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击毙僧格林沁的遵王赖文光,带着太平军最后的辉煌壮烈落幕扬州

击毙僧格林沁的遵王赖文光,带着太平军最后的辉煌壮烈落幕扬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黎承龙 访问量:4945 更新时间:2024/1/14 3:57:29

太平天国自从天京陷落之后,局势急转直下,本来很多地区打算勤王的太平军分部顿时陷入了没有主心骨的地带,人心涣散,士气大挫。

但是仍旧有不少部队在各地掀起了一部分小高潮,其中一支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指挥的太平军,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支。

在1862年的时候,赖文光就和扶王陈得才西征河南陕西,次年更是攻占了汉中,战功赫赫,非常厉害!

1864年赖文光和陈德才一道决定回援天京,但是在途中,就听说,太平天国的首都已经陷落,此时扶王陈得才也在安徽霍邱兵败自杀,蔡文光只得与捻军合作,边走边打,继续坚持着抗清斗争。

这批联军以赖文光为领袖,决心和敌人血战到底,他们决定改步兵为骑兵,增加骑兵队,减少步兵队,然后增强部队的机动能力,并且依靠有利地形,进行长期的战斗,并一度取得了很丰硕的战果。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把前来进攻的僧格林沁部打的打败,斩杀了清军著名的战斗王爷僧王。赖文光率领着太平军进入山东,在鲁南曹州盘旋作战,和清军兜起了圈子,最后赖文光在曹州菏泽县,趁清军不备设计埋伏将尾随而来的僧格林沁部队全部歼灭,并将僧格林沁杀死。

这场伏击战可以说是太平军自天京陷落以后出现的最大辉煌时刻,遵王赖文光也因这场战斗而成为后太平天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太平军领袖,也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极大鼓舞了赖文光指挥下的太平天国部分将士和捻军将士,让他们更有信心,认为复国指日可待,沉重的打击了当时的清军势力,清廷为之震动,并再次将曾国藩拉出来围剿捻军。

赖文光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开始与清朝打起了游击战术,并且与当时的另一位梁王张宗禹分领东西捻军作战。

赖文光率领的东东路军在中原一带的主要对手是李鸿章挂帅的清军,清军为了对付赖文光,集结了将近10万的精锐,还有地方各省的八旗绿营和团练。但是赖文光依靠自己的战略,和运动战方式,也赢得了战略空间,但是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没有援兵的赖文光,处境愈加艰难!

1866年秋,最终赖文光和李鸿章在山东寿光的弥河展开了决战,清廷提督刘铭传等人,率领数万清军,对赖文光团团包围,由此展开了一场白刃战,赖文光所部万余人全部阵亡,被剁成肉泥,并且俘虏了2万残兵,有数百人为了避免被清军抓住,在当时的一座破庙里,悬梁自杀。

赖文光率领数百骑兵突围出去,一路南奔,这位枭雄最终也没有逃出敌人的包围圈,最后在扬州,被清军抓获,千刀万剐之刑,这位太平军最后的大人物就此在扬州谢幕。

赖文光死后,真正的太平军部队就此被打过,太平天国最后的辉煌也到此为止,太平天国也就此真正意义上覆灭。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说僧格林沁是生死飘摇的大清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根本原因是这意味着清政府自建朝以来所倚重的满洲八旗已经风光不再、强弩之末了。大清政权是少数民族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建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还在宋辽初期建立了大金政权,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算是比较强悍的了。但是无论如何,满族始终还是

  • 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慈禧:他亡则我大清国亡!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朝晚期最艰难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当时的清朝便进入了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有农民起义的武装叛乱,国外有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在后世所记述的时代人杰中,大多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样崛起的汉族新贵们。很多人都以为在清朝晚期,基本上除了恭亲王奕欣,还稍微有点能力和智商之外,其余的亲王贝

  • 太平天国北伐兵败天津,僧格林沁坐镇,扒开南运河堤岸水淹七军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僧格林沁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曾在天津黄河道、姜家井一带驻扎,当时这里是一大片农田、村庄,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如今这里紧邻市中心,通了地铁,再也没人记得当年旧事。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组织农民起义,席卷南方,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

  • 16岁少年猛将,一刀砍死名将僧格林沁,清廷震怒,后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软弱无能,清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只能一味地签署不平等条约,把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通过压榨百姓来满足西方国家越来越大的胃口。西方发动的战争让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清政府的不作为更是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于是最底层的农民反而勇敢的站了起来,发动

  • 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僧格林沁虽贵为王爷,但一生勤俭勇敢,丝毫没有沾染八旗军的陋习,反而为蒙古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谢幕画上了完美的

  •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亦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可以说是野心勃勃,对洪秀全来说,既然能一路打到南京,那么打到北京推翻清政府统治,肯定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北伐的太平军来说,还真就是简单轻松加愉快,林凤祥和李开芳带着2万太平军老兄弟(最早的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悍),直接横扫了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用步兵向英军冲锋,英国学者:真没想到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打开京师了,形势已经到了危急之关头,而当时的张家湾和八里桥也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让英法联军突破的话,大清京师就无法保全了,这个时候,大清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在八里桥组织反击作战。等英法联军进攻以八里桥的时候,他们非常的惊讶的发现,清朝的军队居然派了大量的骑兵和

  • 僧格林沁是怎么当上铁帽子王的?看看他的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系晚清铁帽子王之一“博多勒噶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底层社会的放羊娃出身,一跃成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如此大的人生跨越,古往今来实在罕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嫡系后人,按照族谱和史书记载,由拙赤合撒儿到僧格林沁,他们家族大约已经传承二十六代人。僧格林沁的身世拙赤

  • 悍将僧格林沁也怕菜刀,被16岁少年砍倒麦田地,是有勇无谋么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导语: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清廷之所以能够继续苟延残喘、抵住了太平军的强悍便有赖于这两位大员,因此僧格林沁最终的“落寞”实在大跌眼镜,正应了“功夫再高,也跑菜刀”的揶揄。僧格林沁被誉为清廷的“国之柱石”,其功绩便可见一斑,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员,僧格林沁拥有着黄金家族的血统,同时也是孝庄文太后的

  • 这个少年16岁时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8年后被捕判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末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54年俘林凤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