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史上最出色的谋略家是谁?为何却瞬间惨死

三国史上最出色的谋略家是谁?为何却瞬间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80 更新时间:2024/1/6 9:07:10

王允一出美人计杀董卓成为大英雄后本应采用安抚之策,稳住局面。然而他却掷下狠话:“要杀尽董卓同党”,大树特树对立面,最终导致长安被围,并十日城破,全家人被杀个精光。《三国演义》里的王允,官居司徒,位列三公,级别相当高。从朝廷角度而言,剪除篡逆,延续汉祚,他应是一大功臣。董卓进京,坏事做尽,国人皆日可杀。曹操聚十七镇义兵,几番厮杀,都无损其毫发。反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允,竟然将董卓活活玩死,不能不让人叹一声钦佩。王允的老谋深算,工于心计,步步为营,最终大功告成,三国里没有几人能及。

演义中王允的出场,并不轰烈,一个和事老的形象。董卓设宴,议沦废立之事。座中丁原、卢植反对,卓怒,拔剑欲杀。司徒王允日:“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休要小看了这一柔软的态度,相比一味硬拼的武夫,或者动辄拍案的谔谔之士,他更多了几分冷静。往往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时刻,需要的恰恰是理智。一句“另日再议”,便能浇熄火焰,为事情的转圜赢得时间。理性归理性,但要如何拿下董卓,王允也没辙。接下来发生了曹孟德献刀谋董卓事败而逃,三英战吕布且战且走的事。董卓更加骄横,百官尽皆震怖。王允终于明白,对于强敌,不能明攻,只可暗取。于是他设下一条神鬼难料的连环计。

王允本人自然是幕后总导演,台前表演的是大明星貂蝉。二人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本来,一块肥肉要拴住一虎一豹,这种常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被他们做到了。罗贯中把这一回写得起伏跌宕的同时,还很注意人物的刻画。贵为公卿的王允可以向自己府上的歌伎貂蝉“叩头便拜”,说着说着,还“泪如泉涌”。不仅彰显其对汉室的忠心耿耿,还体现了大丈夫的屈伸自如。接着紧凑安排两次宴席,先对吕布说“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后又对董卓说他夜观天象,汉家气数已尽,由董太师即位,“正合天心人意”。见人讲话,见鬼打卦,足见权谋机变,老奸巨滑。

一女许二夫,一马配二鞍,王允敢于不按常理出牌,是他拿准了普天下男人的弱点。但凡世上男子,少有能抗拒美色的,何况是绝色。果然,吕布的表现是“欣喜无限”;董卓则赞曰:“真神仙中人也!”王允又最懂得,男人一旦对美女怦然心动,接下来必然会一桩接一桩地干蠢事。中间他那恰到好处的装聋卖傻、故作惊诧、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真是炉火纯青,滴水不漏。对手的一举一动,事态的发展进度,全在他老人家的掌控之中。貂蝉的配合也很重要,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貂蝉竟能在两个位高权重的男人中间穿梭博弈,不仅游刃有余,甚至有创造性的发挥。

本来,取下董卓首级,王允大功告成,堪称匡扶汉室第一功臣,接下来他应该大有一番作为的。只可惜,人无完人。平心而论,司徒王允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一个杰出的逻辑学家,甚至一个城府高深的谋略专家,但他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政治家所要求具备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深邃目光、宽广胸怀,他根本谈不上。王允大权在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蔡邕。蔡邕多才多艺,在当时名气很大,本质上却是典型书呆子一个。董卓身死,举国都拍手称快,唯独他跑去抚尸痛哭(裴松之注引《后汉书》说他只是在王允面前“有叹惜之音”,未抚尸痛哭)。许多人为蔡邕求情免死,都没有用。其实,天下正用人之际,王允竟不能容,以人划线,凡附卓者必诛,此乃大败笔也。

董卓原部李汜、张济、樊稠,见大势已去,上书告饶。此时的王司徒,本应审时度势,四人皆虎狼之辈,又拥有重兵,不说加以收编,至少也应采用安抚之策,稳住局面。然而王允却掷下狠话:“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大树特树对立面,导致四人率大军合围长安,十日城破,“诛允及妻子宗族十余人”,进而欲逼宫弑君,酿成“李郭之乱”。仅有谋略机巧,没有政治家的胸襟,纵然机关算尽,只能成其一二事,断然成不了大业。陈寿作《三国志》,董卓、吕布有传,而王允无传,只是在别人的传记里出现,可见分量还是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未开疆拓土的宋仁宗:为何被后人尊为千古仁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宋代有个制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意思是国家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经过以宰相、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皇帝不能独断专行。宋仁宗一直敬畏着这种法度。仁宗很喜欢张贵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类似于皇家总管),张贵妃给仁宗吹吹枕边风。仁宗本来就是个糯米团子,很好讲话,立即满口答应。可仁

  • 盘点雍正皇帝批示中的冷幽默:幽默却不失严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汝以朕为可欺乎?雍正帝批示奏折也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

  • 唐朝史上一代名相房玄龄竟怕老婆求圣旨护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当今社会怕老婆的人可以说是不胜牧举,且被人说成是一种潮流风,也许这是社会发展酝酿出来的一种必然结果吧。笔者认为怕老婆其实很正常,并不是一件让人觉得嗤笑的事。反而怕老婆是一种美德,是深爱老婆的最好体现。有句话说的好:“因为爱,所以怕”。但凡那些怕老婆的人会更加深有体会的。言归正传,今天笔者主要和大家唠

  • 杀了再说:中国史上最霸气的一道圣旨竟是他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纯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来说,苦难似乎是从童年走到青年,一直跟随着他。甚至连个名字都得跟数字挂钩,排行第八就叫朱重八,这么苦。朱元璋是道地的农民家庭,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自然在肚子都没法填饱的时候,读书就是件奢侈的事了。朱重八家里太穷,他也和其他人一样给地主家放牛赚点饭吃。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全部离

  • 揭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何要靠租房为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溥仪是满清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在宝座上只坐了三年,大清就完蛋了。大清虽然完蛋了,按照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件”,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里居住,仍然可以使用太监和宫女,仍然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皇宫的大殿、京郊的“皇庄”、辽宁的矿山、黑龙江的森林,仍然属于他的私人不动产。在紫禁城里,他说

  • 史上最搞笑的将军是谁?刺字明志远超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北宋著名将领。其父呼延琮,为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少任骁骑兵,宋太祖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宫受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乾德二年(964年),随王全斌讨伐后蜀,担任前锋,身受数处创伤,以功补为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任呼延赞为铁骑军指挥使。太平

  • 汉文帝刘恒:史上唯一载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一位对母亲至亲至孝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提到汉文帝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儿子开创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在这位大汉皇帝的身上,还有一个特别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就是他对母亲的孝道。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刘邦的姬妾,她是秦朝时一个叫薄生的人与原魏国王室女子魏媪

  • 揭秘:一代明君汉景帝卸磨杀驴坑了哪位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前四年,汉开国功臣,平灭吕氏、迎立文帝的元勋绛侯周勃免相就国,结束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退居封地绛县(今山西侯马市东)。久经宦海,面对了太多的杀戮,张侯已是心存畏惧,家居见客时常陈兵列甲。于是有好事者告发周勃谋反。文帝命廷尉审理此案,将周勃看押在廷尉监狱。此事被文帝之母薄太后知道后,责骂文帝糊涂

  • 从长安到长安:揭开唐玄宗李隆基的逃难日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天宝十五载,潼关城外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守关的将士已经接连击退了叛军好几次进攻,军心大振,最高统帅哥舒翰心里清楚:必须保证潼关的万无一失。因为潼关后面不远的地方,就是长安城。虽然现在还是国难当头,但形势正逐渐向有利于唐朝的方向发展,叛军被挡在潼关,不能前进一步,后方则有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袭扰,沦陷

  • 揭秘:明末水军的第一人为何朝三暮四反复叛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时,海盗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向清廷投降后,为了扩大势力,派人前往晋江一带招募军士。当地青壮年迫于生计,纷纷参军,施琅便是其中一员,也由此开始了与郑氏家族四代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郑芝龙招兵买马,在其招募的数千人之中,施琅很快就崭露头角,当上了千夫长。此后,他在剿灭海盗时屡立战功,但职位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