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现在好多提问推崇赵孟?

为什么现在好多提问推崇赵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24 更新时间:2024/1/18 12:17:59

作为一个初学写字者,开始时,谁的名气大就临摹谁:二王、柳、欧、颜等,后来,觉得赵孟的字,既有书法的美学性(这是追梦书法家的人所追逐的目标),又兼有较好的可书写的实用性。所以,一直在临赵孟的字。(只求把中国字写的能好看点,别无大志。下面是拙笔。哈。)

赵孟堪称划时代书画大家,出身皇室后裔,才貌双全,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尊为赵体。然而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不同选择,让人们褒贬不一!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史》本传讲,“孟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被称为是王羲之二代。

赵孟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的为人。

尽管很多人因赵孟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赵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父亲赵与告曾经在宋朝任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之后,赵与告回到家乡定居,赵孟随父亲一起在浙江湖州长大。

赵孟生活的年代差不多是宋末元初之时,作为宋朝宗室子弟,见证了子自己国家的灭亡和赵姓子弟的逝去。这样一个年代,对于赵孟来说是非常尴尬的时代。因为其出生的特殊性,以及日后的人生道路,赵孟在后世的评价备受争议。这其中,贬义的评价还要占上风。

赵孟生于赵宋王朝,本身又是皇姓子孙,但是在宋朝被蒙古帝国灭亡后,赵孟竟然在元朝任职,并且经历了元朝数位皇帝。赵孟这样就相当于是在给灭了自己国家的人打工,后世许多人都说赵孟是叛徒,汉奸,有愧于赵氏祖先。若是一般人可能时间久了,大家自然也就淡化了,但是偏偏赵孟是赵姓子孙,所以就更惹人争议了。

宋朝灭亡之后,赵孟随父亲一直闲居在故乡,日子过的十分清贫。等到他父亲去世后,生活就更加艰难了。至元二十三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孟进入元世祖忽必烈的眼中。

忽必烈认为赵孟此人才貌双全,因此将他留在京中,并授予职位。赵孟开始是推辞的,后来便也就接受了。到了后来他慢慢晋升,在元朝官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元世祖忽必烈非一般的信任。

但是也有人说,一切都不能从表面看。赵孟虽然接受了元朝的任命,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元朝朝廷任职,为元朝君主效力,但是这一切也并不一定是赵孟自愿的。

等到元朝彻底统一中国之后,宋朝的宗室子弟,实际上已经成了元朝统治者案板上的鱼肉,想剁成块就剁成块,想片成片就片成片。元世祖忽必烈看中赵孟的才貌,留他任职,赵孟又哪里敢拒绝呢?

有些人说,赵孟有什么不敢拒绝的,无非就是一死而已。但是赵孟显然没有慨然赴死的决心,这一点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

赵孟曾经写过一首诗,此诗言: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宛转受缠绕。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这首诗实际上已经道出了赵孟的无奈,世事无常,他就像笼中的小鸟一样不得解脱。元朝政府给他的官职,其实是一种束缚。

赵孟,绝对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大师。虽然他的画似乎不如他的字出名,但是他确确实实的开创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风格。

从唐朝开始至宋朝结束,中国山水画大体而言应该是勾勒填彩的风格,偏重平面化。

从唐朝开始至宋朝结束,中国山水画大体而言是属于职业画师的,业余画师没有什么地位。但是这两点在元朝遭到了终结。其中最先终结他的就是赵孟,而最后补刀的叫黄公望

为文人画树立精神的作品叫《水村图》,为文人画树立技法标准的叫《富春山居图》。

赵孟一生都致力于找出一条有别于宋朝了浓重的一笔。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大家觉得赵孟的《右军四事》书法作品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此帖应为赵行书第一。赵孟的《右军四事帖》书于元代大德年间,是赵氏传世作品中的精品佳作。此卷纸本,纵二十四点四厘米,横一百一十七厘米,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右军四事帖》所写的内容是书圣王羲之的四件轶事。其一说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一开始没有奇异,很不胜庾翼、郗,到其末年才登峰造极。其二说的是王羲之为

  • 有人说赵孟能集500年书法之大成,是什么原因?对此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人物的书法家在各朝代都有他自己的书法精论,为当时堪称之大承。传至之今。赵孟在当时的元朝,也是很出名的,他不仅长于诗文,也工于散曲…书法,画家,楷书的神笔人,他年青时文彩出众,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成。他在晚年六十三所写的行楷,清扬,葱秀,遒润,世称赵体,以此称雄一代,(元史)本传记载………篆

  • 元代了庵清欲僧人书法为何受到赵孟影响很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我谈一下看法:图中左侧照片是了庵清欲的书法(局部)看上去确实很像赵孟的书法风格,在元代至少有将近一半的学书法的人都写赵孟,应该说,了庵和尚的字是学的最地道的一批人中之一,他们这种学习就是一种膜拜式的学习,不折不扣,一丝不苟,这是古人的人性使然,简单纯粹,不带功利心,我喜欢就彻底照搬,做一个忠实的门徒

  • 为什么元代赵孟的楷书能媲美唐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为什么楷书四大家会有赵孟?我们都知道楷书四大家分别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前三位都是唐朝的书法家,只有赵孟是元代的。唐代是楷书书法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楷书大家,除了以上说的三位以外,还有虞世南、欧阳通、初唐四家里的薛稷、以楷书著称的褚遂良等等,这些书法家的楷书并不在赵孟之下,甚至有的要

  • 中国书法作家颜真卿有哪些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楷书: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体入门范本),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李玄靖碑,鲜于氏离堆记,郭家庙碑,元次山碑,自书告身(此帖是否鲁公亲笔,还有争议,但仍属颜体极优秀墨迹范本)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第一是王右军的兰亭序,第三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争座位帖,裴将军制,刘中使帖。上述几

  • 颜值超高的“当世女赵孟”,杨芸熙为何从不参加书法比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初学书法的朋友都知道,虽然“颜、柳、欧、赵”并称为四大楷书,历来习柳体和赵体成名的书家却很少。相对来说,柳楷虽然难学,当代书坛尚有启功、王继敏等名家出现。而学习赵体成名者,实在是寥寥无几。偏偏就有这样一位姑娘,自小钟情于赵体,临写的赵孟书法几可乱真,有“当世女赵孟”美誉,也就是这位网上知名度甚高的美

  • 为什么元代的赵孟能够跻身于楷书四大家之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元代书法是在宋代迥然不同的基础上展开的。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元朝贵族在国内实行的是种族压迫制度,规定各地方行政长官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副职,走上仕途的汉族文人备受岐视,充满恐惧和苦闷。虽元文宗颇好书画,于天历初年置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但只是消遣而已,故

  •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50字以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回答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

  • 赵孟手札临得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写得还不错,祝贺!赵孟行书代表性的有三种风格,一是中年时期“二王”一脉书风的《前后赤壁赋》,尽得魏晋风流遗韵;二是67岁时作《相州昼锦堂记》卷,多用方笔,力可扛鼎,气宇轩昂;而赵孟的手札作品,与上述两类略有不同,属于第三种,自然随意风格。赵孟《行书十札卷》信手拈来,自然随意,其中楷、行、草相间,温润

  • 赵孟,算是超过了二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一生在二王书法中讨生活的人,怎么能超过二王?可以说,是二王成就了赵孟。谢谢赵孟算是超过了二王吗?从历代对赵孟的书法评论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赵孟超过了二王。我们就事论事,不去理会前人的评价,单纯的从书法角度来看赵孟是否超过了二王。赵孟书法,受赵家皇族的影响,有宋高宗赵构的遗风,圆润上不如赵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