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僧格林沁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又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又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鲲鹏历史阁 访问量:318 更新时间:2024/1/14 3:58:01

僧格林沁是生死飘摇的大清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根本原因是这意味着清政府自建朝以来所倚重的满洲八旗已经风光不再、强弩之末了。

大清政权是少数民族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建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还在宋辽初期建立了大金政权,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算是比较强悍的了。

但是无论如何,满族始终还是无法与汉族相提并论的,于是,清朝入关问鼎中原时,首先考虑的要算是怎么统治数量庞大的汉人,不信任汉人也就在所难免了,汉人在清朝时期的地位要远远低于满人。

而当时的蒙古人与清朝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密,从努尔哈赤统一满洲部落开始,满族与蒙古族就实现了联姻,大清朝建立之后,无论是哪一位帝王,都特别重视与蒙古族的联姻,甚至很多皇后就是蒙古人。

可以说蒙古人和满洲人一样,是清朝统治者最放心的子民,把军政大权交给他们也是理所应当,僧格林沁就是蒙古人,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在清朝生死存亡之际,把军队大权交与他手。

僧格林沁出生于科尔沁草原,姓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历史上光在皇太极时期,就有两位皇后,一位妃子出自这个家族,僧格林沁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道光皇帝姐姐过继的儿子,能够得到重用也无可厚非。

再就是僧格林沁也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生的虎背熊腰,体格壮硕,而且作战勇猛,这在晚清满洲八旗战斗力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那时候大清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武将了。

此时的僧格林沁成为满蒙面子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点也不为过,当然,可不能说在他是清朝统治的救命稻草,事实证明,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在动荡的政权中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僧格林沁。然而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满洲八旗还是充分发挥了最后一点战斗力,186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僧格林沁奉命在八里桥附近与敌作战,在武器装备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奋勇杀敌,维护了满蒙八旗最后一点尊严。

至于,僧格林沁之死,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并非死于外族入侵,而是死在了捻军叛乱之时,当时的清政府可谓是内忧外患,这与明朝末年颇为相似,而明朝的外患就是满八旗,风水轮流转,这种举步维艰的苦果,清政府也来偿还了,僧格林沁正是死于剿灭捻军叛乱的战斗中。

当时的僧格林沁有点轻敌,发源于山东的捻军和太平天国不太一样,自始至终都没有形成较大战斗力,然而当时僧格林沁急于立功,又骄傲轻敌,被捻军诱骗至山东曹州,继而被围困,率少数部从突围时被一名捻军士兵诛杀于麦田,终年55岁。

自此,清朝自始至终都引以为傲的满洲八旗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取而代之的是以汉人为主的汉八旗、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然而大浪淘沙,英雄迟暮,清朝的全面落后已无可挽回,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慈禧:他亡则我大清国亡!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朝晚期最艰难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当时的清朝便进入了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有农民起义的武装叛乱,国外有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在后世所记述的时代人杰中,大多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样崛起的汉族新贵们。很多人都以为在清朝晚期,基本上除了恭亲王奕欣,还稍微有点能力和智商之外,其余的亲王贝

  • 太平天国北伐兵败天津,僧格林沁坐镇,扒开南运河堤岸水淹七军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僧格林沁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曾在天津黄河道、姜家井一带驻扎,当时这里是一大片农田、村庄,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如今这里紧邻市中心,通了地铁,再也没人记得当年旧事。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组织农民起义,席卷南方,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

  • 16岁少年猛将,一刀砍死名将僧格林沁,清廷震怒,后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软弱无能,清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只能一味地签署不平等条约,把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通过压榨百姓来满足西方国家越来越大的胃口。西方发动的战争让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清政府的不作为更是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于是最底层的农民反而勇敢的站了起来,发动

  • 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僧格林沁虽贵为王爷,但一生勤俭勇敢,丝毫没有沾染八旗军的陋习,反而为蒙古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谢幕画上了完美的

  •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亦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可以说是野心勃勃,对洪秀全来说,既然能一路打到南京,那么打到北京推翻清政府统治,肯定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北伐的太平军来说,还真就是简单轻松加愉快,林凤祥和李开芳带着2万太平军老兄弟(最早的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悍),直接横扫了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用步兵向英军冲锋,英国学者:真没想到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打开京师了,形势已经到了危急之关头,而当时的张家湾和八里桥也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让英法联军突破的话,大清京师就无法保全了,这个时候,大清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在八里桥组织反击作战。等英法联军进攻以八里桥的时候,他们非常的惊讶的发现,清朝的军队居然派了大量的骑兵和

  • 僧格林沁是怎么当上铁帽子王的?看看他的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系晚清铁帽子王之一“博多勒噶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底层社会的放羊娃出身,一跃成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如此大的人生跨越,古往今来实在罕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嫡系后人,按照族谱和史书记载,由拙赤合撒儿到僧格林沁,他们家族大约已经传承二十六代人。僧格林沁的身世拙赤

  • 悍将僧格林沁也怕菜刀,被16岁少年砍倒麦田地,是有勇无谋么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导语: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清廷之所以能够继续苟延残喘、抵住了太平军的强悍便有赖于这两位大员,因此僧格林沁最终的“落寞”实在大跌眼镜,正应了“功夫再高,也跑菜刀”的揶揄。僧格林沁被誉为清廷的“国之柱石”,其功绩便可见一斑,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员,僧格林沁拥有着黄金家族的血统,同时也是孝庄文太后的

  • 这个少年16岁时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8年后被捕判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末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54年俘林凤祥,以

  •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之后,主将僧格林沁弃守天津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僧格林沁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后,主将僧格林沁最初决定与大沽炮台共存亡。最后在成丰帝的命令和大臣们的劝说下率军撤出大沽口,并且又放弃了天津,直接退到通州一带防守。事实是这样吗?弃守天津的危害是什么?一、大沽口撤退对于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失利后撤退,史学界存在分歧。但大部分人的意见基本一致。张瑞萍认为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