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甄嬛传》:四大爷那么多疑,为什么没有发现余莺儿是冒充的?

《甄嬛传》:四大爷那么多疑,为什么没有发现余莺儿是冒充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涛 访问量:4379 更新时间:2024/1/24 9:24:57

甄嬛传》已经播出十年了,我们作为“甄学十级爱好者”看它看得眼睛都快能撸出火星子来了。

可是,当朋友问我“四大爷明明那么多疑,为什么没发现余莺儿是个冒充的呢”这个问题时,我还是愣了愣。

嗯,这是个好问题!

余莺儿是冒名顶替的,这事并不难发现。崔槿汐知道甄嬛逛倚梅园的内幕,所以立马猜出来有人在鱼目混珠;果郡王虽不知道内幕,也凭借一句“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看出了端倪。

可以说,但凡多长个心眼儿的人,都能看出余莺儿有问题,可怎么生性多疑的四大爷却偏偏没有看出来呢?

1.甄嬛的有意成全

余莺儿的上位其实是拜甄嬛所赐,而且是甄嬛有意成全的。

甄嬛到倚梅园里挂小像祈福:“自到宫中,人人都求皇恩盛宠,我一愿父母妹妹安康顺遂;二愿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宫中争斗不断,要保全自身实属不易……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偏偏最后一句“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被踏雪寻梅忆故人的四大爷听进耳朵里。

在四大爷和甄嬛的一问一答中,甄嬛说:“奴婢倚梅园的宫女,不想扰了尊驾,请恕罪”,“别过来,我的鞋袜湿了,在换呢”。

这几句话都被躲在一旁的余莺儿听了去,再见到皇上时,她也如此这般的鹦鹉学舌: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在倚梅园侍弄花草,劳作辛苦。得蒙苏总管关爱,所以奴婢才有幸来到御前伺候一次。风雪已停,比除夕之夜弄湿了鞋袜要好许多。”

皇上见身份对得上,说的话对得上,就连弄湿了鞋袜这等隐密之事都对得上,所以第一印象是十分满意的。

当然,甄嬛有一万种办法把真相挑明,但她正巴不得有人替她承认呢。在原著中写到:

我微微一笑,果然是个宫女,好个伶俐的宫女!替我挡了这一阵。看来宫中是从来不缺想要跃龙门的鲤鱼的。

槿汐微一凝神,笑道:“也是奴婢胡想。只是这宫里张冠李戴,鱼目混珠的事太多了,奴婢怕是便宜了旁人。”

我把蜜饯的核吐在近身的痰盂里,方才开口:“便宜了旁人,有时候可能也是便宜了自己。”

甄嬛有意避宠,所以才故意装病。倚梅园和皇上偶遇,甄嬛少不得内心忐忑,唯恐被人发现端倪。

这时,幸好有余莺儿替自己挡阵,甄嬛乐得退居其后。况且若是此时挑明真相,又势必会引到自己身上,所以甄嬛才不会出面挑明呢。

正是甄嬛有意无意地成全,这才给了余莺儿机会。不过仅仅凭借这几句谎言,余莺儿的位子也坐不稳当,之所以她能成功地脱颖而出,还有其他几个原因。

2.余答应的聪明伶俐

果郡王发现余莺儿连李白的诗都听不懂,分明就是个诗书不通的蠢人,便知道苏培盛把人给找错了。于是走出来门有意提点苏培盛:

“公公办好了差事,皇上要赏你。公公慢走,这路走错了不打紧,这东西交错了人,那可就不好办了。”

此时里面已经传出了余莺儿唱昆曲的声音,看来皇上兴致颇高,果郡王聪明地闭上了嘴巴。这里聪明的不止是果郡王一人,还有里面那个唱昆曲的余莺儿。

余莺儿没有就除夕那天晚上的事情进行过多的赘述,而是很快地把皇上的注意力引到自己在行的方面,就是唱昆曲。

她不但把皇上的注意力从“逆风如解意”引到了昆曲上,还成功地给自己赢了个封号:妙蛙种子……哦不,是“妙音娘子”。

余莺儿在皇上午睡的时候,令小厦子徒手剥核桃。虽有小人得志、欺负同僚之嫌,但同时也说明她对皇上这个大Boss的生活细节十分上心。

除此之外,余莺儿还成功地混进了华妃圈,抱上了华妃的大腿。不但得到了华妃的赏赐,还借华妃的指引,使自己失势后得以二次复宠。

更重要的是,余莺儿并没有因为加入了华妃战队,就盲目和皇后开战。她在长街逼眉姐姐让路的时候,说的是:“贵人姐姐,妹妹刚从华妃娘娘处过来,要去向皇后请安,不知姐姐能否让我先过去?”

此例可以参照对比四季姐夏冬春,这位初入宫还没看清形势就猛舔皇后。结果不但没抱上皇后的大腿,还彻底得罪了华妃而被赐一丈红,还没见着皇上就领了盒饭。

由此可见,余莺儿这个人虽然面带尖酸刻薄之相,个性也张狂跋扈,但还是有些小聪明的,而且很懂得察言观色。

3.纯元的强大周边

余莺儿竟然也是纯元周边,因为那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不仅是甄嬛喜欢的诗句,更是纯元皇后初入府时喜欢念的诗。

在安陵容表演冰嬉时,皇上看到红梅想起甄嬛在倚梅园祈福的往事,对甄嬛说:“当时朕与你也是结缘于梅花。”

偏偏宜修这时候特煞风景地说了一句:“香中另有韵,清极不知寒。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皇上可还记得,姐姐刚入府时常常吟这首诗啊?”

甄嬛的脸当时就垮了,皇上可还记得?皇上当然记得!而且皇上因为这句诗,才多次纵容余莺儿的放肆。

哪怕她夜半高歌,哪怕她对沈贵人无礼,哪怕她关了欣常在禁闭,哪怕是她出言顶撞莞常在,皇上最多也就是从答应降为官女子,迁出钟粹宫而已。

华妃失势的时候,身为芝答应的颂芝并无任何过失,仅仅是受华妃牵连就被降为宫女,继续伺候年答应。对颂芝而言,她算是被丈夫休掉了,仅仅这一件事就已经够她被众人嘲笑的了。

而余莺儿做了这么多错事,只被降为官女子,她仍旧是小主,是皇上的女人,只是位份降低了而已。

甚至是她唆使下人对正在得宠的甄嬛下毒,皇上也不曾要了余莺儿的小命,仅仅是打入冷宫而已。

直到皇上得知除夕那晚上,念那句诗的人是甄嬛,皇上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你!竟然是你!朕还认错了旁人。”随即立马下令赐死冷宫里的余莺儿。

皇上是因为得知余莺儿欺君才勃然大怒,下令赐死的吗?不是的,皇上在得知真相后,立刻下令,并没有任何不舍,说明他早就对余莺儿厌烦。

要不是纯元光环的笼罩,以余莺儿的所作所为,早就死了八回了。

4.四大爷的造梦空间

没错,四大爷之所以不舍得杀掉余莺儿,正是因为余莺儿是给自己造梦的人。他下令赐死余莺儿而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是因为原来造梦的人不是她。

除夕家宴上,皇上看到摆放的红梅,便想起了纯元皇后,倚梅园的梅花正是纯元死之前和四大爷一起种的。所以喝多了的四大爷要一个人走走,不允许任何人跟着,正如他和纯元的回忆,不允许被他人打扰。

当四大爷走进倚梅园,看着满园的雪映红梅,做着和纯元在一起的梦。忽然有人念了一句纯元最爱的关于红梅的诗:“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大概这句诗最像四大爷当时的心情吧?在纯元最喜欢的地方,念了一句纯元最喜欢的诗,这不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吗?

所以闯入梦境的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给了四大爷一场好梦。哪怕再次出现的这个女人,与纯元并无相似之处,也没有那天晚上显得温婉动人。但为了这场美梦,四大爷也会护着她,护着她便如同护着自己和纯元之间的“造梦空间”。

四大爷跟着了魔似的收集纯元周边,甄嬛如此、玉娆如此、安陵容也是如此,甚至连余莺儿都是如此。

只是,如果真的如同宜修说的那般,当初留下纯元一条命,让皇上看着纯元皇后的美貌日渐衰败,那么四郎是否还会真心喜爱她逐渐老去的容颜?

我是

,喜欢读奇怪的书,喜欢追经典的剧,喜欢写爱写的文,喜欢和你分享看到听到的点点滴滴。

标签: 莺儿

更多文章

  • 看不上贾家正经主子,敢和贾府的婆子对着干,莺儿为何这么狂?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莺儿

    入住贾府不久,薛宝钗的稳重大方、举止平和便为众人所知,不仅贾母等主子喜爱她,连那府中的小丫头都爱找她玩去。自薛父去世后,宝钗就表现了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她早早知道依贴母怀,放下书本主动捡起针线,为母亲分忧。而进了贾府后,在一干姐妹中更充当了大姐姐的角色,素日旁人想不到的她总能先想到。而更多时候,宝钗是

  • 《甄嬛传》:苏培盛找余莺儿事件到底高明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一袭烟雨凝芳华标签:莺儿

    文|夏昀1除夕夜,甄嬛在倚梅园许愿时飚了一句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恰巧被独自来倚梅园的四大爷听见了,敢情四大爷身边却有才情的女子缺得厉害,就凭对方背诵的一句诗就断定她是个大才女,提出想要交个朋友。甄嬛吓坏了,大半夜的怎敢随便和男人交朋友,不要命了,谎称自己是倚梅园的宫女,赶紧想法子溜了。未见美

  • 《甄嬛传》那个骗恩宠的余莺儿,死而复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空捞娱标签:莺儿

    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那个骗恩宠的余莺儿你还有印象吗?那余莺儿身边的丫鬟花穗呢?没错,就是那个给甄嬛下毒的丫鬟余氏被贬,花穗被派遣到甄嬛宫中伺候,然而花穗却不忘旧主,听从余氏安排给甄嬛下毒,与小印子里应外合下毒手。下毒之时,花穗也是淡定的很,长相老实,但下起毒手来也是没在

  • 为“金玉良缘”莺儿私下做了一件丑事,薛宝钗觉得太丢人连忙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莺儿

    自薛家举家住进贾府,薛姨妈打定主意要“处常”那一刻,宝钗便被迫接受“金玉良缘”这个阴谋,即使自己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凌云壮志,而宝玉不过一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胭脂公子。薛家住进贾府不久,“金玉良缘”之说便渐渐渗透了贾府各个角落,除了制造舆论,“金玉”一党没少为此事费劲思量。

  • 《甄嬛传》余莺儿:成也甄嬛,败也甄嬛

    历史人物编辑:我爱分享美食标签:莺儿

    余莺儿,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只因除夕夜在倚梅园中偶然听到甄嬛的愿望: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一朝回到解放前的余氏,却没有为此而清醒,反而怨恨甄嬛,成了华妃和丽嫔的工具。指使花穗和小印子在甄嬛的药中下毒,事发后成为待罪羔羊被打入冷宫。此时,甄嬛及时的让皇上知道自己才是除夕夜在倚梅园中许愿的女子:但

  • 甄嬛传:皇帝为什么会宠幸并纵容余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莺儿

    上一篇对话分析录写到“余莺儿初见皇帝时的对话全靠苏培盛的事先培训和指导“,因为苏培盛安排指导的好,加上余莺儿的优秀表现,她开始得宠了。但是,从后宫职场的秩序和规则来看,余莺儿这职场飞升的能力是很反常的,几乎等同于从清洁工升职为核心业务的部门主管,直接和大老板对接了。还有更反常的,余莺儿得宠后非常嚣张

  • 《甄嬛传》:余莺儿,职场和情场都容不下作弊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柚子娱乐记标签:莺儿

    余莺儿是《甄嬛传》死的最早、最惨的女人,被太监小夏子活活勒死,她的结局在意料之中,因为她踩了职场和情场的地雷:作弊。余莺儿本是普通的宫女,因为除夕之夜听到了甄嬛在倚梅园祈愿,甄嬛仓促之中谎称自己是宫女。第二天皇帝便让苏公公通过对出“逆风如解意”的下句来寻找倚梅园那个只闻其声,未闻其面的神秘宫女。所有

  • 《甄嬛传》余莺儿其实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新技能标签:莺儿

    也是因为余莺儿的目中无人,所以她把欣常在关入了慎刑司。电视剧中,余莺儿因为获得了皇上的宠爱,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一次淳贵人和欣常在正走在回宫的路上,灯笼被风吹得烧了起来,使余莺儿乘坐的马车受了惊,把余莺儿震了一下,结果余莺儿就和欣常在发生了口角,不顾欣常在的位份以及资历,一怒之下将欣常在关入了慎行司

  • 看看莺儿跟紫鹃教养的差距,就知道宝钗远比不上黛玉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莺儿

    曾有人精辟地指出:“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红楼梦》里,向来不乏互相对比映衬的人物。荣府有个巧舌如簧、长袖善舞的王熙凤,宁府就有个“锯了嘴的葫芦”尤氏来衬她;迎春懦弱胆小、资质平庸,就有个魄力超凡、精明能干的探春来衬她;贾府有个雍容华贵

  • 八十回后宝钗出嫁,会带着莺儿做陪嫁丫鬟吗?

    历史人物编辑:栖鸿看红楼标签:莺儿

    肯定带过来了啊。第一,八十回中已经有预示:“宝姐姐也就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红楼梦》例无虚笔。宝玉这么说了,当然会有着落。第二,按照惯例,小姐出嫁时,要带最得力、跟得最久、最知心或者说最可信任的丫鬟。而莺儿,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