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全盛
全盛
高句丽最大版图有多少?(高句丽历史上有多少兵力)
文史百科时间:2024/1/7 7:44:46阅读:1253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在问这个高句丽,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高句丽还是非常非常厉害的。高句丽不仅隋朝到唐朝都有玩,西汉也开始玩了,所以真的很厉害。所以很多人想问,这个高句丽的疆域最大是什么时候,当时有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揭秘一下。1.高句丽的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高句丽的全
大清帝国官场“潜规则”: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0:54:00阅读:2936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按照清代财务制度,曾国藩需要先将这些年来的军费开支逐项进行统计,编成清册,送交户部。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
吴越:五代十国之一,疆域狭小,却存在了70多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8:40:20阅读:2973
一首先,对于吴越来说,第一任君主为钱镠。根据《旧五代史·钱镠传》等史料的记载,唐朝末年,各地的叛乱频繁。在此背景下,钱镠致力于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在唐朝末年,钱镠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从而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对此,在不少历
鼎盛时期的明朝到底有多强大,当初的版图面积有多少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5:47:15阅读:1298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国土最大值在明初,明末疆域发生很大变化当年朱元璋在刚刚建立明朝江山时,为保证边境安稳,便将皇四子朱棣安放在边境,镇守一方平安。可朱允炆未能理解爷爷的一片苦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丢了江山也丢了性命。明成祖登基之后,他深知明朝刚刚建国,根基不稳,急需休养生息,于是火速迁都,并且修
明朝疆域概述:前期雄心勃勃地继承元朝版图,后期将边疆一再丢弃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8:48:46阅读:1608
一,明朝对元朝疆域的继承元朝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其面积突破了1400万平方公里,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并且,元朝的存在大大扩展了国人的眼界,使得人们的天下观扩大了。1368年,朱元璋追亡逐北,灭元朝,建立了明朝。那元朝留下的1400万平方公里的遗产,到底该如何处理呢?在革命的年代,朱元璋打着
马超占据关中,为何没能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6:50:19阅读:3068
之后,马超攻打陇上诸郡失败,依附汉中太守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自此之后,马超成为刘备麾下的一员大将。在马超之前,秦国以关中作为基础,得以剪灭六国。那么,问题来了,马超占据关中,为何不能重复当年秦国的老路,从而一统天下呢?[var1]一首先,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大明王朝时共有多少藩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14:54:15阅读:3977
明朝奠基人洪武万岁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建立大明王朝,宗藩朝贡体系随之建立。随着大明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辐射能力日益增强,藩属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为了保证大明王朝的稳定和安全,朱元璋在大封功臣的基础上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分镇全国的战略要地。所以明朝的藩国主要由内外这两部分组成。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分镇天
吴三桂的基本军力怎么样,镇守山海关时,究竟有多少兵马?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3:46:07阅读:1661
说起吴三桂这个名字,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汉奸走狗,为什么他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如此差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山海关事件。说起镇守山海关大家心中都会有一个疑惑,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时候,手下到底有多少兵马呢?山海关作为行军打仗之人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为何在农民军打过来的时候吴三桂却选择了投降呢?作
稚嫩幼小的湘军,最后为什么能取得湘潭大捷?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3:17:25阅读:4675
湘军初起,连遭重创,士气不振。林绍璋统率太平天国西征军分据湘潭、靖港,计划南北夹击长沙,迫使曾国藩迅速决策。曾国藩召集营官“谋攻守”。会上歧义颇多,最后由曾国藩整合,议定先发制人,出攻湘潭。早在4月25日,正是林绍璋攻克湘潭第二天,塔齐布追至城外高岭,并进犯西征军木城,湘军“闻炮即伏,炮止即进,数伏
南唐政权崩塌,亡国皇后多次遭强幸,宫廷画师在旁绘画成图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7:16:56阅读:2302
南唐时期,司徒周宗有着两个女儿,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女儿,前后都是嫁给了南唐后主李煜做了皇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周后和小周后,这姐妹俩差了整整十四岁,大周后和李煜成婚之时,小周后才不过年过五岁,还是个娃娃。这小周后自小便依赖姐姐,所以即便是姐姐成婚了也是时时去找姐姐,再加上深宫寂寞,大周后对于妹妹的到来
大唐到底有多牛?送波斯王子回家,突厥挡道就灭了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0:18:43阅读:3542
有这么一个人,本来只想当个文官,结果打仗打得让人闻风丧胆。本来只是送波斯王子回国当国王,结果因为觉得突厥挡路,直接把人家给灭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波斯帝国热衷于和罗马干架。干着干着,忽略了在自己身边的阿拉伯。那个时候,阿拉伯只是一只小猫咪,波斯并没有将它放在眼里。结果没想到,阿拉伯是一只橘猫,很快就
败者就一定为寇?袁绍:曾经的优点成了缺点,一代英雄沦为了笑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7:14:02阅读:687
在演义中,袁绍是站在“英雄”对立面的消极人物,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就一眼看出了这位当时头号军阀的外强中干:“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而在《三国志》里,曹操的用词倒没这么激烈,只是说:“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袁绍确实败给了曹操;但观其过程,绝对没
燕国东部有个上古之国无终国,是燕国人挺进东方的巨大障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13:01:58阅读:2691
历史上对于无终国的记载没有那么详细,无终国出现的时间大致在燕国庄公前后。燕国受山戎侵扰,无力抗拒之下派人到齐国请求援助。齐桓公派出大军,遂与燕国、无终国结盟,共同打退了侵犯燕国的山戎部落,并是把中土大军推进至孤竹、令支国境,彻底摧毁了燕国周边具有威胁的部族力量,燕国遂能休养生息。但休养生息的不止燕国
唐朝公主远嫁吐蕃,为两国邦交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还广为流传!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2:57:47阅读:2972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汉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来自今尼泊尔)。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
北宋开封之战,金国撤军后为何二度来攻?看看宋钦宗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 8:50:33阅读:2487
不过,由于金国两路大军中的西路军(完颜宗翰)被阻挡在太原,只有东路军(完颜宗望)渡过黄河包围了开封,而且北宋各路勤王军队包括战力最强的西北禁军,也相继赶到了开封城下。金国东路军完颜宗望一时间难以得逞,在勒索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以及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之后,金军旋即罢兵撤军。这就是历史上著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伊利汗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3 17:38:55阅读:1259
伊利汗国是元朝西北诸藩之一,其极盛时代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与察合台汗国和印度为邻;西临地中海,领有今小亚细亚半岛的大部分,与埃及和欧洲相望;北至太和岭(高加索)和花剌子模,与钦察汗国接壤;南濒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都城先后在蔑剌合(今伊朗阿塞拜疆之马腊格)、桃里寺
为什么明朝版图面积大家争议很大?是格局视野还是羁縻政策原因?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9:26:06阅读:2306
明朝是个毁誉参半的神奇王朝: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刚烈让人敬仰;奇葩帝王频出、锦衣卫横行不法的黑暗让人不忍直视;虽不缺乏忠臣良将,但是争权夺利的党争也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实力。在明朝所有争议当中,明朝版图面积似乎成为了一个热门。“远迈汉唐”的大明王朝究竟是否属实,下面亮明我们的观点。
有人说“终唐一朝,盛不及隋”,唐朝真的不如隋朝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1 11:25:21阅读:1604
唐朝开国20多年了,还在吃隋朝的粮食,这20多年过了保质期的粮食也不知道唐朝哪个会去吃。至于世界公认最强,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世界公认的,是不是在那个世界里面,海外侨胞住的地方都不叫唐人街,叫隋人街!这几年隋朝吹捧的莫名其妙的有点多,这套逻辑也是网上满天飞。“终唐一朝,盛不及隋”,这个论点非常炸裂,但是
补充兵力:明朝武官征用制度如何影响王朝发展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1 6:16:51阅读:3499
明朝建立之初,设立了很多军事机构,以增强王朝的力量,抵御外来的侵略。永乐年间,战乱频发,此时需要更多的武将,于是为了军事装备开始大量征募武将。中后期,政策虽稳,但仍不能放松警惕。目前,军官数量明显不足,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填补军官空缺。为了尽快补充武将的数量,明朝采用了多渠道的补充方式。通过传承、选拔、
李旦为何把皇位让给正值盛年的李隆基李旦:我对皇位没有感觉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13:16:05阅读:2673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武则天皇后。我们看看唐睿宗李旦的一生。他一生两次登基,第一次是在公元684年至690年,第二次是在公元710年至712年。年。公元713年7月,51岁的唐睿宗李旦决定退位,将皇位让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则退居百福殿安度晚年。我们都知道这位国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