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慈禧:他亡则我大清国亡!

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慈禧:他亡则我大清国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水一白聊历史 访问量:2930 更新时间:2023/12/30 5:55:54

在清朝晚期最艰难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当时的清朝便进入了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有农民起义的武装叛乱,国外有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

在后世所记述的时代人杰中,大多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样崛起的汉族新贵们。很多人都以为在清朝晚期,基本上除了恭亲王奕欣,还稍微有点能力和智商之外,其余的亲王贝勒都是酒囊饭袋之辈。

事实上来说,晚清时期有这么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虽然不是绝对的满清嫡系,但他也算是满清贵族的蒙古王爷,他便是成吉思汗的第27代孙,铁帽子亲王僧格林沁

这位僧王的人生经历也是十分之丰富和传奇。他从小并不是出生在富贵人家,他父亲布和德力格尔虽然是车左后旗台吉家族的旁系子孙,不好的时候家境是比较贫寒的,甚至还跟随父亲,给别人放过羊,但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这样的机遇让他成为了继承郡王之位的天选之子。

然后呢,他就一路人生开挂,经历过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参与过过平叛太平天国的战争;率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英法联军。

也因此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资格,就在人生青云直上的巅峰时期,他却被一个小小的16岁捻军将士所杀,阴沟翻了船;对清朝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就连慈禧太后都曾说:僧格林沁亡,则我大清国亡。

有人说这种说法,难道不会太夸张了点嘛?即便是僧格林沁死了,不还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将领吗?诸如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后来还有袁世凯之流的北洋军,慈禧太后怎么就断定僧格林沁死了,大清国就要亡了呢?

其实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假,之所以说僧格林沁对清朝如此重要,其一在于僧格林沁身份独特,与满清是利益共同体,忠心耿耿,而且对清朝皇室不离不弃。

清史稿中曾经记载:朝廷倚之为长城。也足以看出清廷对他有多看重。而让清廷之所以如此看重的原因,就在于跟上面的那些大佬不同的是,他是满清的近亲显贵,无论出于利益还是出于身份角度,站队一定会站在满人王朝这一边,这边是他与汉族封疆大吏的不同之处,毕竟僧格林沁是个王爷,算是统治阶级,曾国藩最后功劳那么高吗,不才是个一等侯,这中间差的是鸿沟!

其次是僧在满清贵族中,算是比较能打仗的一位了。

率领蒙古铁骑驰骋中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他在山东一带,击败了太平军北上的李开芳部,解决了京城之危,因此被咸丰帝封为亲王。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又是这位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建立防御工事,整肃军纪,最终得了第2次大沽口之战的清军胜利,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国军队的唯一一次胜利。基本上,在整个满清贵族之中,除了僧格林沁还有一定的战斗能力,其他公子爷基本就告别疆场了。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僧格林沁一死,基本上就无人可以制约已然坐大的汉族大臣和拥有兵权的将领们。

在满汉权力争夺失衡的情况下,清王朝很快就陷入了外强中干的一种局面,地方手握大权的的封疆大吏们,逐渐逐渐的形成一种割据的态势,中央权威渐失,以李鸿章淮军为代表的汉人武装力量坐大,还甚至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出现了各地东南互保,不听中央的局面。

而且甚至出现了后来,北洋新军的建立者袁世凯可以拥有直接逼迫清帝逊位的能力。而这种结局,从僧格林沁一死蒙古铁骑的消亡,就已经成为必然了。对清王朝再也没有可以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军队;是必须要依靠南方宗主社团的团练武装,也就是诸如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来维系清朝安危。

死了僧王,再无可以依仗的自家满清贵族可以守卫大清江山,而包括慈禧在内清廷也清醒的知道:把安危系于他人,灭亡自然也就是迟早的事。

参考资料:《清史稿》《僧格林沁的一生》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北伐兵败天津,僧格林沁坐镇,扒开南运河堤岸水淹七军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僧格林沁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曾在天津黄河道、姜家井一带驻扎,当时这里是一大片农田、村庄,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如今这里紧邻市中心,通了地铁,再也没人记得当年旧事。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组织农民起义,席卷南方,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

  • 16岁少年猛将,一刀砍死名将僧格林沁,清廷震怒,后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软弱无能,清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只能一味地签署不平等条约,把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通过压榨百姓来满足西方国家越来越大的胃口。西方发动的战争让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清政府的不作为更是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于是最底层的农民反而勇敢的站了起来,发动

  • 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僧格林沁虽贵为王爷,但一生勤俭勇敢,丝毫没有沾染八旗军的陋习,反而为蒙古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谢幕画上了完美的

  •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亦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可以说是野心勃勃,对洪秀全来说,既然能一路打到南京,那么打到北京推翻清政府统治,肯定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北伐的太平军来说,还真就是简单轻松加愉快,林凤祥和李开芳带着2万太平军老兄弟(最早的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悍),直接横扫了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用步兵向英军冲锋,英国学者:真没想到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打开京师了,形势已经到了危急之关头,而当时的张家湾和八里桥也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让英法联军突破的话,大清京师就无法保全了,这个时候,大清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在八里桥组织反击作战。等英法联军进攻以八里桥的时候,他们非常的惊讶的发现,清朝的军队居然派了大量的骑兵和

  • 僧格林沁是怎么当上铁帽子王的?看看他的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系晚清铁帽子王之一“博多勒噶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底层社会的放羊娃出身,一跃成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如此大的人生跨越,古往今来实在罕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嫡系后人,按照族谱和史书记载,由拙赤合撒儿到僧格林沁,他们家族大约已经传承二十六代人。僧格林沁的身世拙赤

  • 悍将僧格林沁也怕菜刀,被16岁少年砍倒麦田地,是有勇无谋么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导语: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清廷之所以能够继续苟延残喘、抵住了太平军的强悍便有赖于这两位大员,因此僧格林沁最终的“落寞”实在大跌眼镜,正应了“功夫再高,也跑菜刀”的揶揄。僧格林沁被誉为清廷的“国之柱石”,其功绩便可见一斑,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员,僧格林沁拥有着黄金家族的血统,同时也是孝庄文太后的

  • 这个少年16岁时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8年后被捕判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清末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54年俘林凤祥,以

  •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之后,主将僧格林沁弃守天津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僧格林沁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失利后,主将僧格林沁最初决定与大沽炮台共存亡。最后在成丰帝的命令和大臣们的劝说下率军撤出大沽口,并且又放弃了天津,直接退到通州一带防守。事实是这样吗?弃守天津的危害是什么?一、大沽口撤退对于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失利后撤退,史学界存在分歧。但大部分人的意见基本一致。张瑞萍认为僧格

  • 晚清时起义军中的一个小兵,却在麦田里杀死清朝亲王僧格林沁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位了不得的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是位小人物呢?因为他只是晚清时期起义军捻军中的一个小兵。为什么又说他了不得呢?因为他亲手杀死了被誉为清朝“国之柱石”的僧王僧格林沁。这个人的名字叫作张皮绠。张皮绠,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张老家村人,跟捻军首领张乐行是同乡。咸丰三年(1853年),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