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香港福全街洪圣庙

香港福全街洪圣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91 更新时间:2024/1/17 5:36:56

这次要谈的主角是九龙大角咀洪圣庙。它是由香港东华三院管理营运,该庙宇特点是能与时俱进地活化传统宗教服务,既能尊重华人信仰实践,又能使人过崭新的绿色生活,减少空气污染。

众所周知,传统华人入庙拜神祈福自然离不开烧香这个指定动作,烧香化深入中国人的生活骨髓当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精辟剖析中国人敬神拜佛深层次的心理状况:“我们对鬼神也得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消除灾祸。我们的祭祀有些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对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换言之,中国人的宗教观是实用主义,都是围绕民众对自身幸福追求的需求,如老年人寻找精神寄托、中年人升官发财、年轻人升学及工作中人际关系顺利、为自己家人求健康、为家庭和子女求福等各方面,借以祈求神灵庇佑,寻求一丝丝的心灵上慰藉。故此,这往往做成诸多庙宇内烟雾弥漫,空气质素十分不理想。

有鉴于此,中国港台两地于近年反思过去信仰实践出现的弊端,为了扭转烧香文化,从而推动环保庙宇的概念。中国台湾佛教道场如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禅寺已倡导信众礼佛不烧香,呼吁民众以双手合十取代传统香,寺庙里也以鲜花、水果或电子灯烛供奉,甚至出现创意与实用并重的LED电子香。

扼要述说洪圣庙的背景:它获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三级历史建筑,位于九龙奥海城毗邻的福全街。洪圣庙处于唐楼与旧式工厦夹缝之间,原址于142年前(1881年)界乎界限街与大角咀道之间的福全乡。其时一带全为浅滩,所以当时村民祀奉南方沿海的海神洪圣,这也侧面地反映村民以捕鱼为生的生活形态。1928年,港英政府因开发土地,令福全乡被清拆,洪圣庙才迁往现址。庙旁的碑记便记载庙宇创立及迁址的缘由。岁月悠悠,白云苍狗,如上文所提由香港东华三院非牟利方式管理圣庙,东华三院是港英政府委托由有影响力的华人领袖组成的机构,至今辖下有十三间庙宇。

由于该庙规模比较细小,东华三院有意把其成为首个试点,通过三度簇新的板斧达致环保参神,措施如下:

一.减少香塔数目以及位置,过去百多个香塔悬挂在庙前,有碍观瞻。现时,除减少至廿十多个香塔,更将悬挂位置移至庙内;

二.增加准提花灯以及洪圣天灯等祈福服务,供善信在红卡写上祝福字句,以灯取代烧香供奉神祇;

三.在庙左方内室设有一间天庭邮政局─大角咀洪圣庙分局,墙壁绘画现代气息的三位神明:关帝、洪圣大及包公等。同时,设置不同神明私人的信箱,包括有玄天上帝、黄大仙、地藏王菩萨、洪圣大王和合二仙、吕祖、女娲娘娘及关圣帝君。细看信箱面上还有它们的邮寄地址。有了信箱,随之而来便出现以神明为主角的供售卖之明信片,善信与神明之间互动由笔友寄明信片取代昔日愿望写在表文上许愿。现时人们以社交媒体作为沟通中介,上述人神沟通媒介是否奏效,仍然有待观察。

综上所述,这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信仰不一定是盲目迷信,烧香的原意并不是为神明供食物。而是将善信的祈愿传递上达神明,所谓心香一瓣彻九霄。假以时日,随着正确教育市民烧香的态度,这有帮善信们理解烧香背后的本质,形式是可以随时代转变的,这样才能使现代人可以持续地过着绿色的新生活,令这个地球村更符合人类以及其他物种居住。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客家与疍家的往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在香港说到吃海鲜,除了西贡和鲤鱼门,布袋澳也是很好的选择。顾名思义,布袋澳这个海湾,因出口处非常狭窄,形同一个袋子。布袋澳村巷道窄陋,大澳式的棚屋沿着海湾蜿蜒而建,神似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吊脚楼。临海伫立,但见舢舨及鱼排星罗棋布;举目远眺,悠然见名为“钓鱼翁”的山尖,很有桃花源的感觉。笔者用客家话与梁婆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而史学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功能,即历史揭示社会发展奥秘、预示社会未来的前进方向。中国历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

  • 寻找李小龙的学生时代足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李小龙这个名字,相信在海内外华人及洋人心目中,是一代蜚声国际的东方武打巨星。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曾选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中,他是三位华人其中一位入选。2006年,他再被《时代周刊》入选为亚洲版之六十年杰出人物。纵观李小龙璀璨短暂的人生,由读书、事业及家庭离不开两处,一个是香港,另一个是

  • 客家人南迁香港的五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南迁客家人是如何迁到香港的呢?客家人进入香港垦殖考证主要有五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重要时期,据史料载,宋朝期间,第一个在香港开埠的,是侯氏家族。侯氏始祖侯五郎,北宋进士,金兵南侵时,侯家南迁至番禺,后来他的后代侯卓峰举家迁到新界。嗣后,又有邓氏、彭氏、廖氏陆续迁入。尤其是新界的文氏,是文天祥的后裔。南宋

  • 张国荣的客家身世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4月1日是香港演艺巨星张国荣逝世的忌日。从2003年的今日算起,他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笔者从客家同乡的角度撰文,借以凭吊。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社会,鲜有不知香港红星张国荣者。但很少人知道,他是客家人,父亲家乡在广东梅县,母亲亦是惠阳客家。万千粉丝亲切称为“哥哥”的张国荣,其实曾在许多场合表明自己是客

  • 派发贺年礼物随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春节来临之际,梅州市梅江区家乡政府非常关心香港的乡亲,送来大批贺年物资。位于旺角的客家会馆代为派发。连续三天门庭若市,今天(年廿九)终于圆满结束。笔者惊喜地发现,在港九新界谋生求发展的梅县梅江区乡亲有很多。许多家庭的孩子在香港土生土长,成为“港味十足”的港青,比他们的父母辈更加朝气蓬勃,也有更宽阔的

  • 元朗横州六村横州横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元朗横州六村,即杨屋村、林屋村、福庆围、东头围、中心围及西头围,横躺在香港九龙半岛,行政归屏山乡事会辖属。横州六村附近水田连绵,地肥田沃,物产丰富,昔日有鱼米之乡美誉。时移世易,都市发展由城市包围乡村,渐渐蔓延新界各卫星市镇,元朗区域自然早就入都市之列,边缘元朗墟的横州六村,虽非繁盛都城,却成为著名

  • 荔枝窝——活化的客家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香港如今时兴“保育”,活化工厂大厦、历史建筑,发掘弘扬本土文化和习俗,都属于保育范畴。香港人周末远足的热门地点荔枝窝,地处香港新界北区沙头角,背靠梧桐山,俯瞰大鹏湾,毗邻船湾及印塘州,是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步道”所在地。荔枝窝是客家历史的活化石,理应受到保育。这是一个拥有逾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

  • 渡口 土窑 客家农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香港行山径之便利,全球知名。笔者最近游走风景优美的西贡郊野公园,还参观了上窰客家民俗博物馆,可谓一举两得。上窰村位于新界西贡区北潭涌,巴士可达。下车之后见一白色小桥横过小溪,沿北潭涌自然教育径,可往返南风湾,远眺滘西洲、大蛇顶,近赏万宜水库。19世纪中叶(约一八三零年),来自宝安县黄草岭的黄发生客家

  • 旺角武馆的客家教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旺角闹市,有一幢古旧建筑,里面有一个武馆,厚重的铁闸门、古朴的桌凳,挨着墙一字排开的刀枪棍棒,只在香港功夫片的镜头下能见到。这就是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中国国术总会的会馆,墙上挂满了该会各门各派的武术家头像,包括如雷贯耳的叶问师傅,关德兴师傅。现在还在开班授徒的,是笔者的好朋友李天来师傅。祖籍广