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武练兵的故事简介 解析孙武斩爱妃的故事

孙武练兵的故事简介 解析孙武斩爱妃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4/2/21 0:42:05

孙武斩宫嫔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甚广,话说阖闾派遣伍子胥请隐居在吴国穹庐的孙武出山为吴国统兵。孙武拜见了吴王阖闾,献上兵书并当庭演练排兵布阵之法,因为妃嫔不听指挥号令所以孙武依军令将之斩首。那么孙武斩爱妃的故事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孙武练兵斩爱妃

公元前512年,此时已是吴王阖闾发动政变登上王位的第三年,他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把吴国治理的蒸蒸日上。吴国内有粮草储备,精锐部队,攻伐楚国的内部条件已经成熟。不过当时吴国军队之中却没有能够统帅大军作战的大将之才。于是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隐居于吴国之内的孙武,盛赞他的军事才能。

孙武练兵剧照

伍子胥亲自前往孙武的隐居之地请孙武出山,于是孙武随同伍子胥前往吴王宫拜见吴王阖闾。在王宫,孙武向阖闾献上兵书13册,吴王看的如痴如醉对孙武的兵法大为称奇。

孙武为了彰显自己的本领令吴王阖闾倚重于他,于是请求当庭演练排兵布阵之道。吴王阖闾答应了孙武的请求,并道:“演练的人手有要求吗,需要精锐之士还是一般的新兵?”孙武为了显示自己的军事水平刻意提高难度说:“大王后宫的嫔妃宫女就可以。”

吴王阖闾从后宫之中传召了180名女子前往演兵场,交由孙武排兵演练。孙武把她们分为两支队伍,每伍90人,将阖闾最宠爱的两名女子任命为两伍的伍长。孙武向她们交代了演练的内容和要点并且指定自己的车夫和随从为两伍军法官,负责执行处罚。

孙武练兵宫女剧照

一切准备就绪后,孙武站于点兵台上,向两伍人马讲解操练的要领和方法。讲解完毕后,孙武向两伍询问:“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简单的操练口令,知道了前后左右的队列规则,下面我们正式开始操练军阵。以鼓声为令,进行行动。你们都清楚了吗?”两伍宫女都是肯定的回答。

孙武于是令鼓手击鼓为令演练军阵,可是宫女嫔妃却是完全不当一回事,以为好玩新奇,互相之间乱作一团,嬉笑不止,孙武再三喝止,两伍宫女还是混合在一起,相互打闹,完全没有队形。

孙武于是令军法官依照兵法将两位伍长斩首。吴王阖闾眼见自己的爱妃要被孙武杀死,于是赶紧命人阻止,传令道:“大王已经知道您的练兵才能高明了。请您赦免两位王妃,大王说没有她们侍候就是吃饭也难以下咽。”孙武则是不留情面道:“吾既然受命领兵,就要忠于王事,军法不振何以尽王命。”遂杀二妃。

孙武斩爱妃剧照

然后,孙武重新任命伍长,再次排兵演练,这一回令行禁止,前后有序,阵型井然。待两队演练成熟后,孙武请阖闾前来检阅。阖闾因为孙武斩了他的爱妃,所以心中有气,便故意不至。孙武于是亲去恭请阖闾,向他进谏说:“兵家之道必须赏罚分明,令行禁止。这样士卒才会上下用命,全军形如一体,克敌制胜,开疆护土。”吴王阖闾听从了孙武的劝谏,拜孙武为吴国元帅。

这就是孙武练兵斩爱妃的故事,孙武治军严谨,军法严明,凭借高超的兵家之道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此后统帅吴国大军破楚伐齐,使得吴国这个东南“蛮夷”之国威震于中原。

标签: 孙武

更多文章

  • 孙武的《孙子兵法》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武的《孙子兵法》

    从曹操那时候开始,古人对《孙子兵法》就有很高的评价。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更是卓越的军事家,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这个“深”就是深刻、深邃、高明。网络配图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十八岁起兵以后,唐朝的天下基本上是靠他的指挥打下来的。他对《孙子兵法》的评价也非常高:“朕

  • 孙武战绩寥寥无几,为什么能被为“兵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武,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兵圣”孙武的生平带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其直接相关的战绩仅仅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两句话,“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从文中的用词“卒以为将”和“孙子与有力焉”不难看出,孙

  • 孙武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写出《孙子兵法》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孙武

    孙武,字长卿(前五三五–前四七○年),齐国(今山东省广饶县)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孙子自幼喜欢阅读兵法书籍,且读后有许多心得。这都是他的贵族家庭给他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少年的孙子就已经阅读了古老的军事典籍《军政》;熟悉了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

  • 孙武为什么会著作《孙子兵法》?他打过很多胜仗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武,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武。中国有一本书,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刊本达数千种之多,被众多国家级军校列为教材使用,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商业、体育等各种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中,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这就是《孙子兵法》,一部影响世界的中国兵法。作为历史名著,《孙子兵法

  • 吴起的战绩如何?为何《史记》中把他和孙武并列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吴起

    首先说明,标题中所说的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东迁的那一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也就是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这段时间。(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故而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之所以特别注明吴起为春秋第一名将,是因为春秋与

  • 远交近攻的计策是范雎发明的么?他都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雎

    范雎是秦国的宰相,胸存大志,文韬武略。在众人的眼中他是睚眦必报的小人,或许他侮辱须贾逼迫魏齐自尽的报复手段太不道德,但 不妨碍他同时作为君子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只有了解过他一生遭遇的人,才能够看清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范雎其人,未必是小人也未 必不是君子。范雎,字叔,他的生年不详,只知道他家贫不能自给,

  • 历史上怎么评价范雎这个人的?他有什么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雎

    范雎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怎么看都觉得范雎肯定是个很小心眼的人,由此被后世人判定范雎肯定 是个心胸狭小的人,这样的评价未免对范雎太不公平了,其实范雎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作为秦国的宰相,对秦国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

  • 解析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拜范雎为客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出生于公元前325年,死于公元前251年,他又被称作为秦昭王。在秦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永远被历史所铭记,他为秦所做的贡献,为中国的发展做的贡献都是举足轻重的。秦昭襄王像秦昭襄王姓嬴,属于赵氏,明为则,又名为稷,稷的本意是百谷之长,又有社稷江山的意味。因此历代的君王把为稷奉

  • 害死白起的范雎最后怎么了?没有退隐,死得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雎,秦朝

    秦军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一时间秦国战神白起声威达到顶点。但,盛极必衰。长平战后,白起派司马靳北略太原,派王龁进攻邯郸,自己返回咸阳等待捷报。一切似乎都在白起计划之中,司马靳拿下太原,尽取韩、赵两国的上党之地;王龁也攻下赵国的皮牢、武安等地,兵锋直指邯郸,看起来赵国破灭指日可待。但天有不测风云,秦军兵

  • 战国时期排名第三的外交家是谁?范雎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外交家(也就是纵横家)数不胜数,但是达到功成名就、到达人生巅峰的也就那么十几个,纵横家的才能,不是简简单单表现在他们都是一国的权势人物,轻则官拜客卿,重则官至丞相,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利用国际关系、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缝隙,调动整个国际的力量,建立符合本国发展的同盟。纵横家是战国大背景下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