转乾坤。无论面对骁勇善战的农民军,还是洋枪洋炮的外国兵,僧格林沁总是能以铁一般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斗志去勇敢应对,为挽救大清朝立下赫赫战功,是当之无愧的晚清一代战神。

僧格林沁每临战阵,“锐意抗敌,所向无前,铁骑所经,风云变色”,“清祚之所赖以保存者也”。僧格林沁出身于蒙古王公之家,自幼受到尚武之风的浸染熏陶,练成了一身过人的武功,他在战场上敢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是出于他的一片爱国之心,二是与他的过人武功也密不可分。《清朝野史大观》就曾记述了有关他的武功的一件逸闻。

僧格林沁生前以“勇武多力”著称,在当时武将中“实罕其匹”。他不仅本人爱好习武,且对精通武艺的壮士也十分欣赏,每逢遇到身怀绝技者,不问出身必定想办法罗致门下,因此他的王府中豢养着一大批武林高手。有一天,一个羊肉贩子推着一辆车,路过王府门前,撂下车子休息片刻,抽出烟袋锅吸了袋烟。

羊肉贩子看到王府的看门人在旁边,就问他说:“闻人言王爷嗜武艺,门下壮士如云,不知道现在王府中有多少个高手,他们到底有多大本事?”王府看门人一看他是个衣衫褴褛的小贩,懒得搭理他,起身而去。这个小贩碰了一鼻子灰,十分恼火。

他看到王府门前有一对青石狻猊,高约五尺面目狰狞,于是蹲下身子摆个架势,两手抓稳狻猊,猛一发力,居然把沉重无比的石狻猊掉了个脸,原先脸朝大街变成了脸朝大门,然后拂袖而去。看门人出来看到后吓了一跳,生怕王爷怪罪,急忙找来几个壮士高手,合力想把石狻猊重新恢复原状,谁知几条大汉使出浑身力气,莫想移动石狻猊分毫。

僧格林沁知道后,大为惊奇,知道遇上了高人,立即派人四处寻找,把那个羊肉小贩找到王府中。僧格林沁问他:“石狻猊是你搬动的?”那人坦承是自己所为。僧格林沁说:“我不信。你再把它们恢复原位我看看”。那个小贩果真拉开架势,把两个石狮子复位如初。

僧格林沁拍手叫好,连称“壮士”,命人拿来赏钱打赏。僧格林沁不慌不忙把几十个铜钱摞成一摞,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让那个小贩来拿。小贩谢过之后伸手来接,谁知几十个铜钱仿佛变成一根铜柱,小贩抓住那摞铜钱使出全力,莫想动得分毫。小贩不服气,从车上解下一条拉车绳套在那摞子铜钱上,像拉车一样把绳子放在肩头死命拉拽,但见僧格林沁如一尊铁塔屹立不动,右手“手背青筋条条露,两指益弩张”,小贩最终跪地认输。僧格林沁大笑,这才松手,只见几十个铜钱大都已经崩裂变形,小贩惊得目瞪口呆,对僧格林沁佩服的五体投地,可见僧格林沁武功之高强程度。他能屡立大功,他的过人武功可谓功不可没。

参考史料:《清朝野史大观》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八里桥的僧格林沁,只靠勇武怎能打胜仗,这样的人不值得喝彩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僧格林沁

    满清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和英法联军统帅巴夏里谈判时,结果在谈判桌上和巴夏里闹了个大红脸,居然要和人家决斗。僧格林沁擅长骑射,巴夏里哪是他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把这家伙摔得头晕眼花扔进了池塘里。这还不过瘾,还将人家抓进班房。这可算捅了马蜂窝了。两军谈判时怎么可以如此对待别人的谈判代表?我们在放电影《火烧圆明

  •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僧格林沁

    引言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在当时的清廷地位很高。《清史稿》中这样评价他:“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旗常增色矣。”可是这位清廷的猛将,却在盛年之时丧生于一位少年之手,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之无常。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是晚清主要的八旗将

  • 满蒙铁骑神话隐入历史,晚清军事史来到重要拐点——僧格林沁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大清的一员猛将,是蒙古人,人送外号"草上飞",不仅马术非常好,箭术超群;而且具有草原狼的狼性,永远充满进攻性,永不言败。僧格林沁英勇善战,为维护大清统治屡立战功,道光说他是"国之柱石",咸丰夸他是"不二重臣,朕之左膀右臂。"其实僧格林沁一开始并不是靠本事,而是开后门进入统治官僚阶层的。嘉庆

  • 高楼寨杀死僧格林沁,尹隆河大败淮军刘铭传的后期捻军为何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僧格林沁

    1864年6月1号,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将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联军。赖文光被推为首领。以太平军军制重新整编,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改步兵为骑兵,奔驰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这就是后期捻军。后

  • 击毙僧格林沁的遵王赖文光,带着太平军最后的辉煌壮烈落幕扬州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自从天京陷落之后,局势急转直下,本来很多地区打算勤王的太平军分部顿时陷入了没有主心骨的地带,人心涣散,士气大挫。但是仍旧有不少部队在各地掀起了一部分小高潮,其中一支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指挥的太平军,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支。在1862年的时候,赖文光就和扶王陈得才西征河南陕西,次年更是攻占了汉中,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说僧格林沁是生死飘摇的大清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根本原因是这意味着清政府自建朝以来所倚重的满洲八旗已经风光不再、强弩之末了。大清政权是少数民族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建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还在宋辽初期建立了大金政权,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算是比较强悍的了。但是无论如何,满族始终还是

  • 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慈禧:他亡则我大清国亡!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朝晚期最艰难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当时的清朝便进入了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有农民起义的武装叛乱,国外有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在后世所记述的时代人杰中,大多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样崛起的汉族新贵们。很多人都以为在清朝晚期,基本上除了恭亲王奕欣,还稍微有点能力和智商之外,其余的亲王贝

  • 太平天国北伐兵败天津,僧格林沁坐镇,扒开南运河堤岸水淹七军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僧格林沁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曾在天津黄河道、姜家井一带驻扎,当时这里是一大片农田、村庄,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如今这里紧邻市中心,通了地铁,再也没人记得当年旧事。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组织农民起义,席卷南方,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

  • 16岁少年猛将,一刀砍死名将僧格林沁,清廷震怒,后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软弱无能,清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只能一味地签署不平等条约,把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通过压榨百姓来满足西方国家越来越大的胃口。西方发动的战争让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清政府的不作为更是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于是最底层的农民反而勇敢的站了起来,发动

  • 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僧格林沁虽贵为王爷,但一生勤俭勇敢,丝毫没有沾染八旗军的陋习,反而为蒙古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谢幕画上了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