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败笔:心高气傲的妙玉,自降身价和贾惜春结为好友

《红楼梦》败笔:心高气傲的妙玉,自降身价和贾惜春结为好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不红 访问量:923 更新时间:2024/1/1 6:23:15

红楼续书后四十回,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败笔,那就是将妙玉和惜春设置成好友!

梁归智先生在《贾迎春贾惜春结局之谜》中曾批判过这一点:

续书中的这些写法,不符合前八十回的人物性格逻辑。妙玉性格孤傲,眼光极高,而贾惜春,冷心冷面,是所谓孤介,妙玉和贾惜春,这样两个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续书只从两个人都是尼姑的表面现象出发,胡乱牵合,不足为训。

若是寻常读者,未免不理解,觉得惜春性格冷漠,妙玉清高孤傲,惜春眼下虽是贾家四小姐,可将来是要出家的,借由妙玉引惜春为尼,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何说这是一处败笔?

笔者笑曰: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曹雪芹给妙玉的人设乃是“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说得大白话一些,妙玉这个人狂得无边无际,清人凃瀛在《红楼梦论赞》中评价“妙玉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慨”,可谓鞭辟入里。

如此人设的妙玉,是不可能跟惜春成为好友的。

妙玉的眼光高到何种地步?整个大观园内,只有两位女子,她愿意稍微侧目一下,便是林黛玉薛宝钗,除了这两位,其他女子妙玉根本不屑相交;即便是林黛玉,也曾因喝茶水的问题,被妙玉讥讽是个大俗人。

妙玉的狂傲到了何种地步?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即便是老祖宗贾母来做客,妙玉接待完毕,贾母前脚出门,妙玉后脚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丝毫没有因为来者是贾母,就露出谄媚之态。

从世俗角度来看,妙玉这样的人是极其讨厌的。

读者讨厌她,不是因为她像王熙凤那般杀人放贷,干了许多坏事,而是因为她的为人处世方式,与这个世界的要求格格不入,读者宁愿喜欢干了许多坏事,但说话好听,办事八面玲珑的凤姐,也不愿意欣赏这个养不熟的妙玉。

这也就解释了《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李纨为何当着众人面,公然称“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我在研究李纨、妙玉的关系时,经常会发现有读者机械地去理解李纨对妙玉的不喜,有的读者大喷唾沫,说:李纨是个寡妇,妙玉是个尼姑,李纨看妙玉跟贾宝玉关系亲密,心里不高兴,所以不喜妙玉;

又有读者说:以妙玉的个性,日常生活中可能跟李纨发生过冲突,所以李纨才这么贬低妙玉。

其实这些推测都想歪了,李纨这个大菩萨,之所以敢当众表达对妙玉的不喜,是因为整个大观园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这个倨傲嚣张的妙玉,这几乎成了贾府诸人的共识。

大观园内,除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多再加上一个后来的史湘云,其他人妙玉根本不屑跟他们交流;

同样,这些人见妙玉一副高傲的姿态,也耻于她的嚣张态度,不屑跟妙玉这种不通人情世故,总是“爱装”的怪人交际,两边都是这种不屑的心理,二者日常生活中就不会有任何交集,更谈不上得罪,李纨的那句“可厌妙玉为人”,完全不担心这话会得罪谁,因为在场的人都是一样的心理,只不过被李纨说出来了而已。

妙玉这样的人孤僻、怪诞、高傲,心理上居高临下的她,绝对不会向任何人示好,也不会主动和谁交朋友。

而续书中呢,妙玉简直成了串门达人,续书第八十七回“坐禅机走火入邪魔”,贾宝玉午间无聊,来蓼风轩找惜春说话,却看见妙玉已经来串门,正和惜春下棋呢;

再有第一百十一回“狗彘奴欺天招伙盗”,妙玉再次跟着婆子一起来找惜春,结果被看门的甄家仆人包勇拦住,硬是不给开门,气得妙玉不言语,返身就要走。

也正因为这次经历,妙玉被强盗看到了容颜,勾起了淫意,造就了最终“活冤孽妙尼遭大劫”的悲剧。

纵观续书中对妙玉的刻画,完全不符合前八十回的形象。一方面,以妙玉目高于顶的眼光,根本看不上才气一般的惜春,惜春也是个冷酷孤僻的女子,绝对不会主动去和妙玉示好,这两个人完全没有结为好友的契机;

另一方面,续书之所以强行要让妙玉、惜春成为好朋友,是因为情节推进的需要。否则妙玉一直待在栊翠庵,连贾府内部人都不常见,更别提所谓的强盗了,为了让妙玉被强盗劫走,才安排了妙玉时不时去惜春住处串门的情节,以便让强盗发现妙玉,为最终妙玉的悲剧埋伏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直都是妙玉找惜春,而不是惜春来找妙玉——因为要让妙玉被强盗发现,只能是让妙玉出来,如果惜春去找妙玉,两人待在栊翠庵,强盗就实在接触不到了。

由此亦可看出,续书人物刻画,堕入下等境界,逊色前八十回多矣。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标签: 贾惜春

更多文章

  • 《红楼梦》都说贾惜春冷漠无情,谁又知道她内心的凄苦?

    历史人物编辑:谈生活趣味标签:贾惜春

    贾府四春,惜春不是贾母亲孙女而是侄孙女,贾惜春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因为难产死了,父亲贾敬心灰意冷直接出去道观做道士修行,每天除了念经书供奉神灵什么都不理了。为此贾母怜惜把惜春接到荣国公府,养在身边跟贾府其他三春一起教育长大。在大家的眼中贾惜春是一位冷酷无情的人,对人对事都非常冷漠,贾府中有什么热闹的事情

  • 红楼梦:贾惜春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猴爸陪你读书标签:贾惜春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文/猴爸(徐昊昕)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

  • 将巧姐卖到烟花巷的“奸兄”是谁?看了答案,才知作者笔中有刺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巧姐

    在《红楼梦》众多续书中,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许多读者对续书鄙夷不屑,有的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每每斥其狗尾续貂,但不可否认,若没有高鹗的续书,《红楼梦》也不会流传如此之广,被众人所品读和喜爱。然而,此续书在很多问题处理上,可以说是违背了原作者的意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旁的不说,就

  •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巧姐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皆是集美貌与才华的女子,唯独巧姐是个例外。巧姐原名大姐儿,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为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取义七夕乞巧节,希望从小多病长大多灾多难的巧姐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巧姐是个可人疼的,王熙凤虽然为人狠辣,但是对

  • 王熙凤对刘姥姥的一次暖心之举,冥冥中为女儿巧姐积下了福报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巧姐

    王熙凤的一生,用贪嗔痴三字似乎就可以概括,所以,即便是荣府炙手可热的人物,那府中上下背后咒骂她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这样一位“夜叉”,也是偶有暖心之举的。在第六回,国公府这边钟鸣鼎食,生活极尽奢靡,城外的刘姥姥一家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人为生计发愁时,刘姥姥想起了女婿王家早年和金陵王家的一段渊源,

  • 刘姥姥为了赎回巧姐儿,卖了自己的亲孙女?3种说法,孰真孰假?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与皇家有着复杂的关系,在康熙年间为江宁织造的内务府肥缺,尽在祖孙三代手中。而历经三代成为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正是《红楼梦》的著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既是权贵也同样是诗礼之家。始于繁华,终于沦落,雍正即位,曹家失势,家道中落,曹雪芹少年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

  • 为何巧姐之后贾府再没有新生儿?秘密藏在这两个人的判词里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巧姐

    有人曾说,《红楼梦》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一件事,便是从故事的开始便只有人在不断死去,而未见一声新生儿的啼哭,倒也是事实。第二回,在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交谈中,交待了贾家为东汉贾复后裔,而且向来支庶繁盛,遍布各省。而细论起来,则以金陵宁荣两支最为荣耀富贵。作为开国勋贵,四王八公独占两公,贾家已赫赫扬扬逾百年

  • 巧姐落难藏春院,刘姥姥用啥为她赎身?不是房子和地,而是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巧姐

    同为官家小姐,林黛玉7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病重,母亲早亡,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不得已进了外祖家——贾府,做为栖身之处。虽有家资万贯,物质不缺,却也常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同样是官家出身,林黛玉侄女的巧姐,与黛玉当初进贾府时差不多的年纪,却在经历了贾府被抄之后,被恶毒的兄长和舅舅卖去了烟花之地,如无刘姥姥辛

  • 《红楼梦》前80回,巧姐一句话没说,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文|四季文史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红楼梦》前80回,巧姐并没有说一句话,试问,她凭什么可以位列“十二钗”正册?警幻仙子曾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性,至少有2个标准:一个是“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一个是“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意思就是入“正册”,不仅是十二冠首女子

  • 贾母送给刘姥姥的包袱,虽然都是寻常之物,却有一样救了巧姐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巧姐

    在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时,须仰仗周瑞家的帮忙,几番周折才算见了“真佛”王熙凤,忍耻告难后,方得二十两银子欢喜而归。因首次造访奢豪大户,难免怯场,且心怀羞耻,故刘姥姥再世故老练,也难免失言,如其听王熙凤要赏自己二十两银子时,洗得抓耳挠腮,脱口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话,莫说凤姐听着刺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