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颜真卿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他死的有多壮烈?

颜真卿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他死的有多壮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84 更新时间:2024/1/26 10:59:32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将领、书法家,是个能文能武的人物,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颇高,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颜真卿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01、童年

颜真卿是背负着包袱出生的。

他的先祖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五世祖颜之推,创作《颜氏家训》,开“家训”之先河;曾祖伯颜师古,精训诂,明舆地,因注解《汉书》闻名于世。

山东人之义,颜姓氏族之儒,先祖家训之忠,与他的生命,形成宿主与寄生的关系。

颜真卿的先祖,赠予其一堆美好的品质,却没有留给他荣华富贵的生活。

史书中如此描述他的童年,“少孤,母殷躬加训导”。寥寥八字,又岂能描摹出母子相依为命的凄惨。

有唐之一代,颜真卿的童年,并非算作个例。鼎鼎大名的白居易,也有如斯命运,他在文章中写道,母亲“亲执诗书,昼夜教导,恂恂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

同样是描写童年生活,史官用一张冷脸,以区区八字,诗人才子的描摹,却深情而动情。

白居易和颜真卿,并没有辜负母亲的辛苦。但他们在回忆昔日读书情境时,却不约而同地收敛起来。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用八个字回忆童年辛勤读书的模样:“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要读多少书,口舌才会生疮?要写多少字,手肘就能磨出老茧?笔者亦不知道,但白居易的诗歌和文章,早已彰显出,他往昔辛苦的程度。

颜真卿绝少提起自己的童年,他在晚年曾为父亲立过一碑,在碑文中有如下之语:“贫无纸笔,与兄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之。”

用黄泥习字,也只能说明其家之贫。但颜真卿以“扫壁”描述其习字之事,诸位且想想,要书写多少字,才能到“扫壁”的境界。

除此之外,颜真卿赠给后学者一首小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2、缺陷

颜真卿活得比白居易辛苦。

白居易以儒学入朝为官,中年的他逐渐失意,便过起得过且过的生活。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但荒野太冷清,朝堂太喧闹,他于是洋洋洒洒写下《中隐》之诗: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白居易是才子,他能把官场的蛀虫,描述地绘声绘色。但笔者敢断言,颜真卿若然看到这首诗,他会愤怒的。

颜真卿虽也笃信佛教,但儒家思想,是维系他一生的精神支柱。忠义、诚信、谦卑、宽容,皆是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颜真卿对道德的坚持,甚至到矫枉过正的程度。道德上的洁癖,也是性格上的缺陷。

颜真卿为官后,曾出使于河东。朔方县令的母亲过世三十年,依旧不得入葬,颜真卿因此弹劾县令,皇帝便用同样的方式,惩罚不孝的县官:三十年内不再录用他。

这一场弹劾,倒还说得过去。安史之乱末期,广平王李豫准备领兵收复长安,临别之前,他先向皇帝辞行。退朝后,李豫步行至木马门,出了宫殿方才上马。

广平王颇尊礼制,但颜真卿却注意到,有个叫管崇嗣的将军,竟然目无王法,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便因此弹劾他。

而皇帝出言为管崇嗣开脱,才免除人家的大罪。皇帝解释说:“管崇嗣是老将军,脚上还有病,姑且宽容他,你就不要再说了。”

颜真卿也时刻关注皇帝的言行举止。皇家太庙为贼军所破,颜真卿于是上奏:“春秋时期,新宫被烧,鲁成公尚且痛哭三日,今日太庙被盗,臣请皇帝在郊外祭祀,面朝东方而哭。”

广平王李豫,继承皇帝位,是为代宗。皇帝将从陕州返回京城,颜真卿依旧上书,按照古之礼制,皇帝先要拜谒五陵、九庙,然后方可回宫。

可想而知,无论哪一任皇帝,都不会搭理他。有的臣子也规劝他:“颜大人您的见识很美,但为何偏偏不合时宜?”

颜真卿则以愤怒回应劝诫。其实聪明如颜真卿者,又岂能不知圆滑世故的为人之道,他自己也曾说过:“真卿以褊性,为小人所憎,窜逐非一。”

“褊”不是个好词,有狭小、狭隘之意。“褊性”与“高洁”,同时集合于一身,这既是颜真卿的性格缺陷,亦是他身上的闪光之处。

孟子·公孙丑上》有言:“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便是颜真卿的写照。

03、能臣

后人依旧古代官员的品行举止,常把他们简略地分为忠臣、能臣、铮臣、佞臣、奸臣、和弄臣等等等等。

颜真卿之言行,得铮臣之名;其聪敏机智,又当得起能臣之誉。

五原地区有冤案,长久不得解决,气候一直干旱。颜真卿至,立辨之,冤案刚刚裁决,天上便下起雨来,郡县的子民称他为“御史雨”。

颜真卿之聪敏,绝不止于此,他很早就洞悉到,安禄山必然谋反,于是借兴修水利之名,暗地里修筑城池。

在表面上,颜真卿却汇聚文人雅士,泛舟湖中,饮酒赋诗。他常以醉眼惺忪,步履蹒跚的形象示人,正所谓:

风流平原守,浪迹湖水间。

一年十二月,半是醉中仙。

安禄山派密探侦查,看到颜真卿的醉态,认为他不过是个酸腐文人,便没再将之放在心上。

安禄山反叛之后,整个河朔地区尽数沦陷,唯独平原一城坚如磐石。

乱臣贼子叛乱,最为震惊的还是风流天子唐玄宗。他失望于整个朝堂没有半个忠臣,当颜真卿的奏折传至京城,玄宗先是震惊:“朕不识真卿何如人”,尔后大喜:“我虽不知,但他之所为竟能如此!”

唐玄宗也真是一个糊涂蛋,他最熟悉的安禄山,是一介奸臣;他最陌生的颜真卿,是千古忠臣。

04、生死

有的人说,俯仰之间人生百年,唯有一个终极问题,那便是生死。

当列强来侵犯时,当国家的安危受到威胁时,当含冤莫白、正义不伸时,个人的生死,还算是一个问题吗?

说得更具体一些,六百名印度士兵,披坚执锐,虎视眈眈,向加勒万河谷进犯的时候,人民子弟兵个人的生死,还算是个问题吗?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生命告诉我们答案,团长祁发宝用满头满脸的热血,告诉我们答案。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似乎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谈大义谈国家。外面世界的所有一切,似乎也与你我无关。

我们吃着火锅唱着歌,我们活得很逍遥,但有些人在为你我而死,他们是新时代的飞将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通读史书,我们会发现,铮铮铁骨的少年郎,能为国家而死;年近八十的老人,也愿为国捐躯。

且让我把时钟拨到1200年以前,安禄山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颜真卿为抵御叛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安禄山兵发范阳之前,派义子率5000精兵驻守土门关。安禄山还让儿子以“关怀”之名,对颜杲卿赠袍封官,还挟持他的幼子、幼孙。

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堂兄。经过这场叛乱,颜氏家族有30余人惨遭杀害,而颜杲卿死的最为惨烈。

安禄山把颜杲卿捆在洛阳天津桥的柱子之上,割下他的舌头,肢解并吃他的肉。而颜杲卿的子侄和儿孙,也一并陪葬。

05、殉国

颜真卿的一生可谓壮怀激烈,因其才干出众,颜数次为朝廷重用;但他性情耿介,多次得罪权臣,又被不停地贬谪。

生当乱世,历四帝,遭六忌,谪迁升降者五,胁逼至死者一,然终不悔其忠直性格,终不易其坚贞名节。

颜真卿经历过四代帝王,他也和太多的奸臣同朝为官。公元784年,藩镇将领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想除掉颜真卿,便以借刀杀人之策,保举年迈的颜真卿,去传达皇帝的旨意。

颜真卿宣读圣旨时,李希烈的部将和养子共一千余人,手执钢刀利刃,威胁谩骂颜真卿。

李希烈想自立为皇帝,许他以高官,颜真卿正色训斥:“安禄山造反时,我的哥哥自举义兵,直到被害,依旧唾骂不绝于口。我都快八十了,官也做到太师,难道就不能坚守哥哥的气节,死而后已?”

李希烈于是拘捕颜真卿,还在庭院挖了一丈见方的深坑,名曰“坑颜”,准备将其活埋。

是年,朝廷的军队取得胜利,逆贼担心变故,来到颜真卿的住所,在庭院中堆起柴草,沃之以油,准备将他烧死。

颜真卿不想忍受屈辱,主动投身赴火。叛将不过是想吓他,立即制止住颜真卿。

但不久之后,朝廷将自己的弟弟处死,李希烈怒火中烧,将火气撒在颜真卿身上,他派宦官去赐死颜真卿。

宦官来到颜真卿住处,首先说道:“有敕令来。”颜真卿于是跪拜行礼,宦官继续说:“圣意要赐你死。”

颜真卿自知大限将至,寂然问道:“臣老而无功,罪当处死,但不知使者何时从长安来?”

宦官答曰:“我从大梁而来。”颜真卿于是知道,敕令乃是由李希烈发出,他大骂道:“不过是乱臣贼子罢了,算哪门子敕令?”

言毕,颜真卿即被勒死,终年七十七岁。

06、总结

颜真卿是背负包袱而生,终其一生,他没有愧对颜氏宗族。甚至可以这样说,颜真卿成为了一座崭新的高度,他成为后来者新的榜样。

此文基本没有提及颜真卿的丹青妙笔,苏东坡说过,“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东坡所列举的,皆是各自领域的超世之才,颜真卿在书法上首屈一指,但笔者想说,他的品格犹胜于书法。

对于颜真卿的评论,很少有贬低的声音,但理学家朱熹却说道:“颜鲁公只是有忠义而无意智底人。当时去那里,见使者来,不知是贼,便下两拜。后来知得,方骂。”

朱大圣人苛求于颜真卿曾向宦官行礼,他觉得,颜真卿徒有忠义,却不够聪明。对这样的评价,老谈奉还给朱熹三个字:“键盘侠”。

尖刀利刃、活埋、火烧、威逼利诱、胁迫囚禁,所有的手段,强加到一个八十岁老人的身上,这个老人一副铮铮铁骨,表现的比谁都硬气。

颜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但他的身份,也不过是一个文人,一个失意的老臣,一个默默无闻的爱国者。

一曲霓裳失太平,渔阳鼙鼓暗风尘。

君王只识杨丞相,不识平原老守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贵妃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墓真的只是衣冠冢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选一位中国古代的美人代表,杨贵妃可能是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翻阅历史上,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千古帝王,他们大都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情结。提及“美人”这个词,

  • 李隆基不惜废后都要争夺杨玉环 杨贵妃长得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玉环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李隆基为什么敢和儿子争夺杨玉环?杨玉环长得有多美?有的时候愿意看一些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甚至会想象自己就是电视剧的主角,有一天一次意外让自己穿越到了几百年前,这样就可以亲眼看到曾经的人们是如

  • 魏延被杀且被灭三族是为何?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蜀将魏延的印象应该都比较深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塑造为了一个生有“反骨”之人,然而历史上的魏延却是对蜀汉忠心耿耿,虽然有些自傲和叛逆,但却从来没有反叛之心。那么,忠心耿耿的魏延,又为何被杀且被灭三族呢?实际上,不过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魏

  • 作为唐朝最有名的两位皇帝 李隆基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隆基和李世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和李隆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李世民和李隆基相比,谁的能力更强一点呢?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最有名的两位皇帝,两人都可算是雄才大略的有为英主,不过李隆基晚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人设崩塌,成为由明转昏的典型。先说说

  • 终生未入仕的姜夔,他的情感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是南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他多才多艺,却一生都没有入仕,一直在江湖转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姜夔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黎明刚至,伴着满城灯火,天色也只露三分清明。远处隐约传来的几声鸡鸣狗吠,将姜夔从噩梦中拉回现实。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梦魇了,细密又冰凉的汗珠湿了

  • 萧何作为韩信的引路人 萧何为何联合吕后将其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萧何与吕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韩信成功路上的引路人,萧何为什么要献计吕后将韩信杀死?萧何到底是怎么想的?公元前196年,吕后为除掉韩信,召萧何进宫商议,吕后对萧何说:“相国,你了解吗?淮阴侯要谋反。”萧何一脸惊讶,问道:“微臣不知,敢问皇后,从

  • 富察·傅恒:清朝历史上唯一达到“文平天下、武定乾坤”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因为长久以来的“狄夷之辨”而饱受后世诟病,“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等至高评价,在清朝几乎找不到对应的人,清朝历史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人物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群才效用,大寇荡平”的晚清重臣曾国藩,虽然被《清史稿》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但后世对其也多有

  • 历史上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时,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电视剧朱元璋中刘伯温,朱元璋电视哪一集毒死刘伯温,刘伯温与朱元璋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刘伯温是名气最大的一。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359年,朱元璋打下浙江金华之后,听闻刘伯温(刘基)、章溢、叶琛等名声很大,于是派遣孙炎邀请他们加盟,其他人都答应了,但刘伯温却拒绝了。随后,朱元璋再一次邀请,刘伯温还是拒绝,直到第三次邀请,刘伯

  • 刘邦建立王朝后经常御驾亲征,朱元璋却不用,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当皇帝是天意吗,朱元璋御驾亲征什么梗,刘邦为什么打不过匈奴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些皇帝是靠农民起义当上皇帝,并实现了大一统,是真正的屌丝逆袭,走上了人生巅峰。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底层起家,刘邦最早是个泗水小亭长,朱元璋则只是个平民百姓。开创霸业的路上有无数艰难险阻,因为刘邦和朱元璋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所有的一切都要亲自来做。

  • 为什么说王维是个安静的美男子?他有着怎样的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你眼中的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苏轼说王维的诗

    如果问谁是唐朝第一诗人,肯定会是众说纷纭,但要问谁是唐代诗坛第一美男子,相比大部分人会选择王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集异记》记载,“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一曲《郁轮袍》直接把玉真公主收为小迷妹。什么“翩翩佳公子,皎皎世无双”,都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可这个颜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