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满蒙铁骑神话隐入历史,晚清军事史来到重要拐点——僧格林沁之死

满蒙铁骑神话隐入历史,晚清军事史来到重要拐点——僧格林沁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三读说史 访问量:4929 更新时间:2024/1/4 18:12:42

僧格林沁是大清的一员猛将,是蒙古人,人送外号"草上飞",不仅马术非常好,箭术超群;而且具有草原狼的狼性,永远充满进攻性,永不言败。

僧格林沁英勇善战,为维护大清统治屡立战功,道光说他是"国之柱石",咸丰夸他是"不二重臣,朕之左膀右臂。"

其实僧格林沁一开始并不是靠本事,而是开后门进入统治官僚阶层的。

嘉庆帝的一位公主被许配给了僧格林沁家族中的一位叔叔,被招赘到了京城。但这位公主老是没有生育,有点闷闷不乐。于是僧格林沁的叔叔就把年少英俊的僧格林沁带到京城,当时道光已经即位,见到僧格林沁也满心欢喜,就建议公主认僧格林沁为子。就这样,僧格林沁从一个草原屌丝,一跃成为道光皇帝的外甥,从此脱颖而出、平步青云,才有了用武之地。

因为这个关系,僧格林沁是道光、咸丰两朝最得宠的臣子,没有之一。僧格林沁先是破格被提升为御前大臣、御前行走,后来又连升三级,高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和正蓝旗蒙古都统。对此,同是满清重臣的曾国藩都羡慕不已,在日记中写道:僧格林沁"独受圣恩,无人匹敌。"

僧格林沁对满清王朝的最大贡献不是他镇压了捻军起义,也不是他是指挥了大沽口海战(那场被个别史学家大加渲染的所谓大捷不过是一场被夸大了的偷袭,对满清命运是无关痛痒的),更不是他在1851年出兵镇压了蒙古人对满清王朝的反抗,而是他给如日中天的太平军以迎头痛击,救了咸丰皇帝一命。

咸丰五年的时候(1855年),太平军节节胜利,满清岌岌可危,满朝文武都是草包,没有一个人能独当一面、为咸丰分忧。咸丰每日长吁短叹、烧香求佛、惶惶不可终日。

疾风知劲草,国难识能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危难时候,僧格林沁挺身而出、向咸丰请缨。那时候僧帅40来岁,英气勃发、气势如虹,一身武艺、满腹经纶有了用武之地。说真的,僧格林沁根本就没有把太平军那些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他们根本就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果然僧格林沁旗开得胜,对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以迎头痛击。

两年中,僧格林沁帅蒙古骑兵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僧帅一人拿下林凤祥、李开芳两员太平军骁将,遏止了他们嚣张的气焰,敲响了太平军的丧钟,延续了行将就木的满清王朝。僧格林沁捷报频传,咸丰皇帝喜出望外。僧格林沁凯旋而归的时候,咸丰亲自迎接,大摆庆功宴。僧格林沁从此享尽荣华,晋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

僧格林沁平素爱护百姓、善待士卒,他去世时,百姓罢市,巷哭野祭。灵柩返回北京时,献上的万民伞有七十多柄,兵弁、百姓皆迎祭,哭声震地。

接下来僧格林沁再接再厉、又立新功,在二次鸦片战争中"痛打"英法联军,赢得了大沽口海战的伟大胜利,震惊了全世界。僧帅又一次受到满清嘉奖,僧格林沁的人生也走到了巅峰。

但大沽口海战不过是一场偶胜,满清全国上下被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被所谓的胜利冲昏头脑,忘乎所以。

1860年,英法联军在八里河和僧格林沁仇人相见,僧格林沁没有了大沽口的幸运,只几个回合就被打出原形。英法联军乘胜追击,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僧格林沁成了替罪羊,受到处罚,失去了恩宠。

同年秋天,东部捻军作乱,朝中无人平贼,僧格林沁又被满清想起,僧格林沁二话没说披挂出征。

瓦罐不离井上破,战将难逃阵前死;僧格林沁在镇压捻军的时候,也走向了自己的滑铁卢。

1865年6月(同治四年),清军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市)高楼寨中了捻军埋伏,僧格林沁在突围的时候被捻军所杀,年仅55岁。僧格林沁阵亡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一片震惊。清廷为僧格林沁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同治皇帝和慈禧亲自祭奠,如丧考妣。僧格林沁的死让清廷失去了一个治国安邦的柱石,满清从此一蹶不振、走了下坡路。

僧格林沁的死不仅是满清军事史上的转折,也是满清命运的转折点。

因为,满清是靠八旗子弟打天下的。满清入关建立政权后,八旗子弟渐渐堕落,贪图安逸、醉生梦死。很快就失去了战斗力。

满清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依靠汉人,但军事上因为有洪承畴的前车之鉴,始终对汉人心存芥蒂。他们觉得汉人没有底线,是墙头草、随风倒,跟满清不一心。因此满清对汉人将领只是利用,从来就没有信任过,也不敢托以重任。但怎奈八旗子弟不争气,只能任用脑后长反骨的汉人将领来维稳。

就在此时,僧格林沁横空出世。僧格林沁不但能征善战、有勇有谋,而且跟满清关系非常,忠心不二。在满清看来,僧格林沁就是不折不扣的自家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靠山。

虽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等一批汉人将领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把洪秀全打得落花流水,最终消除了匪患。但他们身上流的是汉人的血,汉人是注定靠不住的,因为在汉人心中,满人是始终是外来户,是征服者,跟汉人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凡有一点血性的汉人,谁会甘当满清的鹰犬呢?他们给满清当奴才是权宜之计,一有机会就会起兵造反。

对这些汉人,满清是一百个不放心。但僧帅阵亡后,满清再也没有出过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将领,满清不得不任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些汉人来看家护院。满清统治者就好比是自己家没人,不得不让强盗给自己当保镖一样,晚上睡觉能踏实吗?

事实上,正如清廷担心的那样,很多汉臣表面上对清廷唯命是从、点头哈腰。但心里面还是一副有奶就是娘的做人哲学,并没有把满清当君父去看待。

义和团作乱,慈禧打算利用义和团,命令各地官员跟义和团合作,但不少汉人官员公开抵触,依旧我行我素对义和团采取遏制措施。慈禧跟列强宣战,汉人诸侯们公开抗命,宣布自己辖区为中立地区。

到了满清末期,满清政权更是被架空了,汉人官员阳奉阴违,把自己的辖区搞成了国中之国。武昌起义的时候,袁世凯那些汉人将领更是落井下石,一夜之间全部倒戈,忘了君臣、父子大义。

总之,失去僧格林沁后,满清朝廷的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满清的统治受到打击,满清皇帝的权威受到挑战。可以说,僧格林沁这样的忠臣的死,意味着满蒙八旗的彻底沦陷,让满清少活了几十年。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高楼寨杀死僧格林沁,尹隆河大败淮军刘铭传的后期捻军为何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僧格林沁

    1864年6月1号,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将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联军。赖文光被推为首领。以太平军军制重新整编,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改步兵为骑兵,奔驰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这就是后期捻军。后

  • 击毙僧格林沁的遵王赖文光,带着太平军最后的辉煌壮烈落幕扬州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自从天京陷落之后,局势急转直下,本来很多地区打算勤王的太平军分部顿时陷入了没有主心骨的地带,人心涣散,士气大挫。但是仍旧有不少部队在各地掀起了一部分小高潮,其中一支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指挥的太平军,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支。在1862年的时候,赖文光就和扶王陈得才西征河南陕西,次年更是攻占了汉中,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说僧格林沁是生死飘摇的大清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根本原因是这意味着清政府自建朝以来所倚重的满洲八旗已经风光不再、强弩之末了。大清政权是少数民族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建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还在宋辽初期建立了大金政权,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算是比较强悍的了。但是无论如何,满族始终还是

  • 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慈禧:他亡则我大清国亡!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朝晚期最艰难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当时的清朝便进入了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有农民起义的武装叛乱,国外有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在后世所记述的时代人杰中,大多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样崛起的汉族新贵们。很多人都以为在清朝晚期,基本上除了恭亲王奕欣,还稍微有点能力和智商之外,其余的亲王贝

  • 太平天国北伐兵败天津,僧格林沁坐镇,扒开南运河堤岸水淹七军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僧格林沁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曾在天津黄河道、姜家井一带驻扎,当时这里是一大片农田、村庄,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如今这里紧邻市中心,通了地铁,再也没人记得当年旧事。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组织农民起义,席卷南方,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

  • 16岁少年猛将,一刀砍死名将僧格林沁,清廷震怒,后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软弱无能,清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只能一味地签署不平等条约,把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通过压榨百姓来满足西方国家越来越大的胃口。西方发动的战争让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清政府的不作为更是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于是最底层的农民反而勇敢的站了起来,发动

  • 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僧格林沁虽贵为王爷,但一生勤俭勇敢,丝毫没有沾染八旗军的陋习,反而为蒙古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谢幕画上了完美的

  •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亦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可以说是野心勃勃,对洪秀全来说,既然能一路打到南京,那么打到北京推翻清政府统治,肯定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北伐的太平军来说,还真就是简单轻松加愉快,林凤祥和李开芳带着2万太平军老兄弟(最早的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悍),直接横扫了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用步兵向英军冲锋,英国学者:真没想到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打开京师了,形势已经到了危急之关头,而当时的张家湾和八里桥也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让英法联军突破的话,大清京师就无法保全了,这个时候,大清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在八里桥组织反击作战。等英法联军进攻以八里桥的时候,他们非常的惊讶的发现,清朝的军队居然派了大量的骑兵和

  • 僧格林沁是怎么当上铁帽子王的?看看他的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系晚清铁帽子王之一“博多勒噶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底层社会的放羊娃出身,一跃成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如此大的人生跨越,古往今来实在罕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嫡系后人,按照族谱和史书记载,由拙赤合撒儿到僧格林沁,他们家族大约已经传承二十六代人。僧格林沁的身世拙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