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续书后四十回,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败笔,那就是将妙玉和惜春设置成好友!
续书中的这些写法,不符合前八十回的人物性格逻辑。妙玉性格孤傲,眼光极高,而贾惜春,冷心冷面,是所谓孤介,妙玉和贾惜春,这样两个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续书只从两个人都是尼姑的表面现象出发,胡乱牵合,不足为训。
若是寻常读者,未免不理解,觉得惜春性格冷漠,妙玉清高孤傲,惜春眼下虽是贾家四小姐,可将来是要出家的,借由妙玉引惜春为尼,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何说这是一处败笔?
笔者笑曰: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曹雪芹给妙玉的人设乃是“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说得大白话一些,妙玉这个人狂得无边无际,清人凃瀛在《红楼梦论赞》中评价“妙玉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慨”,可谓鞭辟入里。
如此人设的妙玉,是不可能跟惜春成为好友的。
妙玉的眼光高到何种地步?整个大观园内,只有两位女子,她愿意稍微侧目一下,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除了这两位,其他女子妙玉根本不屑相交;即便是林黛玉,也曾因喝茶水的问题,被妙玉讥讽是个大俗人。
妙玉的狂傲到了何种地步?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即便是老祖宗贾母来做客,妙玉接待完毕,贾母前脚出门,妙玉后脚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丝毫没有因为来者是贾母,就露出谄媚之态。
从世俗角度来看,妙玉这样的人是极其讨厌的。
读者讨厌她,不是因为她像王熙凤那般杀人放贷,干了许多坏事,而是因为她的为人处世方式,与这个世界的要求格格不入,读者宁愿喜欢干了许多坏事,但说话好听,办事八面玲珑的凤姐,也不愿意欣赏这个养不熟的妙玉。
这也就解释了《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李纨为何当着众人面,公然称“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我在研究李纨、妙玉的关系时,经常会发现有读者机械地去理解李纨对妙玉的不喜,有的读者大喷唾沫,说:李纨是个寡妇,妙玉是个尼姑,李纨看妙玉跟贾宝玉关系亲密,心里不高兴,所以不喜妙玉;
又有读者说:以妙玉的个性,日常生活中可能跟李纨发生过冲突,所以李纨才这么贬低妙玉。
其实这些推测都想歪了,李纨这个大菩萨,之所以敢当众表达对妙玉的不喜,是因为整个大观园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这个倨傲嚣张的妙玉,这几乎成了贾府诸人的共识。
大观园内,除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多再加上一个后来的史湘云,其他人妙玉根本不屑跟他们交流;
同样,这些人见妙玉一副高傲的姿态,也耻于她的嚣张态度,不屑跟妙玉这种不通人情世故,总是“爱装”的怪人交际,两边都是这种不屑的心理,二者日常生活中就不会有任何交集,更谈不上得罪,李纨的那句“可厌妙玉为人”,完全不担心这话会得罪谁,因为在场的人都是一样的心理,只不过被李纨说出来了而已。
妙玉这样的人孤僻、怪诞、高傲,心理上居高临下的她,绝对不会向任何人示好,也不会主动和谁交朋友。
而续书中呢,妙玉简直成了串门达人,续书第八十七回“坐禅机走火入邪魔”,贾宝玉午间无聊,来蓼风轩找惜春说话,却看见妙玉已经来串门,正和惜春下棋呢;
再有第一百十一回“狗彘奴欺天招伙盗”,妙玉再次跟着婆子一起来找惜春,结果被看门的甄家仆人包勇拦住,硬是不给开门,气得妙玉不言语,返身就要走。
也正因为这次经历,妙玉被强盗看到了容颜,勾起了淫意,造就了最终“活冤孽妙尼遭大劫”的悲剧。
纵观续书中对妙玉的刻画,完全不符合前八十回的形象。一方面,以妙玉目高于顶的眼光,根本看不上才气一般的惜春,惜春也是个冷酷孤僻的女子,绝对不会主动去和妙玉示好,这两个人完全没有结为好友的契机;
另一方面,续书之所以强行要让妙玉、惜春成为好朋友,是因为情节推进的需要。否则妙玉一直待在栊翠庵,连贾府内部人都不常见,更别提所谓的强盗了,为了让妙玉被强盗劫走,才安排了妙玉时不时去惜春住处串门的情节,以便让强盗发现妙玉,为最终妙玉的悲剧埋伏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直都是妙玉找惜春,而不是惜春来找妙玉——因为要让妙玉被强盗发现,只能是让妙玉出来,如果惜春去找妙玉,两人待在栊翠庵,强盗就实在接触不到了。
由此亦可看出,续书人物刻画,堕入下等境界,逊色前八十回多矣。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