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八里桥的僧格林沁,只靠勇武怎能打胜仗,这样的人不值得喝彩

八里桥的僧格林沁,只靠勇武怎能打胜仗,这样的人不值得喝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艳爱历史 访问量:2882 更新时间:2023/12/22 21:37:00

满清蒙古僧格林沁英法联军统帅巴夏里谈判时,结果在谈判桌上和巴夏里闹了个大红脸,居然要和人家决斗。

僧格林沁擅长骑射,巴夏里哪是他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把这家伙摔得头晕眼花扔进了池塘里。这还不过瘾,还将人家抓进班房。

这可算捅了马蜂窝了。两军谈判时怎么可以如此对待别人的谈判代表?我们在放电影《火烧圆明园》时,看到这个场面都欢呼一片,觉得既开心又解气。可别忘了,这是满清不懂现代外交礼仪的表现。

接下来就惨了吧?满清和英法联军大战八里桥。相信这个场面七八十年代的人都非熟悉。手持弓箭的蒙古骑兵英法联军发动了冲击,结果被人家一顿暴揍,最后只剩下七八个人逃之夭夭。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谈判桌上吧。想当年如将人家扔进牢房的,现在又要如何将人家礼送出来。也就是这个被扔进牢房的巴夏里,指挥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我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要安排这样的桥段,但我却从这里面读出一个极大的讽刺。谈判桌上好勇斗狠,战场上就能取得送礼吗?凭着一时血气方刚,怎抵得千秋遗痛?僧格林沁虽然是勇猛的蒙古武士,但绝不是国家的忠臣良将。这样的人物,这种可笑的作为居然赢得了众多国人喝彩,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什么是合格的现代军人?要身负社稷安危,民族兴亡,懂得国家大事,能知兵用兵,战场能决胜千里,不战而屈人之兵。

像僧格林沁那样的,枉为一军统帅,不考虑如何退敌,只是凭一己蛮勇,凭侥幸而临阵。不敌虎狼之师,遗祸家国之邦,这样的人还值得我们为他喝彩吗?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僧格林沁

    引言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在当时的清廷地位很高。《清史稿》中这样评价他:“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旗常增色矣。”可是这位清廷的猛将,却在盛年之时丧生于一位少年之手,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之无常。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是晚清主要的八旗将

  • 满蒙铁骑神话隐入历史,晚清军事史来到重要拐点——僧格林沁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大清的一员猛将,是蒙古人,人送外号"草上飞",不仅马术非常好,箭术超群;而且具有草原狼的狼性,永远充满进攻性,永不言败。僧格林沁英勇善战,为维护大清统治屡立战功,道光说他是"国之柱石",咸丰夸他是"不二重臣,朕之左膀右臂。"其实僧格林沁一开始并不是靠本事,而是开后门进入统治官僚阶层的。嘉庆

  • 高楼寨杀死僧格林沁,尹隆河大败淮军刘铭传的后期捻军为何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僧格林沁

    1864年6月1号,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将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联军。赖文光被推为首领。以太平军军制重新整编,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改步兵为骑兵,奔驰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这就是后期捻军。后

  • 击毙僧格林沁的遵王赖文光,带着太平军最后的辉煌壮烈落幕扬州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自从天京陷落之后,局势急转直下,本来很多地区打算勤王的太平军分部顿时陷入了没有主心骨的地带,人心涣散,士气大挫。但是仍旧有不少部队在各地掀起了一部分小高潮,其中一支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指挥的太平军,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支。在1862年的时候,赖文光就和扶王陈得才西征河南陕西,次年更是攻占了汉中,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僧格林沁

    说僧格林沁是生死飘摇的大清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根本原因是这意味着清政府自建朝以来所倚重的满洲八旗已经风光不再、强弩之末了。大清政权是少数民族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建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还在宋辽初期建立了大金政权,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算是比较强悍的了。但是无论如何,满族始终还是

  • 大败过英法联军的僧格林沁有多强?慈禧:他亡则我大清国亡!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朝晚期最艰难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当时的清朝便进入了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有农民起义的武装叛乱,国外有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在后世所记述的时代人杰中,大多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样崛起的汉族新贵们。很多人都以为在清朝晚期,基本上除了恭亲王奕欣,还稍微有点能力和智商之外,其余的亲王贝

  • 太平天国北伐兵败天津,僧格林沁坐镇,扒开南运河堤岸水淹七军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僧格林沁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曾在天津黄河道、姜家井一带驻扎,当时这里是一大片农田、村庄,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如今这里紧邻市中心,通了地铁,再也没人记得当年旧事。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组织农民起义,席卷南方,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

  • 16岁少年猛将,一刀砍死名将僧格林沁,清廷震怒,后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僧格林沁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软弱无能,清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只能一味地签署不平等条约,把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通过压榨百姓来满足西方国家越来越大的胃口。西方发动的战争让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清政府的不作为更是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于是最底层的农民反而勇敢的站了起来,发动

  • 本是蒙古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为何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僧格林沁

    当年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热映让僧格林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烘托晚晴政府的昏庸腐朽,僧格林沁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赳赳武夫”之上,尤其是那句“给他个褡裢,别说咱爷们欺辱他”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僧格林沁虽贵为王爷,但一生勤俭勇敢,丝毫没有沾染八旗军的陋习,反而为蒙古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谢幕画上了完美的

  •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亦标签:僧格林沁

    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僧格林沁抓住了这一点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可以说是野心勃勃,对洪秀全来说,既然能一路打到南京,那么打到北京推翻清政府统治,肯定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北伐的太平军来说,还真就是简单轻松加愉快,林凤祥和李开芳带着2万太平军老兄弟(最早的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悍),直接横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