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惜春出家做尼姑,曹雪芹给出暗喻,但后四十回情节却有些牵强

贾惜春出家做尼姑,曹雪芹给出暗喻,但后四十回情节却有些牵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小二说历史 访问量:4322 更新时间:2024/1/20 11:43:56

贾家四春中的小妹妹贾惜春,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和迎春、探春一起出场,对迎春和探春都有比较详细的外貌和性格描写,对贾惜春,则只有一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突出她是最年幼的一个女孩。后来对她的描写也不多,主要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她爱好和擅长绘画,刘姥姥游了大观园以后,贾母兴致很高,让贾惜春画一幅大观园行乐图;二是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抄出了她的丫环入画没有告诉主人而私自替哥哥保存银子,这本来是个小错误,而贾惜春却冷心冷面,坚决固执地赶走了入画,并因此和嫂子尤氏吵架,所谓“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此外就是通过一些小情节,暗示她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

后四十回对贾惜春的描写增加了,主要是抓住前八十回暗示她将要出家当尼姑的伏笔,而设计了一些情节。前面讲妙玉时已经列举过贾惜春和妙玉一起下棋的情节,贾宝玉来了,妙玉脸红,表现出六根未净的样子,而贾惜春则看破了红尘,真心向往佛教。后面妙玉走火入魔,梦中惊醒,又哭又闹,说有强盗要抢她。贾惜春听说了,心里却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我若出了家时,那(哪)有邪魔缠绕,一念不生,万缘俱寂。”并有所感悟,而作了一首偈语:“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第八十七、八十八回又写惜春钻研围棋谱,从中悟出了佛理,接着又抄写佛经,替贾母积阴德。后来贾府被抄家了,妙玉真的被强盗抢走了,贾惜春出家的志向更加坚定。第一百一十五回终于迫使婶娘王夫人和嫂子尤氏同意她出家,但王夫人有条件,是不剃头发,带发修行,也没有离开贾府,实际上惜春成了妙玉的替身。同时,原来服侍林黛玉的丫环紫鹃,因为怀念死去的林黛玉,也看破了红尘,自愿跟着贾惜春出家当了尼姑,也就是说惜春虽然出了家,仍然不失小姐身份,有丫环服侍。

续书中的这些写法,不符合前八十回的人物性格逻辑。讲妙玉时已经说过,妙玉性格孤傲,眼光极高,而贾惜春,冷心冷面,是所谓孤介,妙玉和贾惜春,这样两个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续书只从两个人都是尼姑的表面现象出发,胡乱牵合,不足为训。同理,紫鹃是热心肠,乃林黛玉的知音,也不可能忽然跟随冷漠的贾惜春去出家。再说琴棋书画,总体设计是贾家四春各自擅长一种艺术,贾惜春是绘画,续书却写她钻研棋谱,属于设计情节粗疏马虎。又把头发看得很重,仍然住在贾府,不失小姐身份,更违背了前八十回“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总体结局。

那么曹雪芹的后二十八回里,贾惜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前八十回的“草蛇灰线”和脂砚斋的批语,提供的是这样的轮廓:贾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这没有疑问。因为伏笔很多。比如前面提到过的,第一次描写贾惜春的情节,就说她和小尼姑智能在一起玩,接过送来的宫花,就玩笑说赶明儿也要剃了头发当姑子去,要是剃了头发,就没处戴花了。又比如她作的灯谜,谜底是庙里佛像前面的大油灯,说“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菱歌就是古代的采莲曲,表现男女情爱,不听菱歌,却去听佛经,当然是要出家当尼姑了。但曹雪芹后面将怎样具体写贾惜春出家当尼姑呢?

贾府被抄家,那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大灾难,家产全部被抄没,房产没收,贾家人被抓捕、变卖,那时候就是想出家,也不可能了。所以贾惜春出家,应该是在贾家覆灭的前夕。前面讲过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就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意思就是贾元春和贾迎春死去,贾探春远嫁之后,贾家就面临大祸临门山雨欲来的严峻形势,每个人都在考虑退路了。贾惜春应该是这个时候而离开贾府出家为尼的。她的“册子”上面画着一座古庙,一个美人在里面念经,判词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三春景不长”正是比喻她的三个姐姐都结果不好,发了贾惜春,她又本来就性格孤僻,所以看破了。

贾惜春和她嫂子尤氏吵闹时就说过,自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这还是王夫人派人抄检大观园的事情刚发生一两天的时候,贾惜春对家族未来的命运已经看得这样清楚,到了八十回以后,目睹了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她当然就更加清醒决绝了,她果断地离开了贾府,走向庵庙,换上尼姑的缁衣。脂砚斋的批语说:“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乎!”这明确说贾惜春落到了“缁衣乞食”的地步,就是穿着黑色的尼姑衣服,到别人家里去化缘讨口饭吃。

薛宝琴曾经作了十首怀古诗,其实分别暗示十二钗结局。其中第十首《梅花观怀古》是说贾惜春: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表面上,这是以《牡丹亭》的内容作为“怀古”歌咏对象的。情节是小姐杜丽娘死前画下了自己的真容,藏在梅花观旁边的假山石里,后来书生柳梦梅发现了这幅画,与杜丽娘的鬼魂幽会,最后杜丽娘还魂复活,两个人结为了夫妻。寺观指佛道的庙宇,用“梅花观”做标题,就是照应贾惜春要当尼姑的身份。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情节很多,这里偏偏选择杜丽娘作画这个情节咏叹,也是为了影射贾惜春。就是杜丽娘会画画,而贾惜春也是十二钗中的画家,杜丽娘画自己的肖像,贾惜春也画过大观园行乐图,但没有画完贾府就被抄家了。

所以“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这两句诗,应该是伏笔后二十八回的故事,当年贾惜春没有画完的大观园行乐图,在家破人亡后偶然又被发现了,过去的荣华和今天的落魄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万千。后两句中的“春香”是杜丽娘的丫环,但在《牡丹亭》中并没有杜丽娘怀念春香的情节,这两句诗其实就是针对贾惜春的,她在历经苦难后,想起了当年被自己执意赶走的丫环入画,心里感到一种内疚和后悔。

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惜春结局:

大厦将倾决然去;缁衣乞食过长街;夜梦当年入画来。

后四十回续书贾惜春结局:

栊翠庵,红梅开;妙玉去,紫鹃来;带发修行亦快哉。

标签: 贾惜春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败笔:心高气傲的妙玉,自降身价和贾惜春结为好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不红标签:贾惜春

    红楼续书后四十回,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败笔,那就是将妙玉和惜春设置成好友!梁归智先生在《贾迎春、贾惜春结局之谜》中曾批判过这一点: 续书中的这些写法,不符合前八十回的人物性格逻辑。妙玉性格孤傲,眼光极高,而贾惜春,冷心冷面,是所谓孤介,妙玉和贾惜春,这样两个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续书只从两个人都是尼

  • 《红楼梦》都说贾惜春冷漠无情,谁又知道她内心的凄苦?

    历史人物编辑:谈生活趣味标签:贾惜春

    贾府四春,惜春不是贾母亲孙女而是侄孙女,贾惜春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因为难产死了,父亲贾敬心灰意冷直接出去道观做道士修行,每天除了念经书供奉神灵什么都不理了。为此贾母怜惜把惜春接到荣国公府,养在身边跟贾府其他三春一起教育长大。在大家的眼中贾惜春是一位冷酷无情的人,对人对事都非常冷漠,贾府中有什么热闹的事情

  • 红楼梦:贾惜春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猴爸陪你读书标签:贾惜春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文/猴爸(徐昊昕)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

  • 将巧姐卖到烟花巷的“奸兄”是谁?看了答案,才知作者笔中有刺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巧姐

    在《红楼梦》众多续书中,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许多读者对续书鄙夷不屑,有的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每每斥其狗尾续貂,但不可否认,若没有高鹗的续书,《红楼梦》也不会流传如此之广,被众人所品读和喜爱。然而,此续书在很多问题处理上,可以说是违背了原作者的意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旁的不说,就

  •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巧姐

    巧姐为何能进入金陵十二钗?从豪门千金沦落到农村妇,有何玄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皆是集美貌与才华的女子,唯独巧姐是个例外。巧姐原名大姐儿,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为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取义七夕乞巧节,希望从小多病长大多灾多难的巧姐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巧姐是个可人疼的,王熙凤虽然为人狠辣,但是对

  • 王熙凤对刘姥姥的一次暖心之举,冥冥中为女儿巧姐积下了福报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巧姐

    王熙凤的一生,用贪嗔痴三字似乎就可以概括,所以,即便是荣府炙手可热的人物,那府中上下背后咒骂她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这样一位“夜叉”,也是偶有暖心之举的。在第六回,国公府这边钟鸣鼎食,生活极尽奢靡,城外的刘姥姥一家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人为生计发愁时,刘姥姥想起了女婿王家早年和金陵王家的一段渊源,

  • 刘姥姥为了赎回巧姐儿,卖了自己的亲孙女?3种说法,孰真孰假?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与皇家有着复杂的关系,在康熙年间为江宁织造的内务府肥缺,尽在祖孙三代手中。而历经三代成为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正是《红楼梦》的著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既是权贵也同样是诗礼之家。始于繁华,终于沦落,雍正即位,曹家失势,家道中落,曹雪芹少年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

  • 为何巧姐之后贾府再没有新生儿?秘密藏在这两个人的判词里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巧姐

    有人曾说,《红楼梦》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一件事,便是从故事的开始便只有人在不断死去,而未见一声新生儿的啼哭,倒也是事实。第二回,在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交谈中,交待了贾家为东汉贾复后裔,而且向来支庶繁盛,遍布各省。而细论起来,则以金陵宁荣两支最为荣耀富贵。作为开国勋贵,四王八公独占两公,贾家已赫赫扬扬逾百年

  • 巧姐落难藏春院,刘姥姥用啥为她赎身?不是房子和地,而是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巧姐

    同为官家小姐,林黛玉7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病重,母亲早亡,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不得已进了外祖家——贾府,做为栖身之处。虽有家资万贯,物质不缺,却也常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同样是官家出身,林黛玉侄女的巧姐,与黛玉当初进贾府时差不多的年纪,却在经历了贾府被抄之后,被恶毒的兄长和舅舅卖去了烟花之地,如无刘姥姥辛

  • 《红楼梦》前80回,巧姐一句话没说,凭什么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巧姐

    文|四季文史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红楼梦》前80回,巧姐并没有说一句话,试问,她凭什么可以位列“十二钗”正册?警幻仙子曾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性,至少有2个标准:一个是“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一个是“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意思就是入“正册”,不仅是十二冠首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