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薛姨妈最后有没有为黛玉保媒?秘密全在莺儿送黛玉的一件东西里

薛姨妈最后有没有为黛玉保媒?秘密全在莺儿送黛玉的一件东西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文治 访问量:537 更新时间:2024/3/12 23:41:19

贾母不过问了宝琴一个生辰八字,便令紫鹃焦虑不已,找准一个机会,便情辞宝玉,这一试便将宝玉试“死了大半个人”。

宝玉的疯魔表现,众人虽口中不言,但也都心知肚明,宝黛的爱情相当于公开化了,而且合府中无人不知,宝二爷离开了林姑娘,定是活不成的。

这一闹,给薛家母女的打击不小。试想当年薛家举家进京,便直奔贾府而来,随后“金玉良缘”在贾府悄然弥漫开来,薛家长年赖在贾府不愿搬走,谁不知是为了攀上贾府这门亲事?明里暗里使了多少手段,费劲多少思量,而这一切,最终输在宝黛难舍难分的感情上。

不甘总是有的,但薛姨妈毕竟是个见过世面的,倒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对贾母该说笑说笑,对黛玉却越发亲近起来。

宝玉大痊后,薛家母女在潇湘馆说闲话,期间莫名谈到了姻缘一事,薛家母女在黛玉面前秀尽了母女情后,宝钗又拿出薛蟠来打趣黛玉,黛玉是又羞又恼,实话说每次看到此处都有吞蝇之恶,也不知宝钗是何等心思,竟将世间一大俗人、浑人用已亵渎黛玉,薛姨妈似乎觉得不妥,忙笑着劝开了,又道:

“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此言一出,原就为黛玉亲事焦虑不已的紫鹃忙跑进来,笑道:“姨太太既有了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天说去?”。

紫鹃为何视薛姨妈的话如救命稻草?只因为合府中,只有薛姨妈这个外客适合为宝黛二人保媒,好似邢岫烟薛蝌,贾母也是派了尤氏来保媒。此外,薛姨妈身为“金玉良缘”当局人,为宝黛保媒等同自己放弃金玉良缘,其又是王夫人的姐姐,说话份量可想而知。

可薛姨妈怎么看待这事呢?在用玩笑打发紫鹃后,薛姨妈又说了一句“我这主意一出,老太太必喜欢”。那么,薛姨妈真的会为黛玉保媒吗?

此事不久,宫中老太妃薨世,贾母等诰命须进宫守制,府中无人,贾母便千叮万嘱薛姨妈照管黛玉,似乎意味着薛姨妈越发得到贾母的信任,宝玉与黛玉不可分离,薛姨妈确实有理由放弃“金玉良缘”,以留个体面。而薛姨妈也越发得到黛玉的信任和依赖,这种局势看起来一片大好,很多人甚至认为,薛姨妈已经偷偷跟贾母说过了这个主意,所以才得到贾母的喜欢,看似很有道理。

可是,作者不久便通过一件小玩意告诉了我们,薛姨妈说的为黛玉保媒,不过是“水”了黛玉一场罢了。

第五十九回,宝钗的丫头莺儿和蕊官前往潇湘馆,路上莺儿用柳丝和花儿编了一个花篮,好生巧致,喜的那蕊官求道:“好姐姐,给了我罢”,莺儿却道:“这一个咱们送给林姑娘”。

花篮,是个很有意味的玩意儿,在俗语中有“支花篮”一词,大意是下圈套的意思。当然,更深的一层意味,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知道作者行文,处处有玄机,字字有深意,好比宝钗用扇子扑的一对玉蝶,世间那么多的颜色,为何这对蝴蝶非得是“玉色”,不过是暗示读者,宝钗要用她的扇子“散”了宝黛这一对“玉儿”;再有第二十四回宝玉从北京王处喝酒回来,怡红院空无一人,文中写到袭人是被宝钗央烦打结子去了。怪哉,宝钗的丫头莺儿分明是最会打结子,络子的姑娘,为何还要劳烦袭人?左不过是作者在暗示,袭人是要将宝钗和宝玉打成“结子”,永远系在一起呢。

所以,莺儿这个花篮,是在暗示,薛姨妈答应为黛玉保媒的事儿,不过是在“支花篮”,给她下圈套罢了,更是告诉黛玉,她的美丽愿景,终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如那镜中花,水中月,此生只能令宝玉”空劳牵挂“了。

标签: 莺儿

更多文章

  • 《甄嬛传》安陵容收拾余莺儿,是她总得有个泄愤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超速发展标签:莺儿

    安陵容在甄嬛家小住的时候,尚且有几分“天真烂漫”,听闻自己的位分是七品答应,还打趣道,那说起来,我是最末的答应了,古有九品芝麻官,我就是那九品芝麻答应!那时候,眉姐姐是贵人,甄嬛是常在赐字“莞”,安陵容尚且觉得这样的册封很公平。毕竟沈眉庄是济州协领家女儿,相当于今天的军区总司令千金;甄嬛的爹是大理寺

  • 《甄嬛传》:四大爷那么多疑,为什么没有发现余莺儿是冒充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涛标签:莺儿

    《甄嬛传》已经播出十年了,我们作为“甄学十级爱好者”看它看得眼睛都快能撸出火星子来了。可是,当朋友问我“四大爷明明那么多疑,为什么没发现余莺儿是个冒充的呢”这个问题时,我还是愣了愣。嗯,这是个好问题!余莺儿是冒名顶替的,这事并不难发现。崔槿汐知道甄嬛逛倚梅园的内幕,所以立马猜出来有人在鱼目混珠;果郡

  • 看不上贾家正经主子,敢和贾府的婆子对着干,莺儿为何这么狂?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莺儿

    入住贾府不久,薛宝钗的稳重大方、举止平和便为众人所知,不仅贾母等主子喜爱她,连那府中的小丫头都爱找她玩去。自薛父去世后,宝钗就表现了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她早早知道依贴母怀,放下书本主动捡起针线,为母亲分忧。而进了贾府后,在一干姐妹中更充当了大姐姐的角色,素日旁人想不到的她总能先想到。而更多时候,宝钗是

  • 《甄嬛传》:苏培盛找余莺儿事件到底高明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一袭烟雨凝芳华标签:莺儿

    文|夏昀1除夕夜,甄嬛在倚梅园许愿时飚了一句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恰巧被独自来倚梅园的四大爷听见了,敢情四大爷身边却有才情的女子缺得厉害,就凭对方背诵的一句诗就断定她是个大才女,提出想要交个朋友。甄嬛吓坏了,大半夜的怎敢随便和男人交朋友,不要命了,谎称自己是倚梅园的宫女,赶紧想法子溜了。未见美

  • 《甄嬛传》那个骗恩宠的余莺儿,死而复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空捞娱标签:莺儿

    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那个骗恩宠的余莺儿你还有印象吗?那余莺儿身边的丫鬟花穗呢?没错,就是那个给甄嬛下毒的丫鬟余氏被贬,花穗被派遣到甄嬛宫中伺候,然而花穗却不忘旧主,听从余氏安排给甄嬛下毒,与小印子里应外合下毒手。下毒之时,花穗也是淡定的很,长相老实,但下起毒手来也是没在

  • 为“金玉良缘”莺儿私下做了一件丑事,薛宝钗觉得太丢人连忙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莺儿

    自薛家举家住进贾府,薛姨妈打定主意要“处常”那一刻,宝钗便被迫接受“金玉良缘”这个阴谋,即使自己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凌云壮志,而宝玉不过一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胭脂公子。薛家住进贾府不久,“金玉良缘”之说便渐渐渗透了贾府各个角落,除了制造舆论,“金玉”一党没少为此事费劲思量。

  • 《甄嬛传》余莺儿:成也甄嬛,败也甄嬛

    历史人物编辑:我爱分享美食标签:莺儿

    余莺儿,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只因除夕夜在倚梅园中偶然听到甄嬛的愿望: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一朝回到解放前的余氏,却没有为此而清醒,反而怨恨甄嬛,成了华妃和丽嫔的工具。指使花穗和小印子在甄嬛的药中下毒,事发后成为待罪羔羊被打入冷宫。此时,甄嬛及时的让皇上知道自己才是除夕夜在倚梅园中许愿的女子:但

  • 甄嬛传:皇帝为什么会宠幸并纵容余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莺儿

    上一篇对话分析录写到“余莺儿初见皇帝时的对话全靠苏培盛的事先培训和指导“,因为苏培盛安排指导的好,加上余莺儿的优秀表现,她开始得宠了。但是,从后宫职场的秩序和规则来看,余莺儿这职场飞升的能力是很反常的,几乎等同于从清洁工升职为核心业务的部门主管,直接和大老板对接了。还有更反常的,余莺儿得宠后非常嚣张

  • 《甄嬛传》:余莺儿,职场和情场都容不下作弊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柚子娱乐记标签:莺儿

    余莺儿是《甄嬛传》死的最早、最惨的女人,被太监小夏子活活勒死,她的结局在意料之中,因为她踩了职场和情场的地雷:作弊。余莺儿本是普通的宫女,因为除夕之夜听到了甄嬛在倚梅园祈愿,甄嬛仓促之中谎称自己是宫女。第二天皇帝便让苏公公通过对出“逆风如解意”的下句来寻找倚梅园那个只闻其声,未闻其面的神秘宫女。所有

  • 《甄嬛传》余莺儿其实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新技能标签:莺儿

    也是因为余莺儿的目中无人,所以她把欣常在关入了慎刑司。电视剧中,余莺儿因为获得了皇上的宠爱,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一次淳贵人和欣常在正走在回宫的路上,灯笼被风吹得烧了起来,使余莺儿乘坐的马车受了惊,把余莺儿震了一下,结果余莺儿就和欣常在发生了口角,不顾欣常在的位份以及资历,一怒之下将欣常在关入了慎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