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早年究竟是什么样的 萧何与张良为什么会跟随这样的人

刘邦早年究竟是什么样的 萧何与张良为什么会跟随这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22 更新时间:2024/2/5 3:08:4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为人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刘邦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吗?萧何与张良为什么还愿意跟随刘邦?

刘邦并不是早年贪财好色,而是一直都贪财好色,贪财好色并不是十恶不赦的罪名,更不是什么大的过错,一个男人,不贪财的有几个,不好色的有几个,莫被装正经的人给欺骗了,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好色的男人,真正一生都不娶老婆,不找女人,不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孤独的安抚的,那才是真正的不好色。

刘邦虽然贪财好色,但是他仗义啊,喜欢对人施舍,宋江为什么被大宋的英雄好汉们称为哥哥,还不是他仗义疏财,解人危难,呼保义、及时雨,这名头多响亮啊,刘邦也是宋江这样的人,这种人身边总是能够聚集很多的英才,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他所用,萧何就是其中之一。

萧何为什么追随刘邦?

萧何是文官,没有刘邦那样的率性洒脱,更没有刘邦无赖的特性,在乱世当中,这样的人不具备独挑大梁的能力,因此,萧何只能够选择一个可靠的人作为辅佐对象。

刘邦就是萧何身边唯一还算可以的人,选择刘邦既是萧何走的一步妙棋,其实也是不得不选择之一,萧何是沛县的主使官,当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被压迫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冲进县衙斩杀县令和其他官员,然后自立响应陈胜,萧何和沛县县令也害怕啊,但是他们作为秦朝的官员也不能响应陈胜啊。

于是萧何等人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已经被大秦律法定为罪人的刘邦前来沛县,以他的名义造反,既可以不用被百姓们无端杀害,又可以避免朝廷征绞失败后沦为罪人。

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战略,刘邦胜,萧何等人跟随刘邦打天下,未来的肱骨之臣,刘邦失败了,朝廷问罪,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是被强迫的,不是他们想起义的,而是刘邦逼着他们跟着一起起义的。

但是沛县县令在最后的关头后悔了,还要杀了萧何,那萧何只能够跑了,往哪里跑呢?总不能去找陈胜吧,纵观附近唯一一个能够保住萧何姓名的,只有刘邦了,所以萧何只能够投靠刘邦。

萧何投奔刘邦以后,刘邦对他还是非常信任和尊敬的,在当时的各地反王中,陈胜、吴广已经内斗的天昏地暗,项梁项羽对于外人并不信任,其余的陈余、张耳、魏豹、英布臧荼、彭越、田荣等,在能力和威望上还不如刘邦呢,萧何有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了。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除了刘备三顾茅庐以外,实在是没人选了,曹操、孙权手下谋士太多,不会重用诸葛亮;刘伯温为什么选择朱元璋,实在是张士诚、陈友谅等人太垃圾了,没得选。

张良为什么追随刘邦?

张良是铁杆的反秦斗士,年少时就开始反秦了,还制造出了轰动全国的博浪沙刺杀案件,但在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张良投奔的是代楚王景驹,景驹在留县(就在我们微山湖西南,已经被淹没了),张良在下邳(徐州),刘邦出沛县行军下邳,结果张良偶遇了刘邦。

张良偶遇刘邦以后,被刘邦封了个看管后期的小官,但是这个小官经常给刘邦讲解《太公兵法》,刘邦听不听得懂不了解,但是他用啊,刘邦就是信赖张良,凡是张良的话他都信,凡是张良的计策他都用,这张良心里就舒畅了,别人不用刘邦用,那肯定跟着刘邦混啊。

而张良还有个小梦想,就是恢复战国时期的韩国,毕竟张良祖上都是韩国的相国嘛,刘邦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给韩王成打下了自己的领土,大手一挥的就送给了韩王成,那张良肯定要感激涕零啊。

在项羽分封诸侯以后,张良就离开了刘邦,去找韩王成了,这也可以看出,张良的心里其实还是想要重归韩国的,但是项羽不同意啊,不仅不让韩王成回韩国了,还把他贬成韩候了,最后竟然给杀了,张良这辛苦扶持起来的韩国的后代子孙就这么被项羽祸害了,索性逃奔到刘邦那里去了,在当时,除了刘邦也没人能跟项羽掰手腕了。

韩信为什么跟随刘邦?

韩信之所以跟随刘邦,离不开萧何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刘邦舍得孩子。

韩信早年是又穷,人品又不好,还被人侮辱过,但这不阻碍韩信继续向前啊,在项梁起义后,韩信果断地投靠到项梁麾下,当上了小兵。

项梁死了以后,韩信就归属到项羽麾下了,项羽这个人多傲啊,你韩信一个小兵整天给我献策的,我需要献策嘛,手下骑兵一动,还需要计谋?在绝对实力面前,什么计谋都不顶用。

然后韩信就跑去刘邦那里了,继续当小兵,结果在接待宾客的时候,犯错了,按规定就该被杀了,在被杀的时候,韩信果断地喊了一句:“汉王不想一统天下了么,怎么杀起壮士来了。”

这也就是监斩的是滕公,换成樊哙,韩信脑袋早就搬家了。

滕公把这事告诉刘邦以后,刘邦觉着他这是吹牛皮,就像若干年以后袁崇焕跟天帝说三年可灭后金时一样。

不过刘邦这个人就是心胸大度,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看管粮食去了。

由此可见,在整个秦末时期,不光项梁眼瞎,项羽也眼瞎,刘邦眼睛也瞎得不行,三个瞎子在一起打仗,手底下总有明眼人啊,那就是萧何。

萧何也不是生来就是眼睛明亮的,那是因为他跟韩信聊了很多次,发现韩信是个人才,但凡是个人,跟韩信聊上几回,总能够看出来的。

但是刘邦不用啊,继续眼瞎中,韩信急了,跑了,然后萧何把他追回来了,刘邦很生气,萧何说大王别生气,韩信能把你夺天下啊。

刘邦固然不信,但萧何的话他还是很听的,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瞬间成为了汉军统帅,这个恩情韩信记了一辈子,在几年以后,项羽邀请韩信瓜分天下,蒯通力劝韩信自立为王的时候,韩信就感念刘邦的恩情,没有做出背叛刘邦的行为。

通过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经历,我们可以归纳出刘邦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的原因:

1、人才没得选,项羽不用,其他人不行,只能够投靠刘邦。

2、刘邦仗义疏财,解人危难,时间久了形成聚拢效应。

3、刘邦能够做到言听计从,对于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刘邦很听话。

4、刘邦敢于下血本,对于未知的人敢于豪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桓温过于看重功名利禄,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魏晋南北朝是个颓靡又浪漫的时代,有一位将功成名就看得过于珍贵的枭雄曾说“就算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桓温,他的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禄,为此不惜放弃自己身后万代的名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桓温出身名门,父亲桓彝是两晋的名臣。据说他生来便不同,周

  • 萧何的名气和其他两杰相比 萧何的名气为何相差甚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初三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都是汉初三杰,萧何和韩信,张良相比,萧何的名气为何比两人相差甚远?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大汉江山,萧何、张良与韩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于是刘邦在登基后,指着三人对自己的大臣等人侃侃而谈:“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

  •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得仕途之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出身于京兆杜氏,他颇有才华却恃才傲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初唐狂人杜审言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唐时期,有位狂人曾对外放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了不得,他说他的文章,文采好到屈原、宋玉只配给他

  • 颜真卿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他死的有多壮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将领、书法家,是个能文能武的人物,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颇高,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颜真卿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01、童年颜真卿是背负着包袱出生的。他的先祖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五世祖颜之推,创作《颜氏家训》,开“家训”之先河;曾祖伯颜师古,精训诂,明舆地

  • 杨贵妃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墓真的只是衣冠冢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选一位中国古代的美人代表,杨贵妃可能是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翻阅历史上,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千古帝王,他们大都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情结。提及“美人”这个词,

  • 李隆基不惜废后都要争夺杨玉环 杨贵妃长得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玉环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李隆基为什么敢和儿子争夺杨玉环?杨玉环长得有多美?有的时候愿意看一些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甚至会想象自己就是电视剧的主角,有一天一次意外让自己穿越到了几百年前,这样就可以亲眼看到曾经的人们是如

  • 魏延被杀且被灭三族是为何?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蜀将魏延的印象应该都比较深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塑造为了一个生有“反骨”之人,然而历史上的魏延却是对蜀汉忠心耿耿,虽然有些自傲和叛逆,但却从来没有反叛之心。那么,忠心耿耿的魏延,又为何被杀且被灭三族呢?实际上,不过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魏

  • 作为唐朝最有名的两位皇帝 李隆基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隆基和李世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和李隆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李世民和李隆基相比,谁的能力更强一点呢?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最有名的两位皇帝,两人都可算是雄才大略的有为英主,不过李隆基晚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人设崩塌,成为由明转昏的典型。先说说

  • 终生未入仕的姜夔,他的情感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是南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他多才多艺,却一生都没有入仕,一直在江湖转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姜夔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黎明刚至,伴着满城灯火,天色也只露三分清明。远处隐约传来的几声鸡鸣狗吠,将姜夔从噩梦中拉回现实。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梦魇了,细密又冰凉的汗珠湿了

  • 萧何作为韩信的引路人 萧何为何联合吕后将其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萧何与吕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韩信成功路上的引路人,萧何为什么要献计吕后将韩信杀死?萧何到底是怎么想的?公元前196年,吕后为除掉韩信,召萧何进宫商议,吕后对萧何说:“相国,你了解吗?淮阴侯要谋反。”萧何一脸惊讶,问道:“微臣不知,敢问皇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