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是谁

唐朝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4/1/16 14:20:46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律诗属于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今天历史小编主要聊聊五言律诗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些逸闻趣事。

(一)唐代的第一位诗人

被后世认定为唐代第一位诗人的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他仿效200多年前东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写过一篇《五斗先生传》,自诩很能喝酒,还愿长醉不愿醒。

他为什么迷恋酒乡,如此消沉呢?说来话长。王绩出生在隋朝,从小自幼好学,记忆力特别强。公元600年,16岁的王绩到京城拜见当朝宰相杨素,其聪明机智、才华过人的本事叫京城的王公贵族吃惊不小,誉称其为“神仙童子”。

五年后王绩顺利通过隋炀帝杨广新创的科举考试,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负责保管和校勘朝廷的书籍。“秘书省正字”虽然是个官,但不是那种文人理想中的能掌控治国平天下大权的官,因此心里充满失落感,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干脆申请调出京城,到南京六合县做县丞。

在官场待久了,发现了官场腐败且无力改变,只好借酒消愁以求解脱。被人弹劾“ 只知贪杯不理政事”,时值隋末大乱,他一气之下辞职,回山西老家当起了陶渊明式的隐士。

公元625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发布了用隋朝旧臣的圣旨,朝廷参照王绩原来的官职,任命其为门下省待诏。门下省是隋唐两代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主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

待诏就是替补人员。

虽然是替补,但王绩很欣然地接受了这个职务。他的弟弟觉得奇怪,薪水这么低还愿干?就问是啥原因。王绩月亮坝耍刀明砍(明侃),因为每天能得到三升酒。这话传到了上司陈叔达耳中,把供应给他的酒从三升增加到了一斗。但厌恶官场腐败的王绩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归隐后,他不单是品酒、酿酒,还编写酒谱,写下了不少有关酒的传世文章。

他写的《野望》诗,令文学史为之一新,流传至今,谁读了都会产生深深的共鸣,在此笔者试用散文将原诗翻译:

那天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的山上向远方眺望,心中十分惆怅,不知道今后我落脚到何方。山间密密的树林落下了不少黄叶,已是一幅秋天的景象。太阳下山了,给山巅抹上了落日的光辉。清晨就把牛和羊赶出去放牧的乡民,急急地把它们赶回去。猎人们带着弓箭和猎物也回家了。我是一个外乡人,与他们不相识,他们陆续从我身边经过,大家都没有相互打招呼。这里的自然风光好,人们纯朴勤劳,远离了城镇的喧闹,我打算以后就在这里隐居。

(二)狂傲自大的杜审言

初唐诗人杜审言,没有其先祖杜预孙子杜甫那么知名,但按杜甫所述“吾祖诗冠古”来看,理应属于诗坛大咖人物。他也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其五言律诗的格律近乎于完美。可他的性格特立特行,狂傲得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670年,26岁的杜审言一举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为隰城(今山西临汾附近)的县尉。他嫌这官儿级别太低,十分不满意。

后来他得到一个参加官员预选的机会,可叹他智商超过常人情商却低得不及常人,走出考场就当众挖苦主考官苏味道,说他晓得了自己的才华后,会羞愧而死。还说自己的诗文超过了屈原和宋玉的赋的水平,书法嘛王羲之也甘拜下风。俗话说文无第一,古代文人十分讲究谦和,如此反其道而行之,真不知他如何想的。

杜审言的这种个性,使他成为了官场上的另类人物,不仅是升迁无望,日子过得不舒心,还差点儿丢掉性命。

698年他被贬到更远的吉州(今江西吉安境内)担任司户参军,得罪了同僚郭若讷和长官周季重,这两个家伙可不像苏味道那样豁达大度,对杜审言的怪脾性一笑了之,而是合伙起来整他,竟然把他定成了死罪。

杜审言13岁的儿子杜并给父亲报仇,潜入周季重家将其杀死,本人被周家侍卫当场杀死。此事震惊朝野,大家被杜并的孝义感动,许国公亲自为杜并撰写墓志铭。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杜审言受到重用。因与武则天的两个张姓面首有勾结,唐中宗即位后将其流放到一个叫峰州的边远地方。

幸运的是,杜审言在峰州没待多久,唐中宗下诏将其召回,任命他为国子监主簿、修为馆直学士,至此后半生过上了轻松的仕途生活。他到了即将告别人世的弥留之际,那狂傲劲最后发作了一次,他告诉来看他的好友宋之问、武平一,本人死了以后,如今文坛还没有适合来接本人班的人耶。

估摸他认为自己狂傲有本钱吧?实话实说,他的五言律诗的确写得好,明朝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应麟将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誉为“初唐五律第一”。

(三)唐代五言律诗代表人物

唐代五言律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古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历代公认的有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

杜甫成就最高的是古体诗和律诗,律诗对格律的要求非常严格,杜甫的五律水平实在高,达到了既符合律诗的规则且十分自然流畅,还拓展了律诗的表现范围,除了应酬、咏怀等,还写山水、宴游、时事。最使人推崇的是他的《登岳阳楼》,后人称其为“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盛唐五律第一”。

李白的名讳就不用多说了,一代诗仙,飘逸绝伦,古今中外驰名。笔者认为他代表性的作品是《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他的五律极富个人特色,隐含着禅意,且意境清新自然。笔者最推崇他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限于篇幅,孟浩然、李商隐等就不概略介绍了。

标签: 五言律诗

更多文章

  • 桂林最著名的水指的是哪条江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桂林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桂林市的一些情况,很多人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在桂林市最著名的水指的是哪条江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是值得大家去研究的,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仔细的分析研究看看,感兴趣的别错过了。1、桂林市最著名的水指的是哪条江是指的“漓江”,

  • 第一个登陆火星探测器叫什么 世界上和中国第一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分别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火星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火星探测器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那这个第一个登陆上火星的探测器叫什么呢?世界上第一个登陆上火星的探测器叫什么呢?中国第一个登陆上火星的探测器又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1、第一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叫什么第一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叫&ldqu

  • 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吗 皇帝如何处理高举免死金牌的臣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免死金牌

    皇帝要你死,作为臣子不得不死,免死金牌在我看来只不过延缓了你死亡的时间,皇帝想要你死,再换个理由就行,免死金牌毕竟也不是全能的、不可以每次使用的,皇帝再发这个的时候肯定把各方面条件限制好了,才发给你的!最出名的案例:明朝李善长,连免死金牌都救不了的存在,可以了解一下。李善长,明朝时期朱元璋身边的一大

  • 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有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火星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登录火星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中国也终于是登录火星了,那么很多人非常的好奇,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登录过火星的国家有哪几个呢?他们又分别于什么时间登录的呢?又登录了几次呢?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1、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有几个成功登

  • 古代的“蹚将”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蹚将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的看中民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咩有民生不成王朝。不过可惜的是,每一届的朝代都会有那么几个昏庸至极,无知的帝王将自己的皇权和颜面视为最重要的,因而忘了民生的重要性。老话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哪一代君王会不懂得呢?只不过很多君王是在权术

  • 中国古代北海是指哪里 中国古代北海是贝加尔湖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海

    众所周知,如今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以及南海这四大临海,而对于古代中国,有着五湖四海的说法。那么这四海在古代是指什么呢?在古代人的印象当中,中国的四周都是北大海所环绕的,分别是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合称为四海。东海南海大家都很熟悉了,西海一般是指中亚地区的里海,那么北海是指哪里呢?在中国古代的文化

  • 印度阿三的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阿三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这个开挂一般的民族,一些迷之操作让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捧腹大笑。我经常称呼印度人为“印度阿三”,那么这个印度阿三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何要称呼印度人为“印度阿三”呢?时尚这里面多少都有一些历史因素在里面的,接下来小编就

  • “太尉”称号的历史由来 太尉的权责介绍 历史上哪些人担任过太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尉

    太尉为中国、朝鲜半岛和越南的古代职官。中国秦朝建国尉,在大良造之下。后改太尉,西汉初沿置,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西汉军制,平时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

  • “司马”称号的历史由来 司马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

    司马,指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权。中央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楚国设置“令尹”与“大司马”二职,皆有权领兵,如《左传》:“司马将中军,令尹

  • “卫尉”称号的历史由来 卫尉的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卫尉

    卫尉,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秩禄中二千石。掌管宫门警卫,汉朝时主管驻守未央宫的南军,北军由中尉主管。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除了军事性质外还兼掌司法职能,汉代仍有封建遗风,文武分途还不明显,贵族即便身为军事职官,对于行政、法律事务亦要有一定的掌握。[1]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